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遇上AI大模型,百度智能云用盈利開啟AI商用新時代!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過去三年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下行,即使是一些實力雄厚的科技巨頭企業,也被拖慢了發展步伐。不過,時至2023年,隨著疫情的影響逐漸煙消云散,一些基本盤扎實的企業,也快速恢復元氣,并重回增長主旋律。
例如,在生成式AI熱潮下,國內頭號科技企業百度就因為快速布局生成式AI、大模型產品“文心一言”及文心千帆平臺,并借助其“云智一體”戰略將其應用落地、商業化,而備受關注。
美東時間5月16日,百度發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財報,其數據表現可圈可點,財報數據顯示,營收311億元,凈利潤大幅增長48%。百度智能云收入同比增長8%至42億元,在本季度如期實現了盈利(non-GAAP)。難能可貴的是,百度智能云已同時在制造業、能源、交通、公共事業等快速增長的早期垂類市場上嶄露頭角,甚至具備了先發優勢。
而隨著3月16日,百度文心一言如約而至并全面開啟內測,5月9日百度智能云企業級大模型文心千帆平臺開啟內測,百度智能云將進一步完善其服務閉環,為企業客戶帶來更大的商業價值。
彼時,國際知名投資銀行高盛認為,經過多年投入,百度在大語言模型(LLM)和AI領域處領先地位,并維持其目港股標價于184元,美股目標價188美元,評級“買入”不變。由此可見,資本市場投資者以及消費市場對其未來,也充滿了信心與期待。而百度的AI事業,也將因為其堅守長期主義,而即將迎來收獲期。
云服務市場風云變幻,大模型或將為行業洗牌
自1987年算起,我國的互聯網經歷了消費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期,以及產業互聯網的時代浪潮,傳統行業進行互聯網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
與此同時,作為企業數智化轉型基礎設施的云計算服務,也順勢崛起。國際國內科技巨頭企業在云市場布局方面,幾乎無一缺席。而在這樣的時代大勢之下,自2000年就已率先布局AI人工智能的百度,更是依靠此前其通過搜索引擎技術沉淀的品牌影響力、各大垂直行業的資源,以行業引領者的姿態入局。
過去10余年,與人工智能幾乎在同一時間成長起來的全球云服務市場,也因為市場需求的大爆發,而進入了快車道。據科技產業分析機構Canalys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云基礎設施服務支出增長19%,達到664億美元。由此也形成了當下的全球云服務市場格局。按市場份額,全球Top3的云服務廠商分別是亞馬遜、微軟、阿里云。
而國內以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和百度智能云為代表的四朵云,CR4高達79%,成為名副其實的中流砥柱。頭部企業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也足以說明該行業集中度高,后來者機會越來越少,而少數頭部企業之間的競爭,也將是更加高維度的競爭。
只是,高手過招的關鍵時期,云市場的增長卻不容樂觀。例如,Canalys認為2023年全球云服務支出將增長23%,而2022年時增長速度為29%。這也意味著,云服務市場增長正在大幅放緩。
不過,據觀察,隨著2022年11月Chat GPT概念的熱潮來臨,AI大模型產品有望成為整個云市場的game changer。彼時,國際巨頭亞馬遜、微軟均在概念初期,就迅速跟進,紛紛布局大模型產品,并與其云服務業務緊密關聯。
例如,此前就有多家媒體報道,亞馬遜要做類ChatGPT電商搜索。而亞馬遜云,更是在AI的風口上,提前將AIGC應用到具體的行業、場景中,快人一步。
無獨有偶,3月中旬,百度官開啟AI大模型產品“文心一言”內測。據了解,有了生成式AI,將會為企業降本增效帶來一場全新的革命。而百度智能云也因為文心一言大模型的加持,也成為很多企業客戶的首選。據了解,僅3月份當月,百度智能云銷售線索同比增長超過400%。
文心一言開啟企業客戶內測后,已有15萬企業客戶參與體驗其大模型平臺及產品,推動其升級迭代。這也意味著,當云服務市場陷入增長瓶頸后,AI大模型有望成為百度智能云破局的有力武器。
AI大模型時代的來臨,全球云服務市場的格局也將改組,甚至被全面洗牌,同時也給百度等巨頭AI優勢的云服務廠商,帶來突破行業瓶頸、甚至彎道超車的機會。
AI+云計算是新基建,企業賦能是上層建筑
在科技領域,人工智能、云計算一直被視為是黑科技密集的高維賽道。但是事實證明,這塊領地卻并非人跡罕至,而是十分擁擠。只是,可能大多數玩家,都是淺嘗輒止,最終銷聲匿跡。這也歸因于,AI與云計算只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只有長期主義者,才能拿到結果,等到收獲期。
因此,能夠同時布局這兩個賽道的企業卻屈指可數,能夠堅守長期主義并拿到結果的企業,更是鳳毛麟角。
難能可貴的是,百度作為長期主義的踐行者之一,通過十余年的時間,打通了AI加云計算的商業閉環,并拿到了結果。
如果說過去百度布局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并通過AI軟硬件獲得商業化方面的巨大成功,靠的是前瞻性眼光。那么如今百度智能云以市場需求作為驅動力,以市場反饋作為其產品、服務升級迭代的客觀依據,也將更加有規可循。因此,堅守長期主義,百度也有更充足的理由與動力。
實際上,在布局大模型之前,百度已經在升級AI基建、云服務能力等方面砸下重金,并下定決心。此番乘著大模型的熱潮頻繁迭代相關產品,也是有備而來、蓄勢待發。
例如,2022年12月,發布國內首個全棧自研的AI基礎設施“AI大底座”。而2023年2月,百度又升級AI研發運營一體化(MLOps)能力。次月,百度陽泉智算中心也完成升級。
作為新基建,AI、云計算對于傳統行業進行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作為為企業客戶服務的云廠商,如何將這些基礎設施,在企業的實際發展中落地應用,并產生經濟效益、商業價值,才是傳統的企業迫切需要。
據觀察,目前的中小微傳統企業,數智化轉型的痛點十分明顯,而能夠滿足這些痛點的云服務廠商,也將成為這類企業的首選。
首先,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能夠快速升級迭代的智能云服務,將會受到歡迎。眾所周知,過去三年疫情的影響,激發了傳統企業數智化轉型的需求,而且變得更加迫切。因此,企業需要有足夠技術實力,能夠快速支持智能云服務升級迭代的廠商。
以百度智能云為例,長期深根AI,讓百度既具備算法優勢、又具有算力優勢,同時具備生態化的應用賦能落地能力。例如,文心一言背后的算力基礎設施,均由百度智算中心支持,后續百度多個智算中心,也將為“文心一言”面向產業的規模化落地提供底層支撐。
在這樣的需求推動下,百度智能云結合AI大模型提供的解決方向,更像是企業數智化轉型的一場及時雨。而且,在百度AI與云計算技術的支撐下,其更新迭代速度也符合了市場預期。
例如,自3月16日以來,文心一言在一個月內的推理服務已完成4次迭代,目前已升級至3.5版本。與此同時,大模型的推理成本降為原來的十分之一。這也不難理解,百度智能云在文心千帆平臺的加持下,受到企業客戶的熱捧。
其次,產品與功能豐富多樣、行業適用性強,將是很多中小微企業的首選。中小微企業因為公司處于高速發展期,無論是人力、物力、財力都受到諸多限制。因此,如何低成本“入局”,參與數智化轉型,也便成了這類企業共同的痛點之一。
所幸的是,百度無論在產品功能與體驗布局上,還是在針對垂直行業個性化開發服務方面,都想到了客戶前面。
據了解,申請加入文心一言內測的15萬企業,覆蓋了政務、金融、媒體、電商零售等熱門行業。而且,百度智能云企業大模型平臺提供的多樣化功能,也覆蓋了內容創作、智能客服、辦公提效等通用的高頻需求場景,足以為傳統行業、實體經濟的發展賦能,為其數智化加速。
與此同時,百度智能云六大智能產品系列——包括金融行業應用、政務行業應用、智能創作平臺、智能客服、企業知識管理、數字人直播平臺將基于文心一言升級,未來將在安全評估完成后上線。
這類產品有多智能?以百度智能云“智能客服”為例,該產品將基于文心一言升級應答輔助、會話小結、智能工單等功能,并將提供更聰明、更擬人的機器客服。
據業內人士測算,文心一言可將智能客服的知識生產效率提升9倍,多輪對話構建成本下降65%,終端用戶能明顯感覺到更像真人客服。
再次,企業更需要門檻低、部署簡單高效、應用靈活自如的云服務。如前文所述,企業迫切需要“上云”,但是又遭遇重重困難。因此,除了成本低廉、實用價值高以外,企業對于如何低門檻進入、并高效率部署云服務,也十分關注。
據媒體報道,百度智能云于3月底舉行閉門技術交流會時表示,百度智能云大模型平臺正在內測,除了提供包括文心一言的文心大模型以外,還支持第三方大模型,并提供AI應用的工具鏈及整套環境。
據了解,其企業大模型平臺文心千帆也將提供公有云服務、私有化部署兩種服務模式,可以滿足客戶靈活多樣的部署要求,降低了產品使用門檻,也減輕了企業“上云”的各種壓力。
由此可見,AI大模型在成為企業云服務game changer的同時,如何將其落地應用,真正為企業發展所用,甚至實現陽光普惠,才是這類技術平臺更高維度的價值所在,更是人工智能未來需要構建的上層建筑。
而市場所呼喚的,也正是像百度智能云這樣的企業,既有著長期主義的發展理念,能讓其產品跟隨市場反饋不斷升級迭代,并同時具備云服務能力、AI基建能力的大品牌。
全棧布局長期主義,最強大AI基建上長出最懂用戶的云
長期主義者形成的優勢,往往是全面而多維的。在市場對于AI及云計算的雙向需求驅動下,二者相得益彰,賦能效應也直線升級。而這種效應的形成,更需要有前瞻性的眼光、長期主義者的耐性。
值得一提的,在這方面蟄伏已久的百度,除了在AI布局上提前占位、并擁有先發優勢以外,更是全球唯一在芯片、框架、模型和應用這四層進行全棧布局的人工智能公司。
在此基礎上,百度AI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連續5年位列國內第一,尤其在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深度學習、大模型相關技術方向的專利,更是在行業首屈一指更是在業界首屈一指。
眾所周知,專利本身意味著技術是自主研發、行業領先,也是國家倡導。正如4月中旬第23個世界知識產權日期間,在“專利賦能 產業共進”的主題論壇上,百度首席技術官(CTO)王海峰表示,期待與產業界一起,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為實現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強大的技術只有落地到產品與服務,才能為企業的發展貢獻價值。
據觀察,基于“云智一體,深入產業”戰略,百度智能云推出大量通用AI產品。在生產環節,智能質檢、智能巡檢、智能調度等通用AI產品已經在交通、制造、能源、電力、水務等行業廣泛落地。在用戶溝通上,智能客服、數字人已經在金融、保險、媒體、文娛行業大規模應用。
從基層建筑到上層建筑逐步完善后,百度的商業閉環也隨之升級,商業價值也能進一步釋放。百度AI及百度原本就已形成商業閉環、服務閉環。由于大模型將百度AI與百度云服務進行了無縫銜接,百度智能云也成了基于大模型最懂用戶的云。
據了解,在公有云服務和私有化部署等多樣化服務模式之下,百度智能云也同時具備了更易用、更全面、更安全、更高效、更開放、更集成等六大特點。
由此可見,云服務與AI的雙軌發展,讓百度企業大模型平臺、百度公司企業大模型平臺、百度公司的商業價值進一步提升,當最強大AI基建上,長出最懂用戶的云之后,百度智能云其在資本市場、消費市場也將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結語
在云服務賽道日漸擁擠的當下,頭部玩家的市場角逐,可謂是高手過招、棋逢對手。因此,在淘汰賽階段,各大玩家比拼的,將是更高維度的實力與優勢。而大模型便是在此基礎上的又一有力籌碼。
可以預見,在百度基于AI大模型的商業生態閉環形成后,百度智能云也將一改往日的低調,并押注這個分量十足的籌碼繼續堅守長期主義,并借助其海量的企業客戶資源,實現大模型平臺與產品的高速迭代,實現營收規模上的大踏步,實現彎道超車也將指日可待。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已公開的資料信息或受訪人提供的信息撰寫,但科技四少及文章作者不保證該等信息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