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圈的年輕人在想什么?|電通創意
當智能AI開始反客為主,小眾文化成為潮流風向標,形形色色的行業或扶搖直上、或歷經洗牌、或蛻變重生。與此同時,首批00后初涉并“整頓”職場。當內卷加班成為滋養“躺平主義”和“精神離職”的溫床、畫餅摸魚成為打工人的口頭禪時,究竟什么才是令人心動的offer?
毋庸置疑,廣告行業依舊是反映社會文化、科技、經濟的晴雨表和多棱鏡。而在這個創意為王的行業,歸根到底,新的劇本終由年輕一代執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7位來自電通創意(DENTSU CREATIVE)的廣告圈年輕人接受《中國廣告雜志》專訪,以他們各自的職場故事,帶來一些“窺一斑可知全豹”的視角洞察。
01
職場人設
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
Berry Jiang
資深文案
曾經是鋼琴舞蹈畫畫英語十八般武藝集一身的老師,但哺育祖國的花朵并沒有收獲成就感和挑戰感,而是很快進入疲憊期,現在是廣告圈青澀小朋友一枚,正在嘗試成為小紅書搞笑博主。
Buer Li
資深文案
希望自己的形象是一只外表不需要看起來很聰明、但內心很犟且篤定的個性企鵝,并為此親手設計了一個企鵝的IP手辦;拒絕冰冷的商業化,堅定地要做能讓觀眾大笑、起雞皮疙瘩、涌起沖勁兒、產生“生理反應”的廣告。
Carol Fan
資深策略
廣告界的無冕女王瑪麗勞倫斯、麥迪遜大道上的叛逆者喬治路易斯、以及廣告和靈感的紀錄片《Art &Copy》帶來的感動,都是塑成現在從事廣告背后初心和熱忱的所在。有天夜里12點多,被喬治路易斯的某個作品點燃,激動得忍不住發出聲:天吶,這也太棒了吧!
Cassie Huang
資深策略
策略團隊的文案擔當,業余愛好涉及時尚、旅游和音樂;可欣相信廣告是一葉舟,讓奇思妙想駛向無限可能并擁有一席之地,認為現代年輕人在這個無序世界中所遵循的唯一游戲規則就是——沒有規則。
Evelyn Su
資深策略
入行三年整,處于剛告別新手村但還沒修煉強大的“危險生存模式”。也因為被一些廣告觸動、震撼、喚醒過,所以最初想做廣告的原因很中二:改變世界。后來明白廣告是幫助品牌解決問題,再直白點就是賣貨,也慢慢學會了平衡真實與想象中工作的割裂感。
River Jin
資深文案
人稱小金,態度認真的rule-breaker,相信“To dare is to do”的熱刺球迷,也是朋友和同事眼里的遲到大王;工作的動力不來自于升職加薪,而是內心對生活的分享欲,喜歡電影和路亞釣魚,關心經濟學和金融。著有自創語錄一條“營銷和廣告是文化的創新,創意是符號的游行”。
相至
資深設計
是資深設計也是資深玩具控,現在還是一家做模玩兵人展示盒公司的聯合創始人;樂于從生活的家長里短、朋友的閑聊交際、網絡與書籍、甚至一些“扯到離譜”的事件里找到切入點來挖掘素材。
02
一技之長
斜杠青年VS術業專攻
@Cassie可欣
無論是斜杠青年,還是術業專攻,沒有哪一方一定贏,在各有其生存之道的同時,又需要互相取經。斜杠青年能擁有多元身份是因為在不同領域都有一定的術業專攻精神;但在深究某個領域時,要是充耳不聞其他領域有價值的信息,便成了“井底之蛙”。一名合格的廣告人恰恰是這兩者的中和,就像“章魚”,需要通過汲取不同領域的有效信息,成為自己的靈感來源。
@Carol Fan
擁有多種技能和綜合素質很重要,但是過于追求技多不壓身可能會導致自身能力過于分散,難以形成深厚的專業優勢。相同地,在某一個領域苦心造詣也并不意味著要放棄其他技能的學習和發展,在主攻領域的基礎上,逐步拓展自己的技能和知識,可以成為既有專業深度,又具備廣泛視野的綜合型選手。
@相至
快樂至上,為感興趣的內容投入時間與精力,在滿足自身愛好的同時又能豐富知識和拓寬生活邊界。但重中之重還是要自得其樂,盡管這在別人眼里可能只意味著多學習一項技能。
芬必得FENBID帶給大山女孩一場夢想營
03 自洽與共生
環境、伙伴與加班
@River小金
拒絕無效加班,在項目安排合理的前提下,加班或許表明活兒做得不夠好。所以廣告行業的通關秘訣就是活兒好、給公司帶來實在的增長。廣告目前整體來看是卷王行業,和很多行業一樣,它是金字塔結構。如果處于金字塔的中間或下游,必然要從事大部分的技術密集型工作。如果將廣告代理與經營餐廳相比較,它更像是做一位星級大廚或經營私房菜館,給到客戶的是從策略、創意、到媒介等等的定制化服務,而不是像多一塊錢多一個煎餃的平價沙縣小吃。
@Berry Jiang
廣告是一個具有很強包容性(可以實現燙染自由和穿衣自由)、另外兼具挑戰性、提升個人綜合能力、甚至激發野心、并且好玩的行業。和一群好玩的人做好玩的項目,無論過程結果,都會覺得很享受。
@Buer Li
關于廣告到底是神仙公司還是內卷行業,這取決于你看到的是哪個切面。它時而神仙、時而惡魔,有苦也有甜,永遠在交替。從早上不打卡,11點上班來看是神仙公司,但如果處于比稿周期、加班到凌晨2-3點時,亦是很辛苦。因此,環境和伙伴很重要。環境決定你產出內容的下限,而有趣的伙伴會激發你的創作靈感,決定創意的上限;環境也包括了伙伴,他們幫助你遇到更好的自己。
@Evelyn Su
喜歡廣告行業的很大原因是環境和同事,這里有很多三觀正、想法新、有趣的同事。每個都是能直接去報名脫口秀開放麥的程度。和他們一起工作能產出很多不同的觀點,也能碰撞出不一樣的自我。有幸遇到過很多愿意教“白紙”的領導,一位前輩曾經對我說過,“不要怕出錯,你還這么年輕,錯了就錯了,又能怎么樣呢”,到現在也記憶猶新。
樂事LAY'S解壓零食大波浪
04
心得與收獲
成就感與瓶頸期
@Buer Li
廣告是不是令人心動的offer不知道,但一定是一份令人心跳加速的offer。不管是接觸到新的客戶內容還是加班到凌晨兩三點,都會心跳加速。對于創意人來說,辦公室也不只是所謂的格子間,可以相對自由地就像在酒吧圓桌旁聊idea一樣。
@Carol Fan
做廣告和營銷提供了豐富的視角去了解世界,在接觸不同行業形形色色的客戶并開展業務時,需要研究相關行業知識和目標人群的洞察;在團隊合作和觀點碰撞中,不斷刷新認知。
@Evelyn Su
對于策略來說,相較于靈光乍現、天馬行空,更重要的是把拼圖碎片按線索組合起來并扣好的那一瞬間。這不像數學題,找到方法就有正確且唯一的解。確實有些痛苦,但也很有趣。靈感不會憑空出現,它只會眷顧那些不斷思考的人。另外,做策略讓我對社會和人更加敏感、消費更理性了,因此不太買只靠營銷火起來的產品。雖然工作基本都是對著電腦看資料、做ppt紡織女工,但網絡無法替代真實的世界。我們會盡量多接觸非數字、粗糲的、真實觸感帶來的內容,比如做金融類項目時到銀行大堂里找客戶經理咨詢、去食品類客戶的工廠試吃、觀察酒吧里哪些人會點客戶牌子的酒…
@River小金
功夫在別處,作為文案,如果只是去看很多詞典、語言學的知識,幫助是有限的,廣告更多的是與人溝通的工作。從電影中的人物對白與情感碰撞,到釣魚時對自然的感受,以這些去理解這個世界,找出人們心中所想,從而用創意文案去觸動大眾。營銷和廣告是文化的創新,創意是符號的游行。我們在生活中獲得了很多符號,知道如何善用這些符號去組合我們想要的東西,就更能去影響別人,廣告更是一個影響別人的學科。
肯德基KFC貓咪直播
05
行業展望
ChatGPT與未來
@River小金
對ChatGPT的出現感到驚喜并保持樂觀主義。這是AI理解力的飛躍,帶來了生產力的飛速發展。從最初的畫師使用鉛筆,到現在Art用Photoshop,這并沒有造成大量的人員流失,而是帶來了設計行業的蓬勃發展。ChatGPT可以代替理性的部分,卻無法代替感性的那部分,即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就像現在人們接到人工智能的電話,還是會覺得不厭其煩。ChatGPT的出現更像是良幣在驅逐劣幣,是行業可以升級的大好時候。
@Buer Li
如果有一天不做廣告了,也許會去拍紀錄片,記錄一些亞文化、青年文化和古著文化。現在也在嘗試寫每篇千字左右的短篇小說。周圍的同事有時也會想,平時做廣告太費腦子,或許可以歇上幾個月去干點非腦力活。對我而言,如果去打第二份工,我更希望是為了薪水以外去體驗另一個職業的日常生活。
@相至
ChatGPT的出現并不會讓我擔心失業。AI是一個很好的工作伙伴,我最近也在研究Midjourney,人工智能的強大會讓工作內容簡化很多。在我看來,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可以取代大部分人類工作的時候,沒準兒社會的架構也變了。那時,AI完成社會生產,人們的大部分時間會圍繞生活和興趣,而不是工作。(但要做好AI的監管)
@相至 & @Berry Jiang & 朋友們
以上創意作品由本文中年輕廣告人參與,與電通創意團隊和品牌客戶協同創作
如果你對廣告創意感興趣,或者想和本文人物探討,請留言。
閱讀原文,前往以下鏈接查看本采訪在《中國廣告雜志》專欄內容。
https://mp.weixin.qq.com/s/aAinqmc2NItJJb7mYrABiA
-ENDS-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