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肅保健品的戰略升級之路 | MitoQ 案例復盤
前幾年新消費行業流傳著一句話:所有消費品都值得重做一遍。所以,幾乎所有品類都被投資人、創業者們卷了一遍,除了——保健品賽道。它被譽為消費賽道中的“最后一塊藍海”。VC機構險峰曾發布過的一張圖,清晰地說明了其令人垂涎之處:高客單+高復購。
但是,保健品因其功效宣稱、銷售方式等問題,頗具爭議。甚至,哪怕就只是提到“保健品”這三個字,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智商稅”。
然而,在傳統中醫滋補品、大眾保健品(以湯臣倍健、Swisse為代表)之外,一類具有領先生物技術的嚴肅科技保健品的出現,開啟了對于傳統保健品的挑戰。
系統2 團隊從成立之初就關注大健康/保健/補充劑賽道,也長期服務一家科技保健品牌超過4年。我們相信:
嚴肅科技保健品將會是Game-Changer。
接下來的幾篇文章將陸續介紹我們與科技保健品MitoQ的長期合作案例,并分享系統2在品類一線的服務心得。
作為全球品牌,MitoQ的成立時間已超過10年、科研歷史超過23年。截至2021年,它已擁有60項全球專利、12項臨床試驗證實功效、超過100+國際科研機構合作.....
然而這一堆數字背后最重要的是:MitoQ品牌擁有獨家專利“mitoQ分子”——它是由劍橋大學教授、線粒體領域全球頂級科學家Mike Murphy所發明的,是全球首創的線粒體靶向抗氧化劑。
并且,這項獨家專利成分被應用到MitoQ的全線產品中,即:MitoQ經典膠囊,以及主打器官養護的MitoQ+系列膠囊中。
2020年疫情后,作為一款真?黑科技保健品,MitoQ在華生意狀況依然勢頭不錯,但有兩個挑戰,長期阻礙了品牌拓展:
挑戰1
延續早期的產品定位、視覺,讓品牌形象略顯陳舊,不像是一個科技品牌。
挑戰2
品牌獨家專利“靶向線粒體抗氧化技術”是一個強大而復雜的技術,它的用戶解釋成本極高,也面對功效宣稱挑戰。
在原有的會員經銷體系下,口耳相傳是特別容易講清楚、做承諾的。但面向大眾市場,法規風險+技術難度就是品牌價值傳遞的巨大阻礙。
品牌早期視覺
可以說,MitoQ所面臨的是“戰略定位和表達系統”的健全問題。
無論是會員經銷體系的繼續增長、還是大眾市場的滲透拓展,都需要通過品牌升級/落地去解決。
因此從21年開始,MitoQ品牌總部就陸續配合新西蘭、美國、英國、中國的多方伙伴,發起全球及本土的品牌戰略升級,劍指更大的市場突破。
在此期間,系統2團隊進行了三個部分的咨詢和落地服務,也是本文的主要脈絡:
1.定人群
回答中國市場上顧客是誰、應該是誰的問題。
2.落戰略
能落地迭代的戰略,才是真·戰略。
3.打爆品
品牌是結果,關鍵營銷動作逃不開單品種草成爆品。
本文約7000字,感興趣的朋友可能需要深度閱讀了。
時間來到21年初,MitoQ面對中國大眾市場挑戰的第一步,要回到目標顧客身上。
品牌初期的消費者以“家庭女性族群”為主:
一群25-45歲、分布在1-3線城市,往往已婚、有娃的核心形象。
早在19年時,我們就針對這群核心消費者,為品牌提出 #賦能予你# 的戰略口號,鼓勵女性“自我賦能應對挑戰”的理念。但這只是MitoQ初步品牌化的開始。
早期品牌主張
當品牌需要面對會員體系外的消費市場,以及NMN等同是科技型保健品的競爭時,市場主體人群其實已經變化,原本基于“母親/媽媽”人群提煉的品牌主張和陳舊的科技定位,已不足以打動消費者。
那么新市場的潛力顧客是誰,他們有何特點呢?
配合Kantar新西蘭在中國的數據調研和報告,系統2團隊與品牌方進行了一系列人群定義工作:明確了新人群畫像,并挖掘出其特別的心理和行為洞察。
而一切進展,始于一個有趣的發現和提問:
我們發現,在會員經銷體系之外,MitoQ擁有一小撮死忠購買者,他們非常愿意率先嘗試、并持續購買。
在基礎數據上,他們看起來和其他高端消費人群差不了多少(如年齡、購買力)。
但在心理上,他們暗藏和其他消費者不同的心理特征:對新鮮、特別哪怕是小眾的事物更愿意冒險嘗試,樂于給自己貼上Slash的標簽。可以說有一種“冒險精神”。
這種“冒險精神”其實出現在他們生活中的各種場景,比如:
這群人定期運動,同時他們也愛熬夜、煙酒;
這群人加班工作、保持高強度的工作狀態,同時卻總能找到時間,去派對、旅行,娛樂生活豐富;
他們熱愛嘗試新鮮事物,同時又相對理性不盲從KOL,喜愛獨立思考做出選擇。
一個小例子,我們在近千份定量問卷中,挖掘到了一個特別細小而充滿啟發的行為:這類人群從來不進行“極端”回答、不選擇Yes or No。
正是這些看似矛盾的心理狀態,揭示了MitoQ這類科技保健產品核心顧客的特征:
他們生活中有壓力、有挑戰,但他們樂于面對挑戰,甚至愛嘗試挑戰。他們是用Work Hard Play Hard的態度面向生活,用“大膽嘗試、小心求證”的態度面對前沿科技產品,不止于保健品。
而有強大科技基因和小眾屬性的MitoQ,反而會成為他們獨立思考后的偏好的“嘗鮮”選擇,甚至以此代表自己。
因此,我們為這群品牌高潛力人群命名為“先鋒嘗新族”,并建議MitoQ視之為品牌的第一戰略性人群。
這與之前以25-35歲、家庭女性消費者為主的目標人群,產生了巨大變化。他們年齡的分布范圍更廣,男性占比也大大提高。
更關鍵的是,這群人對科技的敏感度遠高于之前,更愿意為“科學嚴謹”的技術支付溢價。
你們可能注意到,我們的表達是:做人群定義而不是人群定位。
正如《第四消費時代》中所言:
“按照性別、年齡、學歷、職業、收入等來分類的大眾并不一定具有共同的價值觀和需求,新的時代呼喚新的市場營銷”。
系統2也認為,純粹的統計信息無法定義人群。
穿越一系列定量數據,真正理解顧客發生行為的背后心理上的why和what,我們才能有效發展“如何認知、如何接納”的品牌戰略。
“先鋒嘗新族群”的行為洞察,正是基于這種思路得出的結論。它也為后續的品牌視覺煥新、品牌表達升級等指明了一條道路,幫助我們在中國市場上落地品牌和產品戰略。
22年初,在明確目標顧客之后,MitoQ在全球(歐美)市場率先完成了品牌升級、全視覺系統的煥新。
品牌正式對外提出了一個新的品類定位:細胞健康先鋒。
作為支撐,品牌同時提出了一套“細胞壓力”的科學故事,以及更新品牌主張 Start Small,向核心顧客溝通MitoQ的獨特價值。
全球層面,品牌希望借此樹立品牌高端科技形象,拉開與傳統保健品的距離。
不過,在中國本土市場,這種做法振奮人心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挑戰。
這個挑戰,就來自“細胞健康”品類本身。
從品類規律來看,新品類誕生的關鍵在于它能提供躍升的新價值,而顧客也能感受到這種新價值。
毫無疑問,作為人體基本單位,“細胞健康”將是科技保健品的長期價值趨向,但是它在中國目前可能太過領先了,存在溝通理解上的挑戰。
和兩大類競爭對手對比一下,就比較容易理解:
1. MitoQ VS NMN
當主打細胞健康的MitoQ面對NMN類品牌時(被認為同屬于“細胞健康”賽道的對手),NMN相關品牌有一個非常清晰的終端利益:抗衰。
并且它的價值鏈條非常清晰, 并且作為TA的高端消費者對此非常容易接納。
2. MitoQ VS 其他賽道保健品
當MitoQ面對其他賽道保健需求時,對手們則擁有更加明顯的終端利益。比如:
肝臟問題 —— 奶薊草成分 —— 護肝
心臟問題 —— 輔酶Q10成分 —— 護心
睡眠問題 —— GABA成分 —— 睡覺更香
……
整個新消費保健品的消費者,已經形成“哪里有問題就補充什么”的解決思路。
但回到MitoQ,我們會發現,MitoQ這一套關于細胞健康的敘事是:
與競爭對手相比,“細胞健康”作為一個抽象的、非終端的利益擺在消費者面前時,消費者會很容易困惑和茫然,難以產生信任與消費轉化。
那難道新興品類的教育就沒辦法做了么?
不然,新品教育的確存在兩種突破式的路徑:
路徑1
依賴整個品類玩家共同把蛋糕做大、認知做實。這也是NMN這類風口成分起飛的原因。
但這條路徑,擁有獨占成分的MitoQ比較難走。
路徑2
依賴企業投入大量預算和規模媒介進行品類教育。也就是所謂的“心智占領”,真的把“細胞健康”的認知和需求喚起。傳統媒體時代,保健品牌崛起常用這種方法,比如知名如紅太陽、腦白金等。往往做到了“品類 = 品牌”級別的效應,獲得巨大成功。
但可惜,從當前的媒介環境和資源出發,進行巨量的資源投入教育“細胞健康”品類的做法,對品牌方并不現實。
完成品牌增長和品類教育的雙重任務,我們需要曲線救國的方法。
落戰略 · Step1:
建立用戶相關性
“細胞健康”如果比較抽象,那品牌就需要講述更直接的用戶價值。
換言之,建立用戶相關性。
“細胞健康”全球煥新后不久,品牌方內部就發現:因為場景清晰、需求直接的器官產品線,銷售不斷增長,先后多款產品成為品牌明星單品。
我們的總結是:消費者用腳,選擇了容易理解、痛點更清晰的器官產品。
答案就是這么簡單:通過器官養護,建立相關性。
每一個遇到具體問題的器官,不也是由千萬個細胞組成的么?更何況,器官問題,比如心悸心慌、肝臟解酒就是消費者真實的體感,是一個非常具體的終端利益場景。
“心臟的健康,當然有賴于心肌細胞的健康” —— 直接講細胞難以理解,而具體器官問題入手,消費者則一點就通。把具象器官產品打透,才是短期轉化和品類教育的合理路徑。
于是,我們戰略聚焦MitoQ的器官養護線產品:
從護肝、護心等明確用戶終端利益切入,形成“細胞健康→器官健康”的心智。
接下來的數月服務,便是圍繞在舒心、護肝、免疫三大器官產品進行一系列落地。
落戰略 · Step2:
找回競爭差異性
建立相關性外,我們還要建立差異性。
這里涉及到我們所做的另外一個工作:將之前隱藏在品類信息背后的關鍵特征“靶向科技”重新請回來,回歸C端溝通的固定資產。
之前,品牌一度因為“靶向”概念的復雜性和醫藥聯想,而將其隱藏在核心信息之后。
我們建議:“靶向科技”應該作為品牌固定資產來對待,因為它是品牌最終的科學性、有效性的根本支撐。
雖然一個保健品說靶向好像有點復雜,但越來越多的靶向藥物、產品教育,其實是對品牌高端科技形象的有力支撐。
這一系列工作完成后,品牌的價值系統結構,產生了一系列微妙的調整,可以從這張圖進行理解:
落戰略 · Step3:
優化產品科學
產品科學,是品牌的產品為何有效、可信和差異的科學。對于健康個護類產品,一個清晰的產品科學故事,甚至科學理念就更為重要。
比如在產品研發和營銷強勢的護膚品類,微生態護膚、肌膚屏障修護這些理念,實際上是遠遠領先于同樣成分驅動的保健品類的。養樂多這樣的介于食品/功能食品之間的品牌,也因其產品科學建立了獨特的品牌心智和市場。
基于新的價值結構,MitoQ也急需針對器官養護產品線的科學表達。
我們首先從器官養護產品線的產品體系出發進行研究。養護線產品,因其針對問題的不同,產品的配方體系可以抽象為“1+N”成分組合:
1=是獨占成分mitoQ分子
N =則是品類的通用成分,包括勢能較大的成分如奶薊草、姜黃素等
正是這些成分的組合,才能滿足不同需求消費者,并支撐產品溢價能力。
但保健品和護膚品還不一樣,畢竟是直接吃進肚子里,消費者會更加關注成分的有效性、安全性,這就衍生出了兩個重要問題:
1)你有這些成分,你就更有效?成分多就更好么?即:1+1為什么>2?
2)解釋清楚有效性的基礎上,產品還得帶動“細胞健康”價值的教育;
基于此,我們為MitoQ提出了產品科學話語:
先煥活
指的是產品的核心科技mitoQ分子,因其靶向科技屬性,能夠高效吸收,為器官細胞提供能量。
后養護
指的是MitoQ添加的奶薊草/姜黃素等專利通用成分,養護具體器官。
正是成分的有效協同、各司其職,才能達到“根源呵護”體內諸多重要器官,比普通產品帶來更多的價值。
“煥活+養護”的成分協同還有一個設計目的,即:借勢熱門的、趨勢的成分吸引注意力,但巧妙強調mitoQ分子對細胞健康的獨特價值。而后者,才是MitoQ和其他器官養護類產品的最大差異。
完整展現這套產品科學的一次表達,可以參見我們策劃并撰寫腳本的產品短片。
簡版呈現在天貓以及京東產品首圖,長視頻則在會員電商體系里,幫助私域渠道快速介紹產品利益。
跟隨上述的分析,相信大家已經理解了一個基本邏輯,即:在中國大健康/補劑市場,現階段還是遵循品類邏輯>品牌邏輯。
而業績增長的核心,還是來自于各個細分品類的產品力帶動。產品轉化是品牌的目的所在,而產品成分,甚至會成為健康品牌的核心資產。
我們為MitoQ品牌戰略升級的隨后部分,皆是圍繞具體單品種草及其各產品品類的“成分戰爭”展開執行:
Step1
基于競爭的種草策略
圍繞MitoQ三大器官養護線產品,我們通過兩個步驟構建競爭策略:
1. 從品類通用成分切入,借既有認知進入消費者心智。
品類的通用成分往往具備增長趨勢,也是品牌力較弱時的早期策略。它也有利于在具體的內容種草平臺基于搜索關鍵詞落地。
2. 針對不同成分賽道的特點,挖掘MitoQ單品的競爭表達。
下面,我們以MitoQ護肝膠囊(品類通用成分=奶薊草)為例具體分享:
護肝實際上是近幾年增速飛快的市場。中國護肝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20.2億到19年84億整體,年復合增長率19.4%。
單純看天貓上的奶薊草類目數據,年銷也達到近8億規模,是電商渠道的強勢品類,GMV和增速雙?(2021年8?-2022年7?天貓薊類體量已達到7.83億RMB;數據來源:生意參謀)。
當前沿消費者搜索“奶薊草”時,除了重要的大牌背書這一重要因素外,他還會做一個動作:那就是比對各個競品成分的具體指標、類型。
于是,我們在用戶購買旅程中挖掘到了一個競爭機會:
當一位消費者搜索護肝/奶薊草時,他會被一堆堆砌“奶薊草”含量的品牌圍繞:
A家10000mgB家則25000mgC家20倍濃度D家則70倍濃度……
圖片來源于各品牌產品介紹
這些大多數都是“科技含量不高”的護肝品牌進行的含量軍備競賽 —— 由數字來填補用戶焦慮。
本質上,內卷和堆砌濃度的行為,都是因為核心成分在”吸收效率“上的弱勢所導致的,而這恰恰是MitoQ護肝產品的最大優勢:
MitoQ的核心成分擁有細胞靶向科技,膠囊小巧,僅5mg,小劑量、大作用。而產品添加的專利奶薊草,也因為自帶磷脂包裹技術不依賴大濃度、堆數字 —— 成分含量上的“不高”,其實恰恰反映出科技含量上的“高”。
即使是保護成分,如果攝入太大量也只會造成負擔。所以MitoQ產品的競爭策略也不言自明了:
通過意見領袖,告訴消費者一個科學邏輯 —— 選購奶薊草,不能只買含量,要買科技含量。
有效護肝,其實來自于有效成分 + 有效吸收。與普通奶薊草產品相比,MitoQ護肝 = 奶薊草 + MitoQ分子。多項細胞級的專利技術,高效吸收,脫離含量內卷。
當然產品種草,也依然要將品牌在細胞健康領域的根本技術實力展現出來,讓真·黑科技成為選購臨門一腳的助推。
所以產品的口號設計為:底層護肝,源自細胞靶向科技。
Step2
設計產品手冊和物料執行
在社交種草渠道之外,品牌的會員經銷渠道也是系統2必須考慮的服務對象。
圍繞三大主力產品,我們為渠道交付三套產品賣點手冊,闡述產品的核心價值、科學原理、技術路徑和信任背書。
這套手冊的作用不僅是賦能會員渠道的個體銷售者,也在希望對KOL種草有更強便利。
在內容平臺+內容電商把持流量的當下,品牌產品實際上要先“賣”給KOL,讓KOL理解并信賴。我們這套種草白皮書就充當這一職責,也從側面增強對品牌種草效率。此外,KOL種草與經銷會員也需要老版本的視覺物料更新,進行視覺生動化,這些內容是一線銷售轉化率的保證,我們也陸續進行了文案和設計執行:
MitoQ免疫膠囊:針對免疫系統,主打mitoQ分子 & 姜黃素。
MitoQ舒心膠囊:針對心臟,主打mitoQ分子科技。其實前端策略定下后,這些種草內容、物料執行占據了我們后續服務的大部分時間。
在雙十一大促節點前的3個月內,我們與品牌方反復溝通打磨,對物料的文案、設計細節進行了數輪調整,最終應用到品牌的站外種草、產品詳情頁當中。
有些介紹成分原理的關鍵物料,也直接被品方充當帶貨的直播背板。
圖片來源于網絡直播
好在成果還不錯:
圖片來源于客戶官方物料
在隨后的雙十一campaign中,會員電商體系當日即突破1億銷售額,天貓則穩定進入奶薊草品類前五。
這些成果也讓我們更加認同,基于器官產品驅動的MitoQ細胞健康教育是可持續的。
服務健康品類4年多,系統2對行業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
保健品類不像傳統快消,可以用一個“大創意+大渠道”滲透完成品牌的商業企圖。
它教育成本極高、信任成本極高,而用戶感知大多數短期內不凸顯。所以,市場總會出現一些夸大事實、收割一波用戶走人的品牌,我們認為這從根本上是違背用戶價值和品類趨勢的。
未來,中國市場一定會涌現更多產品力強大嚴肅科技保健品牌,或許那個時候“保健品”三個字也不再等于“智商稅”。
當然,這些新品牌,也會面臨品牌教育的鴻溝:即使你擁有強科技,用戶與品牌的信息差和信任度依然需要解決。而系統2對這一階段企業的建議是:挖掘真正的品類趨勢,善用顧客既有認知來凸顯自己的差異化。
回到我們的客戶。
如果算上19年起我們為MitoQ品牌策劃并執行的諸多營銷戰役、內容運營工作,在這個客戶身上,我們實現了一整套品牌整合咨詢服務。
或許,這種在長周期內不斷迭代、不斷落地的戰略,才是大多數小眾品牌走向大眾的必經之路。
我們十分幸運地遇到一個在快速上升期的品牌,更十分感謝MitoQ客戶的信任,讓我們完成了這一系列工作。
近期的幾篇文章,也算是對品牌系統服務的一系列總結,歡迎分享。
項目組成員:
負責:李怡
策略:周俞 / 李怡 / 志慧
設計:曉雷
END
策略思考:
品牌要狂飆,還差一張表 | 做品牌為何如此艱難? | 品牌文化怎么做? | 為什么大多數品牌手冊都沒用? | 怎么講好產品賣點 ? | 有用的品牌傳播規劃長什么樣?
行業觀察:
系統2:年度小結 | 香氛品類觀察(上) | 香氛品類觀察(下) | 4個護膚小觀察 | 公益行業觀察(上) | 公益行業觀察(中) | 公益行業觀察(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