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滿“酚”控糖原料,如何撬動國內低GI創新?
“盲目戒糖不可取,科學控糖是關鍵,優質碳水的攝取將成為低GI食品的創新方向。”
文:Nicky
來源:Foodaily每日食品(ID:foodaily)
3月21日,《低GI(血糖生成指數)食品評價規范》團體標準的制定正式啟動,在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的指導下,60余家單位、企業參與,計劃于今年完成編制。
這將成為國內低GI食品規范化發展的新起點,與之同頻,近期的低GI市場也十分熱鬧。 低GI食品品牌受到資本青睞,糖友飽飽、慢糖家陸續完成新一輪融資。很多品牌上新了低GI產品,或推出具有低GI標識的新品。就連預制菜也在向低GI發展,叮咚買菜推出了包括“低碳/低GI預制菜”在內的五個預制菜供應鏈計劃。 京東超市最近也是動作頻頻,不僅牽頭組織了團體標準的制定工作,還將打造“低GI食品數字經濟”服務平臺,推出自營專區,為消費者提供符合標準的低GI食品。
事實上低GI概念在中國市場并不陌生,從20世紀初期就已進入大眾視野,發展至今,低GI飲食需求發生了幾輪轉變,如今逐漸演變成為一種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當下的消費者既要科學控糖,又要縱享碳水,倒逼技術革新去滿足新升級的控糖需求。
去年5月,國家衛健委2022年第2號公告正式將上海普若味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即澳大利亞TPM普若味可集團中國子公司)申報的甘蔗多酚列為“新食品原料”。Foodaiy發現,作為新食品原料的甘蔗多酚,早在海外市場作為降低GI的原料流行。
今天,Foodaily就帶大家來認識這款新原料,在海外市場風靡的它能否給國內低GI產品帶來更多創新機會?又有哪些創新思路值得國內企業、品牌借鑒?面對愈加規范、標準化的低GI市場,企業、品牌如何搶占先機?
這屆消費者,對于低GI飲食,既要科學控糖,又要縱享碳水
1)低GI迎來新熱度
低GI行業新標準的制定,總能給市場帶來熱度和機遇。2019年《食物血糖生成指數測定方法》出臺,國內低GI市場迎來新生機。南方日報的相關報道指出,2021年我國低GI健康食品的市場規模達1762億元,年增長率超10%。 彼時走概念的產品居多,消費者的認知也在慢慢建立中,同時國內低GI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缺乏統一規范的食品標識以及標準化的市場監管,后續市場的發展并未跟上。 今年隨著行業標準的逐步規范化,低GI市場將再度迎來熱度。各企業、品牌也在紛紛加速布局,搶占低GI品類的先發優勢。 伊利旗下品牌安慕希推出了具有低GI標識的AMX 0蔗糖酸奶,須盡歡推出了低GI輕浮云芝芝系列冰淇淋;旺旺旗下健康食品品牌Fixbody,瞄準辦公室下午茶場景,推出了低GI奇亞籽多谷物餅干;專注體重管理的品牌綠瘦,推出了低GI益生元蛋白棒……
圖片來源:安慕希、須盡歡、Fixbody
這波熱度的背后,除了有行業參與者的推動,更深層次的契機在于消費者需求的轉變以及新需求的爆發。
2)消費者需求發生了什么變化?
起初,在海外,血糖指數的概念是為了解決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問題而誕生的,低GI飲食成為了糖尿病患者以及超重肥胖等特定人群的基礎治療方案。 而后,流傳至國內,低GI食品成為了和體重管理息息相關的產品,針對年輕群體,國內很多品牌推出了相關概念的代餐、能量棒等。 如今,國內人口老齡化以及慢病病發年齡的逐年下移,讓大眾越來越重視養生、抗衰,想要通過科學控糖來達到慢病防護、抗糖化等目標的人群越來越多。 多項國家減控糖政策的全面推進疊加專業膳食營養知識的普及,在消費者心智中,與“控糖”密切相關的GI值成為了選擇食品時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低GI的概念由此向更廣的人群和年齡更大的圈層傾斜,低GI食品由此迎來了更廣闊的市場。 但很多消費者都在反映低GI飲食足夠健康,卻不夠好吃,例如粗纖維雜糧、堅果、奇亞籽等原料制成的低GI主食,存在著口感不佳、營養不夠均衡等問題,消費者對此類產品的復購意愿較低。
圖片來源:小紅書
為了俘獲更多消費者,品牌們也在盡力做好吃的低GI產品。低GI產品逐漸由基礎、單一的主食形式,向烘焙、零食、飲料、酸奶、冰淇淋等品類拓展。品牌不斷創新,打破“不健康”固有印象,將低GI概念融入美味的食品飲料中,帶領消費者探索更多功能和場景。
控糖機制更全面、應用更廣泛的甘蔗多酚,為低GI產品美味加“酚”
甘蔗多酚,是一款高生物活性、純天然植物提取的新原料。以甘蔗為原料,通過壓榨、過濾、提取,并除去多余糖分、鹽分,得到了甘蔗糖蜜;再以水、乙醇為溶劑進行提取,為避免殘留,不使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等有機合成溶劑;最后,經過濾、濃縮、干燥等工藝,制得粉體或液體甘蔗多酚。 作為推進新原料申報并最早將甘蔗多酚引進國內的企業,TPM普若味可在甘蔗多酚的商業化也走在前沿,現已推出了兩款產品,液態的酚特琳?Phytolin?和粉狀的酚萊諾?Polynol?。
圖片來源:TPM普若味可
Foodaily向TPM普若味可了解到,在澳洲這類更成熟、規范的市場下,除了需要進行GI測試,保證GI值低于55之外,GI基金會還會對產品進行綜合評判,只有其營養價值對人體健康有益,該產品才能獲得低GI認證標識。
圖片來源:www.gisymbol.com
反觀國內市場,很多傳統低GI產品通過“摒棄”碳水來降低GI值。沒有了碳水的“快樂”,消費者難以堅持食用,長期不攝入碳水還會帶來各種健康隱患。 因此控糖并不等于拒絕碳水,低GI食品未來的開發重點,不僅僅在于降低GI值,更重要的是能夠讓消費者的營養攝入更加均衡全面,幫助機體攝取更優質的碳水。這也是TPM普若味可將已被海外市場成功驗證健康性的低GI原料——甘蔗多酚,引進中國市場并加速商業化的原因。
核心優勢1:三重機制,從源頭控糖,實現不減美味還控糖
在低GI產品的研發中,添加代糖來取代部分或全部蔗糖,使總GI值降低,是目前行業的主要做法。
但部分代糖如糖醇類,容易引起腹瀉、脹氣的不良反應,并不適宜大量食用;同時在口感、風味上,代糖具有一定的缺陷,部分代糖還存在著安全性爭議,消費者期待營養更加均衡、更加安全的低GI產品。 針對這樣的問題,一些低GI產品開始通過更加科學的控糖機制:抑制體內酶活性,降低碳水化合物吸收及利用的效果,來降低產品的GI值。但這類原料大部分只能定向抑制,在應用時需要進行復配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控糖效果。
不同于其他原料的單一控糖機制,甘蔗多酚能夠同時抑制小腸中的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活性,從而減緩碳水化合物在消化道內的分解,并降低葡萄糖和果糖等單糖的吸收速率,達到全鏈路的控糖效果。
圖片來源:TPM普若味可 因此,在體重管理、抗糖化、血糖控制等諸多領域,甘蔗多酚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甘蔗多酚的添加,能夠不減蔗糖,不減碳水,直接降低食物GI值,使原本高GI的食品和飲料“搖身一變”成為低GI產品;同時,口感上微甜不澀,無不良風味,能夠讓消費者無負擔地快樂吃“碳水”。
核心優勢2:穩定性好,應用廣泛,普適各類食品飲料體系,從此創新不設限
經過幾年的教育,固體飲料和片劑的腸道相關控糖機制已經被關注體重管理的消費者普遍理解和接受, 消費者的需求也逐漸變得多元,市場期待各種型式和品類的產品出現。而甘蔗多酚完全可以滿足這些需求。
首先在口味上,甘蔗多酚具有微甜不澀的口感優勢。同時,在理化性質上,我們了解到一些傳統原料活性由于受耐熱性的限制,產品形式主要以壓片為主,而甘蔗多酚則呈現出較好的耐酸耐堿性,在pH2~9的環境下依舊表現出較佳的活性,能夠廣泛應用于食品飲料體系中;耐熱性也較強,能夠耐受烘焙類產品200℃以上的高溫工藝。
占據口感優勢+應用優勢,甘蔗多酚在食品飲料上的應用表現也可謂十分“自如”。目前,已經有一些國內品牌搶占新機遇,圍繞甘蔗多酚進行了低GI產品的開發。 元氣森林采用甘蔗多酚,推出了燃茶的新品無糖茶系列。“妝食同研”品牌Indie Pure樂了近期推出了3.0MAX升級版抗糖片,通過添加TPM普若味可的酚特琳?甘蔗多酚,立體優化阻碳阻糖機制。 TPM普若味可與柏維力戰略合作,推出了“甘蔗多酚”小Q瓶系列,涵蓋體重管理方向的后生元飲、口服美容方向的水光飲,以及免疫健康方向的葡聚糖飲,開啟口服美容飲品Q瓶“加酚”新時代。
圖片來源:元氣森林、Indie Pure樂了、柏維力
不止控糖減重, 甘蔗多酚在海外市場“殺瘋了”
在海外,甘蔗提取物已被很多國家用作食品配料。歐盟于2012年將甘蔗多酚作為食品原料使用,美國將其列為“一般認為安全(GRAS)”物質,澳大利亞與新西蘭將其按照普通食品管理,我國臺灣地區也早已將甘蔗多酚萃取物作為食品原料使用。 關于甘蔗多酚的功能性及應用研究,也都遠遠領先于國內。
1)降低GI值,讓吃糖再無負擔
甘蔗多酚富含穩定多酚、微甜不澀,可使預包裝產品GI值降低至55以下,讓傳統意義上的高糖產品轉變成為低GI值的健康食品飲料,也能輔助降低餐食GI值,起到控糖、抗糖化的作用。 2009年,澳大利亞品牌CSR就通過添加蔗糖多酚,推出了LoGiCane? Low GI Cane Suger,此款產品成為了世界上首款獲得GIF認證的純天然全蔗糖概念的低GI產品,已經銷售了13年。新西蘭、印度以及香港等地區的品牌,也通過添加甘蔗多酚,陸續推出了低GI值的蔗糖產品。
圖片來源:CSR Sugar、GI FOUNDATION、PNS、KTMGROCREY
巧克力作為傳統觀念中的高糖、高熱量食品,讓不少消費者“又愛又恨”。澳大利亞品牌FYTO THE FROG創造出了世界首款全蔗糖配方的低GI兒童牛奶巧克力,通過添加甘蔗多酚和甘蔗纖維的CP組合,使這款兒童巧克力的GI值降低,同時還減少了一半熱量,天然健康又美味。甘蔗多酚還能讓黑巧變得更加美味,瑞士品牌愛普詩ALPESD′OR推出了含甘蔗多酚的低GI黑巧多翡諾DORPHENOLS,GI值僅44,富含的多酚物質還能帶來抗氧化的作用。
圖片來源:Facebook@Daintree Estates、Taobao@ALPESD′OR
由于具有幫助緩慢升糖的特性,甘蔗多酚一方面能夠作為糖尿病患者的專用原料,滿足特定人群控制血糖的需求。 比如,越南品牌Bibica推出的一系列低GI高端月餅產品,通過添加甘蔗多酚,讓糖尿病患者也能放心吃月餅;俄羅斯品牌iCanCook推出了含甘蔗多酚的系列方便風味醬,通過甘蔗多酚的加持,不僅使這款100%純天然方便風味醬成為低GI食品,還能通過醬料拌面拌飯,使主食成為健康的優質碳水;甘蔗多酚還能被應用于其他烘焙產品,如瑪芬蛋糕、消化餅干等。 另一方面,甘蔗多酚還能夠為食用者提供更持續、長效的能量補給,俄羅斯品牌Yoo Go利用了這一特性,推出了一款能量蛋白棒。
圖片來源:Baodautu、Steakhome、Sibhealth
2)抗炎抗氧化,高效助力功能+
作為多酚類物質,甘蔗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的重要功效。由于富含從甘蔗中提取的、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的穩定小分子復合多酚,甘蔗多酚能夠有效清除自由基,具有超強的細胞抗氧化活性。同時,多酚物質具有抑制促炎細胞因子的作用,相關實驗證明甘蔗多酚有助于對抗炎癥、肥胖和其它疾病。
圖片來源:TPM普若味可
因此,海外品牌在甘蔗多酚的應用上,善于利用其天然優勢,進行各品類創新產品的開發。 eNgage推出了一款純天然的專業電競能量飲料,甘蔗多酚能夠幫助清除體內自由基,并為大腦持久供能。俄羅斯品牌TaVie推出了一款富含生物活性的抗衰老膳食補充劑,幫助消費者補充營養元素的同時,甘蔗多酚的添加,增強了產品控糖減重、優化代謝的效果。
圖片來源:Facebook@engage.gg、@TaVie Armenia
由此可見,甘蔗多酚作為一種植提新食品原料,具有降低食品飲料GI值的作用,還具有抗炎、抗氧化的功能性優勢,能廣泛應用于各類食品飲料中。基于以上特性,TPM普若味提供了甘蔗多酚多品類、多方向的創新方案。
甘蔗多酚的應用提案,圖片來源:TPM普若味可
總結
縱觀海外市場,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英國、美國和日本等國家已經開始在食品包裝上標注GI值,方便消費者選購。而審視國內市場,盡管熱度初現,但國內關于低GI,市場認知、接受度仍有提高的空間。 好在有利信號在不斷釋放,新標準一旦推出,國內低GI市場會變得更加規范,同時更加理性、專業的消費者,也在要求低GI產品要耐得住推敲。因此,對于品牌而言,構建強大的產品力仍是基礎。 在控糖的健康大趨勢下,低GI市場仍具有巨大的潛力,但“玩”概念的時代已然過去。 甘蔗多酚的廣泛應用案例,也讓我們看到,新原料、新技術的推動對于低GI產品創新具有重要意義。隨著低GI在國內市場逐漸起步,期待看到更多專業、科學的解決方案,共同推動賽道走向新局面。 、
參考資料:[1]塔望品牌資詢《塔望食業洞察丨大健康黃金賽道,低GI食品風起》 [2]南方日報《低GI食品千億市場崛起 標準缺失成行業發展瓶頸》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