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端”的廣告,往往只需要最豪橫的大樓
一說起廣告,大家對于它出現的場景,優先想到的會是地鐵里、手機上、電影開始前、網購結束后(促銷短信),能夠把自家門店或者公司大樓做成“出彩廣告位”的,反而少見。
但少見并非沒有,今年大火的品牌“圍擋”廣告,走的就是門店和廣告牌合二為一的路子。
這種在自家的地盤上營銷出彩的,還有最近的宜家:
購物袋“上墻”了?
凌亂的提手帶逼死強迫癥
這是一家英國宜家的門店外墻。
盡管店還沒正式營業,但標志性的藍色帆布購物袋已經搶先吸引了路人的視線,以一種“未見其人先知其色”的姿態為自己的出場鋪墊了一波期待情緒。既為品牌增加了話題熱度,又為門店大樓提前制造了圍觀效果,完完全全的“流量不流外人田”。
在營銷圈,我們總說“以小博大”,但有時候在自家門店或者公司大樓的“包裝”上拿出簡單粗暴的豪橫勁,完成一場“以大博大”的吸睛操作,也不失是一種出圈的思路。
這一期我們就把格局打開,淺看幾個有樓、用樓做廣告、還讓人印象深刻的品牌。
這座色彩明媚但又略顯詭異的大樓,是路易威登與藝術家草間彌生聯名的呈現內容之一,預設目的是讓總店所在的百年建筑煥新出鏡,但實際效果......卻出現了一些偏差。
品牌想傳達的:草間彌生正在以建筑為畫布進行創作,滿眼的彩色波點將品牌藝術調性凸顯。
網友所感受到的:看不懂并360度無死角“被嚇到”。
側視:“怪奶奶”出沒
仰視:死亡的凝視
微微平視:
開始腦補“胳肢窩”的店員視角
乍看離譜,但這種呈現方式喚醒了大家的巨物恐懼癥,也喚醒了大家想要打卡/吐槽的心,無形之中成為了這場聯名營銷的宣傳一環。
椰樹的辦公樓,被網友調侃為“一個真正的寫字樓”,高飽和度的配色、經典的黃藍黑、密密麻麻的字,和產品包裝一樣“吵人眼睛”。
一個大膽的假設:照這樣下去,椰樹很有可能會為了把品牌近段時間的發展脈絡貼滿而去建新的大樓。
石獅在文字堆里秒變“清秀”
“迷你版”和“放大版”合照
自帶重影(散光)效果
比起上面的LV,椰樹大樓贏在風格不變的“厚重感”。
這種1:N還原的效果,讓路過的人忍不住拍兩張照片,到海南玩的游客甚至專程打卡一波,就像大家拿著紙幣去打卡桂林山水、濟南趵突泉一樣完成某種神奇的儀式感。
同樣是奢侈品牌,香奈兒主打一個優雅路線,比如杭州大廈的香奈兒門店的圣誕限定皮膚。吸睛之余,和香奈兒巴黎門店的大樓裝飾玩了把同款呼應。
這可不是香奈兒第一次整活,作為自己卷自己門店設計的存在,香奈兒的一些操作可比奇葩奢侈品有看點得多。
比如將玻璃和磚瓦結構相結合的“夢幻水晶宮”門店,妥妥一塊自給自足的彩虹折射板:
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想把顧客吸引進自家店里”的心是有目共睹的;代入路人感受一下,淺嘗輒止拍個照,對某種先鋒藝術表示respect,已經是最大的效果了。
再多的,可能就是品牌既收獲了話題度,也穩住了自己獨樹一幟的奢侈品人設。
“來宜賓不去五糧液,就像來成都不去看大熊貓”。
這可不是小編說的,而是許多慕名前去打卡的游客常用的文案,甚至表示:走走停停一路上都是酒香,邊走邊暈,實現了微醺自由。
按照分類,前面是時髦精、椰奶愛好者的打卡地,這怎么也算酒鬼的必游項目。
“沒樓的品牌還忙著找網紅打卡地,有樓的品牌已經開始做自己的「地標性」IP了。”
這句話當然是調侃!
但,也并非空穴來風,多一個讓大家一提起來就“哦哦哦是那個”的記憶點,品牌辨識度有了、拉新潛在消費者的機率就又多了一些。
比如就因為外灘一棟樓撞臉安慕希酸奶,引發了腦洞大開的網友瘋狂玩梗。
圍觀網友甚至一本正經地“造謠”,有說自己在“安慕希大樓”上班,給安慕希做會計兼采購;有說自己是安慕希hr,“力證”安慕希總部確實從呼和浩特搬到上海了,最后引得品牌下場辟謠一同玩梗,看呆了路人也為品牌贏得了好感度。
但話說,安慕希你“大樓小作文”都發了,真不考慮建一個真正的安慕希大樓?
抓馬設想一下:當品牌們都紛紛在自家大樓廣告上開卷,群芳畢集的街邊勝景,豈不是很適合citywalk?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