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梅看起來魔幻,其實非常聰明
1
問個小問題,你吃過溜溜梅嗎?
或者,看過溜溜梅的廣告嗎?
零食賽道,已經是卷中卷中卷卷卷了,蜜餞類零食一直都有些乏力。
更別提還有良品鋪子百草味三只松鼠這樣的全品類零食巨頭,這個行業的所有玩家都要面對一個靈魂問題。
良品鋪子百草味三只松鼠也做你的熱賣單品了,你要怎么活下去?
這時候,溜溜梅看起來就很危險,畢竟蜜餞這東西的門檻,本來也不高。
但溜溜梅這家公司不止沒事,還活得很好。
說到溜溜梅這家公司,你很難用【聰明】或【不聰明】來定義它。
因為它的業務邏輯處處透露著不那么聰明的氣息,但從結果來看,又讓人覺得它很【聰明】。
溜溜梅一開始做的是膨化食品生意。
但膨化零食競爭激烈,溜溜梅身在其中,難以做大。
在一次開發青梅產品時,它們發現青梅類零食在我國臺灣省,以及國外一些地區頗受歡迎。
溜溜梅于是轉型梭哈【青梅】產品。
【青梅】,就是溜溜梅往后20年的主題。
現在大家說起溜溜梅,你直覺上好像跟零食三巨頭差不多,都是賣零食的,就是梅子多一點。
但其核心業務有本質區別。
三巨頭玩的是全品類策略,從炒貨肉干,到辣條糕點,無所不有。
溜溜梅更專注于細分賽道的青梅零食,旗下產品跟梅子,特別是青梅高度相關。
在溜溜梅的產品線中,【青梅】就是一切。
根據溜溜梅2019年公布的招股書顯示。
青梅、李梅、西梅三大梅類產品平均占據了主營業務收入的92.28%,剩下不到一成為果干及其他類產品。
青梅類產品連續3年占營收比重分別為62.95%、50.87%、46.39%。
(圖片來源溜溜梅招股書)
你去看溜溜梅產品的原料表。
主推產品脆青梅、烏梅、雪梅中,主要原料都是【青梅】。
而像西梅、李梅、梅凍等非青梅作為直接原料的產品,在配料中都加入了大量的青梅汁。
溜溜梅的業務,構建在青梅之上。
2
為什么說溜溜梅看起來做得生意不是很聰明?
因為青梅,是一個不好賺錢的行業。
這個行業的特點,就是成本高,風險大,收益低。
成本高,首先體現在原料上。
傳統蜜餞已經是食品工業的一部分,形成了成熟的生產供應體系。
像三巨頭這種級別的公司,可以通過自己巨大的規模控制成本,以及有無數代工廠滑跪著為他們服務。
青梅,不太一樣。
這里要再強調一下,青梅屬于梅子類的細分品類,大家平時常吃的各種烏梅話梅之類的蜜餞,和青梅不太一樣。
國內雖然有青梅文化,但青梅零食相對較少。
少,意味著要從頭搭建產線。
搭產線,要錢。
同時,青梅食品對原材料保鮮要求更高,更依賴原料產地。
要么就地加工,要么砸錢建冷鏈。
橫豎離不開錢。
溜溜梅為此就在各大青梅產地建了超過100萬平方的青梅、果干加工基地。
收來原料就地加工。
同時也建了自己的青梅種植基地,面積共計10萬余畝。
前期投入不可謂不大。
風險,是這一行業無可避免的問題。
農產品生意,靠天吃飯。
青梅欠收,就是風險。
比如2017年,因霜凍天氣等不良氣候因素影響,導致青梅大量減產,收購單價大幅上漲,導致溜溜梅當年毛利率嚴重下降。
高成本高風險的同時,收益卻高不到哪里去。
青梅本身并不是一種主流零食。
消費頻率過低,用戶群體有限,導致這個市場池子上限太低,難以像果凍薯片可樂那樣成為一個百億級市場。
高投入,高風險,低收益,湊齊了辛苦錢三角。
梅子生意,確實不如人意。
也因此,像三巨頭這樣主攻零食的企業,不會在青梅這種偏門產品上太下功夫。
不是做不到,而是沒必要,畢竟它們首先要攻占的是零食大類。
鹵制食品,炒貨,膨化食品,既是高頻消費,又有成熟的生產供應體系,還不太受原料制約。
準入門檻更低,市場上限更高。
傻子都知道哪個好。
3
但又為什么說溜溜梅聰明呢?
因為不聰明的戰術背后,是最聰明的戰略。
青梅確實不是一個好生意,你知道,我知道,各大零食品牌也知道。
正因此,溜溜梅有了生存的空間。
大家都聰明,都不會碰【蠢生意】,反而使得青梅成為了一個【最好的生意】。
因為門檻高,很多小競爭者被攔在了門外。
小公司哪有錢一下砸幾千萬去建產線?
因為池子淺,風險大,很多大資本也對這個賽道興致寥寥。
我砸幾個億下去,扛了那么多風險,一年就賺幾千萬,有啥意思?
開發薯片,鴨脖,雞翅模式成熟上限更高的賽道不是更香?
池子淺、成本高、風險大的缺點意外造就了青梅行業的壁壘。
小玩家,進不來;
大玩家,沒興趣。
溜溜梅這個沒有對手的玩家,成為了青梅市場上唯一的巨頭。
即便現在有大玩家進入,溜溜梅也不怕了。
因為優勢已經建立。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原料。
如果青梅產品突然火熱,一個巨頭要進來做青梅零食,它收得到青梅嗎?
很難。
廣東普寧是青梅的重要原產地之一,種植面積約占全國青梅種植面積的24%。
今年,普寧的青梅產量是5.68萬噸,全國產量多少由此可知。
青梅就那么多,傳統蜜餞行業分走一部分,做梅子飲料、梅子酒的分走一部分,溜溜梅再分一部分。
還能剩下多少給你?
就算你砸錢高價收到了,你有產線加工?
產線已經被占滿了。
再退一步講,你收到了梅子,瘋狂堆產能加工。
可你明年還能穩定地收到那么多嗎?
一個災年下來,梅子產量劇減,你就又撲街了。
溜溜梅為什么不怕?
因為它不僅有自有加工廠,有合作農戶,還有自己的種植基地。
即便市面上的梅子被你高價收走了,即便代工廠被你壟斷了,它依然有原料,依然有產線。
這些,都是“穩定的供給”。
穩定,是工業時代的生命線。
切入了一個不被看好的市場,投入大量成本建加工廠、種植中心,看起來蠢得一批,實際上聰明至極。
在很多人看來,吃短期紅利,快速賺錢,是聰明的做法。
短期來說,確實如此。
但長期生意,截然相反。
長期生意更應該關注的,是構建核心競爭力。
舉一個被人說爛的例子,優衣庫。
優衣庫的品控在業內嚴格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在過去那個服裝品牌跑馬圈地都在忙著賺快錢的時代,優衣庫一直致力于構建自己的供應體系。
供應商都得說一句,真變態。
到現在,服裝品牌死了一批又一批,優衣庫的質量依然為人稱贊。
長期生意,就是一個笨功夫的生意。
溜溜梅,同樣如此。
4
到今天,溜溜梅的這套策略依然奏效。
在2019年,溜溜梅開發了梅凍產品,當年賣了四千萬,第二年賣了1.7億,第三年賣了近5個億,成為其【第二增長曲線】。
梅凍的爆發,同樣是這種“不聰明策略”的成果。
梅凍是果凍的一種,果凍行業有以下特點:
一、市場成熟,增長空間不大。
二、果凍市場有喜之郎、親親等巨頭,競爭激烈。
三、梅凍與傳統工藝不同,需要重新搭建產線。
直接說吧,這又是一個不好賺錢的市場。
又是利好溜溜梅。
果凍市場成熟,但同時零糖風潮也席卷而至,正缺新品。
市場被幾大巨頭把控,而且需要大量資金搭建產線。
同樣的,小品牌進不來,大品牌已到頂。
溜溜梅有資本,有成熟的新品,同時還有之前靠青梅產品攢下的品牌知名度。
它知道自己能在這個市場拿下一定的份額。
于是,溜溜梅在梅凍新品上,執行了同樣的策略。
在一個已經缺乏增長的市場上,巨額投入,花大錢從日本引進梅凍產線。
而且,延續了青梅特點,在梅凍中加入青梅原漿。
又是自有產線,又是手握原料。
又是一個【只有我能做的市場】。
想賺這個錢的,干不了這個行業。
干的來這個行業的,一算賬根本不劃算。
你要切入果凍市場,干不過喜之郎親親;
你要做新品,拿不出成百上千萬的資金搭產線;
如果你都有,那你拿不到大量且穩定的青梅原料。
這就是一種高明的生存哲學。
至于利潤,溜溜梅每年凈利潤幾千萬,說多真不多,跟巨頭沒法比。
但說少,也真不少。
能幾十年這么活下來,已經足夠厲害了。
一飛沖天,終歸是少。
天臺飛人,才更常見。
相比那些風光一時就萎靡不振,甚至都還沒風光過就被迅速卷成肉糜的同行們,溜溜梅可太牛X了。
活的久,才是王道。
全文參考資料來源如下:
【1】.熟悉的梅酒話梅都有它!百變青梅20億年產值,粵東小城亮了.南方都市報.
【2】.溜溜梅 梅凍引爆全國糖酒會.齊魯晚報網.
【3】.溜溜梅:全網皆知的品牌,賺錢艱難的生意.葉小安.
【4】.溜溜梅青梅寶藏桶:共享健康食品,回望千年文化.日照新聞網.
【5】.溜溜梅:一年賣出20億顆,仍困于“非主流”賽道.螳螂觀察.易不二.
【6】.一年賣20億顆的“溜溜梅”,撐得起休閑零食的大生意嗎?互聯網那些事.
【7】.楊冪代言的“溜溜梅”母公司謀上市:山寨橫行,凈利連降兩年.華夏時報.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