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避數千萬損耗!挖掘數字化深水區紅利需要抓住“全局化”機會|專訪奇點云COO劉瑩
StartDT COO、奇點云聯合創始人劉瑩
文|Rita Zeng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通過數字化手段尋求業務增長,這也意味著單一場景下的數字化紅利越來越少,不少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開始步入“深水區”。那么在這個階段,企業數字化轉型怎樣才能挖掘更大紅利?
“全局化!”Morketing在與StartDT COO、奇點云聯合創始人劉瑩對話時,她自信地給出答案,并分享了3個奇點云服務的典型“深水區”客戶案例:
第一個案例:為某家居零售商搭建了數據平臺和消費者運營產品,做了自有標簽體系,在一年內,不僅節約了500萬元營銷成本,營收還比原來增加了2億元左右;
第二個案例:為某國貨化妝品品牌部署了全域營銷自動化平臺,在618期間ROI整體提升15.4%、UV價值提升36.5%;
第三個案例:為某社區商業連鎖超市搭建了數據平臺,基于數據實現了AI預測的自動補貨、庫存優化,以及供應鏈和會員精準營銷等,每年直接避免了數千萬元的損耗......
這些企業的共性是“數據很好地被利用,從單一場景到全局化場景,并且獲得了實效。”Morketing了解到,目前奇點云服務的企業已經超過1500家,以泛零售和智能制造行業為主,客戶復購率高達70%,其中大部分客戶已處在數字化轉型的全局化階段。
那么,奇點云是如何服務這些企業的?同時,這些企業在數字化上到底是怎么做的?
待破局的企業,都困在“小閉環”里
上述提到的無論是家居零售商,還是社區商業連鎖超市,都是不同垂直行業中的頭部企業,因為資金預算較足,某種層面它們在數字化上的試水與實踐時間更長,已經經歷過一期和二期的數字化轉型,走到了“深水區”。
“從我們的視角來看,這些客戶已經做出感覺來了,他們不僅自己會‘跳舞’了,還會自己‘編動作’,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還會自己去做A/B測試,以及各種嘗試”,劉瑩說。
也就是說,這些企業一方面在數字化層面的認知更深,了解自己要做什么,知道如何更好通過數字化實現業務價值;另一方面則通過持續的探索,建立起了獨屬于自己的“數字化競爭壁壘”。
這里提到的壁壘,就是企業數字化到達深水區后的“解法”和“增長秘籍”——即,吃到了由單一場景擴大到全局業務場景帶來的“紅利”,而這也是上述企業能夠獲得高增長核心。
如何理解?
一般待進入數字化深水區的企業發展大致呈兩個階段:
階段一:在短線上有部分小的場景可以閉環,獲得了數字化的“小勝利”,在短線上有部分小的場景可以閉環,但被“困”在了這一階段,不知道該如何往下一步推進。
階段二:開始從場景小閉環走了出來,正在從單一場景向全局業務場景挖掘,并在挖掘中實現了更高的價值。
很顯然,階段二的企業已經從全局業務增長中獲利,而階段一的企業,還被“困”在小閉環里。所以此時階段一的企業想要跑贏對手,以及實現更高的增長,就需要抓緊時間破局,從小閉環到大閉環,從單一場景到全局業務,建立數字化競爭門檻。
“三步”破局
企業數字化下一階段的增長這樣“進化”
對此,企業應該如何“進化”,打破迷局?Morketing從三點進行了思考:
首先,企業可以根據業務場景價值排序,分先后級選擇數字化痛點,然后循序漸進,挨個擊破。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切記要先找問題,再找解決方案。
事實上,很多企業在做數字化時,是先有了產品與工具,再去找業務場景,實際這樣往往會導致效果不佳,或者推進困難,因為目的與步驟就出現了差錯。
所以,我們更需要先找到業務的問題在哪,再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反過來。也就是說,企業可以基于已有的小閉環,一步步拓展,慢慢地增加工具,然后復制成功方式,去放大。就像蓋樓一樣,先把地基打好,不追求快,尋求真正的業務價值,這相對而言是一個比較健康的狀態。
“最初企業購買我們的產品,都是買單個SaaS產品,花的錢很少,后來逐漸加碼買了更多產品,并且進行了私有化部署,進行了全局的布局,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跟企業也不斷在持續進化,因此業務有了更高增長”,劉瑩表示。
其次,明確痛點與需求后,越到后面,企業越要尋找更加穩定、可用性更強的產品體系,或者矩陣,這樣才能保障自身“業務不間斷”。
“我們能夠感受到那些走到深水區且數字化成績不錯的客戶,對產品的穩定性和可用性要求更高。因為系統不能整天掛,或者數據跑不準,這會影響到企業整個業務的績效,包括企業的實時計算、實時推流,是否能夠幫助企業多產生一單訂單和交易”,劉瑩說。
具體來看,可靠性指的是,后臺或者功能出現一些問題,產品可自容錯,系統不能宕機、掛機,然后讓產品服務提供商研發側去修正;可用性指的是,系統有時會出現容災(大致意思是在設備故障、人為操作破壞等問題出現后,在保證數據盡量少丟失的情況下,維持系統業務不間斷地運行),比如一套系統掛了,它會切換到另一套系統,保證企業業務的連續性,業務不中斷。
Morketing了解到,奇點云在從產品到服務的端到端解決方案的設計上,會充分考慮到客戶的業務連續性。“我們現在所服務的無論是零售業也好,金融業或制造業也好,業務連續性是接受不了宕機的”,劉瑩說。
可見,企業數字化選擇端到端的產品和服務,某種層面在建立數字化壁壘時,更具有優勢,可以更好地做一體化數據體系,實現全場景覆蓋。
事實上,“2015年到2022年是數字智能行業爆發的一個時期,有很多不同細分賽道的服務商出現,比如有數據智能、數據平臺,以及做基礎中間件的公司等等,所以整個行業十分離散。到2023年出現了一個趨勢,大家開始做端到端的一些整合,因為品牌最終要的是一個端到端的方案,所以也出現了像我們并購GrowingIO這樣的強強聯合的市場動作,也是希望給客戶一個基于數據智能領域的端到端服務,并且能把產品矩陣打造得更加完善”,劉瑩向Morketing分享。
劉瑩在業務側感受到的變化,實則反映出現在大部分做到“全局化”的企業,在數字化上的需求,已經從離散嘗試(在 2015 年到 2022 年,企業在數字化上的需求,有真需求,有偽需求,也會有一些各種各樣的想法和 idea ,通過不同的公司去實現)變成了剛需(2022年往后,沒有企業在緩做數字化這件事,并對產品提出了穩定性、可用性等更高的需求)。
“最初,客戶做數字化是抱著嘗試的心態,甚至當成是做創新型項目,當時我們投標,很多時候客戶的創新部門、增長部門,或者數字營銷部門都是新成立的。但2022年疫情后,客戶的這些部門已經變成了常設部門,他們需要向公司交KPI或者OKR,把他們這些年嘗試的真正靠譜的東西運用到整個公司的運營中去,實現業務增長、降本增效。”劉瑩表示。
也正是因為如此,奇點云集團收購了GrowingIO。到目前,奇點云集團旗下有“奇點云”和“GrowingIO”兩大品牌,如今兩個品牌的產品已經可以實現無損流轉、無縫對接。
提出“企業級戰略”
挖掘數字化“全局化”紅利
如上文劉瑩所言,進入深水區的企業不僅自己會“跳舞”,還會自己“編動作”,所以企業在面對增長問題時,可以和服務商進行想法的碰撞,做一些共創,這樣也可以更好挖掘更多的數據使用價值,反過來還可以推動產品迭代。
因此,奇點云提出了“企業級戰略”。
所謂“企業級”簡單來說,就是服務商需要提供可靠、可用、可服務的產品和高質量的服務(運營保障服務、咨詢服務、實施服務),以此幫助企業更好地做“全局化”數字化,從而實現業務與數據的一體化。
Morketing了解到,奇點云在產品層面主要分為兩層:
基礎建設層:即數據云,主要聚焦數據存儲、管理、治理等領域,以可信易用的數據產品支撐客戶沉淀數據資產,激活數據價值。奇點云始終將“自主可控”作為產品研發的核心方向,在這一層,已逐步完成了從IT基礎設施、基礎軟件到應用軟件的全產業鏈產品兼容性認證;
數據應用層:即分析云,聚焦數據與業務的應用,為客戶提供「數據+分析+智能+運營」的一站式產品與服務。目前奇點云已沉淀了二十大分析模型和二十大經典分析場景,除了圍繞人的數據以外,還在“其他域”比如商品、物流、工廠數據化、供應鏈等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數據采集方案和分析模型。
在服務層面,奇點云則提出了「7x24小時」服務;分鐘級響應;自動化運維;小時級到場;連續性保障。
所以某種層面來說,企業和奇點云合作可以直接拿到一套一體化產品和服務體系。
“奇點云的解決方案現在覆蓋了客戶需求的 90% 以上。其實對于客戶而言,用3個產品和用1個產品感受會很不一樣。如果用3個產品,意味著企業需要一個集成商進行整合。同時3個廠商背后的運維系統不同,企業要養至少 2 倍的人去管理這些系統,并且一旦出錯,第一時間也不知道是哪個系統出錯。而端到端的解決方案里,所有模塊都是一個底座邏輯,穩定性、容錯性、可運維性就會強很多,這也是深水區的客戶所需要的。”劉瑩向Morketing分享。
當然除了“產品”與“服務”外,數字化建設是長期工程,企業可以與服務商共創,持續進化,在場景里實現真正的業務價值。
“有時候客戶會提出一些好的想法,但可能現有的產品和系統上還未能支撐,此時我們需要考慮如何能夠支撐好這個客戶,把好的想法變成全新的功能和未來發展的方向。所以我們和企業實際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劉瑩說。
其實數字化建設是一個長期戰斗的過程,所以很需要耐心的實踐,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可以與服務商共同“進化”,如同伙伴一樣,共同尋找業務痛點,解決問題,實現1+1>2。
總結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步入數字化深水區,他們會需要更穩定、可用性更高的數字化產品,正是這些需求變化的出現,使得行業未來會走向“企業級時代”。
另一方面,市場的需求也倒逼服務商不斷“進化”,奇點云提出的“企業級戰略”就是進化的結果。劉瑩表示,再往后,服務商拼的就是企業級做得好不好,以及能不能在服務好頭部客戶后,產品和服務走向普惠。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