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系房企大洗牌,“新勢力”開始集中掃貨了
潮落又潮生,今古長如此。
沒有什么是一成不變的,
每一輪洗牌都必須接受和面對。
最近,浙系房企新勢力在土拍市場殺紅了眼。一周之前,浙系房企大家房產剛剛在上海今年第二批次土拍市場勇奪嘉定新城地塊和浦東曹路地塊,成為上一輪上海土拍市場的最大贏家之一。緊接著前兩天,大家房產又接連現身南京、杭州土拍市場,盡管無所斬獲,但足見其拿地決心。偉星地產同樣拿地心切,在今年上半年一舉拿下拿下南京歷史上總價第二貴地王后,面對下半年南京首場土拍,偉星再度殺了回來,不過這次運氣不佳,痛失觸頂搖號的江寧區東山G39熱門地塊。偉星、大家等房企兇猛拿地的背后,浙系房企正迎來一場空前的洗牌。
除綠城、濱江外,有浙系“四小龍”之稱的中梁、祥生、德信、佳源均深陷債務漩渦,往日榮光猶如黃粱一夢,今日泥沙俱下不能自拔。
而另一邊的補位迅速跟上,偉星、大家、坤和等這股浙系“新勢力”異軍突起,上半年頻頻在土拍市場掃貨。
從上半年新增土地情況來看,濱江、綠城依舊是市場的拿地主力軍,分別以396.1億和315.0億分列榜單第4和第8。
同時,偉星以108.8億位列榜單第13位,而大家房產、浙江交投、坤和集團、方遠集團、建杭置業拿地排名均在TOP18-TOP30之間。
據此統計,在新增土地TOP35榜單中,浙系房企已占據9席,這些浙系“新勢力”越來越成為房地產市場不可忽視的一股重要力量。而2020年,浙系房企排在TOP35之內的僅有綠城、濱江、中梁、德信4家房企。
地產江湖就是這樣,大勢面前沒有什么常勝將軍,多的是此消彼長。今天,地產財富會重點聊一聊大家房產、偉星、坤和這三家房企。
規??隙ㄒ希?/strong>房地產再做10年沒問題
2014年,胡葆森在全國兩會的一次專訪中信心滿滿地說道:
中國房地產,十年內 no problem。
今年6月23日,建業發布公告稱,市場情況持續惡化,全面停止境外債務支付;現階段本集團將全力保交付、保經營,集中一切資源保證現有項目交付。
胡葆森沒能帶領建業撐到十年。十年后再看,令人唏噓。
反倒另一家布局和建業相似的房企大家房產,一路高歌,并在它四十不惑的年紀逐步發力,斬獲頗豐。
大家房產杭州市城建開發集團創建于1982年,前身為杭州市中東河綜合治理總指揮部(系杭州市政府直屬單位),1999年注冊“大家房產”品牌商標。一反過去四十年偏安一隅的克制,近年來大家房產展現出了對規模和全國市場的極度渴求。
大家房產掌門人趙炎林早前曾判斷稱:
房地產行業再做10年20年沒有問題。
大家房產董事長趙炎林
正是這種如胡老板當初一樣的篤定,讓大家房產敢于在土地市場瘋狂掃貨。
今年上半年,大家房產以90.1億新增土地價值位列TOP18,以124.5億新增貨值排名TOP26.
上半年大家房產相繼在杭州、寧波、蘇州等核心城市摘地,最近的一次摘地是6月26日,大家房產以14.08億,溢價15%搖得蘇州園區斜塘河南熱門地塊。
3年前提出“歸零出發”后,大家房產從大本營杭州開始進一步外拓,其中包括競爭最為激烈的上海。
在去年溢價奪得上海浦東新區惠南東城區地塊后,今年大家房產卷土重來,一周前的上海土拍,大家房產聯合體(大家房產&浙江錢江&寧波維科)接連嘉定新城和浦東曹路兩宗熱門地塊,風頭一度蓋過過去幾年在上海土拍市場予取予求的招商蛇口。
對于拿地和規模,趙炎林直言:
“規??隙ㄒ希顿Y拿地就是跟著人走,跟著產業走。只要有人有產業,天南海北都可以去。”
接連出擊上海,正是印證了這個邏輯。土地給大家房產的銷售提供了很好的支撐。今年1-6月大家房產銷售業績達210.9億,位列TOP40,較去年同期大幅提高24個名次。
但在趙炎林看來,大家房產還可以沖得更猛一些。
“規模還要上,不會停留在四五百億元,沒有規模就沒有行業地位?!?/strong>
今年下半年,大家房產又會展現出怎樣的拿地攻勢?對于新的市場格局是如何看待的?對此,地產財富會多次致電大家房產,但均未有回應。作為“杭州老十八家”之一,大家房產利用“國”字背景穩扎穩打,時過境遷,曾經的“老十八家”大部分已難尋蹤跡,其中僅有的為人熟知的宋都集團也到了黯然收場的境地。在股票遭強制退市后,前不久宋都董事長俞建午再被子公司起訴。
但“國”字背景也不是萬能的,接下來,能否續寫“杭州老十八家”的招牌,大家房產每一步都得走得很小心。
從紐扣大王到地產新貴,3年半耗資650億搶地
今年3月,在南京首輪土拍中,一家民營房企賺足了眼球。
當天開拍的南京河西南G03地塊是房企爭奪的重點,共有21家房企報名競拍,其中包括中海、招商、保利、華潤等頭部房企,結果只經過12輪報價就觸發了最高限價,最后一秒還有房企加價2.3億元。
在搖號環節,偉星房產運氣爆棚,一舉擊敗實力不俗的眾多房企,以31億元拿下南京歷史上總價第二貴的地王,一戰成名。
事實上,22年下半年,偉星就在南京連下兩宗地塊,共耗資45億元。而整個2022年偉星共拿地20宗,拿地總投入高達243億元。
在幾乎所有民企少拿或不拿地的時候,這家民企卻反其道行之,積極在公開市場拿地。據統計,偉星3年半拿地耗資更是高達650億。在所有民企幾乎一致地選擇裁員優化之時,這家房企兇猛招人,今年偉星搞了一場規模不小的集中招聘。據說,有的崗位幾百人搶一個,很受地產人待見。畢竟,上一次能在酒店開大規模招聘會的時候,還是三五年前地產行情好的時候。
偉星為什么能夠成為當下民企中少數的激進派?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偉星與大多數民企不同,有著很不錯的制造業基礎,這一點有點類似于美的置業。
執掌偉星集團20多年的章卡鵬,少有公開露面,靠賣一毛五一粒的紐扣起家,做到中國最大的紐扣龍頭,同時涉足新型建材、水電開發、光學制品、金融投資等領域,偉星房產只是旗下眾多業務之一。
偉星集團董事長章卡鵬
但可能是看到市場抄底的機會出現,章卡鵬這兩年一反常態,不再偏安一隅,而是大旗一揮,逆勢加注。
在2022年經營工作會議上,章卡鵬提出:
要在未來三至五年,實現500-900億元的銷售規模,逆勢增長率為47%-164%。
在地產最困難的時候選擇加倉沖刺,足見其野心。
對于偉星上半年表現出的十足沖勁,以及下半年偉星對市場的判斷和拿地布局策略等問題,地產財富會致電偉星房產相關工作人員,區域公司確實存在招聘現象。
除了偉星集團的章卡鵬,近來選擇對地產加倉或切入地產的實業大佬還包括東方雨虹李衛國、三花控股集團的張道才,江蘇亞倫集團劉伯香,以及金盾壓力容器李勤儉。
以前地產主張向制造業學習,現在地產浮華褪去,制造業大佬聽到消息紛紛抄底,押注優質地塊,來搶地產大佬的飯碗。
很多時候,干掉你的往往不是業內的對手,而是來自于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局外人。
像偉星這般迅速崛起的地產新勢力是行業民企的一股正向力量,如此表現固然吸睛,但經驗和沉淀都不足的他們,會不會重走許多激進房企的老路?又能否適應房地產行業周期和環境的變化?依舊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坤和有“寶庫”,在朋友圈里躺贏
2003年,成立的第8個年頭,宋衛平開始著手綠城集團的異地擴張,當年進入上海、北京、合肥等城市。
彼時,濱江集團剛剛完成改制。一直在體制內打工的戚金興,從國家手里拿到了濱江集團的控股權,打工仔變成了老板。
那一年,杭州的房企銷冠,不是綠城,也不是濱江。而是一家叫做“坤和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老板叫李寶庫,一位據說在杭州能呼風喚雨的神秘大佬。
坤和集團董事長李寶庫
李寶庫本人極少露面,最近一次出現在坤和的官方報道中還是在4年前。其所執掌的坤和集團同樣如此,除了在杭州及周邊城市土地市場現身外,也基本不進入其他城市。
而對于坤和今年以來表現出的拿地勢頭,地產財富會致電坤和相關負責人,但對方聲稱,集團目前對外很低調,不想過多發聲。這進一步放大了這家企業的神秘感。今年上半年杭州拿地排行榜中,濱江集團以182億拿地總額位列第一;綠城85億位列第二;緊隨其后的便是坤和集團,以56億元拿地額高居第三。其中包括今年3月,坤和擊敗25家競買單位奪得的下沙中心區單元地塊。以及4月從28家房企中突圍而出,以約26.33億元的封頂價,搖號競得的杭州龍塢單元地塊。事實上,在杭州樓市中,不論是拿地還是操盤,坤和集團是一家特別的存在,這家公司少有獨立開發的項目,但帶有“坤和”名稱的項目卻不少。即便是由坤和自己拿下的地塊,后續也會引入其他開發商合作伙伴來操盤,自己則更多地是財務投資人的角色。
2006年,萬科入杭,隨即與坤和拿下當時開發規模最大的宅地,此后,萬科坤和在杭州、嘉興、寧波等地陸續合作了10多個項目。
李寶庫朋友圈里還躺著龍湖這樣的大玩家。
2018年,坤和集團與浙江龍湖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正式建立合作伙伴關系。隨后,雙方合作了不下于6個項目。
不僅如此,坤和在杭州市場的合作伙伴有濱江、綠城、融創等眾多頭部房企。
朋友圈里“抱大腿”就能躺贏,何必勞心費神去操盤呢?
但坤和的另辟蹊徑,一般人可能學不來。
總體來看,濱江、綠城依舊展現了十足的穩定性,在浙系陣營屬于強者恒強的強勢地位;而偉星、大家這股新勢力,展現了黑馬企業十足的沖勁,代表著新時期民企和國企兩股不同力量的角逐;但坤和這類房企野心和欲望并不會太高的房企,偏安一隅可能會成為阻礙其規模擴張的重要因素。
大道如浮云,隨風各消散。
浙系房企的洗牌不過是一道掠影,有悲有喜,有分有合,有虛幻也有真實。只能說萬般皆常態,我們姑且靜觀其變。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