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里的男人緣,妙不可言
1
多年前玩家玩游戲,大概分兩種類型,第一種是為了圓夢,游戲對玩家來說,是造夢機器。
我小時候看了不少武俠小說,但是光腦補還是不夠爽。
不是用紙片代替文字,自己在桌子上比劃,就是真人表演,飛檐走壁摔一嘴泥,然后喜提爸媽神雕俠侶,男女混合雙打。
而游戲最大的意義之一,就是能讓我媽少揍我幾頓。
你可能會說電影也是這樣的,沒錯,但是電影更多的是導演的個人表達。
你作為一個觀看者,只能被動接受他的想法。
拿金庸的武俠小說來舉例子,電視劇里很多大俠都是用翻跟頭的動作來模擬輕功,為什么?
是因為金庸老師喜歡翻跟頭么?
不是,是因為當年香港的武打演員多半都是戲曲演員出身,他們在戲臺上表現身輕如燕的方式就是翻跟頭。
輕功越好,跟頭越多。
所以才會有新還珠格格當中那個翻跟頭大賽的名場面。
我小時候看到這個場景其實就很懵逼,為什么輕功要不停的翻跟頭。
按照這個原理,體操運動員轉體七周半就能當上武林盟主。
飛機不應該用螺旋槳應該用黃日華老師,這樣每公里消耗兩個喬峰就能上天。
怪不得飛行員測試的第一項就是翻跟頭,整了半天原理在這呢。
以上都是扯淡,不要當真。
總之,影視劇受限于導演的想象力,技術的發展水平,以及最關鍵的——演員的身體素質。
也不是誰都能演武俠片的。
有些動作你讓我套招,我都能被對方KO。
它可以造夢,但是造出來的未必是你喜歡的夢。
況且,游走江湖還要多幾個兄弟才對。
自己看電影,太孤獨了。
而游戲在這方面就做得更好。
畢竟技術這玩意如果要和現實結合,就會有些束縛。
一旦不考慮現實了,那就瘋狂地放飛自我了。
你可以捏張臉自己探索,從第三人稱變成第一人稱。
化身故事的主角,結交三五好友,大家稱兄道弟。
也可以提著大寶劍,十步一殺人,千里不回頭。
甚至可以男女反串,扮演東方不敗。
大家看書的時候嘴上都說喜歡名門正派。
玩游戲的時候什么暗器下毒插眼掏襠全都不亦樂乎。
人,就嘴上正經,鍵盤可是很誠實。
和一群人游走江湖,兄弟之間的武俠夢,也是夢。
2
到這里你們就明白,另一種玩家,進入游戲的目的就是為了“找兄弟”。
我們現在也統稱為社交。
那個時候異地交友還是個新鮮事物,大部分人還是靠寫信認識不同地方的人。
然后看筆跡來腦補對方的口音。
網游給大家提供了認識更多朋友的可能。
武俠中總說四海一家,把酒言歡。
為了兄弟兩肋插刀。
但在那個連發短信都得算字數,打電話都要掐59秒的時代里。
能把自己院子里的人認識全了就不錯了。
我跨個區在我爹媽眼里就跟出國沒啥區別。
現在回老家一打車,發現小時候覺得遙遠的地方,才三公里遠。
當時,如隔天塹。
游戲,在當時是一個能讓我看到更大世界的窗口。
不僅僅有幻想中武俠的世界,還有春晚里那些發來賀電的全國各個地方,以及背后真實的人。
不像現在隨處可見的5G信號和玩不完的手游,在十幾年前,上網也是件麻煩事。
能殺到網吧和隊友熬夜開副本的,都是親兄弟。
網絡一線牽,珍惜這段緣。
和平時代很難碰到什么生離死別,但是在游戲里,可以。
尤其我手殘,每個回合都得死別幾次。
隊里要是沒有奶媽,我都見不到boss的寶箱。
大家紅藍藥水喂多了之后,就成了“生死之交”。
感情+1。
游戲之內,我們聊聊boss弱點
游戲之外,我們聊聊風土人情。
一個人的親人同學和鄰居,都是上天隨機安排給你的。
你和你初中的同學是好兄弟,可能僅僅因為你們住在一條街,每天一起上下學。
就算你非常不喜歡自己班的同學,也沒辦法,大家一個小學一個初中,抬頭不見低頭也能看到鞋。
沒辦法,被鎖死了。
但是游戲里的兄弟不是,游戲里的兄弟是自己篩選出來的。
雖然我很菜,但是我不坑,坑隊友的人早就被掛黑名單了。
如果你在一個游戲團隊中從來不覺得別人坑隊友,那么恭喜你,你就是那個坑。
你之所以沒被大家踢出去,就是因為大家包容你。
包容,也是兄弟情誼的一部分。
游戲中沒有強制鎖定關系這一個強設定,和誰玩的好不好,全看自己喜好。
充值的不是元,而是緣。
說出來很魔幻,但現實如此,游戲中的隊友,是很多人一生中難得的摯友。
學校里有人能和你一起掀桌子么?
反正我是不敢掀。
職場上有人敢和你一起沖Boss么?
只有競技場里的人才敢。
生活中有人陪你凌晨坐在屋檐上看日出,下午渡口邊釣釣魚么?
有,這個真有,但是是中年男人才有的退休生活。
讓你少走三十年彎路,提前感受到退休的快樂。
3
如果一個游戲只能造夢,通常是單機游戲。
如果一個游戲只能社交,那這個游戲有點狂野,一定不是我理解的那種。
如果一個人開始懷念和感慨自己的游戲歲月,比如像我這樣,開始絮絮叨叨。
說明人到中年了。
我時常會夢見網吧里戰斗的日子,我第一次玩到武俠游戲時候的那種震撼。
什么叫幻想照進現實?
眼前這就是。
那個時候,開團還不是購物的意思。
藥水是一個道具而不是一個人名。
寵物也沒有什么特殊含義。
家人們,也不是短視頻主播的口頭禪。
火腿腸五毛錢一根,全是淀粉,一點肉都不含。
桶面兩塊五一份,還得分同學一半。
還有那個永遠漂亮但是好像從來都不用睡覺的網管。
受她的影響,我們半個班男生都在她那里充了vip。
還有一半是攢錢等著充的。
半夜準時關上的卷簾門,以及右上角永遠會有一個看一宿電視劇的大叔。
還有那群在全國各地出現,只記得網名卻永遠沒見過的兄弟們。
全是我難以忘懷的青春期。
那個時代的社交軟件不好用,經常被盜號。
灰色頭像不會再跳動,哪怕是一句簡單的挑逗。
停服就是失聯,這一別就是一輩子。
如今,越來越多的游戲停服了。
但是武俠的夢和江湖上的摯友們沒有消失。
比如四月要上線手游《天龍八部2》,就是一種延續。
喬峰,虛竹和段譽,就是武俠世界中巔峰兄弟情義。
什么叫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
這三就是。
兄弟要精,不需要多。
現實中,黃日華、樊少皇、陳浩民老師首次重聚天龍IP手游。
再也不需要靠腦補,這回把真身直接給你安排上。
關于這個天龍2的兄弟情,還有一段小插曲。
有個老玩家和我一樣也開始懷念過去,于是他在天龍游戲中尋找他多年的戰友張飛龍,和其他社交類玩家不同,張飛龍是個造夢型玩家。
他的夢,就是在游戲里實現輕功,隨意的飛來飛去。
我就說嘛,正常人都不會喜歡翻跟頭的輕功造型,飛龍也是。
于是飛龍最大的愛好就是在各個游戲中體驗輕功的感覺。
而尋找他的老玩家,乍一看以為是相隔千里不見面的網友。
但實際上兩人是大學室友。
看到這里你可能也懵了,既然是室友為啥不用微信聯系,偏偏要在游戲中找。
很簡單,因為生活中是室友,游戲中才是戰友。
這就和表白一樣,你在摩天輪里和在黑摩的上,都是地球,效果能一樣么?
你用微信聯系,那兩個人就是只能朋友圈見。
你用游戲聯系,這儀式感拉滿,兩個人才能江湖上見。
都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但是江湖這玩意兒,你踏進去一次,就是一輩子。
哪能說忘就忘?
而他尋找張飛龍的理由表面上很簡單,新的天龍二更新了輕功系統。
他想找飛龍來體驗一下。
一個人是難忘摯友,另一個人則是一路尋夢。
這倆人的組合,就是典型的游戲玩家。
但實際上,懂的都懂,飛龍無非是個幌子。
尋找的,其實是自己已經回不去的青春歲月。
他就是心癢了手癢了,想找曾經的兄弟一起重闖服務器的江湖,浪跡互聯網的天涯。
4
電子游戲最開始只是一些益智類小游戲的集合,比如小蜜蜂,比如貪吃蛇。
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想象力被徹底解放后,游戲開始能造夢,能圓夢。
尤其當互聯網和游戲相結合之后,游戲又從一個人的娛樂變成了一群人的社交。
很多時候玩游戲,一是看到了幻想中的世界,二是能結交到好朋友好兄弟好閨蜜。
在這里你可以安心做自己。
無論是想實現自己輕功原地起飛的張飛龍。
還是和他感情深厚想要和飛龍一起組隊的老玩家。
亦或是親自下場幫忙尋人的天龍手游官方。
趨于原子化的今天,游戲仿佛是人與人之間最后的世外桃源。
而這個世外桃源當中保護的是我們的武俠夢么?
或者是科幻夢?或者是魔幻夢?
是,但也不全是。
游戲搭建出來的只是場景和想象。
真正構架出來這一份溫情的,其實是人,是玩家與玩家之間的溫度,是那份兄弟之間的感情。
就如同桃花源記一樣,僅僅是風景好才是桃花源么?
不,是因為洞里的世界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怡然自樂。
構建出這一切的,是人。
有人的游戲,才是真正桃花源。
“一聲兄弟,一生天龍”
立即預約《天龍八部2》,找到曾經的戰友,一起在天龍2手游中重溫過去并肩作戰的日子。
世界雖然很魔幻,但是也有溫暖時候,不是么?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