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野,旅什么游?
1
馬上要五一了,估計很多人蠢蠢欲動,準備出去玩了。
你現在是不是很頭疼,不知道去哪里玩?
我也是。
自從開始流行吃喝玩樂都要打卡以后,旅游風向標和網紅景點就開始幾個月就變一次
這段時間最流行的旅游方式是特種兵式旅游,最流行的旅游路線是去山東淄博吃燒烤。
我覺得淄博很好,但大家玩兒的還可以更有想象力一些,更野一些。
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前的玩法就要野很多。
沒有隨時在手里的移動導航和地圖,需要去找各種大爺大媽去問路。
怎么說呢?
我就是這么學會很多地方的零碎方言的。
沒有大眾點評,任何一次去外地餐飲店,你都要做一次心理建設,請問當廚子拿著菜刀站你面前的時候,這800塊一盤的小龍蝦你到底是付還是不付啊?
沒有網約車的時候,每次坐上出租車,都是一次真正的大冒險,任何一個外地人都有可能解鎖一個新盲盒:體驗一下這座城市轉一圈到底是多少分鐘。
直到你提醒他:
唉唉,師傅,我怎么剛剛見過這個樓?
有一次在一個旅游城市打了輛出租車,讓司機帶我去最近的旅游景點。
人是在全是景點的老城區上的車,只是上車后瞇了一會,師傅就直接給我帶到了40公里外的一座山的山腳下。
非得指著這座山,跟我講是當地特色。
只能說,師傅還是太熱情了,考慮到我需要多鍛煉。
但師傅你多瞅我兩眼啊,我穿的是涼拖。
旅游旺季的時候,也要收斂和抑制一下自己對各種民宿的好奇心。
賣家秀和買家秀之間的差別,在這個品類上體現得最為明顯。
還不好找,犄角旮旯,光是找地兒就能耗半條命。
對了,在沒有移動支付以及信用卡不夠普及的時候,你還得熟練掌握把現金放在哪里最安全和如何識別假的鈔票的絕技。
我在大巴上,那是真的被搞過。
野,永遠是旅游永恒的主題。
平平淡淡、沒有一點“野”的旅游,不夠刺激。
你說你要去吃當地特色,本地點不到。
我就這么說吧,現在餐館都已經全國連鎖化了,你在哪里都能吃到杭州小籠包,哪里都能吃到重慶雞公煲,到處都是濟南黃燜雞,長沙以外全是長沙臭豆腐,各地都有自己的網紅大香腸和老酸奶。
以至于你出去一圈,發現跟樓下小吃街沒有區別。
要出去玩,還是野一點兒。
否則給酒店和航司貢獻營收干啥呢。
2
野就意味著刺激,刺激就意味著風險,意味著不確定性。
當然,太野了,我也接不住。
有一次在東南亞某國打算騎摩托車,租車行的老板問我,你會開車嗎?
我自尊心突然就起來了,肯定會啊。
老板狐疑,你先在這附近繞一圈看看。
一圈繞完,我沖著老板比劃,你看可以吧,剛說完直接摔了,皮破血流臉丟光。
真的很刺激。
衛生所就在附近,醫生手法非常原始,直接拿著紗布給我硬搓,說要想好得快,先把傷口上的沙子都給刮干凈了。
自打這件事兒以后,我對關二爺更佩服了。
人家威震華夏,是有道理的。
疼疼疼疼疼疼疼啊啊啊啊啊啊啊。
為了對沖這種不確定性,我每次出去玩都會買旅游意外險和延誤險(有的意外險是包含延誤險的)。
有次在某個嗜辣的省里旅游(不是江西,江西那次是出差),我覺得自己也算個很能吃辣的人就沒在意,結果只是吃了一頓晚飯就給直接干進了醫院,這個在我當時買的旅行險保障范圍內,就直接報了。
以前的航班動不動延誤三四個小時,買個延誤險就能賺個幾百塊回血。
這才是野性旅游的美好之處。
不能沒有刺激,本來出門就是擺脫日常的。
要的就是不一樣。
但也不能光有驚,沒有喜。
3
幾次買意外險的經歷,讓我明白,買意外險本身就很容易出現意外,買保險本身就充滿了各種風險。
比如有一次我找了一個專門搞團體投保SaaS平臺的朋友,算是找對人了,人確實是很專業,但投保過程也真的是很麻煩。
朋友讓我們用表格收集整理一下投保的資料。
要一起出去玩的伙伴們里,有的人就扭扭捏捏,遲遲不愿意給,擔心自己信息被賣給什么貸款中介,好說歹說才湊齊。
還有一個朋友要帶剛認識的女朋友出去,她最是磨嘰,硬是要了好多次才給要過來。
最后發現了磨磨嘰嘰的原因:妹子身份證號碼倒數第二個數是單數。
男的。
嚴謹一點兒,出生的時候還是男的。
刺激是真刺激,麻煩也是真麻煩。
玩也沒怎么玩,光給人拉架了。
又一次我給每個人發一個我選好的意外險鏈接,讓大家自己按照我說的流程去投保,這樣做可以免得出現上一次的麻煩。
畢竟人生最要緊的,就是難得糊涂。
對象是男的女的又有什么關系呢。
但意外還是出現了。
有個小伙伴嫌麻煩沒買也沒告訴我,好嘛,墨菲效應了,最后他在下山的時候真就摔了,瘸了。
由于沒有買那個帶有緊急救援服務的保險,我們四個人抬了他一路。
抬棺的BGM是真好聽,但這哥們兒也是真重啊。
這不比特種兵式旅行還燃?
提起這事兒,我他喵胳膊現在還感覺隱隱作痛。
再后來我組織大家出去玩,買意外險,也不敢讓他們自己買了,就一個一個讓大家發過來身份信息,反復核對,一個一個輸,眼睛都能看瞎了。
保險合同總歸是一份嚴謹的合同,如果身份信息不一致,真的很麻煩。
再再后來,我已經不愿意組織大家一起玩了。
年輕的時候過于野了,透支了。
不想野了。
4
正當我陷入在過去自己有多野的回憶里時,公司同事在群里甩了一個鏈接,說這是她已經選好的旅游意外險,五一想出去玩的,直接打開小程序,自己簽約,自己確認,簽好以后她那邊都能看到。
作為資深的意外險買家,我很意外。
怎么?
我過往的經驗全作廢了嗎?
行政同事告訴我說,這是微信的最新推出的一個新功能。
叫“群投保”。
邏輯類似群收款。
“組織者”先在微信的個人中心界面(微信-“我”)選擇保險服務,進入微保界面,在里面一大堆保險產品中挑選一個自己覺得OK的產品。
選好保障日期、投保天數以及參與人數,點“發起群投保”,生成一個鏈接,轉發到微信群里,分享給群里的參與者,要出去玩的。
在系統截止投保前自己填寫自己的個人信息確認產品內容后參與群投保。
講白了,自己填自己的!
組織者可以實時查看參與成員的投保進度和出單情況。
有人沒投保,組織者能看到。
出單沒出單,組織者也能看到。
但身份信息,組織者看不到了。
當然,他本來也不需要看到。
也可以在微信服務入口,找到騰訊微保,在【群投保頁面】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不僅僅組織者方便了,被組織者也方便了。
一是,身份信息不用泄露給別人。
自己填寫,自己簽合同。別說身份證上的最敏感的出生信息了,有的人還在乎姓名,在職場就喜歡用花名,不想讓別人看到真名。
二是,有人喜歡看合同看細一點,就慢慢看,反正有個投保截止時間擺在那里。
三是,要是有人中途不想去了,組織者可以在微信小程序里就直接刪除掉,簡單方便。
四是,有人漏買的話,組織者也會知道,也會提前有個預案,而不是被意外直接偷襲。
這就是意外險的正確打開方式:減少所有可能的意外。
包括投保之外的意外。
我很惆悵,因為有了這個產品,那個充滿意外、充滿不確定性和刺激的野性旅游時代真的過去了。
連這么一點兒意外,群投保也沒有留給我。
連這么一點殘留的【野】,微保也沒有留給我。
5
現在大眾對保險的認知不像過去了,變了,開始認可了。
覺得這個東西有用,有必要,應該買。
但仍有一個最大的問題:不方便。
是各個環節的不方便。
這么多產品,這么多保司,看起來大差不差,怎么選?
想買,愿意買,但是作為社恐,不喜歡被人頻繁騷擾,不希望被推銷,門檻設那么高,條款那么復雜,合同那么一大摞,專業話術一套一套的。
啥時候出保單,不清楚。
保單在哪里,也不知道。
如果真的發生意外了,理賠流程怎么走?
一想想,太麻煩,算了。
好的東西,應該是沒有使用門檻的。
老說保險普惠,怎么普惠?
先降低門檻啊。
潤物要細無聲,提供保險服務也要慢慢來,輕一點兒。
很多人買保險產品,想找人進行購物決策,會想找身邊的保險專家或者律師朋友問問,哥們兒,這個產品好不好呀。
騰訊微保的牛X之處,就在于你直接可以把鏈接丟過去,方便。
通過身邊熟人的建議,慢慢開始對其他保險產品建立認知,對保險有個更清晰的了解,而不是啥都不懂的時候被忽悠。
就比如你朋友在出去玩的時候“幸運”地拿到了理賠,然后就會把理賠過程和當時買的產品鏈接都分享給你,你一下子就踏實了。
原來流程沒那么麻煩,下次去玩的時候選同款就行。
這同樣是因為建立在微信社交鏈路上的方便。
選購產品時,也可以在微信上慢慢看,慢慢選,遇到不懂直接丟給群里討論。
選購上方便。
買了保險以后,很多人都不知道保單放哪里了。
現在你打開微信直接就能看到了。
家人也知道你的保單在哪里,而不用特別去交代。
方便。
“騰訊微保”將保險服務的鏈路泛社交化了,通過微信上的社交鏈路,在投保、規劃和理賠三個環節中都做到了方便。
方便,方便,還是方便。
大家花錢已經夠辛苦了,方便是第一位的。
6
那個充滿意外、充滿刺激的野性旅游時代過去了。
一個方便的旅游時代,來了。
畢竟,連買意外險,都沒那么多意外了。
微保在今年推出了“五一安心出游季”,出游更安心,減少意外,讓旅游沒那么野,打開騰訊微保搜索“五一”,還有機會瓜分88888元旅行紅包!每日抽取千元旅行卡!出游的同時還能賺錢,你就說野不野。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