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質量感情戲拖了《狂飆》后腿
1
《狂飆》完結了,我順道又刷了原著(準確的說是原劇本)。
雖然有改動,但這部電視劇的優點確實太多了。
不論是節奏感,氛圍感,還是演員的超神發揮(張頌文老師太有感覺了),真的是非常優秀,我甚至在思考,如果張譯老師和張頌文老師倆人角色對調(網上傳說張譯老師本來是演高啟強的),會不會同樣精彩。
畢竟《滿江紅》里張譯老師演反派那真的是給勁兒,會是另一種陰毒的高啟強的感覺。
優點是拉滿了。
缺點不多,就兩個,或者其實就一個。
一個是結尾確實倉促,很多角色的操作開始僵硬,很多線索沒有解釋,另外孟德海部分也改過了(不是對比原著修改,而是口型對不上),當然這我不認為是缺點,電視劇上映總有一些很現實的考量,這個不叫缺點。
真正意義上的缺點,就一個,感情戲,主要是安欣的感情戲。
他和孟鈺的感情戲和整個片子畫風都不搭,感覺莫名其妙的。
這不是演員的問題,張譯和李一桐老師演的都沒啥問題,但孟鈺這個角色設計,就很出戲,她的部分總是讓人忍不住要開加速。
如果把這一段砍掉,會完整很多。
可惜,真的砍不得。
不是水平問題,就是,砍不得。
2
看國產劇的時候,總有一個很難受的點,那就是破爛感情戲太多了。
不管啥片子,都得把男女主角的愛情給溜一遍。
明明想看是個仙俠,結果到最后一集了都沒打架,全是男女主在一起膩歪。
全劇最大的魔法傷害,就是對電視前的單身狗產生的暴擊。
當然,只是感慨,并不太意外。
資方,市場和創作者三方博弈后,能活下來的大多數片子一定是愛情片或者說愛情元素必須得有,硬塞也得塞。
沒辦法,因為電視劇市場沒那么大。
看著每年的播放量好像是增加了,但其實看的人,一直都很固定。
尤其是當手游分流了一大批年輕人進入到游戲市場后,電視劇市場的用戶畫像更單薄了。
而網劇的主流受眾,就是愛看愛情片的觀眾,磕CP,真就是人類的驅動器。
哪怕是《狂飆》,誰會不磕安欣和高啟強的CP呢,馬德,耽美元素都有了。
磕,我也磕了。
雖然我不太喜歡什么劇都有感情戲,但我知道我不是大多數。
能看到后臺數據的人知道市場喜歡感情戲,最后,市場一定留給了那些愿意花時間看完男女在一起秀恩愛的觀眾。
這些人不僅愛看秀恩愛,還會反復收看秀恩愛的場面。
早些年視頻不發達的時候,他們就寫同人文二創,如今短視頻又流行,他們隨隨便便就能混剪個視頻二次傳播。
只要愿意,《狂飆》里把小五和安欣的所有細節都挖出來,做個剪輯,也是非常感人,而且還有細節。
這就是愛情戲的威力。
如果你是制作方,你是制作人,你手里有三分劇本,分別是戰爭題材,職場競爭和無腦戀愛,你看著這樣的市場和這樣的數據,你會選哪個劇本?
答案就是三個劇本都選,但是要讓三個劇本的男女主角都在一起談戀愛。
只有觀眾磕到了,資方才能賺到了。
從市場層面上,愛情劇的反饋是所有類型中最好的,于是愛情劇加了一分。
3
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愛情劇也比戰爭片,科幻片好得多。
很簡單,省錢。
畢竟特效和道具也是要花錢的。
大場面什么都好,唯一的缺點就是要花錢。
拿我老婆追的《蒼蘭訣》來說,這片子真就是拿愛情省錢的典范。
一個仙俠劇,全劇從頭到尾都在磕cp,幾乎每一個出場的角色都是戀愛腦。
唯一一個沒有戀愛傾向只想帶著大軍踏平敵人的云中君,在網上還是差評如潮。
因為全劇大部分時間都在談戀愛,偶爾做一點戰爭場面,加一點特效,男主角點燃幾個燃氣灶,觀眾們反而覺得賺到了,竟然能在愛情劇里看到這樣的場面,這個劇值了。
如果反過來呢,這部劇講的就是兩族之間的戰爭,動輒三萬年的時間跨度,雙方一直在廝殺。
十萬大軍火并的場景,你不弄一個指環王級別的畫面,對得起宣傳么?
你弄了,你對得起錢包嗎?
投資人也不是傻逼,你做一個電視劇,每一集預算都相當于一部好萊塢。
把愛情的游戲做成權力的游戲。
等待他們的就是裸條的游戲。
戰爭片也同理,大家都知道觀眾看三十集大場面一定很爽。
但是預算一部分給了演員,另一部分給了宣傳,真正能用來做道具做特效的,沒多少錢了。
大家搞投資是為了賺錢。
你想像一下,你是一個投資人,當制片拿著三個劇本放在你面前,第一個是戰爭題材的戀愛劇,第二個是職場題材的戀愛劇,第三個是仙俠題材的戀愛劇。
你掃了一眼人物小傳和故事大綱,你會選擇哪一個?
你一定會選擇噱頭最大,預算最低的那個。
讓編劇回去把大場面修改成小場面,小場面修改成面對面,面對面修改成發短信。
從而降低投資。
砍掉的劇情什么來湊,當然是男女主角對視的特寫慢鏡頭來湊。
這個階段,愛情劇又加一分。
4
從創作的角度來說,其實愛情片也是最好寫的。
因為愛情這個破東西,千人千面,沒法定義,你怎么講都是對的,只要邏輯能圓上。
但是戰爭片,職場片,就很難做了。
因為現實里很多人真的沒有談過戀愛,但真的有人當兵,真的有人上班。
哪怕是科幻片,也真的有人懂物理,懂天文。
兩小時的電影,就算情節上有一些常識性的錯誤甚至是硬傷,但是短時間內大量的信息量會淡化這些問題。
畢竟你坐在那里兩個小時要看那么多特效,那么多專業名詞,那么多對白和畫面,多多少少就忽略了問題。
但是電視劇不一樣,電視劇橫跨三十來集,他寫的越多,錯的越多。
寫天才高考生寒窗苦讀的故事,結果編劇自己是藝術生。
寫職場辛苦打拼往上爬的故事,結果編劇根本不坐班。
寫社會現象,寫官場百態,寫人文歷史科學哲學。
媽的寫到最后發現,水真深,還是談戀愛最簡單。
還是那句話,愛情是沒有道理和規則的。
想怎么談就怎么談。
想怎么作,就怎么作。
但其他類型的故事,不出錯僅僅是及格線,出彩又很難。
但凡一個細節出問題,就會被人追著罵上好幾年。
換你是編劇,現在有三份創意擺在你面前,一個是職場律師的故事,一個是戰場老兵的故事,另一個是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故事。
你看了看身邊的牛老師,你也應該知道選第三個吧。
愛情劇又加一分。
5
甚至于,我覺得說這是三方的博弈都有點丟人。
這簡直是資方,市場和創作者三方的聯合聲明。
資方省了錢,又賺了錢。
觀眾磕了一對,又能磕下一對。
編劇寫完這個劇本,又能寫下一個劇本。
你看,只要是在愛情劇的模型了,這個市場上沒有輸家,全是贏家。
自下而上全投給了愛情劇一票,到最后,市場上自然是什么題材的故事,都離不開談戀愛。
看到這里,你肯定想問,佛子哥你天天在這里指指點點,你怎么不去弄劇本啊?
巧了,我還真弄過不少劇本,我后來不弄了是因為這東西不賺錢。
投入產出劃不來還做個屁。
我寫字寫了20多年,還連載過網文,過去寫過的東西不提,就這幾年公眾號寫下來幾百萬字是有了,論碼字我是真正的熟練工,觸手怪。
劇本那都寫吐了。
我不僅寫過正兒八經的電影劇本,我還開過劇本殺店,我還自己給自己的店寫劇本,我還給劇本加滿了愛情戲,但后來投資人看了之后說不行。
說我們要的是劇,不是片。
談戀愛,重點在談,不在愛。
雖然你寫的很現實,但問題就是太現實,你不能這么現實。
你的細節太豐富,出現這些細節的場景又太多,而且寫的那么好,演是肯定演不了,但你還有沒有更多稿?
給我看看!
我讓他V我50看看實力,他把我拉黑了。
呵,男人。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