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旅為什么要撬動年輕人?
從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中,我們看到文旅消費的熱情徹底釋放,旅游熱度創五年新高,文旅部的數據顯示,國內出游合計2.74億人次,平均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在旅行。
在今年五一前后,“淄博燒烤”、“特種兵式旅游”等旅游話題刷屏全網,我們總結發現在這些火爆現象的背后,有著一股非常重要的推動力,那就是年輕人。
馬爾科姆在《引爆點》中談到:“引爆流行,一定要找到那些有著非凡人際能力的傳播員、內行與推銷員”。對于文旅品牌而言,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的年輕人,就是幫助“引爆”的關鍵群體。
第一,年輕人既是文旅品牌的消費者,也是內容的共創者和傳播者。
通過對“淄博燒烤”的考古會發現,年輕人組團前往淄博吃燒烤的緣由,不僅有大學生與淄博市政府時隔一年后的再聚之約,更有大量年輕人主動參與的內容創作和提前種草。
早在2021年5月,UP主“盜月社食遇記”發布的《淄博大哥:“我保證,這燒烤你一看就想吃!”》安利視頻,就一度竄紅全網,調動起了很多人的味蕾;2021年11月,B站出品的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3》更新,第一集就介紹了淄博燒烤,誘人的燒烤畫面和獨特的吃法,讓很多觀眾種草了淄博燒烤。
甚至我們發現,時隔一年半后,還有很多年輕人特意前去打卡《人生一串》中拍過的燒烤店,并分享自己的體驗。
可以說,年輕人的內容共創、助推和消費,打開了“淄博燒烤”的流行密碼。
第二,年輕人既是經典文化的“煥新者”和擁護者,更是文旅新消費潮流的創造者。
今年五一期間,各地的博物館爆滿,一票難求。而這股“博物館游”的風潮也離不開年輕人的貢獻,驢媽媽的數據顯示,博物館成為95后、00后這類Z時代年輕消費群體預訂的產品的主要標簽之一。
并且,這些年輕人也在用內容表達著熱愛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與熱愛。UP主@破產兄弟BrokeBros制作的《逛博物館才是正經事》系列視頻,不僅贏得年輕人的觀看和點贊,還激發了很多觀眾紛紛曬出五一期間刷過的博物館及館藏寶藏的照片,進一步助推了“博物館游”的消費熱潮。
年輕人不僅帶火了“淄博燒烤”以及“博物館游”,還帶火了“濰坊風箏”。數據顯示,“濰坊風箏”銷量一度暴漲498%,不僅如此,還飛入了在杭州舉辦的淘寶造物節,在這個年輕人的盛會上,賺足了眼球,這都可以歸功于年輕人的內容裂變能力。
同樣,我們看到有不少知名的UP主發布“濰坊風箏”相關視頻,引發關注。如@三宋在這 發布的親臨“濰坊風箏節”放風箏的視頻,點擊量破百萬;@影視颶風 發布的拜訪風箏非遺傳承人張效東老師,講述濰坊風箏背后的故事的視頻,廣受好評;@康喲喂 用視頻直播的方式分享“濰坊風箏節”現場盛況,帶大家看到了年輕人對風箏文化的熱情。一系列的內容激發了用戶對“濰坊風箏”的好奇,吸引大家前往體驗,這讓飛了兩千多年古老玩具,迅速變成了年輕時尚的潮物以及濰坊的重要文旅名片。
第三,年輕人應用氛圍感和情緒價值,助力著文旅品牌的發展,更用自己的行動,推動著文旅消費的回暖。
時隔3年,大家終于可以不被外部因素束縛,可以愉快地出游了。因此,很多大學生們紛紛背上行囊,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與感受各地的風土人情?;蛟S時間不是那么充裕,或許也沒有那么寬裕的經濟,但是還是想在有限的時間和預算里,將游玩目標擴充到最大化,感受更多的樂趣。因此“特種兵式旅游”在大學生中走紅,這種高效率且目的地密集的旅游方式,也在帶火一個又一個城市。
我們看到,UP主“濾鏡粉碎機”發布的“三天爬遍五岳”的“特種兵式旅游”的視頻爆火出圈,讓“特種兵式旅游”的關注度走向新的高峰。這樣的極限體驗雖然不提倡,但是確實如UP主所說:“旅游很來就關乎去哪里、和誰去以及自己的內心”。所以,這呈現出的是年輕人對于旅游的一種態度,就是“我想,所以我去了”。
可以見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成為文旅品牌背后的“推手”。他們可以把一個既沒有歷史也沒有門檻的“烤串”推火,更能把一個千年的歷史文化載體“激活”,他們還可以為文旅品牌“奔走相告”。
因此,對于今天的文旅品牌而言,撬動年輕人,就找到了文旅品牌走紅的入口,了解年輕人文化,走進年輕人陣地,讓年輕人共情,也必將成為文旅營銷的必修課。
?
- 開放轉載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