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新局勢!T3出行發布自動駕駛規劃,2027年將成自動駕駛拐點
自動駕駛的競爭格局越發激烈。目前國內入局自動駕駛的公司數量超過50家,就角色定位而言可以分為三類:以東風汽車、廣汽集團為代表的原始設備制造商;以百度、T3出行為代表的服務平臺和以智道互聯、小馬智行為代表的自動駕駛技術供應商。其中T3出行等網約車服務平臺是自動駕駛的活躍攪局者。日前T3出行發布“1521”戰略,3年內推動1000輛L4自動駕駛落地引發關注。
網約車平臺角逐自動駕駛
在獲客增量變緩和行業風口熱烈的背景下,自動駕駛正成為網約車角逐的第二賽道。在布局順序上,首汽約車和T3出行走在行業前列。首汽約車在2017年就宣布將與百度開展自動駕駛商業化合作;而2020年T3出行成立不過才一年半的時間,就宣布進行自動駕駛商業化探索,并提出要把蘇州打造成第一座實現自動駕駛商用的城市。
今年以來,網約車頭部企業陸續放出無人駕駛網約車規模商用計劃,希望在自動駕駛賽道搶占先機。3月份,上汽享道Robotaxi示范應用完成收官,在上海示范區共投放88臺車輛,接單超8.5萬次,這些示范應用將為平臺自動駕駛研發提供更多真實場景數據。
3月月末,曹操出行發布定制車品牌曹操汽車以及自動駕駛戰略,還與吉利汽車達成了戰略合作,共建智駕平臺。4月份除T3出行帶來的自動駕駛布局外,另一個網約車頭部選手滴滴也帶來首款基于無人駕駛的未來服務概念車DiDi Neuron,后續滴滴自動駕駛還發布了北曜Beta”激光雷達和三域融合計算平臺“Orca虎鯨”兩款自動駕駛核心硬件,用于展示滴滴自動駕駛的技術實力。在自動駕駛賽道,網約車入局的轟動效應已向多平臺擴散。
發展L4自動駕駛的機遇與風險
4月份的發布會上,T3出行CEO崔大勇表示: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是我們戰略目標的重要一環,T3出行致力于打造自動駕駛平臺調度運營管理的安卓系統,推出自動駕駛的‘多核模式’,讓網約車更快過渡到3.0形態的未來出行階段。再結合此前“1521”戰略的內容,不難看出T3出行在自動駕駛方面的野心。
而此次T3出行選擇研發L4等級自動駕駛,也透露著諸多考量。一方面市面上自動駕駛普及更多是L2(組合自動駕駛)和L3(有條件自動駕駛),還很難達到L4(高度自動駕駛),這一塊的市場潛力巨大。據華經產業研究院的預測,2026年L4自動駕駛汽車滲透率將達到1.3%,2030年或將達到3.0%。
另一方面,T3出行很早就聯手蘇州高鐵新城等 30 余家合作伙伴,牽頭成立了國內首個自動駕駛生態運營聯盟 —— 鰲頭聯盟,為自主可控的自動駕駛提供出行場景和數據。去年T3 出行還攜手輕舟智航在蘇州正式聯合啟動 Robotaxi 的公開運營,助推蘇州自動駕駛出租車商業化落地。這些舉措的落地為L4自動駕駛帶來更多前置準備。
不過目前L4自動駕駛的行業風險仍然比較突出。其中AI水平較低,車輛硬件成本過高和道路基礎設施有所缺位是目前發展L4自動駕駛的行業難題,而由于產業宣傳和技術研發,主流乘客對自動駕駛的信任問題也需要更多解決方案。5月份阿里云旗下的達摩院自動駕駛團隊宣布解散,這也為想入局自動駕駛的企業敲響警鐘。
“自動駕駛才是車企布局網約車的根本邏輯。 2027年將是自動駕駛出租車發展的拐點。”今年2月,T3出行CEO崔大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T3出行的規劃中,依托自身車聯網技術積累的真實海量數據和場景優勢,充分聚合主機廠、自動駕駛公司、學術研究機構等多方力量,形成穩定有力的生態聯盟“鐵三角”,是助推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加速落地的品牌決策。行業的機遇與風險從來并存,在自動駕駛的大潮中,國資背景出身的T3出行值得更多期待。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