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鳥,不割窮人的韭菜
來源: IC實驗室
時尚的本質其實是一種話語權。
最近聽說一個詞很有意思,叫中年三寶,釣魚、茅臺、始祖鳥。還有個女版是Lululemon、拉夫勞倫、始祖鳥。
這種三寶組合可以各種更換,但唯獨「始祖鳥」牢牢占據了一個席位。
曾幾何時,沖鋒衣還處在審美鄙視鏈的底層,是退休大叔大媽們的標配。但這兩年,戶外風強勢興起,沖鋒衣一下成為時尚單品,始祖鳥更是一躍成為都市潮人的香餑餑,熱度直逼當年的加拿大鵝。
除了出圈外,始祖鳥跟它加拿大老鄉另一個共同點就是貴。一件基礎款硬殼官方售價高達4500,一些炒得比較火的顏色,甚至能溢價到八九千。
也難怪大家說這不是始祖鳥,明明就是貴人鳥。
這里給大家分享一個經驗:當一種產品開始進入到賣顏色階段,就意味著它來到了割韭菜的成熟期。
為了這期內容,我甚至斥巨資被割了一把,體驗了一下。這期我們就來聊聊,一件沖鋒衣,到底是如何逆轉審美,然后賣出天價的呢?
01
現在聊起始祖鳥這個品牌的運營,就不得不提背后的安踏。
2019年,安踏以三百多億元的價格收購了始祖鳥的母公司亞瑪芬,除了始祖鳥之外,還包括了薩洛蒙(Salomon)、威爾森(Wilson)。這些品牌基本都是許多細分領域的專業玩家,涵蓋了戶外、跑步、網球、騎行、滑雪等多個領域。
再加上迪桑特、科隆,很明顯安踏在布局中高端體育市場。雖然這些體育項目在國內的受眾還遠小于傳統的足籃球,但是至少有三個好處:
一是這些品牌更加專業垂直,有很固定的消費群體。并且隨著國內的經濟發展,這些項目正處于一個增量市場。
二是作為中高端品牌,毛利比較高。
三是收購這些品牌,是通向海外市場的捷徑。
而在曾經的現金牛斐樂(Fila)的增長逐漸觸及到天花板之后,作為第三增長曲線的始祖鳥們,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彼時始祖鳥雖然在戶外圈已經名聲赫赫,但是離出圈,進入到日常乃至潮流穿著,還有很大一段距離。可以看到的是,始祖鳥的爆火,與安踏收購艾瑪芬的節點,還是比較重合的。
02
2020年的巴黎時裝周上,LV秋冬系列的大秀結束后,當時的LV男裝藝術總監,也是Off-White的創始人,已故的設計師Virgil Abloh出場謝幕。
而他身上的服裝,并不是LV或是Off-White,而是一件始祖鳥的當家系列Alpha SV沖鋒衣,售價799美元。
LV男裝藝術總監 身穿始祖鳥謝幕秀場
Virgil身上的沖鋒衣很快成為了媒體的焦點,而在接下來Off-White的大秀上,Off-White與始祖鳥完成了一次打破常規的聯名,戶外服裝與禮服跨界融合,吸足了眼球,也引爆了始祖鳥這個品牌。
而到了今年年初,始祖鳥在短視頻平臺上完成了一次病毒性傳播。
起因是一名叫做Jason Allred的美國攝影師花了599美元買了一件始祖鳥沖鋒衣,他想測試一下這款產品的防水性能,于是他拍攝了幾段視頻,包括把袖子放在水龍頭下,把一杯水倒在帽子上,穿著沖鋒衣淋浴,最后跳進游泳池。
防水測試短視頻在TikTok爆火
這些視頻被他上傳到TikTok,很快就超過了300萬播放,并且播放量越來越高,隨后出現了一眾模仿者。穿著始祖鳥淋浴,也成為了一個梗。
同樣在國內,社交媒體上,越來越多的時尚達人上身始祖鳥的沖鋒衣,也讓始祖鳥沖破了戶外的界限,成為了一股潮流。
這里簡單科普一下,我們這里提到的所謂沖鋒衣,一般是指硬殼(hardshell)。
所謂硬殼就是使用復合材料,具備一定透氣性,和極強防風、防水、耐磨性質的戶外外衣。據說是因為登山最后時刻需要沖頂,所以在國內最后翻譯成了沖鋒衣這個名字。
要做到又透氣又防水還耐磨,面料當然是重中之重。雖然許多戶外品牌都有自己的面料技術,但普遍來講,高端一點的產品線使用的都是戈爾公司的GORE-TEX面料,始祖鳥也不例外。
很顯然,之所以叫做硬殼,正是因為這些衣服的面料都很「硬」。并且越是為了應付極端戶外環境的系列,就會越硬。
事實上,能穿著淋浴、最為出圈、賣得最火的硬殼,并不是戶外服裝中,最適合都市通勤的穿著。因為這玩意兒大部分情況下是給你登山準備的,而且越是專業,就離日常所需要的舒適度越遠。
生活在城市里,基本上沒有機會和環境惡劣到可以讓硬殼發揮自己的功能。最多就是下雨天不用打傘當一件雨衣,或者在北方的冬天里扛下呼嘯的風。但是想一想,除非偶爾的暴雨,不然能用來淋浴的防水性,實在是大材小用了。何況幾千塊錢買件雨衣,未免太過奢侈。
另外,因為硬殼面料偏硬的關系,日常穿著走走路,動一下,都會發出響聲,很多人都不習慣。
真正比較適合日常通勤的,以及輕量遠足的,其實是與硬殼相對的軟殼,還有保暖性比較好的抓絨。
因為軟殼相比之下透氣性要好很多,也更舒適,這在日常穿著中非常重要。并且防潑水的性能剛好能防一些小雨,在都市里要實用得多。
至于說從2020年開始,始祖鳥的走紅路徑,有沒有安踏在幕后作為推手我不是很確定。但至少始祖鳥的大火在財報中是體現得淋漓盡致的。
安踏年中財報顯示,亞瑪芬保持穩定增長,虧損大幅減少。而到了第三季度財報里,始祖鳥所屬的其他品牌部門零售額同比增幅達40%至45%,增速迅猛。
03
如果說哪個群體最不想見到始祖鳥出圈,那大概率是始祖鳥曾經的消費者,和本身玩戶外的人。因為隨著始祖鳥知名度一起上升的,還有始祖鳥的價格。
不僅如此,當始祖鳥逐漸從戶外品牌開始具備潮流屬性后,斷碼、缺貨的現象也變得越來越多。不僅價格貴了,還經常買不到貨。
不過需要一提的是,始祖鳥也不是突然變貴的。
之前有戶外玩家做過一張戶外品牌「鄙視鏈」的圖片,被廣為流傳。一般認為,站在鄙視鏈頂端的是鳥象鼠御三家,也就是始祖鳥、猛犸象和攀山鼠。還有我之前內容提過的搖粒絨鼻祖,巴塔哥尼亞。
網傳戶外品牌“鄙視鏈”,始祖鳥穩坐峰頂
這些品牌本身就沒便宜過,當家產品都是幾千塊錢,而鳥只是其中價格最出類拔萃的一個。400美金一件的沖鋒衣,不僅我們覺得貴,老外也覺得不便宜。
但我們知道,在過去,以沖鋒衣為代表的戶外穿搭,通常會被認為很「土」。那么,是什么讓這股戶外風越吹越旺,以至于最后跟時尚搭上界的呢?
每次在聊時尚這個話題的時候,都會反復提到一個概念:時尚的本質其實是一種話語權。一種風格能不能火,關鍵在于誰穿它。
滑雪、戶外、潛水這些體育項目,受眾群體本身就是中產居多,消費力比較強。雖然互聯網上說「中年」多是對年齡的一種調侃,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年齡階層的人社會資產是最高的,這也是為什么始祖鳥是「中年三寶」而不是「青年三寶」的原因之一。
在各種影視作品里,投行精英們總是西裝革履的派頭。但是在現在的華爾街,金融從業者更典型的穿衣方式是一件襯衫,外套一件巴塔哥尼亞的馬甲背心。
如果再把西褲、皮鞋換成Lululemon配Allbirds的話,就會瞬間從金融范兒變成硅谷style。
戶外風之所以能流行,正是因為攻陷了金融行業和互聯網行業這兩個群體。在我國也是一樣,始祖鳥最早就是變成了金融從業者和互聯網大廠員工的標配。
對于男裝的發展,我一直有個暴論,這里分享給大家,權且一聽。
近代男裝的發展,只跟一件事情有關,那就是職業。
總的來說,無論男裝怎么變化,大體上其實只分為四類:紳裝、工裝、軍裝和運動裝。我們今天看的各種單品、風格,無非是從這四種風格里演化和改進而來的。
比如說西裝是紳裝的代表,大衣多數是軍裝的沿襲,牛仔褲、靴子多是工裝,球鞋、運動服則都來自體育。至于原因,大家有興趣我未來再細聊。
科技行業的興起,讓硅谷創業者們成為新一代財富偶像的同時,也同時重塑了流行趨勢。
至少在表面上,互聯網公司更崇尚自由的職場環境,這也影響了穿衣風格。而戶外,以及運動休閑這種方便、隨性、舒適,顯得不那么「精英」的,反傳統審美的風格,就成了這些群體的主流。
04
戶外裝備被當做時尚單品的歷史由來已久。
早在70年代,日本剛開始流行戶外活動時,服裝設計師們就將本土的設計風格融入戶外品牌,于是有了最早的Outdoor Style。后來,功能性的戶外裝備與日常服裝結合,形成了Urban Outdoor風格,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山系」。
日本Urban Outdoor風格
2008年,金融風暴過后,一種名為Normcore的風格開始興起。
所謂Normcore是由英文單詞「Normal(常規)」和「Hardcore(硬核)」組成的合成詞,指的是利用中性溫和的著裝風格,塑造出一種硬核的表達。
Normcore風
Normcore的出現,是在時尚行業發展到高峰之時,人們為了時尚而費盡心思制造差異,追求潮流成為了一種負擔。于是物極必反,反時尚和大眾化成為了新的潮流,人們希望通過「磨滅差異」重獲本真性。
在這場潮流中,白T恤、牛仔褲、白色筒襪這些平淡無奇的單品重回時尚行業的視野。此后,各種戶外品牌都被吸納,成為Normcore的一部分。
隨著Normcore的內涵越來越豐富,2017年,《New York》雜志旗下的時尚網站The Cut提出了一個新名詞「Gorpcore」,Gorp是「good ol’ raisins and peanuts」,是徒步旅行者經常食用的的混合干果。因此顧名思義Gorpcore就是以戶外功能性服飾為核心的著裝體系,自然就包括沖鋒衣、抓絨、輕便羽絨服、徒步鞋等等。
正是有了這種環境作為基礎,始祖鳥才能登上時裝周的舞臺,進而引爆潮流。
05
在時尚天平的兩端,一端是剪裁、設計,而另一端呢,則是功能性。戶外品牌注重功能的特性,恰好就撞在了新一代中產需求的槍口上,成為了版本之子。
雖然我說硬殼并沒有那么適合通勤,那也是相對軟殼、抓絨而言。相比過去職場里的一些著裝要求,還有穿搭方式,戶外產品確實更加簡單、實用。
以戶外穿搭法則為例,一共就分為三層。第一層貼身層,主要起到透氣、排汗的作用。第二層中間層,一般是抓絨、羽絨或者棉服。第三層外層則主要負責防水、抗風,也就是沖鋒衣。
大家應該有一個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放在穿衣這件事上的精力會變得越來越少,并且越來越追求舒適。戶外服裝恰好能滿足這個條件。
從春天到冬天,只需要一件一件衣服往外面套就可以了。十幾度的天氣,一件內搭加一件抓絨足以。十度以下可以換成棉服,或者薄羽絨服。如果風大,就套一件沖鋒衣在外面,如果溫度更低,還可以在中間層繼續加羽絨等保暖性的服裝。
加之這些衣服都是為了應對戶外環境而生的,面對簡單的都市環境,簡直就像是越級殺怪。不僅能適應生活里各種場景,還非常耐穿。許多人一件抓絨一件沖鋒衣,一穿就是五年以上,比起上一個版本流行的快時尚,恰好就站在天平的另一邊。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一旦接受了戶外風格,審美就被重塑了,甚至買戶外上癮。沒過多久,過去衣柜里心心念念的時裝,就全換成了各種硬殼、軟殼、抓絨。
有人將始祖鳥比喻成服裝界的樂高,其實算是比較貼切的。
樂高的成功之處就在于打造了一個可以無限拓展的系統,而始祖鳥之類的戶外品牌,則是根據戶外的風格,打造了非常明晰的產品線。在這點上,同樣流行的Lululemon也是如此。
在購買這些產品之初,消費者最先選的其實不是款式,而是像購買數碼產品一樣,根據自己的需求,了解型號和它的功能、適用場景。
所以不管是中年男人三寶,還是女版的三寶,最終導向的,都是在服裝挑選上減少精力。
但是吊詭之處在于,如今戶外品牌的時尚潮流之路,和它的本質,又是存在一定矛盾性的。
之所以要讓戶外品牌跨入時尚圈,是因為這樣才能讓衣服有更高的毛利,和更廣泛的消費群體。
始祖鳥在爆火之前,雖然也貴,但少有人罵它不實用。但當它與時尚對接,售價遠超功能性的時候,戶外產品的基礎哲學,就沒有那么圓滿了。
要記得,加拿大鵝的流行之路,也并無區別。最開始大鵝的賣點也是專業級別的保暖,以能穿去南極作為營銷。可最終大家發現大部分地區的冬天,似乎都用不到這么強的保暖。而比大鵝售價低得多的羽絨服,同樣保暖性足夠。
這陣風來得快,去得也快,今年還有多少人聊加拿大鵝呢?
戶外風能吸引新的群體,正是因為它具備一定反時尚的特性。但是當它自己也變成時尚時,這個故事可以講多久呢?
或許在未來,新的行業興起,關于財富與時尚的話語權再一次轉移,始祖鳥們今天所代表的東西,就又變成了新的風格要推倒的東西。
作者公眾號: IC實驗室(ID:InsightPlusClub)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