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找到了鼠鼠和鴨鴨的共同祖先丨慢放科普
6月1日,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一同學在食堂就餐時,發現鴨脖菜品中一塊神似老鼠頭的物體,后經過市監局和校方的調查過后,疑似物體“證實為鴨脖”。
因為該熱點,廣大網友開展了一系列造梗運動,從鴨脖由鼠頭組成的一本正經的“考證”,再到新物種“鼠鼠我鴨”的誕生,一個全新的現象級互聯網抽象熱梗悄然誕生。
在玩梗嘲諷之余,慢放君突然蹦出了一個有趣的疑問: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在某個時空里,鼠鼠和鴨鴨其實是一種生物?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我們在小時候的科學課里面都學過進化論,所有動物都是由單細胞進化而來,而我們把鼠鼠和鴨鴨的生物學分類進行比對,找到了二者重合的最細類別:脊椎動物。也就是說,在生物進化出脊椎的遠古時代,鼠鼠和鴨鴨們的祖先是同一只動物。
光知道脊椎動物還不夠,我們本著嚴謹的精神,要想定位到鼠鼠祖先和鴨鴨祖先分道揚鑣的那一刻,就要繼續了解脊椎動物的進化史。
脊椎動物的進化可以分為三個大階段:第一階段是在水中的進化,也就是軟骨魚和硬骨魚的進化;第二階段是從水中到陸地上的進化,即從硬骨魚到兩棲類和爬行類的進化;第三階段是由爬行類進化出來的兩支高等脊椎動物,鳥類和獸類的進化。
鴨鴨屬于鳥綱,鼠鼠所在的真獸亞綱自然可以被劃為獸類,那么二位分道揚鑣的關鍵節點,就是爬行類。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陸地生物的祖先起源自海洋。魚和兩棲動物的卵、兩棲動物的幼體(包括蝌蚪)的生長都離不開水,在爬行動物出現之前,脊椎動物的受精卵都必須在水環境中才能發育成幼體。爬行動物之所以能成功登陸,是因為爬行動物產羊膜卵。羊膜卵的出現使它們擺脫了對水的依賴,這是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羊膜動物是最早出現的爬行動物,它們使用羊膜囊包覆著胎兒,能夠在水中孵化卵并產下幼崽。這樣的特點使得它們能夠適應陸地和水上兩種環境,是進化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個分支。
早期的羊膜動物很小,形似蜥蜴。擺脫了必須回到水里繁殖的限制,它們可以棲息在各種各樣的棲息地。
隨著氣候的變化,羊膜動物很快分成兩個主要分支:合弓動物和蜥形動物。合弓動物是所有哺乳動物的祖先。羊膜動物的另一個主要分支是蜥形動物。蜥形動物是現代爬行動物、恐龍和鳥類的祖先,以及史前爬行動物如蛇頸龍和魚龍的祖先。
可以這么說,鼠鼠和鴨鴨離我們最近的共同祖先,就是羊膜動物。科研人員根據化石推測出了它們的復原圖,無論是合弓綱的始祖單弓獸,還是蜥形綱的林蜥和古窗龍,這些早期的羊膜動物都可以說和老鼠跟鴨子沒有半毛錢關系,反而更像一個大蜥蜴。
鳥類起源于約1.5億年前,是由中生代小型恐龍類爬行動物分化出來,并向空中發展的一個特殊分支。而我們熟知的恐龍正是由基干羊膜動物分化出的蜥形動物進化而來。發現于德國侏羅紀晚期的始祖鳥一直被認為代表最原始的鳥類。對,我們耳熟能詳的那個運動品牌的logo正是始祖鳥化石的形狀。
在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生物大滅絕(恐龍大滅絕)中幸存下來后,鳥類的輻射發展非常迅猛,演化出了各種不同的物種。
在白堊紀晚期,當時的地球上氣溫較高,有著許多湖泊和大河流。這種環境使得許多動物開始向水中適應,并在這種環境中產生了許多不同的物種。其中的一部分鳥類,一樣開始充分利用了水中的資源,并適應了水上活動的生活方式。
逐漸演化中,這些鳥類發展出了更寬、更扁的身體,毛發也逐步轉化成了水禽羽毛,幫助它們游泳。同時,它們的頸部也變得更加靈活,以便于抓取水中的食物。這些改變使得它們更適應于水上生活,并逐漸演化為現代的鴨子。
讓我們回到合弓動物和蜥形動物分道揚鑣的那一刻。在古新世晚期,地球上氣候逐漸轉涼,陸地上開始有更多的植被,并開始出現了多樣化的哺乳動物。摩爾根獸可以被認為是最早被發現的哺乳動物之一,它生活在大約1.93億年前。它很小,形如嚙齒動物,是一種非常早期的哺乳動物或哺乳形類,它的牙齒不斷被替換,并且幾乎可以肯定它會下蛋。這時的哺乳動物,已經有了老鼠的雛形了。
第一批哺乳動物在三疊紀-侏羅紀大滅絕事件中幸存下來。這次大滅絕滅絕了地球上大約一半的物種。而恐龍、早期的鱷魚和翼龍幸存了下來??铸埥y治了侏羅紀和白堊紀。隨著白堊紀末期那場驚天動地的恐龍大滅絕的到來,地球的陸地迎來了哺乳動物的時代。
作為哺乳動物中的老資格,隨著時間的流逝,嚙齒動物也經歷了激烈的競爭和適應,進一步進化并分化出許多不同的類群。而在這些嚙齒動物中,老鼠類群經歷了更加顯著的進化和分化,我們今天見到的鼠鼠正是多年進化的產物。
所以,早在五億年前的古生代,鼠鼠和鴨鴨就開始了兩條截然不同的成長之路。但萬事萬物如同一個8字,兜兜轉轉,又說不準哪天回到了起點。
參考資料:
1.哺乳動物演化簡史 RK588
2.圖文并茂地為您講述脊索動物的演變過程 彩岸畫室
3.wiki、百度百科詞條
4.《古生物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