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超美的新中式茶館,讓喝茶變美事
咖啡在中國開始流行前,屬于中國人的“第三空間”是茶館。
1989年,社會學家雷·奧爾登堡在《絕好的地方》首次使用“第三空間”這個詞。它不是家庭空間,也不是工作空間,而是讓人置身其中時能感受到溫暖和歡愉、找到精神寄托和歸屬感的實體場所。在歐美國家,咖啡館、酒館、圖書館都屬于此列。
圖片源自城市·食畫志
在古代,中國人常去的第三空間往往是茶館、酒樓和戲院。尤其是茶館,老舍先生的著作《茶館》掀開中國茶館景觀的一隅,它不只提供茶飲,還供人們歇腳、飲食、看戲、棋牌、洽談、聞聽消息,是重要的日常生活空間和信息中心。
成都老茶館照片,圖源網絡
近年來,隨著“國潮、國風、國貨”消費的興起,復興中國茶文化成為主流趨勢,而其中最熱門的賽道之一,當屬新中式茶館。
與傳統茶館相比,新中式茶館的“新”,直觀體現在門店空間設計上,它們大多以現代化的設計,表達中式美學,同時還將地域特色融入其中。
接下來,本文將介紹7個位于不同城市、空間設計各具特色的新中式茶館。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城市。
Tea'stone
成立時間:2018年
開設城市:深圳、武漢、上海、成都、重慶
設計元素:屋檐、百子柜、梁柱
很多人了解的第一家新中式茶館,就是Tea'stone。作為一個純茶飲品牌,且單店面積在200~400平方米的“龐然巨物”,Tea'stone能夠在短短時間里從深圳快速向全國擴張,空間設計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Tea'stone的首家門店坐落在深圳萬象城,門店外立面以白色的金屬瓦為底,制作了一個高4米長30米的屋檐,抽象呈現了唐朝時期的建筑屋檐,超長畫卷般的檐下天地,仿佛還原了盛唐的繁榮大氣。
在Tea'stone的成都店,盛唐的華麗屋檐則變成了市井小店的涼棚,以融入川渝地區更富市井生活氣息的當地文化,在現代商業鬧市區撐起一方閑適納涼之地。
而在武漢店,Tea'stone的門店變得更加大氣,設計元素提取自黃陂民居中的馬頭墻。門店中的橫梁從室內生長到室外北構而西折,像巨大的幕布一樣從穹頂垂落,顯示出武漢九省通衢、海納百川的氣勢。
步入Tea'stone的門店內部,可看到一大標志性設計元素,中藥柜,也稱百子柜,原是中藥店中儲存中草藥的儲物柜,一般由幾十到上百個小抽屜組成,方便掌柜抓藥。
在Tea'stone中,這個柜子變成了存放茶葉的儲物柜,每一個盒子上都寫著茶葉的名字,放置在柜臺后,成為門店內部的視覺中心之一,為消費者的門店體驗平添一絲東方韻味。
開吉茶館
成立時間:2022年
開設城市:上海
門店元素:青磚、竹矮椅、茶罐
與精致典雅的Tea'stone不同,開吉茶館的門店主打一個煙火氣。
這間茶館的創意靈感來源于中國傳統茶館,店鋪籌備期間,創始人走訪了許多老式茶館,在主理人看來,“茶館是撲出來的日常、愜意與煙火氣;茶館,是‘東方街頭文化的起源’。”
開吉茶館位于上海南昌路,茶館所在地香山公寓是一棟建于1933年的歷史建筑,經過時間的洗禮,建筑上留下了許多翻修的工業痕跡,開吉茶館將它們盡數保留,成為門店的肌理。
門店內部,吧臺使用了一塊老茶館中常見的水磨石作為臺面,旁邊放置一整排的老式大茶罐,幾張竹編的矮椅和矮桌錯落有致地擺放在門店中,再加上老式青磚鋪滿地面,頗有回到兒時老家的氛圍感。
放置商品的貨架上,隨處可見裸露的金屬管道,它們與舊式的茶罐相互映襯,為懷舊手作氛圍增添一絲現代的工業感,再加上現代的透明櫥窗設計,以及店內散落的綠植,使整個店內充滿閑散而生動的氣息。
圖片來源于@瑛瑛特愛吃
煮葉
成立時間:2015年
開設城市:北京、西安、蘇州、成都
門店元素:竹子、竹片、留白
煮葉成立于北京,2015年開始籌備,2017年才有了第一家門店,近兩年的籌備時間中,創始人Helen多次前往日本拜訪設計大師原研哉,這份誠意也為煮葉的發展打下基石——煮葉從門店到茶具的所有設計,均由日本著名設計大師原研哉操刀設計。
從空間到產品,煮葉的設計都呈現著“間”的設計理念。“間”是日本設計的一種方法,它與中國古代繪畫中的“留白”相近,在寥寥幾筆中呈現意境。這種設計理念,在煮葉的空間中盡數呈現,門店輪廓簡約通透,茶幾桌椅均采用原木色,營造出素凈的禪意。
煮葉門店裝飾材料采用了竹子,在中國文化中,竹與茶一樣,可靜心養神。在這片清凈淡雅的空間之內,煮葉還以竹片作為梁,增加立體感的同時,擺脫了傳統吊頂的厚重和乏味,為飲茶帶來幾分靈動輕快。
不僅是門店,原研哉還為煮葉設計了一套全新的品牌VI,煮葉logo,一個為簡體,一個為繁體,目的是為了平衡視覺上的美感。
產品包裝上的文字也是原研哉設計而成,纖細的字體筆畫,仿佛茶葉一般清淡,而在產品包裝上,原研哉設計了一系列圖案,展現表達茶葉漂浮在水面上的清雅之美。
既不晚
成立時間:2022年
開設城市:紹興
門店元素:白墻黑瓦、青磚石板
既不晚位于浙江紹興柯橋古鎮,這里是浙江著名水鄉集鎮之一,開在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的江南水鄉,既不晚的門店風格與紹興的在地文化一脈相承,自成一幅獨特的景觀。
白墻黑瓦,是紹興建筑的典型特征。
在既不晚,這一黑白分明的色調成為了空間的主旋律,從門店外觀到內部裝飾,都呈現出一種清冷靜謐的江南格調。
既不晚門店內部,老石板和小青磚交錯,步入其中,仿佛行走在江南小巷。
店內座椅茶幾皆使用線條硬朗的設計,在沉穩的中式風格中,多了幾分現代的鋒利。
兆兆茶苑
成立時間:2019年
開設城市:臺中
門店元素:老墻面、天井、螺旋梯
兆兆茶苑是一座從傳統茶行轉型而來的茶館,“兆”字是象形字,原指古人占卜時,燒甲骨所呈現的預示吉兇的裂紋,主理人想借此致意茶農,茶農做茶是一件“看天吃飯”的事情;同時“兆”也預示著好兆頭,主理人也希望用一杯茶傳遞好的祝福,與每一位顧客建立連接。
茶的本質不存在于書卷歷史,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生活體驗。兆兆茶苑的門店空間,希望還原這種自然,與每一位進店的人一同分享飲茶的舒適與快樂。
這座低調的門店以“陋室”為主題,它修建在一座屋齡有40年的磚造舊屋上,店內保留了粗糙的舊墻面以及其他建筑原體的痕跡。同時,店面中間通過天井、螺旋式樓梯,將陽光大面積引入室內,光線在斑駁的墻面和大綠植之間流轉,帶來一種身在茶園的自然體驗。
Basao
成立時間:2011年
開設城市:廈門、香港、秦皇島阿那亞、上海
門店元素:茶土花磚、自然木質、陶瓦
Basao是一家來自廈門的工夫茶品牌,與拿著長嘴壺表演茶藝的功夫不同,Basao的工夫體現在對茶葉工藝的嚴苛掌控,Basao曾花費七年時間在全球范圍探索茶風味,還建立了自己的制茶工廠,目的是讓大眾能夠品嘗到多種茶葉的原生風味。
Basao的理念中,“茶是一方風土的凝結”,在極簡現代設計中融入自然材質,成為Basao空間設計的主旨之一。
在近日開幕的上海店中,Basao以故土文脈扎根海派文化之地。店內所用的白泥、紅磚與燈具,全部來自福建本土,如品牌所說:“故土的紋理與光影持續在異鄉輝映,福建的茶香與文脈被瞬移至上海。”
特別的是,Basao還會在店內采用所在地茶園里的茶土所制作的花磚,讓在鋼筋水泥的城市中生活的人們,也能“觸摸、行走或坐在真正的茶土上”,感受與自然的真正聯結。
在內部空間的結構中,Basao以自然光線為空間分層,與原生態的建筑材質與木質家具交相輝映,在光影的流轉中,漫不經心的精致與精心雕琢的自然交替呈現。
沏茶師
成立時間:2018年
開設城市:成都
門店元素:青瓦、長廊、庭院、屋檐
2018年,沏茶師在成都成立,2020年,一座以“宋”為主題的門店在成都大魔方落地。
宋朝時期,喝茶成為全民風尚,市井百姓、文人墨客乃至達官貴族,無一不熱衷于飲茶。
沏茶師的門店空間再現了宋朝時期的庭院。走入門店,映入眼前的并非柜臺,而是一條長廊,左邊是如燭火的燈光,右邊則是一幅山水畫作,當走入店中時,便會被“秉燭夜游”般的氛圍感吸引。
門店內部,仍是庭院深深。
沏茶師在室內打造了一個屋檐,坐在旁邊喝茶,仿佛與友人在自家小院的二樓共飲,手捧著一杯清茶,眺望周邊房屋村落,是獨屬于市井百姓的閑暇享受。
你的城市,還有哪些新中式茶館?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