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車打斷自己的腿
1
問你一個問題,朋友。
上一次你看到有記憶的韓國車新聞,是什么?
大部分人可能是起亞汽車的高管炮轟比亞迪,場面一度十分魔幻。
破防的樣子好像《烏梅子醬》。
韓系車十多年前在國內市場特別特別火,年輕人幾乎都愿意買起亞,買現代。
現在這個生態位被國產車取代了。
在2022年,起亞在華銷量不到10萬量。
現代和起亞加在一起,僅為35.1萬輛。
看著還不少對吧?
而在2016年,這一數據是180萬量。
這都不叫下滑了,這種情況我們一般稱之為鉆井。
所以車企高管罵人也能理解。
你飯碗被人端了,你也急。
2
眼瞅著油車不行了,韓國車想要電動來補。
起亞開了發布會,說要正式進軍中國電動車市場,要把在歐美賣得很好的EV6賣到中國來。
怎么說呢?
是不是不喜歡看日歷啊思密達。
這都2023年了,中國的電動車市場,都已經卷成修羅地獄了。
油車市場,雪鐵龍都變成鐵血龍帶頭旋風沖鋒龍卷風。
然后你告訴我說,你現在要正式進軍了。
就像是什么呢,人家飛機大炮都打爛掉了,你推著一輛欠了押金的OFO進了戰場,嘴里喊著要顛覆。
同行看了都沉默,甚至不敢惹你,因為誰知道這是什么精神狀態。
這時候問題來了,為什么韓系車在歐美不但銷量高還能得到認可?
高配,低價。
為什么韓系車之前在國內還行?能干出一年180萬輛的成績?
高配,低價。
在那個國產車還沒有那么頂的時候,“高配”是包含有韓系車的濾鏡和光環的。
所以為什么韓國車現在在國內不行了?
低配,高價。
低價,減配。
劇本拿反了。
3
汽車工業是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需要很長時間的技術積累。
韓國汽車工業起步很晚,所以哪怕技術積累的速度快,也決定了它一開始就只能彎道超車。
汽車同時也是消費品。
消費品想要賣得好,也不一定要主打技術。
畢竟好看也是一種競爭力,設計審美也是一種技術力。
技術雖然走不了捷徑,外觀設計可以啊。
你不可能花錢買到最好的技術,但是你能花錢買到最好的設計。
現代公司砸鍋賣鐵籌集到了1200萬美元(七十年代的1200萬美元),和意大利頂級設計公司合作,由汽車設計大師喬治·亞羅(Fabrizio Giugiaro)親自操刀現代Pony的設計。
喬老師之前設計過法拉利、阿斯頓馬丁、保時捷,最次也是阿爾法·羅密歐。
你韓國車什么水平啊,讓我設計?
但,韓國給的實在太多了。
鈔票確實有用。
Pony一經推出直接賣瘋,在加拿大市場成了當年進口車銷冠。
Pony的超級成功,讓韓系車想明白一個事兒:
在顏值上卷,有用。
整容之國的血脈,意識到這個問題確實是很正常的。
看到現代這么爽,起亞也跟風請來了前奧迪首席設計師Peter Schreyer,以及曾設計過凱迪拉克CTS的Kearns。
他們為起亞設計了“老虎格柵”前臉,代表車型K3、K5同樣在全球大賣。
韓系車也給很多預算沒那么充裕但又好面子的人一個買車的理由:
這車比BBA便宜,且好看。
4
不過,顏值只是表象,只靠顏值不夠,還要搭配便宜和服務才是本質。
當年現代Pony能夠在北美市場狂飆,不僅僅是顏值,更重要的是低價:5900美元。
這個價格,才是核心競爭力。
2000年左右,韓系車殺入中國市場。
靠的也是這兩招:顏值和性價比。
但歸根到底還是性價比。
起亞普萊特系列初售只賣六萬多,而桑塔納要十一萬,連奧拓、夏利都要五萬多。
這就是【低價高配】。
比德系、日系便宜,配置更高;
比美系、法系不但便宜還更省油、服務好。
尤其三四五線城市乃至農村市場,韓系好看,有面子,算下來性價比還很好。
為了完成最大限度的便宜,現代起亞也在中國直接設廠。
廠子推出的第一款車,是索納塔。
這車,可以說是一代神車。
索納塔是性價比路線的一種極致。
A級車的價格,B級車的享受,C級車的服務。
第一年銷量突破五萬,索納塔成為當年銷量最高的B級車之一。
于此同時,韓系車還抓住了時代紅利。
一是自動擋車普及,開車門檻大大降低。
二是車從一個奢侈品變成了一個家家戶戶都買得起的剛需品。
私家車需求暴增。
甚至在陪嫁車的選擇上,韓系成為首選。
當年很多地方的習慣是,男方彩禮出房子,女方陪嫁出車子。
挑什么陪嫁車才能又省錢,又有面子呢?
只看三個點。
好不好看,偏不便宜,是不是外資車。
你會發現,韓系車將這幾個元素集齊了。
外觀內飾亮眼,價格實惠,還有面兒。
怎么看,韓系都是上佳的選擇。
5
2011年,為了促進汽車消費,國內大幅降低小排量汽車消費稅率,給韓系車的銷量又助推了一把。
韓系車到手,更便宜了。
剛要入睡,就有人遞枕頭。
于是許多家庭的第一輛車選擇了韓系。
現代的悅動,起亞的K3。
悅動成為單一品牌銷冠,每個月新舊款合計超過四萬臺。
在當年十萬級轎車里,悅動基本可以算是配置+顏值+空間的天花板了。
此后現代推出的索八更是橫掃B級車市場。
“吊絲三寶”(索8、K5、邁銳寶),韓系車占了兩個。
價格比國產品牌貴不了多少,性能和顏值贏過你,面子上還說得過去。
(2009年汽車之家網友的預言)
現代汽車的銷售終端就達到800多家,同期國產品牌最多的吉利也不過700多家。
大部分處于同價位競爭的國產車、法系車無法在售后這塊和韓系車競爭。
韓系車哪里都能買到,哪里都能維護,從一線城市到十一線農村。
韓系車還容易修,因為技術門檻低,零件較為通用,對很多并沒有那么熱衷于補習汽車知識的準車主而言,買韓系車少了很多顧慮。
在美國,韓系車有終身質保,在中國雖然差點兒,但服務質量仍處于汽車品牌中的第一梯隊。
韓系品牌多次被J.D.POWER評為中國市場售后最好的汽車品牌之一。
韓系車在各方面都不一定是最能打的,但綜合下來,卻真的是最劃算的選擇。
配置,售后,油耗,顏值,逼格。
韓系車的好日子,一直持續到2016年。
在2016年,韓系車在國內賣了超過180萬輛車。
這是真正的輝煌,也成了最后的輝煌。
6
2016年以后,所有韓資品牌都開始衰落。
韓妝,韓國包包,韓國車。
就連韓國整容,也被本土卷爛了。
韓系車用了十年時間,從不入流成為中國市場第三,旋即被打趴。
無論A級車還是B級車,前十銷量榜單都沒了韓系車的蹤影。
2018年A級車的銷冠是日產軒逸(前十中兩款日系,五款德系,兩款美系,一款本土吉利帝豪)。
B級車則是大眾邁騰、本田雅閣、日產天籟的天下。
只有在十萬元以內的緊湊型轎車市場中,現代的領動、起亞的K3勉強有一席之地。
再往后,韓系車越來越支楞不起來。
有人說是因為薩德事件,不,核心內因還是在于韓系自己問題。
“雙標”。
現代剛進入中國市場時,韓國上市的新款車型也會同步到中國市場。
現在,現代完全反著來。
現代高管崔東佑也承認:
消費者不滿的是我們很多車型在美國和歐洲市場先上市,中國市場相對滯后于歐美。
知道嗎?
知道。
改了嗎?
沒改。
韓系車的動力總成其實挺不錯,否則也不會在歐美市場卷出來。
可這與中國消費者沒關系,因為海外韓系車的動力總成和國內韓系車的動力總成是兩碼事。
同樣的車型,美國市場和中國市場從輪胎到發動機,除了名字一樣,幾乎沒有一樣的。
不但技術,服務上也雙標。
在國內對一二線城市和三四五線城市、農村地區也是區別對待。
別的品牌新款車是全國同步發售,韓系是發達地區賣新款,不發達地區賣舊款,價格還差不多。
從四代伊蘭特開始,舊款車換個馬甲當新款賣,以至于出現三、四代不同的伊蘭特換個名字同時當新車銷售的奇景。
也就是車圈知名的“N代同堂”現象。
結果是,發達地區消費者看不上新款,欠發達地區消費者買不到新款。
同款車型在海外用8AT,在國內用雙離合。
好家伙,非要讓中國消費者體驗頓挫感?
把頓挫感作為核心特點,這是把超市門口的投幣搖搖樂當成競爭對手了?
7
魔幻的是,在上面所有問題的情況下,韓系價格還能越來越高。
一方面韓系車想提高逼格,賣的便宜,不符合國際品牌的身份;
另一方面,企業希望維持較高的利潤。
但問題來了,韓國車在歐美卷出來靠的也不是逼格啊,是跪式服務啊。
在成本上升,品牌格調上調的背景下,韓系車越來越貴。
這就屬于關了信號打開地圖,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過去暢銷那么多年,就是因為你便宜啊。
當不夠便宜的時候,過去能忍的缺點,就成了不能忍。
過去的優點,就成了不夠優。
2018年,現代做出調整,喊出 “回歸性價比本源”的口號。
可是,還想多賺錢。
咋辦?
更牛X的來了,減配。
曾經以配置高聞名的韓系成了丐版車的代名詞。
現代主打的ix35,入門款沒中控屏,仍然采用機械調節座椅,也沒有多功能方向盤和真皮座椅。
雖然沙發很好。
你不能真的把四個輪子的沙發拿到市場上去賣。
別說你發動機入選“沃德十佳”(全球汽車發動機排行榜單),看看這內飾,大家眼不瞎。
何況沃德十佳的發動機還是在美國市場里用的。
隨著每年賣出的車不斷增加,老司機也越來越多,買車的時候身邊會冒出無數懂車帝跟你科普。
消費者見多了,要求跟著高了。
反觀最近五年,韓系代表作,索八和老K5的繼承者不進反退。
價格貴了,配置拉了,連看家的顏值都開始掉線了。
(兩款索納塔,你覺得哪款更大氣,更好看?)
8
前面說了,這一切,車企都懂。
于是,打算把性價比進行到底。
不不不,性價比很重要,但性價比這個詞,【價】之前,還有個【性】呢。
價格好加上任何一張牌都是王炸,但單出不管用。
現代推出了號稱“突破合資品牌底價”的現代瑞納,把合資品牌的價格下探到四萬。
結果月銷平均不到1000臺。
性價比這個詞,【價】之前,還有個【性】呢。
而且關鍵是,在低端市場,國產品牌早就卷出經驗了。
七萬以下國產品牌種類豐富的都能開自助超市。
要是還去六線以下卷,老頭樂會告訴你爸爸的爸爸叫什么。
韓系車的操作,一直是一大謎團。
就連新能源,他們在歐美賣新能源車也還不錯,但遲遲沒有將主打型號投放到中國市場。
之前還拿油改電的名圖、K3 EV來糊弄。
各種操作已經是匪夷所思了。
就他們到底是怎么實現在一度領先并且知道問題在哪里的情況下,把自己給玩兒崩的。
過去,性價比,高顏值,好服務,外國牌,各種飛龍騎臉你都不知道怎么輸。
但就是可以交出雙標,減配,變丑,提價等神奇答案。
有一說一,其他外資品牌也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從降價到剎車到配置到價格,問題有的是。
但人家很難把上面所有問題集齊,更很難在意識到這些問題之后,把這些問題堅持下去。
就連帕薩特出了史詩級村口開飯事件都知道立馬上改款,完全不知道韓系車是怎么想的。
這種自己把自己腿打斷的行為,令人費解。
除非,其目的是直接開發電動輪椅,進入交通工具的終極。
果然,有創意。
全文參考資料來源如下:
【1】.???,?? ?? ?? 10? ?? ?? 4?, ?? 8? ??【J】,朝鮮日報,2013.2
【2】.藍朝暉,趕超日系車 韓系車在華首次進入四強【J】,北京商報,2013.10.29
【3】.李村,韓劇紅了 韓系車改走時尚路線【J】,新快報,2014.4.2
【4】.常來,韓國汽車設計實力提升 出現車市“韓流”【J】,中國汽車界,2012.2.10
【5】.許智博,“韓流”啟示 中國汽車離“現代”多遠【J】,中國汽車界,2012.2.10
【6】.鄔建軍,韓國現代能給北京帶來什么【J】,中國汽車報,2002.11.20
【7】.闞世華,北京現代的復蘇密碼【J】,中國新時代,2009年第8期P72-P74
【8】.劉玉峰,現代汽車:在蕭條中進攻【J】,中國現代企業報,2009.5.22 A02版
【9】.宋誼青,北京現代失寵后能否“自救”【J】,中國品牌,2020年第4期P66-P67
【10】.李碩,北京現代醞釀變動合資股比?現代汽車或謀求增加持股比例【J】,每日經濟新聞,2022.2.22第008版
【11】.楊忠陽,北京現代僅有對等增資是不夠的【J】,經濟日報,2022.4.1第010版
【12】.???,??? ?? ???…???? ??? “?? ? ? ?????” 【J】,韓國中央日報,2020.4.6
【13】.韓國車安全性真這么差?【N】,搜狐汽車,2006.3.27
【14】.C-NCAP 2006-2021測試報告【R】
【15】.???,???? ?? ??? ?? ????【J】,韓國商業觀察,2021.12.22
【16】.周武英,現代汽車:持續看好中國市場【J】,經濟參考報,2022.11.10
【17】.李安定,“現代”公司的啟示——韓國汽車工業考察散記【J】,瞭望周刊,1993年第48期P28-P31
【18】.???,“?? ??? ?? ??” ?? ?? ???? ??? ?? ??? ??? ??【J】,韓國汽車郵報,2021年7月15日
【19】.曉輝,穩中求快,快中尋穩——專訪現代汽車(中國)整車銷售本部首席代表Young-Key Koo【J】,中國電子商務,2008年第1期P84-P85
【20】.張炤虎、李濱,有喜悅 才激動 專訪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盧載萬【J】,產品可靠性報告,2010年第7期P47-P53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