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市場還是順潮流?良壤的商業探索之旅 | Future Space 003
當下,我們正在面臨一個新的拐點。
一方面,中國已歷經了30多年的快速經濟發展,“快速規模化、做大做強”幾乎是評判一家企業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而另一邊,在各地的房地產及文旅商業項目開發中,我們依然能看到“復制黏貼、千篇一律”的現狀。這種快速復制和效仿效應,在不確定的外部因素襲來時,導致商業剛問世就已過時,再推翻再來,這固然是一種社會浪費。
究竟什么是順應時代潮流的商業發展模式?今天的案例,來自一個特別的品牌——良壤。這得先從一件小事說起。
去年,我收到了一份朋友贈送的禮包,里面有一盒蛋卷,是蛋黃色的包裝。我打開嘗了一口,瞬間驚喜萬分,一個看似平常的零食產品,竟能做得如此美味……遂拿起包裝盒再看牌子:良壤蛋卷,方才把它與當下在業界頗有聲量的「良壤酒店」聯系到一起。
2019年,良壤酒店開業。它毗鄰離上海僅1小時車程的西塘古鎮景區,卻打造著有別于傳統文旅酒店的產品形態。事實上,它并不只是酒店,這里還包含著近千畝的有機生態農莊,一座18萬㎡、承載度假與休閑場景的開放式商業空間「西塘東區」,以及一系列貫穿于酒店、農場、商業之間的各種業態及產品。
良壤酒店
若從以往的評判標準看,良壤與發展是有點“逆市場”的,這并不是個可以規模化的商業模式,甚至是放眼全球,你都很難找到另一個要把這三版塊“合三為一”的品牌。而正因這樣的特質,歷經3年疫情,它奇跡般地占領了全國一批高端客人及中產家庭客群的心智,拿下「中國高端酒店天花板」的美譽,諸多頂尖藝術家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放在這里。
一直以來,我相信商業世界是有“因果論”的。 也正是這種“逆市場”的特質,也使得它生而不同。
讓城市人“接點地氣兒”
每一個具有模式創新意義的新產品出現,一定不是橫空出世的,而是順應著外部環境的變化,順勢而為。良壤也是如此,它所錨定的中國高端度假市場,在經過長久的穩定期后,正面臨一場結構性的巨變。
顯而易見,哪怕沒有疫情,高壓和快節奏生活下的城市人都會傾向“更內在的”自我關懷。埃森哲在去年發布的《中國消費者洞察》報告里也指出了這點:更理性對待物質消費、更注重生活與工作的平衡、更關注自我意識與家人健康。
城市人對于“空間”的需求在過去三年出現了極大的變化:城市及郊野公園在周末都人滿為患,新開業的商業中心也同樣在向開放式的空間格局靠攏。空間的“呼吸感”對城市人來說,太重要了。
良壤的農場是一個幾乎能讓人放下一切的地方。
占地千畝地,擁有4000多個生態物種,當初培土就用了三年時間—— “良壤”之名,也從這里開始:良美的土壤。
良壤有機農場
客人能在這里完整地感受、體驗“Farm to Table”理念: 隨時可見農人們種植的各類有機蔬菜、水果、香草系植物,以及羊和雞這樣的小動物;培育后的食材會直接對接酒店中的餐廳,成為“良膳”,供客人品嘗;諸如像蛋卷、面包、花草茶等包裝型產品,也是良壤有機團隊自主研發,自建生產線后的產物。
良壤自主研發產品
良壤農場吸引著城市家庭到來之余,還獲得了諸多頂級品牌的青睞,紛紛來這里“接接地氣兒”:法拉利請來自己的車主們,在農場舉辦其首款SUV車型的發布會,La Prairie 也選擇在良壤舉辦新品的媒體發布會,它化身秀場、藝術畫廊、晚宴現場,承接各界活動,迎接來自全國的客人。
法拉利發布會活動
“良壤”的名字源自于外語“n?ra ”,有滋養之意。古人對滋養的理解,是由身及心的,當人們的雙腳踩在一片良土上,腳踏實地,身體得到來自大地的充分滋養,心中的“良壤”也自然慢慢出現。
查閱相關資料,我才知道,中國國家標準的有機認證非常嚴謹,企業要拿到認證是十分困難的,然而良壤是少數實現了“六產合一”的有機品牌。
高端客群對良壤的趨之若鶩,這一現象不僅反應了如今市場對“奢侈生活”的重新理解,而去服務這些具有影響力的客人,更是向他們傳遞有機理念,繼而反哺于他們自身的事業中。
這亦是一種滋養,從地而來,樸實,而有力。
藝術美學是養分
良壤對城市人的滋養,不只是在農場感受“地氣”,還在于空間與服務背后,富含東方韻味的藝術與設計美學——這是良壤的養分,也是它踐行商業創新時的重要啟迪。
酒店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欣賞很久的美學作品。建筑師李以靠、空間設計師琚賓、景觀設計師莊鎮光將其建筑外觀打造成符合本地屬性的江南風貌,在室內營造出一種“游園”路徑,餐廳、琴室、茶室、書房、酒吧,以及戶外的古亭與水系形成了一種長卷式的打開方式,照顧了實用功能的同時,也兼顧得了審美情趣。
酒店回廊式的空間結構,加之犧牲原本的客房面積打造而成的公共空間,藝術展品充分融入到空間的每個角落,與正在“游園”的客人們不期而遇;而絕大多數展品,是沒有障礙設置的,這使得人、場、物形成了更為自然的貼合。
酒店內部的藝術品
我很喜歡的一部藝術作品,是位于酒店的走廊兩側,用手工編織的竹編屏風,它如此恰如其分,如機能般融入酒店空間之中。細細去看,竹編之間的細縫空間幾乎是同等大小的,這體現出了匠人的細致與沉心。
竹編屏風
竹編同樣運用在農場入口,與酒店不同的是,這里竹編工藝制成的是一條崎嶇蜿蜒的隧道,這種故意讓入口變得豐富的做法,也讓人們從城市進入農場有一種“愛麗絲掉入了兔子洞,開啟仙境之旅”的感覺。
有機農場入口
今年春天,良壤正式開啟了為期三個月的良壤藝術季,在酒店原有的藝術基礎上,增加了更多元、豐富的藝術作品,聚合不同世代、領域、國籍的頂尖藝術家,利用酒店、西塘東區商業街區,以及農場三個空間形態,同時納入了當代藝術、潮流藝術與大地藝術三種形態,將藝術季以更寬廣的面向呈現出來。
而如此大規模、多面向的藝術節,目前在國內,只有在良壤才能看到。
而從另一點來看,美學作為一種“慢燉”的養分,也讓良壤員工們從根源上更好地理解良壤的理念與文化,并把這份理解轉到日常工作中,對待客人的一顰一笑中;良壤人對企業的認同,自然感染著客人,屬于良壤特有的標準服務,也就此產生。
探索新商業: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藝術季的開啟讓更多人關注到良壤正在探索的“藝術商業”的新模式,也是在這個節點,位于酒店一側的西塘東區商業街區,也蓄勢待發。
一直以來,“文化旅游度假產品的商業街區不好做”幾乎是業內公認的事實,而西塘東區的挑戰卻不只是這點,它還將需用商業為已有的農場與酒店板塊“穿針引線”,幫助整個良壤度假區的受眾面與承載量上升至新的能級。
西塘東區街景
可以預見的是,這條擁有18萬㎡商業面積的開放式街區,是有別于市中心商業體,尺度適宜,兼具設計審美與“空間呼吸感”的新商業形態,也是城市人對戶外自然向往的延續。
在一棟棟復合式獨棟建筑體內,具有質感的品質餐廳、新興體驗、美學設計產品等業態的加入,形成一幅公共性更強、業態更豐富的度假生活圖景。而有機理念與設計美學的養分,同樣會注入西塘東區,良壤獨特的靈魂魅力,也將在這條街區上,獲得最大化的釋放。
所以,我十分期待接下來,有哪些有同樣魄力創新的品牌來到這片度假區,共同完成生活度假目的地的內容譜寫。
事實上,良壤的誕生,已經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有機度假生活文化,它還實現了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酒店、農場、商業這三個原本無法放置在一起的產業,如今通過跨界嫁接,創造了全新的、大受市場歡迎的度假方式與商業模式;同時,也塑造出良壤的品牌氣韻。
而隨著未來西塘東區的問世,良壤將創造出更大的生命力,更多人會重新認識這片離上海僅1小時車程的江南水鄉,重新理解度假生活體驗;而在這樣一個更大能量的有機體內,我們也將進一步看見滿足當下城市人需求的「Wellness Vacation」。
是對時間與土壤的尊重,讓良壤在今天獲得一群頂級客人、品牌與藝術家(而這些人可能也是全中國最挑剔的)的喜歡和青睞,這是此前種植下去的種子在今天獲得的收成。
在良壤團隊內部,也有個共識,就是良壤的打造從來都是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而他們在實踐的過程中幾乎沒有對標,能做的只有超越自己——小到一盒蛋卷,大到千畝地的農田度假區;從耕耘有機,植入美學,到設計新商業街區;把每件事做到極致的用心,由內而外的“慢燉”,成就了今天的良壤。
打造中國民族的品牌,構建有機的度假生活方式,這是良壤最初的起點,正因這一起點,才有了今天看到的空間產品與商業模式。而三個形態,則是它基于大環境發展下所拈出的與市場聯結的自我表達。
“空間不應為業態所定義,應為人們的消費需求而變形”。這是良壤團隊對商業空間議題的觀點,我想,也是未來城市能實現商業多樣性的重要價值主張。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