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與光陰丨中辰照明
光如何進入設計師的意識?他們在感受些什么?在堅持些什么?與“光”有關的十次漫談,帶你走進照明設計師的世界。
第二次漫談,與徐冰聊聊影像與光陰的故事。
△ 1984年湖南 瀏陽 文家市鎮,徐冰的全家福,右一帶軍帽的是徐冰。
△ 照明設計師 徐冰
– 入行 –
1 您是如何開始從事照明設計工作的?
徐冰 我是一個湖南人,從小在農村長大。03年大學畢業后來的北京,原來的專業是美術學,擔心畫畫養不活自己,所以大四選了室內設計。其實后來發現還不如不選,因為就一年,沒學到什么設計的東西。
選擇來北京只是因為我有倆從小玩到大的哥們兒在,并沒有明確的工作目標。投了些簡歷在網上,第一家給我發面試邀請的就是遠瞻。
當時遠瞻在五道口的華清嘉園,一個100多平米的辦公室,詹老師面試的我,袁樵坐在詹老師身邊。詹老師問我,“你了解照明設計嗎?”我說,“我不是很清楚?!崩舷壬坏藥?,關鍵和藹,就給我講照明設計是干什么,這是我第一次知道還有照明設計這專業。
遠瞻除了詹老師之外,其他都是詹老師的博士生和研究生,張昕、袁樵、陳海燕,劉奕麟、祝志強,還有臺灣的袁宗南等。這在當時的照明設計界是個非常豪華的陣容,這樣的陣容應該之后再沒出現過。我覺得這公司特牛,抱著好奇和想學的態度,就和詹老師說“我還挺感興趣的,我可以學?!?/span>
△ 2003年,加入遠瞻照明的徐冰。
7月我面試的時候,遠瞻其實還沒開幕,真正對外宣布“遠瞻照明”的成立是當年的11月。加上公司都是學生,這時正值暑假,說我們得先放半個月假,告訴我半個月后再來上班。我說,“行。”我就回去了,把這事兒告訴同學,大家都覺得半個月后才上班,靠譜么?我說,“靠譜。”
過了兩天,我又接到一個面試邀請,公司叫易禾永頤。面試完后我在這公司呆了半天就走了,對比了下遠瞻的陣容,心想還是算了。2015年遠瞻與中辰照明合并后我才知道,當時易禾永頤有一個股東叫姜川。我去面試的那天他出差了,再見面是12年后了。
我回去后就再沒面試任何公司,在家給合租的幾個哥們兒做了半個月飯。半個月后去遠瞻上班,就這樣入了這行。
△ 2003~2004年五道口華清嘉園,遠瞻辦公室及團隊。團隊成員大部分已是照明行業領軍人。
2 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故事?
徐冰 遠瞻2003年11月在清華東門的紫光大廈開幕,很多行業和建筑設計界知名設計師都來參加了,也包括日本的石井幹子女士,并做了主題演講。開幕的這個輝煌勢頭并沒有很好的延續下去,到05年,其實經營不是很好。這個也是后來老齊加入的原因。
詹老師作為老教授,不可能管理公司。其他經營團隊的人也沒有把全部精力放在經營公司上,不是自己還有其他公司,就是還在讀書、教書。再到后來,包括張昕、陳海燕、劉奕麟、祝志強,他們大學畢業都需要找一家能解決戶口的單位。所以,張昕留在清華教書,陳海燕、劉奕麟去了清華規劃院,祝志強直到現在我都不知道他去哪里了。我的戶口問題反正也解決不了,到了05年,遠瞻辦公室就剩我一個人。這個時候,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接管人,詹老師就計劃把公司關掉了。
△ 2005年,張昕是介紹徐冰和老齊認識的人。
有次我請張昕去我租的房子吃飯,我和他說我可能也得走了。張昕就和我說,你再等等,我跟詹老師推薦了我師兄過來接這個公司。
05年某一天我一個人坐在遠瞻的辦公室,老齊就來了,他進來后就和我聊,說“我師弟說你還挺好的,想讓我跟你聊聊,希望你能留下來?!蔽艺f,“你師弟也說你挺厲害?!蔽覀兞囊魳?,聊搖滾,聊到Nirvana,因為我從初中開始聽搖滾樂,加上我當時工位墻上貼著柯本的照片。
△ 2005年,徐冰的工位。
△ 徐冰大學時的樂隊。
聊完之后覺得不管是從想法,還是興趣,都很談得來。所以就繼續留在遠瞻一直干到現在。有時想想,要是張昕不推薦老齊,或者老齊不接,可能遠瞻會關門,我去干了別的,也就沒有后來的那些堅持和執著的故事和經歷。
△ 2005~2010年五道口華清嘉園,遠瞻辦公室及團隊。
△ 2011~2014年五道口華清嘉園,遠瞻辦公室及團隊。
△ 2014~2016年靜淑苑路瀚庭小區,遠瞻辦公室及團隊。
– 項目 –
1 這些年有哪些印象深刻的項目?
徐冰 我第一個比較印象深刻的項目,是07年的自貢市照明規劃。我們用一個比較符合中國國情的照明規劃思路,也就是羅馬規劃采用的,通過系統的調研分析建立城市感知模型。
這種方式不但要付出腦力,還得付出體力。為了建立自貢的城市感知模型,我和老齊用腿走的方式,在自貢大街小巷走了一個月,做調研記錄。做城市照明規劃,如果不了解這個城市的每個角落,你怎么敢和業主說你了解這座城市,了解這座城市文化和歷史。這樣的工作方式,也使得我們對這座城市產生了深厚感情。這個項目對我來說,也是我第一次跟老齊系統的學習怎么做城市照明規劃的過程。
△ 2007年自貢,徐冰和老齊在調研。
△ 自貢調研記錄和部分規劃文本頁面。
另外一個比較印象深刻的是北海公園。這是一個預設亮度對比度目標的設計,設計中思考如何解決夜間環境亮度平衡的問題。同時,這個項目中,我們第一次完整的設計并生產出一款具有中國傳統元素和現代照明技術結合的路燈產品。這個產品的設計思路對我們之后做的很多類似產品產生了影響。
△ 北海公園仿膳與白塔。
△ 北海公園路燈。
△ 長春新民大街路燈及吉林大學基礎醫學院。
頤和園項目對于我的職業生涯來說是很有意義的,同時也使我積累了很多照明設計和古建保護的方法及經驗。
△ 頤和園萬壽山。
△ 頤和園西堤及景明樓。
△ 頤和園諧趣園。
△ 頤和園蘇州街。
2 聊聊合作比較久的業主?
徐冰 比如自貢,從07年的規劃,一直到今年上半年剛完成的自由路,我們合作了十幾年。因為業主對我們07年做的規劃,及我們的專業性給予了高度的肯定,這個好印象一直保留到現在。所以時不時的會找我們。
業主覺得我們專業,做事認真負責,也就會尊重我們的設計。我們覺得這座城市有意思。這種雙向認同,使得我們有愿望把這座城市的項目做好,提升城市品質,自然這個合作關系就會保持很久。
關鍵自貢的美食還特別多。
△ 自貢的小吃和小面。
– 團隊 –
1 您現在的工作室和團隊是什么樣的?
徐冰 15年遠瞻與中辰照明合并后,我們采用設計工作室的模式。我現在的工作室有十幾個人,分為照明設計和工業設計兩部分業務。
照明設計因為我做了十五年了,所以在工作中,我主要把我的這些設計經驗分享給我的團隊,帶領他們一起成長,做出好的項目。
我個人比較喜歡重創意型的工作,這個可能和我學畫畫的背景有關。工業設計可能就是我認為的這類工作。加上老齊有手藝人的情節,所以我們都覺得這是我們必須要做的,而且要做好的。
工業設計對我來說是新的專業,很多時候我也需要跟我團隊中專業的工業設計師學習。同樣,我也把我這么多年的設計經驗,和對照明產品的理解分享給他們。
團隊對于我來說,是一幫有共同理想聚在一起的人,他應該是相互幫助,相互學習,而且充滿激情。
△ 徐冰工作室成員。
2 關于工作、生活、成長,您有什么話想對年輕設計師說?
徐冰 首先我也還是個年輕設計師。如果說想對年輕設計師說點什么,我希望是從我自身的成長經歷,給他們一些建議,我覺得這樣比較好。
我初二開始到大學都是畫畫,沒有學過照明設計,甚至都沒有真正學過設計,文科生邏輯性也比較差,現在要好點了。好處是畫畫的經歷,鍛煉了我比較自由的思維,一直保持創作沖動。
01 碰到良師益友,向他們學習。
其實03年進入遠瞻,周圍一票都是牛人,高考狀元,清華學霸,詹老師自然不用說,行業泰斗,跟著學就可以了。比如張昕,03年共事開始,我們一起做過很多設計和研究性的項目,他其實是個設計上很有獨特想法的人,包括后來他去清華教書后做的很多研究,對我的啟發都非常大。
△ 2010年羅馬,躺在詹老師邊上抽煙的徐冰。
△ 2005年故宮,和張昕在倦勤齋測量。
老齊應該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人,他作為建筑師05年進入遠瞻后,按照做建筑設計的標準來要求照明設計。比如施工圖要畫的跟建筑施工那樣嚴謹和漂亮。其實現在照明行業很多施工圖都還很難看。老齊把標準拉的這么高,帶來的好處就是,我相當于按照建筑師的標準學習了一遍。后來我經常開玩笑的說,其實我是跟他學完了大學設計專業。
△ 2006年,徐冰畫的夫子廟廣場燈具平面布置圖。
02 多看專業書。
05年開始,老齊陸陸續續買了很多專業書放公司,主要以建筑師的為主。從這個時候開始,我知道了路易斯·康、西扎、巴拉干等等,很多大師后來也成為我喜歡并崇拜的對象。
△ 老齊陸陸續續買的書。
△ 徐冰喜歡的建筑師,路易斯·康、西扎、路易斯·巴拉干、勒·柯布西耶、卡洛·斯卡帕、阿爾瓦·阿爾托等。
那時每天中午吃完飯后,我習慣性的開始翻這些書看,甚至是沒有目的翻看。建筑師的書其實不單單是建筑設計,它還涵蓋了室內設計、景觀設計、工業設計、照明設計、甚至包括項目攝影和這些書的排版。每本書我都會看好幾遍,甚至有的十幾遍。慢慢這些書中的內容,包括形式感、比例、材料等等就會印在我腦子里形成一定的感受。07年做遠瞻作品集的時候,我就是把這些書里排版好的頁面掃描下來,分析并找出他們排版的規律和圖文比例,甚至是照片與照片中的尺度對比,去學。
所以我現在也經常跟我工作室的設計師說,一定要去多看好的專業書。因為我就是這樣干的。
03 保持創造力,讓自己有激情。
我是覺得一個設計師沒有了創造力自然就會喪失對設計的激情,加上保持創造力其實有時也不是自己能控制的。這里我想說的是我個認為可以保持創造力的一個方法。
當我有了一定的設計經驗后,拿到一個項目,就會比較本能的想出一個方案。這個方案是基于對設計對象的功能、形態、結構的理解,結合設計經驗想出的,想的很快,也不錯。但這時我一般會暫時放下這個方案。強迫自己再從別的角度出發想想,比如脫離形態或結構,再或者用別的分析方法,也或者像繪畫一樣,從表達自我情感和情緒的角度,這樣可能就會出現別的可能性方案。這個過程有時也會發現還是剛開始的最好。但是沒有關系,這會強迫自己形成多樣的思考方式。在我看來,這可能表現出來的就是設計欲,也是激情。我覺得這對一個設計師很重要。
△ 徐冰在項目中或非項目中,拿下約60個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
04 項目工地更鍛煉設計師。
任何一個項目,設計完了只是前半段,還有做為后半段的施工和燈光調試。施工中會出現的問題更復雜多樣,會使設計師更了解項目和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這些經驗有時會反過來糾正我們的設計習慣。燈光調試是每個照明設計師都應該親自參與的,這會讓我們建立真正的亮度概念。
△ 去各個項目工地和指揮燈光調試的徐冰。
– 攝影 –
1 您是幾家國際燈具品牌的特聘攝影師,請聊一聊您對光環境攝影的想法。
徐冰 我大學時選修了攝影課和構圖學。那時還是用膠片相機,我記得好像是找我哥要的八九百塊錢買的鳳凰膠片機。當時找我哥我姐要錢買電腦相機,他們都會支持。所以我那時候學了一些構圖理論,就開始拍照片。那時比較追求拍攝的內容,和要表達的情緒。
△ 大學時期玩攝影的徐冰。
△ 1999~2003年,徐冰大學期間拍的照片。
05年我和老齊做完夫子廟項目之后,就覺得應該自己去拍照片,因為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項目的人。所以從那時開始,我就自己拍。我也是重新開始學,因為純粹的藝術攝影和照明項目的拍攝還是有區別的。藝術攝影和繪畫一樣,他不一定需要追求真實。但是項目夜景需要呈現真實的光環境,所以以前學的構圖知識可以用,但技術得再摸索。
我覺得每一個照明設計師,都應該自己去拍攝自己的項目,或者請做過照明設計師的攝影師拍。我看到很多照明項目做的還可以,請的專業攝影師拍,有時拍出的感覺不對。因為有時攝影師是不理解照明設計的點在哪里的,暗是我要的調調,他可能拍很亮;平衡可能是我下了很大功夫才做到的,他可能拍出高對比。這也是我后來成為業余攝影師的原因。
△ 徐冰作為ERCO簽約攝影師拍的部分項目。圖片來自ERCO lichtbericht 90、96。
2 您曾把歐洲旅行的攝影作品做成明信片,送給同事,可以聊聊旅行攝影嗎?
2016年,我自己開始玩除照明項目之外的攝影內容,主要是生活和旅行的,重點是訓練構圖。所以表現形式感的東西會比較多,而且內容也越來越美,越來越平和,不知道是不是和年齡有關系。
這種有意識的自我訓練一段時間后,使我無論走到哪里,任何時間段,腦子里都會有意識的去構圖,這是特別有意思的結果。所以我現在還經常在微信朋友圈發一張張的照片,保持不間斷的練習。比如上半年去歐洲,這整個旅行過程中我腦子處在一個不停搜索和觀察的狀態,看這看那,就開始分析,這個構圖是不是特別,里面都有什么構圖原則。這個狀態特別像狗嗅氣味一樣,雖然有時也感覺挺累,但還挺享受。
就像我剛才談到對年輕設計師的建議一樣,我也建議年輕設計師找一些事情,讓自己保持對這件事情的探索欲,并且把這件事情變成一個長期狀態。
△ 徐冰在平時和去歐洲旅行中攝影的照片。
– 生活 –
1 我們看到過元寶涂鴉的“水怪”被做成燈光裝置,在設計上海和魯迅美術學院燈光節展出,可以聊聊您的生活和您對孩子的教育嗎?
徐冰 生活中或者說思想中,我是有兩面性的,保守和開放都有,個人感覺有時還往兩頭跑的有點厲害。
我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比較大,我爺爺奶奶有八個子女,每年春節是一個三四十人聚在一起的大家庭;我父親是大家庭的老大,又是我們那地兒徐姓的族長,他帶領族人建祠堂,修族譜。這些影響都使我從小有比較強烈的家族觀念,對家庭比較在意。但是,我又是從初中開始學畫畫,聽搖滾樂,后來做設計,雖然不是個藝術家,但也經常向往藝術家的狂野和自由。
我有兩個孩子,要生兩個應該是我的家族觀念促使的,加上我媳婦也這樣想。就像我小時候有哥哥姐姐照顧,有那么多堂兄弟姐妹陪伴,這些記憶在我成長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我希望我的孩子也有這種親情的陪伴,成長的過程中有兄弟姐妹互相照顧。
△ 徐冰和孩子們在一起。
至于孩子的教育,說實話,我到現在都不知道怎樣的教育才是最好的。
我和我媳婦都是學畫畫的,孩子們可能會受我們的影響,比如我兒子喜歡畫畫。我們經常去動物園、自然博物館、野生動物園玩,每個周末看兩部我選好的動畫片,他看了這么多東西就有畫畫的沖動。我知道孩子的想象力是極其豐富的,所以我不愿意用教他畫的方式來框定他。我會出個題目和他一起畫,他還不到6歲,自然天馬行空。每次我看他畫的畫都比我有想象力,我都會告訴他,“你比爸爸有想象力,有想法,爸爸特別喜歡。并且告訴他哪些細節是我喜歡的。”聽到這些他都會特別興奮和自信。
△ 畫畫的哥哥和他的作品。
△ 哥哥的水怪作品和水怪燈光裝置。
我的閨女兩歲多開始對相機感興趣,可能從小看我拿著相機拍他們的原因。那我就把相機給她,告訴她看取景器,按快門。
△ 拍照的妹妹。
回想我自己以前的人生,其實父母并沒有刻意的要求和管我太多。初中的時候開始和一幫好哥們結拜,一起在街上混,一起打架,一起喝醉酒深夜在街上跑,由于父母及長輩的言傳身教使我可能比別人更懂得一些分寸。我在老師眼里,一直是個聰明但學習成績不好的調皮孩子。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初二的時候突然想學畫畫,而且父母又特別支持。在學畫方面,我又變成了一個積極努力,有激情的那種孩子,這才使我可以作為一個美術生考上大學,有了后來的職業經歷。所以對于孩子的教育,我覺得讓孩子認為我是個正直努力的父親更重要,同時當他們對什么感興趣的時候支持他們。
終于聊完了,我以前都沒有這樣系統的回憶總結過。讓我想起了以前很多事,和遇見的人。最后我想用遠瞻12年錄的一首周云蓬的歌《一個兒童的共產主義夢想》,記念過往。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