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四,被這些「新中式」設計好物種草了
每每臨近五四,我們總能聽到很多聲音在對青年人說:你是誰、你應該有什么性格、你想成為或不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今年五四,我們不下定義,而是希望把大家的目光聚向一類具體的人——堅持用創意,煥新傳統文化的青年。也向大家種草一些有故事的「新中式」設計好物。
傳統文化在曾經的曾經,也是新潮的代表。但許多歷史悠久、充滿美感的民藝無人繼承,無數非遺產品因鮮有關注,永久地停留在一代人的記憶里。
但是有這樣一群青年,他們善于發現傳統文化、傳統手藝的美和價值,并通過創意創新,將其與時下流行文化結合共創,讓傳統以全新的面貌,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里,收獲了年輕人的喜愛。「新中式」「國潮」「傳統文化」也成了網絡高頻討論的熱詞。
五四青年節之際,站酷攜手五位青年民藝推薦官,發起#新中式好物種草計劃#,希望能夠通過一系列有顏、有品的文創周邊,讓更多人發現民藝、民俗之美,共同傳承、發揚優秀傳統文化。
下面,展示??
青年民藝推薦官
站酷小Z
別讓毛筆,
停留在4000年前。
和我用小管筆,
感受潑墨的豪放與激情。
公元前2000年,中國人開始用動物毛制成的原始毛筆寫字。1984年,中性筆橫空出世,自此以后,鋼筆與毛筆,漸成小眾人的愛好。
為了讓大家更便攜地使用毛筆,站酷??慢物質推出站酷「妙筆生花」小管筆。慢物質小管筆這款產品本身,也曾獲得紅點設計獎。筆身以宋氏鑲管筆為原本進行設計,重量與一支常規竹管小楷毛筆相似。我們希望能通過降低毛筆的使用門檻,讓更多人重拾揮墨的樂趣。
青年民藝推薦官
張岐珊文創
別讓端午習俗,
停留在東漢。
和我跟隨淙兒的視角,
感受歷史獨特的人文魅力。
端午吃粽子、賽龍舟是我們的傳統習俗,其各種原因流傳諸多,其中更廣為人知的版本是:公元前278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許多人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此后,吃粽子和賽龍舟便成了我們紀念屈原的一種方式。
為讓更多人重拾對端午的記憶,張岐珊文創推出全新掛偶——淙兒。淙,形容水流聲:波浪聲淙淙,拍岸而來。淙兒形似粽子,同時照應了端午粽子和水的主題。
青年民藝推薦官
山田土
別讓銅活字,
停留在明代。
和我用活字姓名定制茶,
感受傳統手工藝的獨特肌理。
銅活字印刷的流行,是繼泥活字印刷發明以來在印刷技術上的又一大改進,也是中國印刷術成熟發展的重要標志。印刷術不斷進步,但活字印刷一直作為一種重要工藝流傳至今,應用于諸多禮品、裝飾中。比如:
山田土·活字姓名定制茶,支持定制銅活字姓名,沉甸甸的金屬活字、精鑄而成的浮凸字樣,可以自由取下把玩,或者作為自己的印章,題字作畫甚至是新書的扉頁上,印上自己的專屬印記。
同時采用活字版手工印刷包裝,每一張都有獨一無二的肌理,讓古老文化的魅力躍然于紙上。
青年民藝推薦官
王的手創
別讓嬉魚燈,
停留在600年前。
和我用手作刺繡魚燈,
感受代代紅火傳承。
賞燈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民俗文化,一般在元宵節舉辦活動。其中,“嬉魚燈”鬧元宵傳統民俗起源于明朝,距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既有“鯉魚跳龍門”的寓意,也有對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年年有余的期盼。
王的手創推出一款手工刺繡魚燈DIY材料包,希望能夠讓大家快速學會一門手藝的同時,收獲一盞專屬于自己的花燈。魚燈骨架以竹篾搭建,由10個日常使用的竹繡繃構建,是福建手藝人在竹器中最常用的材料。魚燈采用三段式設計,更能形象化表現魚在水中游的動態。
青年民藝推薦官
了草
別讓漢字,
停留在紙面上。
和我用千字杯,
感受漢字的每一口光影。
漢字,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歷經千年而不褪色,它原生、原創而源遠流傳。往事越千年,其音不可尋,其形也曾進化變遷。甲金篆隸真行草,每一字都是一段千百年的故事流傳。漢字凝練、優美、沉郁、玄妙、熱烈、直接,中國文化的每一寸情緒都鐫刻在漢字中。
原創設計師薛雷奇以《千字文》為靈感,花300多天,設計了這組千字杯。設計靈感來自光線和字的結合,通過一道光線打在字上,根據每款漢字會產生的光影形象,形成杯子的形態,所以每款杯子都是獨特的存在。千字杯由瓷泥“玉土”制成,經過1320度的高溫燒制,瓷質油潤剔透。是一款定位于表現當代漢字文化、表現漢字之美、傳播經典漢字文學之美、弘揚茶文化、弘揚中華文化智慧的設計作品。
青年民藝推薦官
李甫印
別讓中秋,
停留在“偽儀式感”。
和我用中秋繪本禮盒,
感受立體的節日文化氛圍。
李甫印團隊調研發現,z世代群體對中秋節相關的美麗傳說故事,知之甚少。市場上也充斥著諸多過度包裝的中秋禮盒,形成不良的社會風氣,浪費了社會資源,為環境帶來負擔。于是他們開啟了一個關注社會責任與人文情懷的中秋包裝設計項目。
在包裝視覺上,他們將中國古典人物傳說,結合視覺語言,重塑古典“人設”。在結構上,他們將繪本與內部的固定內卡結合在一起,構成立體繪本讀物,代替傳統吸塑塑料內卡等不環保材料。情感上,他們在說明書上展示6個故事線稿,供小朋友涂鴉上色,使消費者與節日、包裝物料充分互動,并保留下來,記錄美好的時刻。通過傳遞溫度、傳承中秋文化,賦予了包裝二次生命。
青年民藝推薦官
渣熊
別讓怪靈神獸,
停留在口口相傳的想象里。
和我用風趣國風,
感受光怪陸離,世間百態。
怪靈神獸常會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出現,《山海經》《聊齋志異》等書籍中都有記載,很多怪靈神獸也承載了人們諸多美好愿望。
渣熊,志怪奇才、人氣畫師,被畫畫耽誤的段子手,怪靈邪獸插畫師,冷血動物愛好者,靈異吸引者。非常喜歡畫蟾蜍、蜥蜴等爬行動物。他水彩畫風獨特,用新潮國風畫集《蟾宗》,將怪靈神獸、國風元素相結合,用畫筆構筑了一個奇妙世界,讓傳說中的神獸重新現世。
志怪畫風搭配趣味文字解讀,蘊含中國傳統元素,同時表達作者個性,言語中藏不住天津人獨有的幽默,是一部非常具有趣味性和延展性的畫集。淺處看炫酷國風,捧哏逗樂;深處看光怪陸離,世間百態!
青年民藝推薦官
王小玩
別讓年畫,
停留在漢代。
和我用奇妙小玩系列IP,
感受傳統春節習俗的美好和可愛。
年畫,起源于漢代,發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隨著科技日漸發達,直播、搶紅包等娛樂活動逐漸替代了傳統春節習俗。貼年畫、逛廟會、放鞭炮等習俗,似乎已經淡出了年輕人的視野。年畫是用于祈福迎新的一種民間工藝品,是承載著人民大眾對未來美好憧憬的民間藝術表現形式。
妙奇小玩是王小玩創作出的IP形象,希望借此傳遞簡單純粹的快樂。同時,王小玩將年畫中常見的花元素,與奇妙小玩IP相結合,創作出了好看、可愛的插畫,希望能讓年輕人看到年畫不一樣的美 。
青年民藝推薦官
糖王周毅
別讓中國傳統面塑雕刻,
停留在遙遠漢代。
和我用中西結合的翻糖工藝,
感受“幻鰩飛羽”的國風文化。
中國面塑,源于漢代,盛于清代,流傳至今,是中國文化和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翻糖技藝則來自18世界的英國。
在中國文化出海的今天,中式翻糖手藝人周毅及其團隊,將西方翻糖手藝與雕刻、面塑等中餐工藝結合,用更年輕、更新潮、更接地氣的方式,多維度演繹中華文化風采。其創作的《幻鰩飛羽》《武則天》《嫦娥》等中式國風翻糖作品,工藝精巧,匠心獨具,別出機杼,屢獲國際大獎,是一種有效的文化輸出,也是國人文化自信的體現。
以上就是本次#新中式好物種草計劃#的全部內容,未來,我們將帶來更多有顏、有品的新中式好物。
下面是一個預告!
五月,站酷文創館即將上線!文創館中將收錄諸多藝術家、創意人、設計師、工作室制作的文創周邊。
在站酷文創館,可以幫品牌實現與千萬設計師、明星藝術家的資源聯動,共創好物,設計到貨。還可以實現從IP聯名的破圈營銷,到藝術事件的打造,讓文創不只是文創,更是有溫度、有能量的藝術營銷。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