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有百態,快手見眾生
1
2019年1月8日,天氣正寒,42歲的黃春生像往常一樣躍入河水。
河水冷硬如鐵,岸邊堆滿冰碴,但他沒有絲毫猶豫。
冬泳是黃春生多年的習慣,他的身后還有人需要守護,他必須保持強健的體魄。
年邁且生活不能自理的老父親,先天智力障礙的弟弟,兩個離不開人照顧的至親,是他必須好好活著的理由——
人,從來不是只為自己而活。
那天游完泳,他爬上岸,看見路人圍了一圈,對他嘖嘖稱奇。
一時興起,他拜托路人幫他拍了一個視頻,傳到了快手上。
視頻很短,大約只有幾十秒。
鏡頭里,他穿著拖鞋站在冰面上,慷慨激昂地喊了一段勵志語錄:
吃下平常人吃不了的苦,享受平常人享不了的福。
聲音高亢情緒飽滿,手卻不自然地舉著,像他無處安放的人生。
那時候他絕不會想到,接下來他會以快手為起點爆火,成為有上千萬人關注和喜歡的“朝陽冬泳怪鴿”。
就連他口頭禪里那句奧利給,都在中文互聯網上風靡了一年又一年,直到今天依然沒有過時。
冬泳怪鴿確實很怪,41碼的腳穿45碼的鞋,一年四季不穿襪子,一日三餐吃蘸醬菜,每次冬泳完還要大聲喊出奧利給,干瘦的臉用力繃出笑容,算不上多么好看,但充滿了真誠。
周圍的人不太愿意和他接觸,這談不上惡意,只能說大家都很忙,沒有太多功夫去留意一個普通人。
其實他很有才,會打快板,會主持,西裝革履在村里人婚禮上當司儀的時候也特別有范兒。
然而那些短暫的“高光時刻”,往往被現實的更多窘迫所掩蓋。
但自從他開始在快手視頻里記錄生活、用勵志語錄鼓勵陌生網友后,世界忽然對他睜開了眼。
有那么多的人在看他的視頻、聽他的聲音,仿佛過去42年漏掉的目光一瞬間加倍補償了回來。
起初也有人嘲笑他的勵志語錄,大家覺得哪有那么夸張,只是為了節目效果吧。
還有人把他的視頻轉載到其他平臺,或是做成鬼畜。
評論區的陌生人好奇留言,問這個人是不是巨魔戰將(《DOTA2》里的一個英雄)。
直到冬泳怪鴿開了直播,在簡陋到荒涼的家里津津有味啃著蘸醬菜,臉上的褶子依然笑得無比燦爛真誠,老鐵們才意識到他說的都是真的:
無論你遇到什么困難,都不要怕,微笑著面對它。
后來快手邀請他錄《看見》演講,他說“不要冷漠地走入普通人”,聲音微微顫抖。
這次平臺12周年,快手拍了一支短片《生活一直向前》,里面也有他出鏡。
黃春生有多被周圍人質疑,冬泳怪鴿就有多被快手上的人喜歡。
他在快手發的第一支視頻下,至今仍有用戶前去考古,還有人戲謔留言,說自己是穿越來的:
你以后一定是個驚動互聯網的大人物。
或許很少有人會比黃春生更能理解什么叫“生活一直向前”——過去42年的道路都與坦途無關,但他從來沒有放棄過行走。
終于前方峰回路轉,好運從天而降。
冬泳怪鴿火了。
命運好像對他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先是在懸崖邊踹了他一腳,又讓他攀住了一根繩。
2
小人物的走紅其實并不罕見。
無論是古早互聯網時代BBS上的一張照片,還是像《1818黃金眼》這樣的節目,總會有人因為偶然的契機而受到大眾的關注。
就像安迪·沃霍爾的那句名言:
每個人都可能出名15分鐘。
大部分意外走紅的網紅,都是作為一個被動的、等待被挖掘的“故事”而存在的。
往往是媒體先發現了他們,注意到他們身上的新聞價值甚至是獵奇價值,然后再賦予他們流量。
或許是因為一條滑稽的眉毛、一首油膩的歌,又或者只是大家單純地想看帥哥美女了。
流量來得快,去得也快。
等新鮮勁過去,大眾失去了興趣,一切就都回到原點。
但冬泳怪鴿的出圈,和過往所有的“網紅”邏輯都不一樣——
他一直在主動記錄自己的生活,再通過快手讓世界看見。
這個“主動”,非常非常珍貴。
即使在爆火之后,他也一如往常每天跑去河邊游泳,喊著正能量口號,再順手拍一段視頻發在快手上。
這個習慣從來沒有變過。
這樣的視頻,他發了上千條。
“奧利給”的流行,也是在快手火熱的評論、轉發和模仿二創中滾雪球般形成了一股風潮。
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曾在2020年將“奧利給”收錄進“年度十大網絡用語”。
這是對既成事實的總結。
他的流量、他的走紅、他的價值,由關注他的所有快手用戶共同賦予。
這是大家共同的勝利。
冬泳怪鴿并不是職業自媒體人,最初發的一些視頻嚴格來說甚至算不上是“內容”,只是快手上最普遍的生活片段之一。
他是冬泳怪鴿,也是黃春生,更是一個從頭平凡到腳的普通人。
但是沒關系,平凡人的生活,由平凡人來支持。
沒有人有資格替我們定義什么是土、什么是潮。
我們喜歡的,才是潮。
因為人海所往,就是浪潮奔涌的方向。
3
對整個中文互聯網來說,冬泳怪鴿的走紅模式都算是“特例”。
但對快手來說,卻又相當“合理”。
和冬泳怪鴿相仿,《生活一直向前》里另一個出鏡的創作者手工耿,也是這樣毫無預兆地在快手上火了起來。
手工耿的真名叫耿帥,是河北保定人。
18歲那年去北京打工,他先是在工地干了一段時間,因為不甘心接受這樣的生活,于是又和干了一輩子電焊工的父親學了電焊的手藝,進了一家電焊廠。
他是個很外向的人,雖然離開家的時候他爸特意囑咐他多干活少說話,但他依然有一肚子的想法和創意想與人分享。
電焊廠的火花刺眼,把工作臺照得透亮,但他看遍四周,卻找不到一個被世界看見的機會。
2013年,他高強度發微博,一會兒感慨自己馬上而立,而人生仿佛無法改變,一會兒拍了一張蒼白的樓宇,配文:
現實中抬頭盡是無奈。
類似的話,他還說了很多很多,都是掏心窩子的。
只是流量和關注度似乎總是向明星和超級大V傾斜,在大多數平臺上,像他這樣的普通人只能把話說給自己聽。
直到2017年,他試探性地在快手發了第一個視頻。
那是一個用管鉗做的螞蚱,樣子很抽象,仔細看甚至還有點呆萌。
然后他驚訝地發現,這里有人愿意看他。還有很多人熱情地點贊、評論,認可他做的小玩意,希望他以后做更多的發明。
即使素不相識,但他們似乎比身邊所有人都更親近。
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生活向前,耿帥也變成了快手上那個“手工耿”。
后來他紅到一塌糊涂,在全網全平臺都有大量粉絲,甚至火出了國門,被日本國民級別的綜藝《月曜夜未央》追著采訪。
但傳奇故事的開篇,是快手上那只孤單的螞蚱,是那天有快手用戶多看了他一眼。
手工耿的標簽,是“無用”發明。
在快手之外的現實生活里,他身邊很多人是真覺得他忙活的那些手工沒有價值。
甚至在村里閑逛找靈感的時候,都有人暗地里指指點點,說他不務正業。
但誰又能定義什么叫“有用”、什么叫“無用”呢?
我敢想敢做,創造快樂,算不算有用?
我把搞發明的過程拍下來給別人看看,算不算有用?
快手的粉絲們也會調侃他“無用”,但這種無用,恰恰也是大家愛看他的原因。
手工耿能火,搞笑有趣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們從小被周圍環境灌輸、強調過太多次“要做有意義的事”。
再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也會磨滅于無處不在的實用主義。
這時候,我們反而會特別羨慕手工耿那種自由自在、放飛自我的“無用”精神。
在那支快手12周年短片《生活一直向前》里,手工耿笑著說:
這些發明能讓朋友們樂呵樂呵,那就夠用了。
或許人生本來就不需要那么多的“有用”。
快樂,就夠用。
4
其實冬泳怪鴿和手工耿之所以能火,并不是因為有多特別,反而是因為他們一點都不特別。
誰身邊沒幾個喜歡折騰沒用東西的怪咖,誰沒見過幾個倒霉蛋被命運折騰得滿頭疤?
這樣不折不扣的普通人,很容易就會被關注爆點的“新聞敘事”所忽略。
就像陳奕迅《浮夸》里唱的一樣:
人潮內愈文靜,愈變得不受理睬。
但快手有另一套敘事邏輯:
無論一個人多平凡,都可以發出屬于自己的那道光。
而快手的意義,就是讓世界看見這道光。
如果沒有快手,就算黃春生的內心再怎么堅強,也沒人愿意去了解他的精神世界。
他堅持冬泳和不穿襪子的習慣,他高喊的正能量口號,他的穿著和搞怪的表情,只會引來人們的側目和非議。
但是在快手,他是被人尊敬的“奧利給大叔”,粉絲們熱情地在視頻評論區留言,說他的故事和聲音帶來了無窮力量。
如果沒有快手,耿帥也大概很難把自己的愛好堅持下去。
他就算再有想象力和創造力,也需要被理解和欣賞。
現實沒有給耿帥這樣的土壤,親戚朋友只會以“為你好”的名義來勸阻他,讓他多把心思放在“正道”上——
比如攢錢買房和結婚生子。
但是在快手,他是知音無數的“保定愛迪生”,粉絲給他出主意、催更,期待著他還能做出什么稀奇古怪的東西。
是快手把和世界格格不入的“怪人”,變成了被所有人喜歡的“達人”嗎?
不。
快手并沒有改變他們,與眾不同也并不是必須被排斥的理由。
怪人和達人之間,或許只是缺少一個被看見的機會。
快手給了這個機會。
僅此而已。
5
在《生活一直向前》里,還有個出鏡的創作者,叫李娃娃。
她年紀挺小的,00后,去年才大學畢業。
和冬泳怪鴿、手工耿相比,可以說還是個孩子。
但她和他們相同的地方在于,都在向大家展現生活的不同可能。
只不過,李娃娃展現的視角要“豐富一點”。
她拍的不只是自己,還有大千世界與人間百態。
在《體驗一百種人生》這個系列里,她用拍紀錄片的手法,去拍那些鮮少被關注的普通人的生活。
不避諱,不遮掩。
不作修飾,不給評價。
她只是忠實地記錄下來,直觀展現給所有人看。
城市地面上是大家熟知的繁華,那李娃娃就拍地下室里無處歇腳的孤獨靈魂。
白天的世界大家匆匆忙忙習以為常,那李娃娃就專注去拍凌晨四點的菜市場和凌晨十二點的批發市場。
透過她的視頻,無數人第一次用不同的視角重新觀察身邊的世界。
看的人與被看的人都是普通人,但真正的共鳴,往往就發生在普通與普通之間。
越普通、越真實,越動人。
6
同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那些在過去難以想象的特例,正在被快手看見、放大。
為什么偏偏是快手?
作為一個短視頻平臺,快手把記錄生活的門檻降到了人人都能用。
普通人的生活,往往是最有力量、最能打動人心的。
但過去,人們似乎沒什么機會去記錄和分享。
不是因為沒有發聲渠道,而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怎么去講故事?
很多人并不擅長表達自己,日常寫個朋友圈文案都費勁。
至于錄視頻?
侃侃而談這件事也遠比想象中的困難,更別說后期和剪輯這種聽起來就像是技術活兒的事了。
直到移動互聯網孵化出了短視頻這個內容體裁,才終于消弭了這道門檻。
只需要有一個最便宜的智能手機、有網,隨手一拍,就能真實地記錄生活片段。
不需要工整的結構,也不需要考究的用詞。
不用刻意地去學習構圖打光,更不必去踩點彩排尋找最佳拍攝角度。
拿起手機,打開攝像頭,無非就是幾十秒。
拍就完事了。
如果沒有短視頻,冬泳怪鴿脫口而出的“奧利給”無人知曉,手工耿也發不出那只突發奇想做的管鉗螞蚱。
不只是他們,快手上還有很多很多普通人,因為短視頻而被“看見”和“記住”。
不需要找任何資料,我現在就能回想起在快手上看見的那些平凡人的瞬間:
滄州打鐵花的少年,在家門口背著襁褓中的弟弟寫作業的山村女孩,在昏暗燈光下展示祖上傳下來皮影的非遺傳人老大爺。
他們沒有那么光鮮亮麗,但他們才是這個世界最真實的樣子。
7
“短視頻”本身只是一種新的內容形式,現在很多平臺也都支持發布短視頻內容。
但并不是每一個平臺,都鼓勵人們不加修飾地展示自己最真實的生活。
真實是個稀缺品,無論是在互聯網上還是現實中都是如此。
為了承載真實,快手從一開始就在努力塑造一個包容和尊重的社區氛圍。
這些年來,快手的口號從“看見每一種生活”再到“擁抱每一種生活”,始終沒有改變過最初的態度。
為什么一直要強調“每一種”,因為生活本來就是有苦有甜、有好有壞。
有人過得光鮮亮麗,自然也有人活得樸素平淡。
但他們都值得被尊重,都值得被看見和擁抱。
大家都是“不完美”的,但不完美,也可以很美。
如果說短視頻的出現,是打破了記錄生活在技術上的障礙,那么快手這12年來對真實生活的堅持,就是在打破大家內心的障礙。
過去有人說互聯網是人與人之間的孤島,所有人都戴上了一副天然的假面具。
但是在快手,我可以放心地把面具卸下。
不用擔心被人judge穿著打扮老土,也不會被人diss長得丑。
我只能活一次。
我只想要,做最真實的自己。
8
除了冬泳怪鴿、手工耿和李娃娃,這支12周年短片里,還有借助快手改變了自己家庭命運、通過三農帶貨幫助家鄉一起致富的卓瑪,以及從廣州服裝檔口小老板打拼到快手直播電商Top級主播的羋姐。
不同領域的創作者,代表著快手在不同領域的發展。
通過持續布局直播、電商、廣告,快手已經從當初制作并分享GIF動圖的APP,成為一個承載中國數億人記錄和分享生活的短視頻社區。
有些創作者一開始或許只是想在快手上隨手記錄一下自己的生活,但隨著平臺的一直向前、不斷發展壯大,他們也被快手徹底改變了人生軌跡。
這不僅僅是他們的幸運,更是我們的幸運。
通過他們,我們也知道了原來生活可以不用那么卷,可以不用那么精致獨特。
所有人都可以被所有人喜愛,整個世界都可以被整個世界接納。
而用戶的成長,也同樣在改變著快手社區,豐富著它的內容生態。
今天的快手,其實是無法被定義的。
無論是行業領先的內容社區還是數字平臺,都只是在描述它的一部分。
每個用戶都有自己需要快手的理由——
或許是因為保存在平臺上的幾段生活記錄,或許是因為在平臺上相熟的老鐵哥們兒,又或許是因為在某個人生階段,曾經靠它熬過了艱難時光。
而當數億個理由和數億種不同的人生,在互聯網的云端交織在一起的時候,任何概念性的語言都會顯得過于蒼白無力。
你沒法說快手是什么,你只能說快手有什么。
它有這個世界最需要的鮮活、真實的生活樣態,也有能夠讓用戶打破隔閡、接納自我的社區氛圍。
12年來,不光《生活一直向前》,快手也在向前。
我們也是。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