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秒充,手機界“卷王”真我的另類路線
作者丨關鍵幀
編輯丨文八娘
封面圖來源丨realme真我手機微博
2023年開年,realme真我動作不斷。
首款商用量產240W滿級秒充手機正式登陸全球市場,按照真我官方說法,這是其加速頂尖閃充技術的全球普及,再次推動手機行業閃充技術變革。事實上,這種沖擊在2月初已經來過一次。2月9日發布的潮玩電競——真我GT Neo5系列上已經應用了240W。
在外界看來,秒充和電競,成為真我手機在2023年的開年“二踢腳”。
回顧真我的發展史可以發現,其從誕生之日就自帶標簽,如早期強調的“性價比”,以及一直強調的秒充。到了今年,真我更是將秒充這一標簽做到了極致:80秒充電20%。
由此,真我成為新晉“手機界卷王”。
國產智能手機的“卷”當然不限于此。從早期的攝像頭、屏幕,到現在的芯片、供應鏈、操作系統等。到了今年3月,一加手機開始卷向手機后蓋,榮耀開始卷萬寶龍“輕奢”款,似乎廠商們一直沒有停下卷的腳步。
那么,作為OPPO集團的子手機品牌,真我能否靠著快充和電競在花式卷法中,贏得一席之地?
01
240W真的是卷王天花板嗎?
隨著手機使用頻率提高,續航一直是影響用戶使用體驗的一大痛點,甚至因為隨時可能到來的“電荒”,還催熟了充電寶和移動充電寶市場。各大廠商也曾想過解決之道,比如增加續航,但這勢必需要擴充電池容量,但問題是,一旦這樣做,手機重量也會增加。于是,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電池的廠商們開始在充電層面尋找突破口。
2014年,OPPO自研推出快充技術“VOOC閃充”,并以“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的廣告詞火遍全國。也是從這個時候起,快速充電逐漸成為手機廠商們比拼性能的一個重要方向。
經過長達七年的發展,各大廠商在快充方面持續內卷。以剛剛過去的2022年為例,包括OPPO、vivo、小米等在內的國內手機廠商都在持續加碼快充,并將其作為市場差異化競爭的重點。
去年2月,OPPO對外展示了長壽版150W超級閃充和240W超級閃充,其中150W長壽版閃充擁有1600次壽命;240W超級閃充充電效率最高可支持24V/10A,9分鐘左右即可將等效4500Ah電池的手機最高充至100%。7月,vivo旗下iQOO則是率先把快充功率提升至200W。同年10月,小米又將快充功率提升至210W。到了今年2月,真我GT Neo5首先了240W滿級秒充。
△圖片來源:iQOO微博
150W到240W,中間的差別何在?背后的技術研發或許消費者看不懂,但充電更快這件事,卻是可以能直觀感知到。但240W的閃充真是卷王天花板嗎?
就在真我搭建240W超級閃充的新機型發布沒幾天,紅米Redmi也不甘示弱地發布了300W神仙秒充。根據紅米公開信息,其300W有線快充比紅米此前帶來的240W神仙秒充更為強勁——realme可在80秒內將5000mAh從1%充電至20%,并在9:30分鐘內將手機充電至100%。
為驗證其300W閃充的能力,一向喜歡現場跑分的雷軍發布了一組數據:新發布的Redmi Note 12 Pro+配備4100mAh電池,采用300W有線快充技術,可以在43秒內將電量充滿10%,在2分13秒之內將手機電量充至50%,5分鐘完成全部充電。
由此可見,自閃充成為各大廠商比拼的重要緯度后,其就在不斷突破上限,且這種比拼似乎沒有停下腳步的一天。或許很快就有其他廠商推出更大功率、更快充電速度。在沒有盡頭的內卷中,真我的240W也只是其中一個階段而已。
02
潮玩電競手機,勝算幾何?
除秒充這一賣點,真我還強調了自身的電競屬性。事實上,最近幾年,真我在電競方面的動作非常頻繁。
如去年因為贊助電競綜藝《戰至巔峰》,真我成為第五屆王者榮耀全國大賽首席合伙伙伴。綜藝開播時,楊冪、龔俊、胡夏等明星深入一線KPL俱樂部實訓并展開較量。此后,這部綜藝的多個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真我在此過程中,也與“電競”標簽更為緊密。
真我為何如此看重電競這一細分領域?
近期發布的《2022年中國電子競技產業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電競用戶規模約4.88億,我國電競產業收入1445.03億元。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千億規模的市場。真我想從中尋找到自己的出線機會,也就不難理解了。
真我副總裁徐起曾透露,真我品牌的目標群體對電競偏好度達到近50%,且年齡層大致位于18-25歲,對電競的關注度很高。真我剛剛發布的真我GT Neo5同樣定義為“新一代潮玩電競手機”,由此可見,真我重注電競賽道的決心。
△圖片來源:realme真我手機微博
但真我所看重的電競市場,能讓其挖到寶嗎?
“最近幾年,手機市場持續低迷,所有廠商都在想盡辦法去做差異化,但無非是攝像頭、內存等層面去堆料,更有實力的廠商會延伸至芯片、操作系統。但最有趣的是,每次廠商發布的新品,把品牌logo和外觀設計蓋上,單純看各種參數,很難分辨出來是哪家。”手機發燒友小強吐槽道。
在小強看來,真我這幾年與電競的強捆綁,雖然在消費者心目中種下了電競的種子,但實際上,想借此出線難度太大。“喜歡電競的用戶和普通把手機當手機的用戶有本質差別,他們會因為某個電競選手或是隊友推薦而去購買一款手機。個人對手機的喜愛反而排在后面。”
但他同時也表示,電競手機看起來用戶基礎大,但其實上最不好做。“比起職業玩家,更多年輕人還是會選擇常規手機,畢竟不是4.88億人都把電競當飯吃,更多是淺玩一下,也就沒必要買專門的手機。”
回顧國內電競手機發展過程,真我不是第一家。相較而言,黑鯊是更早布局的“前輩”,但這位前輩似乎也沒有在這個細分領域討到多大好處。
今年1月12日,黑鯊聯合創始人周語周發了一條僅有“早上好”+配圖的微博,但很快,這條看起來歲月靜好的微博即被“討薪”的回復占領:墨鯊在去年12月將手機研發部分幾乎完全裁撤,但大多數被裁員工未按時拿到約定的N+1賠償;有一部分前員工曬出只有2000元補償金。
要知道,從2017年到2019年,黑鯊僅用兩年時間,就在游戲品類中擊敗了紅魔、華碩以及雷蛇等多個廠商,拿到了47%的游戲手機市場份額,到了2020年第一季度,這一數字更是直接超過了70%。
△圖片來源:黑鯊游戲手機微博
但這并不意味著黑鯊擁有更好的生存空間。隨著手機市場的萎縮,“游戲手機”這一細分品類的銷售量收縮不可避免。調研機構鯨參謀數據顯示,2022年1-9月,游戲手機銷量僅為320萬臺,同比下降40%,累計銷售額約為76億元,同比下滑39%。
事實上,這種趨勢早在黑鯊上市的第二年,即2019年已顯露出來。雖然黑鯊一舉拿下了市占第一的好成績,但原本競爭就格外激烈的手機市場注定容不下“小而美的故事”—2020年,魅族即使有120萬臺的銷量,但依然無法避免被收購的命運。
由此,關于“游戲手機真的能活下去”的質疑聲不斷,而這個問題同樣適用于真我——押注電競手機市場,真我的優勢何在?或者說,即使真我成為游戲手機這一品類的市占第一,也并不意味著其擁有更大的市場。
眼下真我必須要想清楚的一件事是:市場盤子持續萎縮的當下,押注更小的游戲手機賽道,是否算得上一步妙棋?
03
本質是中端機型之戰
把快充和電競作為沖擊中端機型的兩大核心賣點,真我勝算幾何?慢放認為,如前所述,快充屬于持續內卷的部分,還需要面臨外部持續的競爭壓力,而電競屬于小眾需求,且也被“前輩”證明了此路不通。因此,真我想收割更大市場蛋糕的原望恐怕不太容易實現。
而拋開這兩層“包裝”,真我真正要面對的其實是國產智能手機的中端機型之戰。而中端機型一向是各大廠商的兵家必爭之地。畢竟在手機市場低迷的當下,“高端賣不動”后,更具性價比的中端市場正在成為各家發力的重點,因為目標只有一個:穩住市場。
△圖片來源:realme真我手機微博
價格、配置、服務,是消費者選購手機的三因素。但真我在這三個方面的優勢似乎也并不明顯。以價格為例,春節過后,一加、vivo、iQOO等先后發力,將價格進一步下探至3000元以下。一加Ace 2 12+256GB售價為2799元,vivo旗下iQOO Neo7競速版12GB+256GB售價為2799元,而真我GT Neo5 16GB+256GB售價為2999元,售價相對會更高一點。
此外,真我當前最大的煩惱還在于服務。雖然出自OPPO集團,但種種跡象表明,真我或已從OPPO“獨立”出來。與同樣出自OPPO的一加相比,真我走了不一樣的路。
一加并入OPPO后,“三年百億補貼”“一加成為OPPO的線上”“一加可以復用OPPO線下渠道”,使得一加獲得OPPO的線下渠道加持。但真我似乎并沒有享受到這一優待,反而有用戶找到OPPO售后服務時,OPPO門店回復“并不負責”。
如果說曾經“小而美”的一加在OPPO線上線下和現金支持下,有了在國內決戰中端的底氣,那么真我則需要憑一己之力去戰斗。
第三方機構BGD咨詢數據顯示,在2022年中國手機市場2000元到4000元的價位段中,OPPO的份額最高為24.3%,vivo次之為23.9%,榮耀為21.1%,小米為14.2%,其他品牌占比16.5%。
很顯然,與競爭對手相比,真我還沒上”牌桌”。這樣的現實也讓外界進一步看清,真我未來的路并不輕松。
結語
當前,國內中端機型之爭愈演愈烈,競爭早已白熱化。真我所推出的機型以及目前強調的快充和電競兩大賣點,多少有些隔靴搔癢意味。而消費者是實際的,如果品牌不拿出些真才實料,消費者恐怕很難買單。
參考資料:
1.人民郵電報丨真我realme 240W滿級秒充亮相MWC2023
2.電廠丨黑鯊手機崩潰始末:游戲手機消亡史
3.電腦報丨危!曾經大火的這類手機要逐漸消亡
4.壹觀察丨中國手機廠商發起“芯”戰事
5.深燃丨高端賣不動,手機廠商卷向中端機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