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過載的時代,好內容還能如何賦能商業?
當時代的底色從增量走向存量,行業逐漸走向成熟,很多品牌都會更加重視品牌調性和價值理念的傳遞。因為消費者在購買時,并不止看產品的功能和優勢,也會開始考慮品牌營銷內容傳遞的想法是什么,品牌營銷內容的畫風和自身價值觀是否契合。
因此,品牌如何在碎片化的信息環境下,找到同頻的溝通方式,與消費者在精神上形成共鳴,成為重要課題。內容營銷的本質,就是通過有價值的好內容完成對消費者認知和關系的培養。對品牌而言,只有和好內容以及生產好內容的平臺深度捆綁的品牌才能獲得消費者持續的信賴和好感。
在“品牌即內容,內容即品牌”的語境下,好的內容能夠有效的連接品牌和用戶兩端,兼容品牌曝光、銷售轉化乃至留存復購的多維營銷訴求,和滿足用戶對于價值感、滿足感、獲得感內容訊息的強烈需求。只有當“用戶-內容-品牌”的飛輪良性旋轉起來的時候,品牌力以及品牌資產才能獲得有效增益,一個現象級的傳播才有可能產生。
在我們看來,騰訊新聞是少數多年來堅持走「質」的好內容平臺。這不僅是對用戶注意力的尊重,專業且深度的精品內容既是引發用戶思考,打開用戶情感共鳴的支點,也是連接品牌與用戶對話的橋梁, 畢竟,好內容的標準和好品牌的理念,往往也是高度的一致。而騰訊新聞對內容質量的衡量標準,也成為構建商業信任的基石。
好內容的標準,是為用戶提升單位時間價值密度
今年七月,時值騰訊新聞20周年,騰訊新聞在阿那亞展開了主題為"眼界仲夏夜"的線下深度內容粉絲節,探討了許多嚴肅的、引人深思的問題。
比如,傳統文化如何進行現代化表達?長視頻還有人看嗎?怎么講好故事才能打動人?
許多追問,并沒有標準答案,追問本身便能夠引起內容愛好者的思考,激蕩起更多思想的漣漪。
實際上,好內容的標準是什么,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的判斷,從自身的判斷延展形成具體的動作。
對騰訊新聞來說,堅持精品新聞平臺的定位,以內容力驅動商業力,本質上是在追求對用戶「時間價值密度」的提升。
「時間價值密度」概念是──不搶占用戶的時間,而是在單位時間內,為用戶提升內容價值的密度。
騰訊新聞相信,無論市面上出現了多少「奶頭樂」,或者信息同質化、碎片化的情況,深度內容都有價值,也都能找到渴望優質內容的用戶。
深度內容的價值在于,讓用戶提高優質內容的獲取效率,并從優質內容中掌握信息增量,實現個人成長。
這一理念,與許多平臺以算法重復推送低質內容、搶奪用戶總時長的邏輯不同,騰訊新聞更在意的是用戶獲取信息的效率感、獲得感和共鳴感。
在時間價值密度的概念下,定位精品新聞平臺的騰訊新聞,致力于打造精品資訊和深度內容,來滿足用戶獲取高價值信息的需求。
所謂精品資訊,是盡可能用最少的字數或時長,高效傳達事實或觀點;深度內容,則是騰訊新聞圍繞「人文?洞見、社會?向善、商業?知著、科技?文明」四大原創內容賽道,持續產出紀錄片等高質作品。
故事、情誼、知識,都是騰訊新聞精品內容中常見的元素。
比如《我的青銅時代》,是國內第一檔聚焦名人自我成長的談話節目,目前豆瓣評分8.5。許多人第一次有機會了解名人如羅翔、陳佩斯、大鵬、羅永浩和張偉麗一路走來的故事,也因此有了勇氣去探尋自我的熱愛和天賦。
這檔節目在短視頻盛行的當下,形成一股「向內看」的清流。同時,也帶動第二季節目贊助品牌一汽-大眾攬境「成就者,成就所有人」的價值理念影響更多人。
又如《酌見》,是以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作為對酌人,向其他企業家發起交流,通過企業家之間的對談,帶領用戶用更廣的視角探尋時代和自我價值,目前豆瓣評分8.6。
這樣的把酒言歡,不僅為用戶帶來難得一見的企業家視角,也為五糧液等酒類品牌創造了天然場景,讓這份真誠與傳承,與品牌精神在內容中互相輝映。
還有今年播出的《文學館之夜》 ,邀請到戴錦華、賈樟柯等作家、藝術家相聚在中國現代文學館展開文學對話,讓有趣的靈魂碰撞出靈感的火花,目前豆瓣評分8.1。
深度的內容節目相比短視頻而言,在時長上雖不占絕對優勢,卻依然受到用戶喜愛與好評,可見騰訊新聞正在走一條難而正確的路。
令人期待的是,騰訊新聞創造深度內容,是有脈絡可循的。據了解,這些高分節目都將在今年下半年以新一季的形式回歸,相信有口碑基礎的深度節目,能為用戶和品牌創造更多價值。
用好內容,為品牌提供信任價值
在存量時代下,品牌獲取用戶信任,是比獲取用戶注意力更難的事。
對于那些消費決策周期偏長的品類而言,如金融、汽車、白酒、3C等品類,「信任」是成交的關鍵。因此,及早建立信任價值以獲得用戶的信任復利,成為品牌尤為重要的事。
在過往的內容營銷策略上,這些行業品牌往往也傾向于選擇有調性的平臺合作,來突顯品牌的文化內涵與精神,塑造差異化的品牌形象。
而有價值的內容場,顯然能將用戶價值、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實現最大化平衡,從而為品牌構建出最有價值的營銷場和交易場。對此,我們相信騰訊新聞在深度內容上構建信任、傳遞品牌內涵等方面更有優勢,也是品牌值得投入的方向。
1、以官方平臺背書,助推品牌贏得大眾信任
據國家信息中心《2021中國網絡媒體發展報告》顯示,騰訊新聞位列網絡媒體最佳發展平臺第一名。這種公信力也存在于品牌與用戶之間的連接,形成了信任背書的一種磁場。
以榮耀Magic5 系列 × 兩會大事件專題合作為例,騰訊新聞通過將榮耀Magic5 系列產品置于全民關注的時事熱點,讓榮耀Magic5 系列實現大范圍曝光,并且通過官方、權威、有公信力的話題取得用戶信任。
在具體的議題上,騰訊新聞也讓榮耀與民生專題如科技、教育、養老、經濟等版塊做綁定,實現精準曝光,強化榮耀品牌與民生議題的心智連接,烘托品牌的社會責任感。而權威有公信力的好內容,才能更加有效地影響用戶對品牌的感知度和消費偏好,從而引發更多的社交傳播和討論。
2、以精品內容承載文化藝術價值,強化品牌影響力
除了公信權威帶來的信任背書外,騰訊新聞還擅長通過系列持續的精品優質IP內容本身承載的藝術/文化價值,讓不同圈層用戶從了解品牌到認同品牌,加上好內容帶來的高曝光,來強化品牌影響力。
例如中國農業銀行×故宮展覽紀錄片《因為書房》的合作,通過故宮藝術品豐厚的歷史底蘊,呼應中國農業銀行「耕耘美麗中國,共創幸福生活」的品牌理念,提升品牌的影響力;另外,騰訊新聞也通過創意的策展方式,展示農行的貴金屬產品,為產品巧妙露出,拓寬產品的聲量和形象。
實際上,騰訊新聞與多個頭部金融行業品牌都有過深度合作,除了中國農業銀行以外,中國建設銀行、民生銀行也是騰訊新聞的合作伙伴。通過聯動騰訊新聞不同類型的精品優質IP內容,金融品牌可以專業不失溫情地深入特定話題,與不同圈層用戶深度溝通,實現品牌影響力的疊加。
金融行業以外,貴州茅臺也與騰訊新聞合作,以紀錄片《敦煌師父》為切入點,通過講述敦煌研究院的師徒傳承,聯結到茅臺在釀造工藝上的匠心傳承精神。
茅臺與敦煌的聯結,不止存在于精神層面。早在1958年,茅臺便推出「飛天系列」,以敦煌飛天的意象,成功打開海外市場。因此,從敦煌與茅臺的淵源,加上敦煌研究院的匠人精神,都讓茅臺的品牌差異化形象,變得更動人,也富有文化底蘊。
3、讓品牌產品以實力說話,共創品牌差異化形象
品牌與平臺的合作,也可以跳脫傳統的內容植入模式,以定制形式來共創新的營銷可能性。
比如騰訊新聞和HUAWEI Mate 50 系列合作紀錄片《尋象》,便以在熱帶雨林尋找大象為題,打造一部美麗又引人深思的自然探索大片。全片以內容激發用戶對自然和探險的熱愛,也通過「全程以HUAWEI Mate 50 系列產品拍攝」,讓用戶感知產品攝影功能的專業度。
如此一來,通過讓品牌產品更早地介入內容創作環節,助力品牌從認知上樹立差異化形象、從情感上圈粉用戶、更從專業性進行轉化,實現多方共創共贏。
無論是用公信力來為品牌連接背書、用精品IP原創內容賦能營銷,還是用共創定制方式拓寬內容營銷思路,從而形成一個又一個現象級的內容營銷傳播案例,騰訊新聞都為走向行業成熟期的品牌拿到確定性的傳播和商業結果,也為行業開拓了許多新的可能。
營銷總結
在我們看來,內容價值與商業價值并不是對立面,而是相輔相成的兩端。
只有擁有內容力,才能為品牌在商業上創造價值;同樣,只有品牌通過商業助力好內容的發生,才能支持優質作品走向更大的舞臺。
騰訊新聞通過「內容公信力、精品內容力、創新定制力」三大優勢,讓好內容為品牌建立信任價值,由此也讓內容的商業價值得到綻放。
能夠做到這一切,背后還是依靠騰訊新聞對好內容的準則:對單位時間價值密度的追求。這個標準,讓內容和商業有了共同依循的準則,也讓騰訊新聞在信息爆炸的年代,通過精品內容脫穎而出。
品牌建立信任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很多時候,時間就是信任與價值的篩選器。
相信在下一個20年,騰訊新聞將繼續保持對價值密度的追求,其他的,就交給時間。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