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租賃市場里,重新理解 「中國式Co-Living」 | Future Space 004
租房,還是買房?這是一個問題。
但對于大部分初入社會,想在一線城市立足的年輕人來說,買房已經越來越像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相反,租到一個交通便利,性價比適中的房子,才是一個更務實的目標——盡管在上海,5000塊的一居室,已經屬于正常價,這幾乎已經是一個畢業生工資的2/3。
究竟如何住得更好?如何讓畢業生更好地留在這里,這是個長期的、社會性的問題。
從去年起,我們發現房屋租賃市場開始出現了變化。在地方政府的政策干預下,一批批不同價位的租賃房產品投入市場,在這之下,「共享式生活」的議題,再次浮上水面。
如何讓更多初入社會的年輕人,能在大城市留下來,找到新的歸宿,而不是一開始就被高不可攀的房價勸退。也許這次探索,是一次對大城市宜居的重新審視。
2K的一居室,5K+同齡人的新社區
上海浦江,這個處于城市外環,本不在公眾視線里的地區,最近開始熱鬧起來。
早高峰時段,在8號線沈杜公路地鐵站口,一大批年輕人從一輛輛接駁車下來,徑直邁向地鐵站,去向各自的公司。這些年齡相仿的青年,并不是同學,也不是同事,他們都住在同一個社區內:浦江中心微領地青年社區。
△ 微領地公寓樓
這個社區的房子,無法“售賣和交易”,只能“純租賃”—— 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長租公寓”。但它又和印象中獨棟式的公寓不同,6棟樓總共3000多套房子的供給,加之籃球場、社區商業、共享廚房,自習室等配套,讓這里又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社區。
△ 除夕“年在一起”租戶年夜飯 @共享餐廳
△ 餐桌上的家鄉菜 @共享廚房
“這里讓我有一種回歸校園的感覺,所以當時來這里看了一眼就決定住下來。”一位剛畢業1年的女生告訴我。
而更吸引人的是定價,對比市區單人5k-6k的房租,這里的一居室只要2000元。如此價差,讓這個社區僅用8個月時間就完成了爬坡。
△ 微領地青年社區一室戶
2021年被認為是“保租房元年”。政府為了進一步推行「保障型租房」政策,從基礎制度、土地、審批、資金、金融、稅收等方面支持保租房發展為的就是向市場提供“更具有性價比”的租房,以緩解高房價給人帶來的壓力。這座浦江中心青年社區,也是在這個背景下所誕生的。
社區運營方微領地,是一個專做青年長租公寓的品牌,已經在這個領域里耕耘了12年。它誕生的時期,恰好是在上海打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口號的前夕,長租公寓市場也是在萌芽期。
和過去主打的「共享經濟」更像是一種時髦的生活標簽不同,今天的浦江社區似乎更像是一種貼近生活的寫照。
從共住,到共“筑”
5000個青年共同住在一個社區內,這是浦江社區最值得關注的點。
△ 來自五湖四海的租客們
縱觀全球,青年社區并不罕見,也有一些破局運營創新的案例。如東京下北澤的SHIMOKITA COLLEGE,它被定位為“居住的大學”,年輕人在這里生活、相互學習,拓展認知。
但浦江社區的居住人群規模超過了大部分的青年公寓和青年社區。這也導致了微領地需要拓展出全新的管理機制,來撐起社區長期的、安全的、有益的日常運營。
一方面是社區配套的提供,社區籃球場、全家便利店、菜鳥驛站、書店、健身房、共享餐廳、共享廚房、自習室、桌球室等當下年輕人所需的生活配套設施。
微領地還內外聯動向社區租戶提供就業招聘、教育培訓、生活、休閑娛樂等服務。
而另一方面,相似的年齡階段,讓這些人聚在一起,總覺得能“做出點什么”,微領地也在試圖找出如何“超越管家/房東與租客”的關系。
大魚營造參與了初期的社區共建的工作,包括共創工作坊,在討論中誕生除了共創項目——回聲小島第三空間,讓這里的青年打開從相識到結交朋友的可能性。
△ 島主共創活動 @回聲小島
而更多的發起,是住在社區里的青年們。
住在這里的楠楠在四葉草堂工作,這是上海本土的一家社會組織,旨在本土生態環保實踐、社區設計與社區營造。 許是這份工作讓她擁有對社區營造的敏感度,她開始自發性的在鹿鳴書店做一些活動,盡可能用自己的專業為社區出力。
△ 微領地x帆書 @鹿鳴書店 423閱讀馬拉松
而最近的共享花園,也同樣來自住在這里的衛杰,他利用自己在研究的昆蟲保護課題,發起了結合“樸門永續”的花園共創社群,在住戶、社區運營方、商戶的響應下,從松土、除草、鋪設步道這些活中,花園就這樣被打造出來,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也因此得到連接。
歸屬感和“家”的感覺,就是這么一點點在相互發起,相互回應的過程中,積累的。
這未嘗不是一種中國式的Co-living(共享居住)社區探索:當規模大到可以成為“真正的社區”,聚集的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在共同居住的環境下,共同摸索出一套讓社區更美好的機制。
“生活得更好”這個課題,也在這里獲得了一定的意義與升華。
一門從「大多數」出發的平常生意
「保障型租賃房」的政策仍在持續推進中,2023年,上海計劃新增籌措7.5萬套保租房。這就意味著,像浦江中心這樣的社區,接下來在上海及其他城市會有更多。
微領地并未像其他企業那樣去到更多城市“插旗”,而是選擇重倉上海,并用“重資產”的模式持續拓展新項目。
而在最新籌備的項目中,除了社區全生命周期的服務之外,我們還看到了“社區商業”產品的植入—— 長租社區+社區商業的組合式運營,會是微領地的新業務增長點。
△ 浦江公園社區效果圖
在浦江鎮,微領地正在籌備第二個新項目——浦江公園項目,它將與上海戲劇學院、浦江郊野公園共創主題式租賃社區、社區文化藝術節、藝術課程等,以藝術與自然為主題打造浦江鎮文化名片。
△ 浦江鎮高新企業專場招聘會
對微領地來說,社區場景非常重要,這也是在這個項目里需要努力的方向:包括旗下生活方式品牌VV PLANET,開展展覽、文創、市集等業務,將相同價值觀的品牌倡導的生活方式帶給租戶,也讓城市看到這群租戶。
△ 5月剛落幕的YOU好市集
△ 已經出了2期的VLINKER報紙,這份裝載著社區小伙伴故事的報紙目前已經漂流到南昌路、K11、一間圖書館、「美好的書」展覽等地方,讓更多人看到微領地社區里正在發生的事。
△ VLINKER YOU好報 @南昌路咖啡店
社區營造依然是重要的一環,為了重塑與租戶間的關系,讓社區管理更有效,社區建立了租委會。租委會全部來自租戶中對社區治理有動力、有能力的積極分子,共同參與社區規章制度的制定、社區公共事務的提案、社區租戶的激勵等。
在機制、內容、硬件等多重環節的升級下,微領地建立的滬漂租戶與城市的連接,也將從8小時走向24小時的生活場景。
事實上,因為租賃式社區的位置都不算近,所以發展商業是必要的。而這里的商業面貌,是更務實,更貼近生活需要的。
這不禁讓我開始反思,互聯網與主流媒體、社交媒體的主要討論注意力都放在璀璨絢爛的生活,而在這些消費聚光燈之外,更多普通個體的生活現狀,同樣需要被關注。
在和微領地的青年們交流時,一個住戶的話讓我印象深刻:“武康路、安福路對我來說就是另一個上海,我會關注ta,但并不會去,我現在工作,生活,在的這個社區,也是上海。”
在和這些普通年輕人的交流中,我不禁發現,上海的租賃3.0時代正在到來,從獨居到共居,從單一社區生活到更豐富的全天候場景。
也許這才是大部分人的生活,而微領地在做的,也許就是增加一點可能性,讓這些普通人,在上海留下來,獲得一份歸屬感的可能。
畢竟,超級城市的建立,不只是五彩斑斕的消費主義,大部分我們這樣的普通人,也參與其中,值得留下自己的個人故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