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改革成效加速顯現,北汽集團上半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2023年的中國汽車市場,競爭格外白熱化。從年初車市的“價格戰”,到近期各大車廠集體發布新產品、布局高階自動駕駛……車市的“卷起來”氛圍,從產品定義蔓延到市場營銷,甚至用戶運營等各個領域。
在這種極“卷”的氛圍中,行業內的淘汰賽也正式打響,同時產業格局的變化,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市場滲透率的提升,也為已進入存量競爭階段的汽車市場,打開了新的市場空間。
如此激烈的市場環境,不僅考驗著車企靈活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也對車企固有的體系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戰。誰的“內功”更強大,更能經受住市場的考驗,誰就能有機會在未來的競爭中站穩腳跟,把握產業變革帶來的新機遇。
日前,北汽集團交出了2023年上半年“成績單”,側面展現出公司在激烈市場環境下的定力和內力。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北汽集團整車產銷、營業收入、利潤實現全面增長,達成了競爭性增長的階段性目標。
北汽集團為何能夠在如此“卷”的市場環境下保持穩增長?核心還是得益于公司近兩三年來的不懈改革。如今,北汽集團前期的改革成效正在加速顯現,而這也將為公司所追求的高質量發展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乘商并舉,上半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北汽集團的實現整車生產81.6萬輛,同比增長24.1%。整車銷售81.9萬輛,同比增長22.2%,跑贏大盤十余個百分點,在汽車行業前十企業中增速穩居第三。
銷量的穩增長,為北汽集團的業績飄紅奠定了牢固的基礎。數據顯示,今年1-6月,北汽集團營業收入2388.9億元,同比增長15.9%;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6%。
具體到北汽集團的各個業務板塊中,“穩增長”也是最核心的關鍵詞。乘用車領域,北汽的自主板塊開始進入上行周期,北汽股份上半年實現銷量7.12萬輛,同比增長108.4%;北汽新能源上半年實現極狐交付同比增長81.97%,保持穩定增勢。同時,北汽集團的海外業務增長顯著,上半年實現銷售1.8萬輛,同比增長235%。
合資品牌方面,北京奔馳、奔馳銷售利潤超額完成上半年計劃,實現年度任務過半。福建奔馳上半年實現整車批發1.5萬輛。北京現代按照“2025向新計劃”加速轉型調整,上半年銷量12.33萬輛,同比增長13%。其中,北京現代第七代伊蘭特、SUV雙子星累計銷量超10萬輛。
商用車領域,北汽福田繼續保持行業第一的龍頭地位,上半年累計銷量30.5萬輛,同比增長21.5%,全球產銷量突破1100萬輛。新能源業務方面,上半年北汽福田新能源車銷量同比增長110.7%。
除整車外,北汽集團旗下的零部件板塊、服務貿易及物流板塊也實現了“多點開花”。據北汽集團內部人士透露,上半年,北汽集團零部件板塊外部市場訂單總額超100億元,服務貿易板塊首度進入“中國汽車經銷商集團百強”前十名,物流海外發運量突破1.5萬輛。
一系列的增長數據,側面顯示了北汽集團的硬實力。目前,在國內的各主要汽車集團中,北汽集團的乘用車與商用車板塊實現了協同發展,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乘商并舉”。從集團的角度來看,同時發力布局乘用車與商用車兩大板塊,更有利于北汽集團穩固自身的市場份額,擴大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改革舉措成效凸顯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北汽集團的合資和自主板塊均在行業內實現過領跑,特別是北汽集團在新能源汽車板塊的布局,不僅走在了行業前端,也為產業壯大成長做出了諸多鋪墊。
不過,在產業周期規律的作用下,中國汽車市場的年產銷規模在2017年達到階段性高點后,也進行了連續三年的調整,這種行業總體的回調,給身處其中的北汽集團也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和波動。
也正是在這個關鍵時期,北汽集團并未盲目地追求發展增速,而是開啟了為期三年之久的改革創新深耕。
北汽集團內部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透露道,過去三年,北汽集團的改革措施可以用“瘦身健體”來形容。其中,瘦身指的是公司深度聚焦主業,而健體則意味著北汽集團正在利用行業轉型的關鍵窗口期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具體來說,“十四五”以來,北汽集團將公司的主要精力聚焦在主業發展層面,將整車業務板塊作為全集團主業的最核心,并提出了“為用戶造好車,讓用戶開好車”經營理念。
隨后,北汽集團推出了極狐考拉、極狐森林版、北京BJ60、BJ40、新X7等主力產品,通過產品來踐行公司對市場和用戶的承諾。
同時,北汽也積極發揮整車企業“鏈長”作用,圍繞汽車主業關鍵核心能力進行全產業鏈布局,不斷擴大高質量“朋友圈”。公開信息顯示,2023年,北汽集團上半年先后與博世、伯特利、地平線、寧德時代等企業建立并深化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聯合北京市屬企事業單位協同發展,與首鋼、首旅、北工大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車輛采購、智能駕駛、芯片搭載、資本運作等多領域開展務實合作。
這一系列的改革行動,不僅強化了北汽集團的抗風險能力,更深度鍛造了公司的體系能力。
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
在不久前召開的2023中國汽車論壇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曾做出如下判斷:長期來看,考慮到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資源稟賦,中國汽車市場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在他看來,結合全球汽車發達國家的歷程判斷,預計我國汽車內需消費頂峰在4000萬輛/年左右,經過十幾年的產業培育,千人保有量達到400輛完全可期。
在如此可觀的市場前景面前,部分車企采取的策略是野蠻生長,以低價搶占市場蛋糕;而另一份車企則在謀求產品升級、品牌向上,希望通過更高質量的發展,為公司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蓄力。
毫無疑問,在產業強國、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時間節點上,北汽集團選擇的道路是持續追求高質量發展。一方面,北汽集團立足首都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持續在核心技術研發上進行深耕。根據規劃,未來五年,北汽集團將投入超過500億元用于研發創新;另一方面,北汽集團也在加快“走出去”步伐。據悉,今年,北汽股份國際公司已正是進入中東市場、南美市場,將逐漸在歐洲等發達市場取得重要突破。北汽福田的國際化戰略布局也在深入推進。數據顯示,上半年,僅北汽福田的出口量就達到了6萬輛,同比增長30.8%。
此外,北汽集團也在持續落實技術降碳、產品降碳、制造降碳、低碳生態四大行動。截至目前,目前北汽集團已擁有17家國家級綠色工廠、2家國家級綠色供應鏈、3家A級環境績效企業。今年,北汽集團的福建奔馳已達成生產碳中和,成為福建省第一家100%使用綠電的生產企業。預計到2025年,北汽將建成零碳工廠,持續為中國汽車產業低碳綠色發展貢獻力量。
展望下半年,北汽集團內部人士表示,公司將堅持自身的發展定位,挑戰全年競爭性增長,推動高質量發展邁上新的臺階。
(來源:證券時報)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