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DP到CDXP,“X”為什么必須重視?
文|Dalei
“從兩年前到現在,整個營銷生態都變得更加以人為本”。卓爾數科CEO陳程在2023增長引力大會暨CDXP產品發布會上談到。
確實如此,當流量的紅利逐漸褪去,如何去提升用戶體驗,讓用戶愿意為你的產品主動代言、做傳播,成為了品牌的新“痛點”。
在“新增長,新可能Growth and Infinity”——卓爾數科2023增長引力大會暨新產品發布會上,卓爾數科推出了「客戶數據及體驗平臺」(Customer Data & Experience Platform,CDXP)GrowKnows,以期通過“用戶體驗”,助力品牌長效增長。
從CDP到CDXP,GrowKnows 是什么?
隨著大環境下不確定性的增加,多數品牌都面臨預算收縮、資金緊張的現狀。尤其是,流量紅利褪去,用戶主動性愈加增強的情況下,流量成本越來越高,轉化增長也越來越難。
品牌對存量用戶經營、數據資產等話題的關注,催生了CDP的崛起。CDP能夠匯聚多渠道的數據,把用戶的畫像統一,人群細分,然后再通過MA和SCRM等工具,觸達用戶,形成轉化,極大提高品牌的營銷效率,實現降本增效。
但過去,很多品牌在使用CDP的過程中,只考慮到營銷工具的“效率問題”——我的工具能不能觸達用戶、觸達得夠不夠精準、以及能節省多少人力成本?
而沒有考慮到營銷工具的“效果問題”——消費者每天要接收成千上萬條消息,品牌觸達消費者以后,他愉悅嗎?他是否愿意被觸達?他收到消息是開心還是煩躁?
在涵蓋CDP既有功能的基礎之上,卓爾數科推出了 CDXP GrowKnows,其與CDP最大的不同就在于,GrowKnows內置“用戶體驗指數”(基于Google HEART模型生成),讓抽象的用戶體驗變成直觀的行為數據,使用戶體驗可視化、可度量。
據介紹,“用戶體驗指數”主要包括五個維度:H代表Happiness愉悅度,E代表Engagement參與度,A代表Adoption接受度,R代表留存度Retention,T代表任務完成度 Task Success。
●點贊數量、購物評價分值、投訴量高低等,可用于反映消費者的愉悅度;
●訪問頻次、訪問時長、訪問深度等,可用于反映消費者的參與度;
●會員認證、邀請他人、分享活動等,可用于反映消費者的接受度;
●入會時長、是否持續簽到等,可用于反映消費者的留存度;
●活動參與是否有始有終、進入旅程后是否達成設定目標等,可用于反映消費者的任務完成度。
通過此模型,品牌主可以通過用戶的真實行為數據,度量用戶體驗。
正如卓爾數科產品經理楊明明所言,“好的體驗可以帶動用戶產生額外的購買行為,進而提升整個品牌的溢價。同時,體驗所帶來的這種深入的互動會產生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進一步有助于品牌去做精準化的營銷,從而引起用戶復購行為,觸發口碑裂變”。
可見,GrowKnows不僅大幅降低了品牌的使用門檻,實現精細化、個性化的數字用戶體驗運營,同時還能夠基于更加精細化的用戶體驗而不斷積累客戶數據,形成品牌資產,最終實現ROI轉化與品牌口碑的長效增長。
GrowKnows如何幫助品牌落地
「體驗運營」?
我們認為,和傳統的CDP相比, GrowKnows更符合當下“以用戶為中心”的營銷理念,通過為用戶打造美好體驗,進而驅動品牌增長。
那,具體是如何實踐的呢?
據卓爾數科資深用戶運營專家王希晨介紹,某國際知名美妝個護品牌2021年時開啟了自己的DTC渠道,在經歷了一年的運營后,該渠道收效甚微,且遲遲找不到發力點,甚至一度面臨被放棄的風險。
2022年1月,該品牌通過 GrowKnows引入了「體驗運營」的新模式,最終在一年內實現銷售額的新突破,到了今年1月份,該渠道的總營收相比去年增長了 8 倍之多。其具體做法包括:
1、以體驗運營推動轉化率的提升
多數品牌都想知道自己的用戶里哪些人最容易提升轉化率,但這群人長什么樣子呢?通過 GrowKnows的體驗運營模型,卓爾數科幫助品牌方找到了這2類人群。
觀望類用戶:具有明確的購買需求,但處于某種顧慮而遲遲沒有完成購買行為的消費者。對于這個群體來說,阻礙他們轉化的往往是非常具體的因素,如果品牌無法了解并解決這個因素,是不可能實現轉化的。
“比如,我們曾通過數據分析和溝通發現,一個用戶之所以遲遲不下單的原因,是想等自己閨蜜把手里的神仙水用完之后和自己湊單,正好我們公司的一個小姐姐也有同樣的需求,所以她們就一起拼了單,并成了很好的朋友。”王希晨在會上介紹到。
體驗類用戶:對于那些通過引流產品的方式吸引到的體驗型用戶而言,是可以通過體驗模型進行精準識別。那么這個時候品牌就要趁熱打鐵,以回購券作為福利的方式精準投放,進而提升整體的轉化率。
2、以體驗運營提升用戶價值貢獻
基于海量的客戶數據,多數品牌會以用戶的購買金額為尺度,來進行分層,但基于GrowKnows的體驗運營模型,卓爾數科發現同樣是購買金額1w的用戶,也會有以下三類:潛力型、性價比、強需求;
而針對不同類型人群設計組品策略,往往能夠帶來用戶價值的提升。
對于潛力型用戶而言,品牌可以通過“老帶新”的組品策略,借助品牌對新品的概念營銷來激發潛力用戶的好奇心;
對于性價比用戶,可以在組品中打包大量小樣,為用戶打造極致的性價比體驗;
對于強需求用戶,可以推出了“1 + 1”和“2 + 1”的自選囤貨套組和加量裝,主打省心囤貨。
這樣一來,不同層次的消費者得到的不僅是優質的購物體驗,與品牌而言,也是心智的鏈接,以及用戶資產的轉化。
3、以體驗運營,最大限度減少用戶流失
品牌在進行體驗運營的過程當中,導致客戶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三種,嘗鮮型流失、事件型流失和自然流失,針對不同的流失用戶,也可以采取不同的運營策略,保護品牌資產,比如:
針對嘗鮮型流失:面對那些發生購買行為,因為在使用或者售后環節不滿而出現的流失用戶,將流失回訪時間控制在 3 個小時內機制,能夠有效控制人群流失降低40%。
針對事件性流失:因品牌陷入一些輿論爭議中而出現的事件性流失。當事件型流失出現時,立即與品牌公關部合作,以正式公告的形式澄清爭議,一般能夠重新喚回用戶的青睞。
針對自然型流失:非目標用戶,因偶然原因與品牌產生交集,卻發現其無法滿足自身體驗需求而導致的自然型流失,可以采取放任機制,以便于將更多的資源用與其他流失用戶的挽回。
除基于體驗的運營策略外,GrowKnows 還采用了最新的AIGC技術,針對不同標簽的人生成不同個性化的內容,比如商品描述,轉化話術等等,最終幫助改品牌實現了全平臺最高的70%的新品滲透率,和全年最多的主動好評。
可見,體驗運營非常關注用戶的體驗價值,但從最終目標來講,體驗運營還是以提升品牌的用戶資產價值為核心。只不過,這種體驗運營不再是過去那種粗暴地推動用戶,而是通過提升用戶的體驗的方式來引導用戶轉化,不斷滿足用戶體驗需求。
結語
當前,流量越來越貴,用戶越來越難以增長,靠以前“以流量為核心,以轉化為目的”的思維已經難以與消費者產生鏈接,更無法深度觸達“品牌和用戶的關系”。
通過GrowKnows,品牌可以對用戶進行更精細化的分層,識別關鍵用戶,積累用戶資產。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切實的觸達消費者,完成復購到用戶資產的轉化,形成品牌獨特壁壘。同時,更加精細化的模式也加速了用戶的轉化路徑,能夠進一步提升品牌切實效益。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