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啞火?產品力靜水流深
經濟需要一次增長提振,品牌需要一次蓄力引爆,消費者需要一次大促滿足所需,作為經濟復蘇背景下的第一個“大促”,今年618被寄予厚望。
電商平臺回歸價格戰,低價補貼堪稱史上最卷。淘天宣布“史上投入最大618”,發起“擊穿底價”行動;京東常態化“百億補貼”,打造“全行業投入力度最大618”;拼多多直接宣布“天天都是618,以“補貼+直銷”的方式讓利;抖音將滿減的門檻拉到150元……
全域則是另一個關鍵詞。圍繞流量分發、內容與貨架,平臺各顯神通,貨架電商與內容電商對齊,中小賣家迎來生機,這一影響蔓延到全平臺,整個社交網絡充斥著購物的氛圍。
今年618,還有哪些新變化?我們試圖以微博為例,分析品牌如何在618,打好關鍵一仗。
01
原生
由京東開創的618大促,3C數碼是價格戰競爭最為白熱化的領域。
以iPhone為例,京東先發制人,早在5月23日,蘋果專項低價補貼的消息已經遍布各大平臺。一周后,天貓蘋果官方旗艦店比照京東自營確定了優惠力度,天貓、京東開始在微博熱搜上“爭先”,在此期間,拼多多百億補貼擊穿底價,成功“偷家”。
社會有熱點,微博有熱搜,低價是為了率先搶占用戶的心智,用好注意力經濟才有事半功倍,特別在全民大促的信息潮中,品牌必須思考,如何更好“在場”。
其一,自造。基于“社交+熱點”的優勢,微博始終與時代同頻,在618期間的品牌直播、優惠攻略、產品測評吸引了大量關注。面對關注,微博超粉的“熱點伴隨”緊抓熱點,將廣告創意與相關話題、博文強關聯。一個實時的、高相關度的投放,幫助品牌從信息海中脫穎而出,與用戶建立聯系。
其二,是借勢。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習慣全平臺比較,決策過程不斷被拉長。
618期間,微博優化流量政策,擴充消費場景的流量,打造更適合內容消費的平臺,更在消息箱、正文頁等原生場景中新增廣告位,提供更多曝光機會。高沉浸的信息流廣告,柔軟地將商業信息植入內容場景,品牌話題得以不斷發酵。
如果說廣告投放是試圖愉悅消費者的果實,那么,平臺就是幫助品牌扎根的土壤。在一個高沉浸度的平臺里,一個符合平臺內容邏輯的、自然而然出現的內容,才不會讓品牌“出戲”。
02
節奏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618開始得轟轟烈烈,然而,一段時間后我們驚訝地發現,社交媒體上關于大促的討論聲量漸歇,品牌、平臺投放也相應放緩,618竟有點啞火了。
聯系當下的宏觀環境,這一點更加明顯。從增量步入存量,大促演變成一種習慣性動作。預售、尾款,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返場,在長達一個月的大促里,用戶有截然不同的心理預期。
微博對此有更深的感觸,針對拉新破圈、心智種草、導流轉化等不同階段,微博提煉出一套以“人群洞察→用戶圈選→科學投放→數據評估→資產沉淀”為核心的遞進式營銷生態。幫助在廣告主在不同節點實現不同訴求,有的放矢。
人群、圈選,由豐富的廣告產品勾連。
微博粉絲頭條的“幫上頭條”產品,將商業信息置頂在關注流最前方,強勢吸睛;聚寶盆則覆蓋非粉絲圈層,受眾定向和內容定向的雙引擎,發現新增量;高價值人群,則有專屬包調起。多年實踐搭建的產品生態,讓微博能夠精準挖掘專屬人群,為廣告主匹配高價值人群。
投放,由重定向產品提供策略支撐。
一方面,品牌重定向通過模型預估,找到潛在消費群體,“開機→轉化博文”的營銷鏈路,進一步提升營銷效率;另一方面,內容序列化則科學規劃曝光內容、順序、頻次,實現遞進式營銷。
仔細觀察平臺、品牌動態后我們更加明確,投放的放緩并非后繼無力,而是徐徐圖之,日常的精細式運營已經取代過往的粗放式投放,幫助品牌實現價值沉淀。
03
貨架
這屆618的不同尋常在于,它不僅是上半年的收尾大促,關聯著消費市場的信息,同時也是各平臺組織架構調整后的第一個大考。此前,阿里進行了“1+6+N”組織架構調整后,京東、快手剛剛換帥。
也因此,電商平臺面臨更大的經營壓力,也帶動品牌、商家加大內卷,轉化率是不得不提的數字。
作為信息流廣告領路人,微博在放大內容價值的同時,也不忘加強內容與貨架的聯系——一系列創意小組件,通過原生廣告的掛載,撬動自然流量的提升。
店鋪調起,通過吸睛但不打擾的卡片或小藍條實現,降低了跳轉帶來的流量損失;電商櫥窗,靈活的櫥窗無異于電商平臺的另一個“接口”,更具引導性;組件直跳,將內容和貨架深度結合,打造了商品的第三方詳情頁。
OCPX的深度優化,帶來了廣告效果的全面提升,與此同時,CID解決電商商家在內容平臺投放后的數據回傳問題,提高廣告精準度。
產品技術力的提升,縮短了“認知→購買”的鏈路。從商品是內容,到內容就是商品,大促營銷的成敗,與產品力、技術力和平臺誠意進一步關聯。
在不可忽視的中文輿論場,俯瞰行業回暖后的第一個超級大促,我們看到有品牌默默掉隊,也有品牌逆流而上。身處動蕩之間的品牌,更應該深入思考產品力,挖掘最合適的平臺,完成自身的轉化、沉淀、量化價值。
今年618的大幕已經緩緩落下,誰在這一輪彎道超車,市場已給出答案。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