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代爾夫特到北京丨中辰照明
光如何進入設計師的意識?他們在感受些什么?在堅持些什么?與“光”有關的十次漫談,帶你走進照明設計師的世界。
第一次漫談,與劉敏聊聊做照明設計的十二年。
照明設計師 劉敏
1 您從事照明行業多少年了?
劉敏 06年開始,快十三年了。
2 您學習建筑專業,為什么后來從事了照明設計?
劉敏 我03年到05年在荷蘭的TU Delft讀城市規劃專業的碩士。2005年秋天,老齊到歐洲旅行,途經荷蘭。當時我跟老齊失聯兩年多了,他抱著試試的態度給我一個不常用的郵箱發郵件,約我在阿姆斯特丹的小酒館見面。我呢,非常巧又非常及時的查了那個郵箱。就這樣,兩個土生土長的東北人兒在荷蘭見面了。
在天津大學建筑系的劉敏和老齊
老齊,請記住這個名字,在接下來的講述中,他將反復被提及。這個人,即是我的初中同學,高中同學,大學同學,也是影響我擇業的一個人兒。
在 TU Delft求學時期的劉敏
寒暄了幾句后,老齊說他開了一個照明設計公司,問我要不要回國一起做照明設計。在我表達了,照明設計是啥,不懂,不會,沒關注過之后,老齊開始描繪未來的場景,也俗稱畫大餅。
第一,照明行業缺少優秀的照明設計師,尤其是像我這樣有著踏實的建筑學和城市規劃教育背景的照明設計師。如果我能踏踏實實的在照明設計公司干幾年,一定會成長為一個優秀的照明設計師。況且,建筑圈里的牛人太多,想在建筑圈里成為知名建筑師的難度,那是遠遠高于在照明圈里成為知名照明設計師的。
第二,事關人脈。如果我們繼續做建筑,我們跟自己的大學同學,研究生同學在日后都是競爭關系。如果我們換個思路,做照明,這些原本是競爭關系的同學們立刻會轉換身份,成為我們的上游設計師,甚至是業主。尤其是這些建筑師在各自領域擁有話語權的時候,那我們就發達了。
老齊的口才不錯,把我忽悠住了。出于對他本人的信任,畢業之后,我直接回國,加入了他那個小公司,也就是遠瞻照明。大概就是這么一個故事。
1 您當時為什么選擇去 TU Delft 留學?
劉敏 當時想法很單純,第一,代爾夫特是庫哈斯畢業的學校;第二,代爾夫特有一個特別牛的圖書館,尖尖的圓錐頂子,從一個巨大的斜屋面上鉆出來。斜屋面上滿都是草坪。夏天坐在草地上吹吹小風看看書,冬天幾個好友一起滑滑雪,我很喜歡。第三,我老公呢,他也去荷蘭留學。
TU Delft中央圖書館
2 這段學習經歷對您之后事業的影響?
劉敏 研一有一個叫excursion的課,早晨8點在鹿特丹或阿姆斯特丹這種大城市火車站集合,老師帶著學生徒步逛城市,看建筑,下午3-4點結束。是個強身健體的課。
從城市調研,方案設計,組織市民評選方案,到說服投資人,整個研一的課程是讓學生們把城市規劃項目真實發生的工作步驟和工作流程逐步實踐。TU Delft,教的是“學習方法”。當你面臨問題的時候,自己制定什么樣的方法,如何在有限時間里去解決它。
在TU Delft學習時的劉敏(左一)
TU Delft也很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課程設計讓學生從15人的小組討論,到10人組、5人組、2人組的小組討論都能經歷。15人討論,如果沒有有效的組織,一個上午幾乎不會有任何結論性的東西。而5人組或2人組的情況會好很多。體會跟不同數量人群一起工作的狀態,并找到有效的工作方法,是在那個階段學會的。另外,隔幾周一次的presetation也蠻鍛煉表達能力。
不過,真正有用的是,那時候的研究生的同學,好多都是我的甲方了。
TU Delft畢業照
3 您可否分享一個剛進入照明行業的故事?
劉敏 進遠瞻后,我的第一個工作是畫夫子廟廣場的測繪平面圖,這跟我的專業對口。我按照自己的標準完成之后,老齊并不滿意,讓我試試另一個方向。最初我產生了強烈的抵觸情緒,審美這個東西本來就沒有好壞之分,東西好不好看,為什么只能聽你老齊的。 老齊說,項目要有一個負責人,負責人對全局把控并對結果負責。“如果將來你做了負責人,一切都聽你的。現階段你還不是,就得聽我的。”話說得很強硬,道理也講得很明白。年輕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當你的想法和負責人的發生偏差時,首先要冷靜的接受負責人的意見,按照公司的標準和流程完成自己的工作。先讓工作獲得認可,再說別的。
早期的團隊和辦公室
4 "懂建筑的照明設計師,在起跑線上就已經領先了。”您認同這個觀點嗎?
劉敏 照明設計師一定要懂建筑。照明設計和建筑設計不應區分開。嚴格意義上,照明設計師歸屬于建筑師。早年,照明專業是建筑學院研究生培養的一個研究方向。你要有了一定的建筑設計經驗和知識體系架構,再去學照明。如果完全不懂建筑學而去做照明,很難對建筑和空間有深刻的理解。我一直認為,照明設計不是貼在建筑之外,好的照明設計應該是建筑本身。
照明做的比較好的傳世之作,比如菲利普·約翰遜與密斯合作的西格拉姆大廈、與路易斯康合作的金貝兒美術館,他們的照明構思在建筑設計之初就產生了。
密斯的西格拉姆大廈,整個建筑臨窗的天花做成發光頂棚,實現史上最純凈的內透光,至今無人超越。
康的kimbell美術館,整個屋頂就是一個照明系統,用來精確的導入自然光,結合提供人工光。
1 有人說照明行業處在1.0狀態,有人說照明行業還是朝陽行業,您怎么看?
劉敏 照明行業肯定是夕陽產業。對比互聯網行業的迅猛發展,大部分傳統行業都是夕陽產業。我們掛靠在建筑下面,當整個建筑行業不再井噴式發展,照明行業會怎樣?什么樣的建筑還需要做照明呢,一定是高品質的建筑,也一定會請最優秀的照明設計師來完成。目前我們公司的人才儲備在整個照明設計行業中處于中上層。越來越多的業主,需要高品質的照明,也需要好的照明設計師,因此我們要占領了這個高端層面。
但我們還是傳統行業,前景沒有那么樂觀。所以,對我來說還是好好做設計,牢牢占領我們有的這一片業務區域,把它做到最好。有機會的話也會積極尋求新的發展模式。
廣東科學中心 廣州
2 國外的照明設計和國內的對比?
劉敏 國外的照明設計,也分國家。比如日本和西歐的照明就做得比較細膩,而美國的照明就比較狂放。看看這幾個國家最知名的燈具品牌,從產品設計的區別也能感受到他們之間的風格差異。總的來說,國外的照明設計,一是底子好,一是活兒好。
許多國外照明,照明載體,也就是說建筑本身的品質很高,加上精準的施工工藝和細節的推敲把控,同樣的照明手法,國外項目的最終成果看起來就是比國內的品質高些。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特別珍惜跟優秀的建筑師合作的機會,我們特別渴望能多接到優秀的建筑項目,也就是底子好的那類項目。
與GMP合作的光華路SOHO2 北京
與MVRDV合作的虹橋協信 上海
與大舍合作的亼屮囗 HOUSE VISION 北京
3 這十二年間業主有什么變化?
劉敏 第一,業主對什么是好的,什么是高品質的照明設計的認知發生了變化。比如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照明項目,2005年,當時業主要求在所有的建筑上勾邊。盡管我們表達了,只對建筑邊緣進行勾勒,會把建筑變成簡筆畫,建筑的材質和色彩都丟失了,建議增加投光。但當時的意見并不被業主采納,所以最終幾乎是不歡而散。2010年,業主重新找到我們,表達了可以理解投光方案的好兒了。一個照明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在五年之后被認同,當時我們的感動是發自肺腑的,我們立刻立下了不管改多少稿,一定做出讓業主滿意的方案的誓言。最終也拿出業主和我們都滿意的方案。遺憾的是項目在進入實施階段擱淺了,現在的夫子廟還是勾邊兒的方案。
勾邊和投光的對比 夫子廟秦淮河風光帶 南京
第二,業主的項目經驗豐富了。由早年的關注設計理念到現在關注燈具的安裝細節,施工調試。
第三,以前項目中經常見ERCO,BEGA,iGuzzini等進口品,比例也非常之高。現在大部分項目都使用國產燈具。這從側面反映兩件事兒,一是業主沒錢了,二是國產燈具的品質提高了。
攝樂橋 太原
4 從高端商業到私人業主,我們的客戶群有變化么?
劉敏 客戶群體,主要還是政府類,商業地產類,明星私人業主。其實我們有入駐家裝市場的念頭,但商業模式還沒想好。
此外,設計院和建筑事務所也是我們的一大客戶群,這就是當年老齊在荷蘭給我畫大餅的時候提的潛在資源,現在成為現實了。我比較喜歡這種合作模式,直接和建筑師溝通,更容易在設計之初,就把照明的概念放進去。如果照明設計師和建筑師兩個人是朋友,有多年的合作經歷,溝通會很順暢。當然也會有沖突,但這個沖突是對等的,而不是一方碾壓另一方。
1 您接手項目時,最初想到的是什么?
劉敏 首先,要了解業主的需求,從業主的出發點考慮事情。其次,是與建筑師溝通,要理解建筑師的設計邏輯。再次是對項目的建筑光環境進行調研。要了解建筑處在什么樣的光環境當中。
最后才是照明設計師的想法,要確保照明的語言要跟建筑或室內的語言保持一致。
2 您做照明設計最看重什么?
劉敏 無論拿到一個什么樣的項目,都要努力去做出有價值,不浪費生命的設計。
我們很少能遇到那種又有品質,又有錢賺的項目。大部分項目,要么品質一般,但設計費還不錯;要么就是項目本身很好,但是沒什么設計費。
無論什么項目,我都會努力的去留住至少一個有價值的設計點,這也是對自己精神上的支撐。
劉敏在中辰照明集團年會上
3 您之前提到做金山嶺項目時,參考了86版西游記,是喜歡從影視作品里找靈感么?
劉敏 是的。電影是我做照明設計的素材庫。古代的,現代的,未來的,末世的,東方的,西方的,應有盡有。好的電影我會反復看,反復聽,看情節,看對話,看構圖,看色彩,看服裝,看照明設計。遇到好的畫面就截圖,方案匯報還能用得上。
我特別喜歡兩個電影,一個是《布達佩斯大飯店》,另一個是《羅曼蒂克消亡史》,不光故事講得好,色彩和構圖也堪稱完美,幾乎每幀都可以當桌面。
布達佩斯大飯店電影海報
4 我們知道TIENSTIENS將將甜品店作為網紅店,這兩年特別火,也是您做的照明設計。
劉敏 將將甜品店的建筑師是華黎老師。這是一個繞著樹生長出來的甜品店,照明設計也一直跟隨著這個邏輯。3000K的暖色光打底兒;繞樹而上的旋轉樓梯做成了發光的,強化樹的主題;頂層室外的餐飲區,我們定制了一款庭院燈,黑色,希望在夜晚能消隱燈具的形象。頂部是個漏斗形構件,內藏投光燈向上把樹冠打亮,樹葉的反射光,配著桌上的燭臺燈,整個氣氛是幽靜浪漫的,我們覺得這個調調跟法國甜點還是蠻配的。
施工階段的時候,預算原因施工方沒做控制系統,導致發光樓梯的亮度過高,亮度沒法調節,甜品店那個調調出不來。最后我們在半透明踏步的內部加了遮光的材料,降低了踏步的透明度,算是保住了這個效果。
TIENSTIENS將將甜品店,北京
1 對新入行的年輕設計師有什么建議?
劉敏 第一是模仿,第二有熱情,第三要有耐心。
年輕人學習照明設計,第一是模仿。看到好的設計你可以搬過來用,因為載體不同,搬過來怎么用,就看個人的悟性。
第二,對工作要抱有熱情。新入行的年輕人有兩類,一類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而另一些是熱愛設計的一群人。既然選擇了設計,先試試,保持著熱情試試,也許就愛上了呢。
第三,是要有耐心,要堅持。除了產生創意的那一刻,設計的80%的工作可能都是枯燥而重復的。年輕的設計師們可能沒想到做創意的自己怎么會落到如此繁瑣的日常工作中,這就是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其實所有的工作都一樣,都有大量重復的環節,要學會忍受,學會把每一個工作創造出價值。其實這些道理年輕人都懂,不過每天面對重復的工作,難免會覺得無趣,所以要堅持。
某公司的HR的用人標準,聰明,樂觀,皮實,自省。年輕人可以拿來跟自己對照一下。
團隊合影
團隊工作照
2 面對枯燥重復的工作,您對年輕人的建議?
劉敏 首先是要學會偷懶,學會找到合適的工作方法來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原來不熟練某個軟件時需要兩天做完的工作,熟練之后只需要半天,完成的又快又好,就會有成就感。其次是自我疏導和調劑。要學會自我管理,了解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進度,合理安排工作和娛樂的時間。
劉敏在項目現場監督施工
1 高強度壓力下,您是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的?
劉敏 現在壓力的確非常大,我們所有工作室負責人都滿負荷的在做項目。比如我和老齊,都是每天是5:45從家走,到公司差不多是6:30,吃個早餐,7:00開始工作。正常情況是晚上8:00下班,到家差不多是9:00了,和家里人聊聊天,10:00點就必須睡覺了,因為第二天5:30還要起床。
我的原則是周末不去公司加班。但周末還是會在家處理一些工作。
理想的生活,等團隊的架構穩定之后,我可以下午4:30下班。這樣可以做點兒工作以外的事情,比如畫畫,健身,做美食。
劉敏在中辰的小廚房里做面包
2 那是不是也希望經常去旅行?
劉敏 經常旅行當然好,但是現實又是另一種情況。我每年有十天年假,去年休了三天,我問過另一個工作室負責人冰冰,他去年一天也沒休。這個情況并不好,我也認為應該調整一下。如果沒有那么忙,我會晚上跑步半個小時,理想狀態是每周能跑三次。
劉敏在澳大利亞旅行時的留影
3 您有什么個人愛好?
劉敏 旅行,電影,美食和漫畫。上小學那會兒,沒有網絡,沒有APP,也沒有美食博主教做菜,我就抱著一本叫《中國烹飪》的雜志看菜譜。我喜歡做美食,自認為只要吃過的美食我都能做出來。
在荷蘭讀書時,有個臺灣朋友,送給我三個蛋黃酥。當時我和我老公都在荷蘭,我們倆一人吃了一個蛋黃酥,覺得好美味,還剩下一個都有點不好意思下手。為了打破這僵局,我上網查了一下蛋黃酥的做法,覺得自己應該能hold住,就趁著老公下午上課時把最后一個蛋黃酥吃了。接下來的十幾天,從腌咸蛋開始,到咸蛋出油,再到油皮酥皮,最后自制蛋黃酥出爐,耗時十幾天,吃掉只要幾分鐘。
劉敏在荷蘭的小廚房和自己做的蛋黃酥
其實不管是做設計、做甜品、做菜,我都把他們當成我的一個作品。喜歡做美食的人,看著別人吃的香,比自己吃更開心。
劉敏在中辰的小廚房里做甜品
我喜歡電影,除了重口味的恐怖片,其他類型都看。動畫和漫畫,也是從小保持到現在的興趣。
我有時候想,如果有一天我不做照明了,也許可以去畫美食漫畫,或者當個旅行作家。
劉敏存在電腦里的經典動畫
4 有沒有對自己想說的?
劉敏 堅持吧,我覺得肯定是要堅持做下去的。人是要不斷成長的,總是要不斷去反省自己,然后去調整自己。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