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不同命:極兔喜、韻達愁?
年前買堅果、牛奶、燈籠、對聯等年貨,年后寄香腸、臘肉、泡菜、水果等特產,春節前后是快遞業迎來收發貨小高峰,三通一達,順豐、京東、極兔相繼宣布“春節不打烊”消息,全力保障快遞運力。
春節快遞收發高峰,公路貨運流量呈上漲趨勢。據G7公路貨運指數顯示,2023年1月第一周公路貨運指數為 95.7,環比上漲 5.5%,同比收窄至 21.5%,其中25個省級地區公路貨運流量環比均呈上漲趨勢。
快遞助力消費復蘇,消費復蘇又利好快遞業。多個市場信號表明,疫情防控措施優化后電商消費得到提振,在消費活力穩步釋放的背景下,快遞行業將迎來一個穩定的復蘇增長期,也就是人們期待的網購自由時期。
復蘇如期而至
這些年的各省封控、快遞停運、快遞量大幅下滑的情景歷歷在目,對比下目前人們出行自由、快遞配送恢復正常、公路貨運量回升顯得可貴。
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元旦假期(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2日),全國郵政快遞業共攬投快遞包裹超過 21.3 億件。其中,攬收快遞包裹 10.6 億件,同比去年元旦假期增長 15.2%;投遞快遞包裹 10.7 億件,同比去年元旦假期增長 11.5%。
疫情全面開放是導火索也是快遞業回春的前奏,快遞業復蘇早有跡象。
一來,抖音、快手等主流社交平臺推出電商業務,拉動網紅、明星、各行業工作者參與直播帶貨,網購滲透率持續提升帶動快遞業務量的增長。據淘寶直播發布的《2022直播電商白皮書》,預計2022年全網直播電商GMV能夠達到3.5萬億元左右,占總電商零售額的23%。
二來,鄉村經濟崛起,相關部門高度重視農產品上行進程,各大電商平臺、快遞企業加碼鄉村末端網點建設,農村電商消費潛力持續釋放利好快遞業發展。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3.79萬億元。其中,農產品網絡零售成為領跑者,過去一年農村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1.99萬億元,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5313.8億元,同比增長9.2%,增速較2021年提升6.4個百分點。
三來,電商產業鏈全面復工復產,人們電商消費信心的逐步恢復,對電商平臺依賴巨大的快遞業也隨之復蘇。DT研究院調研數據顯示,接近五成人收寄快遞更加頻繁,其中31.3%的人表示收寄快遞的頻率高了一點,15.6%的人表示明顯更頻繁。
快遞業復蘇如期而至,極兔、韻達、順豐、京東等快遞企業迎來“曙光”,面對新市場流量,有的企業接住了,有的企業卻因快遞量過多人手不足,而送件慢、貨件丟失等問題被吐槽
極兔狂奔圈地
有人說,極兔是近些年中國快遞市場的最大“變量”,確實如此,作為一個行業新人(2020年全面進入中國市場)極兔擴張速度過于驚人。
極兔2015年成立,用時5年占領東南亞市場,成為該區域的快遞第一名,而后進攻國內電商市場,聯手拼多多又并購百世快遞,打破了“四通一達一順豐”的穩定格局,成為通達系最強勁的競爭對手,而今又計劃向國際擴張……
據網絡公開數據,2020年極兔進入國內市場幾個月國內單量就相繼突破500萬、1000萬單;2021年,極兔又以68億元收購百世快遞中國區業務;2022年5月,極兔的日均業務量突破4000萬票,完成業務量超過12.4億票,超過申通快遞躍居全國第四。
國內快遞格局趨于穩定,市場幾乎被順豐、三通一代、京東瓜分完畢之際,極兔殺出一條血路,有實力也有運氣成分。
首先,適合的入局時機,讓極兔得以快速成長。極兔回歸國內市場時恰逢電商市場發生巨變,彼時社交電商概念崛起,拼多多靠“砍一刀”、“拼團”快速成長,與其高度綁定的極兔靠拼多多海量的訂單實現了快遞單量的暴增。
其次,國內快遞市場邊界尚未明晰,極兔有充分的成長空間。除了時機使然以外,極兔的成功離不開其在東南亞市場積累的運營經驗,還有國內下沉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催生巨大電商紅利,為主打低價快遞的極兔提供發展動力。
再有,低價、并購、進村、出海,極兔戰略打法增強了市場競爭力。極兔以極低的價格擊穿了“三通一達”的價格鎧甲,又并購百世快遞接入菜鳥物流系統,同時打通供應鏈上下游核心環節,又開始向海外市場擴張,規模越來越大名氣越來越響。
據網絡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極兔常以低于當地快遞30%-50%左右的低價模式吸引用戶,發貨價格最低做到8毛錢發全國。對比來看,極兔平均每單價格比通達系低1-1.5元,長途寄件的價格平均低3-4元。
當然,極兔擴張之路并非順風順水,其派送服務質量、派送速度常被消費者詬病,全因其基礎建設速度趕不上圈地的速度。為提高配送水平扭轉市場口碑,極兔持續升級和完善供應鏈體系,加速網點、倉儲、干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可基礎設施建設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
極兔市值、名氣早已進入頭部快遞企業行列,簽約梅西、上春晚是其春風得意的佐證,但靠低價買量建立起來的“空中樓閣”并不牢靠。此外,快遞市場大環境日新月異,同質化競爭愈加嚴重,極兔需要根據市場變化調整擴張的步伐,因為稍有差錯就有可能樓塌人亡。
韻達緋聞纏身
近期,關于韻達將倒閉的傳聞滿天飛,韻達掉隊的消息不脛而走。
對此,韻達做出了回應:“春節后網點的快件多,人手不足造成了個別網點派件延遲,另外,網傳2000多個網點關閉為不實內容,韻達一級網點比去年同期新增了100多個,攬派末端新增了1萬多個。”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韻達現狀如何?我們分析下2022年順豐、申通、圓通等快遞公司的財報數據。
在營收(2022年)方面,順豐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0.5億元-62.5億元,同比增加42%-46%;申通實現扭虧為盈,凈利潤預計為2.6億元-3.3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28.59%-136.29%;圓通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9.2億元,同比增長86.34%;韻達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為13.08億元-15.03億元,預計同比下降11.44%。
在業務量(去年12月)方面,順豐業務量為11.56億票,同比增長23.24%;圓通業務量為15.93億票,同比增長0.7%;申通業務量為11.61億票,同比增長0.75%;韻達業務量為14.97億票,同比大幅下跌18.46%。
從以上數據可以發現,韻達是主流快遞企業中唯數不多凈利潤、業務量同比雙降的企業,但略微下降的增速不足以說明韻達要垮,只能證明和其他快遞企業相比韻達在運營上確實存在不足,在當下的輿論中處于劣勢。
那么,韻達為何在凈利潤、業務量增速上掉隊了?
一方面,2022年是疫情攻堅戰關鍵的一年,時不時頒布的疫情防控措施,還有快遞人員集中被感染導致缺少人手,對韻達營收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正如韻達官方所表示:“受國內疫情多發散發等超預期因素干擾,物流暢通和供應鏈穩定受到沖擊,對消費需求和快遞行業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導致報告期內公司業務量和經營業績同比出現小幅下降。”
另一方面,春節期間快遞量驟增,韻達積壓的末端網點管理、建設問題完全暴露,影響其服務口碑。快遞末端網點關乎快遞企業配送效率、服務水平、業績,因而管理、培訓、考核加盟商和業務員是快遞企業提高服務水平的關鍵,對快遞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韻達末端網點管理最大的隱憂是網點穩定性不高,此前有加盟商認為總部考核罰款措施不合理,而全網吐槽或逃離。據了解,韻達快遞的罰款條例包括差評罰款、投訴罰款 、延誤罰款等等,一個差評罰款100元,當天的1個差評要當天的35個好評才能抵消100元罰款,另外被顧客投訴虛假簽收罰款100元,延誤則罰款200元……
其實,中通、申通、圓通以及順豐等快遞企業均設立類似的獎懲制度,為的是規范化管理和激發加盟商以及業務員積極性,韻達設立考核措施的出發點并無不妥,只是獎懲制度效果不佳甚至起到了反作用。
價格之爭常年不停歇,市場競爭環境相對惡劣,各大快遞企業日子都不好過,只能嚴查考勤保證服務水平和效率,因為服務和品質是快遞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從“謀量”到“求質”
從現象看本質,同一戰場,同一時期,韻達緋聞纏身與極兔狂奔圈地形成鮮明對比,究其原因是快遞企業的服務、配送能力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升級和改變的用戶需求,快遞企業需要向高質量、多元化服務邁進。
也就是說,快遞企業的目標將從“謀量”轉向“求質”,通過拼服務、拼品質、拼效率,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寄遞需求,成為快遞企業新的議題。
一來,衡量快遞企業實力的標準和參數呈現動態變化,快遞業務量的影響力在下降,而盈利能力重要性增加了。以往人們衡量一個快遞企業估值和實力的標準是快遞業務量,現在衡量快遞企業實力的參數越來越多,包括口碑、營收、利潤等等。
二來,快遞企業積極加強末端網點建設和管理,意在提高配送服務品質和效率。伴隨互聯網技術、智能技術的發展,快遞行業服務效率逐步提升,快遞企業也越來越重視客戶服務體驗,為此,不少快遞企業投入倉儲物流機器人、物流配送機器人和智能快遞柜等技術,實現分揀、倉儲、配送等各個環節的智能化升級。
三來,快遞企業強化精細化運營能力,推出多元化的收寄件服務,滿足不同圈層用戶的寄件需求。一二線城市用戶對快遞時效要求高,三四線城市用戶青睞高質而高性價比服務,鄉鎮乃至農村用戶則重視性價比高的服務,有能力提供差異化服務的快遞企業更會被看重。
總而言之,中國的快遞業正從“高速增長”走向“高質量發展”,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極兔、韻達等快遞人共同努力,持續的技術創新以及更用心的服務,這也是一個超車的機會,快遞業格局將進一步分化……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