不依賴電商平臺,乳制品如何發力用戶運營驅動增長?
據克勞銳發布的《年輕人生活消費觀察系列研究(乳制品消費篇)》顯示:乳制品消費者依然以傳統電商作為主要消費渠道;社區團購則能為保質期短的鮮奶進行即時配送,因此更受鮮奶愛好者青睞。
年輕人乳制品消費渠道分布 @克勞銳
如今,在乳制品細分賽道中,傳統巨頭的品牌力在用戶心中依然難以撼動;小品牌與電商平臺只能“相愛相殺”,在接受平臺向頭部大品牌流量傾斜的同時,還要被迫承受高昂的獲客成本;加上用戶對供應鏈品質挑剔等多項市場挑戰,新晉DTC品牌想要實現突圍,可謂難上加難。減少品牌對電商渠道的依賴,“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尋找新的增長手段,是當下乳制品行業DTC品牌們的共識。
品牌營銷最終仍需回歸“以用戶為中心”的底層邏輯。只有“直面消費者”,逐步培養用戶消費習慣,建立用戶忠誠度計劃,才能緩解電商渠道成本高居不下的問題。
下面,我們就圍繞“Direct to Customer這一運營理念,將用戶運營拆解為三大步驟:
一、做好需求分層,重塑用戶價值鏈
想讓更多消費者參與到價值變現中,品牌主必須創造機會,做好精細化需求分層,從而重塑用戶價值鏈。基于對用戶行為的數據分析,充分挖掘用戶價值。這里,根據我多年對用戶運營的研究,梳理了一個“S-A-K-F-K”的用戶價值鏈模型,僅供參考:
首先,我們可以從建立微信社群入手,比如產品內測群、打卡群、促銷優惠群等,把價值觀一致的種子用戶(Seed)聚集在一起。種子用戶就是一群認同品牌、有參加活動、分享或消費意愿的潛客,他們是第一批加入社群的嘗試者,價值是為品牌方帶來初步的裂變與傳播。
以號稱“酸奶界愛馬仕”的DTC品牌樂純為例,早期品牌方通過線上向社會招募產品體驗官/試吃員(種子用戶),寄送新品或組織用戶來現場品嘗,根據反饋調整產品口感,并借助限量預定活動進行預熱。這些用戶本身可能就是美食專家或酸奶發燒友,是具有強參與感的優質種子用戶。
樂純的早期用戶種草內容
而活躍用戶(Active)在社群中發揮著重要的溝通作用,往往會決定社群成員能否迅速活躍起來,讓社群氣氛得到提升,甚至創造購物欲望。活躍用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運營管理者逐步挖掘和培育的。
到了關鍵意見消費者(KOC)這一環,就是已對產品產生首購的人群,所以做好種草內容與口碑傳播是促進“老帶新”下單的關鍵所在,因為他們的評價等同于一次朋友圈的小型公關行動。
超級用戶(Fans)則是對品牌已產生粘性甚至復購的用戶,是品牌主的無形資產之一。此時他們與品牌產生的更多是情感聯系,決定品牌是否能走得長遠,因此需要重點維系。
一些用戶將停留在超級用戶這一層級,極少量的優質人群會孵化為關鍵意見領袖(KOL),對公域的公關輿論產生一定影響。
同時,品牌方也可以適當與外部KOL合作,挖掘更廣闊的公域傳播價值(如:社交媒體、新聞報道等)。貫穿整個用戶價值鏈的運營思路,就是乳制品產品營銷轉化的核心邏輯。
二、找到影響用戶行為的關鍵因素
如果說“重塑用戶價值鏈”是邁開了消費者運營的第一步,那么定制“找到影響用戶行為的關鍵因素”就是關鍵的第二步。
斯坦福大學B·J福格教授曾提出“福格行為模型”: B=M+A+P,為我們分析用戶行為提供了科學的拆解工具:該模型的含義是:要觸發用戶某一行為(Behavior),除了提高動機(Motivation)之外,還需要提升能力(Ability)以及給用戶提示(Point)。動機是達成行為的根本欲望與意愿,能力則是達成行為的客觀條件。
當用戶的動機、能力、得到的提示同時存在時,即可引導TA完成一個行為。每一參數越高,其行為效應及效率就越明顯。
我們不妨將乳制品代入這一模型。首先,可將用戶行為解構為5個關鍵動作:分享、活躍、下單、復購、推薦。那么與其對應的動機則可能有:
分享動機:好奇、美觀、有趣、優惠、身份價值…
活躍動機:對活動上癮、社群氛圍好、獎賞機制…
下單動機:食欲、減脂、貪便宜、占有欲、從眾消費…
復購動機:產品味道好、有利于孩子健康、體驗好、便捷…
推薦動機:價值認同、我與品牌融為一體…
與此對應的能力則分別是:
分享能力:用戶有分享的能力、能觸達更多朋友、朋友們都樂意接受分享…
活躍能力:用戶溝通能力強、社交活躍分子、具有煽動性、有人格魅力…
下單能力:用戶消費水平能夠接受定價、下單過程流暢…
復購能力:用戶消費水平能夠接受復購甚至持續消費、懂得如何使用各類權益…
推薦能力:用戶對品牌信任度高、能影響品牌的公關形象…
此時,我們需要分別給予的提示就簡單了:
分享提示:曬單返利、社群裂變、轉發助力、個性化H5測試…
活躍提示:話題互動、積分兌換、概率抽獎、定點養成游戲…
下單提示:新品開發、限量預定、限時搶購、拼團優惠、禮券發放…
復購提示:品牌活動、復購福利、1V1喚醒、專屬權益…
推薦提示:好評返利、轉介紹紅包、品牌大使計劃…
最后,將三種元素一一對應形成合力,就明白如何通過精細化運營影響用戶行為了。
三、將品牌概念做成「 超級粘性產品 」
近年大熱的DTC品牌“認養一頭牛”喊出slogan——“奶牛養得好,牛奶才會好”,將認養概念推向了市場,刷新了用戶對乳制品品牌的認知。
無論你認養的那頭牛,最終有沒有生產送到你嘴邊的那口奶,至少這一品牌的運作是成功的:從2019年到2021年,其營收分別為8.65億元、16.5億元、25.66億元,幾乎比肩一流乳企,其私域全量用戶普遍年復購率在25%-28%之間。
借助“認養”這一概念,品牌方基于微信生態落地一系列“超級粘性產品”,真正在消費者運營層面下足了功夫:
1、積分型養成游戲
該游戲互動性強,可以享受從養牛-擠奶的全過程,并可以將獲得的虛擬牛奶進行實物兌換,類似淘寶種樹換水果的玩法。利用游戲上癮心理,錨定有閑情逸致的用戶,提升DAU、MAU和人均使用時長。
2、會員權益體系
品牌方以消費金額作為用戶分層依據,將會員分為“養牛新人-養牛紅人-養牛達人-養牛合伙人”四個等級,最高等級將比前三個等級擁有線下活動、專屬禮、牧場游和神秘禮等特殊禮遇。利用差異化權益,篩選培育出品牌的“超級用戶”,讓他們與品牌產生更深層次的互動與鏈接。
“認養一頭牛”的“超級粘性產品”
3、直播
對于普遍關注健康的大眾消費人群(尤其是親子群體)來說,乳制品的供應鏈品質對消費決策的影響至關重要。這里品牌方特意設置現場攝像頭,在不同角度對牧場進行實況直播,塑造了場景真實感,有效建立了用戶對品牌的直觀感受與基礎信任;此外,配合營銷節點建立的促銷直播間,則對激發用戶下單起到關鍵作用,兩種直播讓用戶更加信賴品牌,迅速拉近了用戶與品牌的心理距離。
需要注意的是,“超級粘性產品”不一定是品牌自行開發的產品,也可以是基于第三方平臺的體系化服務。
從“認養一頭牛”的成功,我們可以發現:DTC品牌在剛成立時,就需要具備消費者運營的意識,基于消費者行為洞察完成對用戶全生命周期(LTV)的解構,將品牌概念落地為“超級粘性產品”,將用戶深度綁定在產品(運營服務)上,從而完成價值變現。
綜上所述,DTC乳制品品牌只要對以上三大步驟進行常態復盤和靈活運用,跑通數據模型,優化運營策略,就能夠突破電商平臺的流量困境,實現收入增長。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