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開發無人問,老板下跪天下聞
搶公章、爆猛料、跟蹤竊聽
董事長下跪、5000字陳情信
比宮斗劇還狗血的情節
狠狠喂飽了吃瓜群眾!
來看看這讓人驚掉下巴的場面:
昨天下午,石榴集團就公司近期的股東內斗傳聞召開媒體溝通會,董事長崔巍現場突然情緒失控,又是跪地,又是捶地,對公司以這種方式出圈感到羞愧,還說自己已立下遺囑,將以生命為代價立誓解決問題。
發布會上還公布了一封5000字的陳情信(關注地產財富會,并回復關鍵詞“石榴”,即可領取5000字陳情信),結尾這樣寫道:
對不起崔總,您這一跪,石榴集團不僅出圈了,還以更狗血的姿勢站到聚光燈下了。
網上流出的內部群聊記錄,兩位創始人喊話對罵,打輿論戰,怎么看都透著股宮斗大戲的味兒:
過去八十多天到底發生了啥?怎么就鬧到董事長下跪了?石榴集團是個什么樣的地產公司?
野生課代表這就來個全盤梳理:
搶股權搶公章斗保安搞竊聽
狗血戲碼湊齊一部大片了!
這幾天的微博熱搜#女CEO實名舉報地產老板邀約多人運動#、#石榴集團回應網絡實名舉報桑春華違法行為#,讓一場歷時80多天的宮斗劇進入吃瓜群眾視野。
事情的起點,是今年6月石榴集團一則副董事長桑春華離職的內部通知,由董事長崔巍簽字并加蓋公司公章。
對于這份離職通知,當事人桑春華的回應是:
“
崔巍故意捏造事實、無端指責其本人存在嚴重違紀違法行為,無論捏造何等理由,均無權以個人單方通知的方式免去其在石榴集團的職務。
而崔巍在陳情信里解釋了與桑春華決裂的主要原因:一是忌憚桑春華巨大的、突發性的個人債務影響公司經營安全,二是桑春華搞內部派系站隊把自己架空,三是公司內部管控混亂,四是公司外部商譽嚴重受損等。
內斗序幕由此拉開,雙方掀起“搶公章”大戰,石榴集團的工商信息頻繁變更,超300個公章被回收。桑春華率先站上輿論風口,在8月3日召開媒體溝通會,說自己與崔巍的矛盾從2022年初的分家就開始了,并對崔巍給出的股權分配方案極為不滿。
桑春華
氣急敗壞的桑春華成了“猛料制造機”,什么自己車被跟蹤竊聽,崔巍強行增補公司新董事拉攏站隊……
一直到前幾天,云核變量董事長劉夏在微博實名舉報桑春華以吃飯為名邀約“多人運動”,石榴集團的這場股東內斗戲徹底出圈,成了瓜田里那顆喂飽網友的碩大的瓜。
這才有了文章開頭地產老總的驚天一跪。
那么,在陳情信里說自己膽小、懦弱、隱忍,不想站在聚光燈下的崔巍,為什么又公開露面、不顧輿論死活的下跪捶地?
顯然是雙方撕扯大戰觸碰到了他以及公司的核心利益。興業銀行上個月初發告知函,要求石榴集團在2023年8月12日前,將18億貸款本年度剩余應還本息金額7400萬元存入監管賬戶。
據崔巍說,桑春華以金融機構斷貸、抽貸威脅,作為雙方談判的籌碼。
媒體溝通會上,崔巍憤憤揚言:假如由我們實際的凈資產覆蓋不足而給各家金融機構帶來真實損失的話,我會從石榴中心22樓跳下來。桑春華,你有什么膽量跟我叫板,我告訴你,我寫好遺囑,以我的生命做信譽擔保。
石榴的瓜,越吃越大。
這個狗血故事的主角石榴集團到底是什么樣的存在?為什么種下一顆石榴籽,能結出一顆顆大西瓜?
這么生猛的石榴集團
在地產圈也是個神奇的存在
“黑社會起家”、“通州路口發傳單霸主”、“賣房沒有下限”是圈里人對這家公司的固有印象。
石榴的事情能鬧成這樣,業內人“并不意外”。因為創始人代表著公司的底色,而這兩位創始人的底色是——“身上有一股無法讓人忽視的草莽精神”。
簡單來說,就是路子野、膽子大、能搞錢。
崔巍在陳情信里回憶公司初創時說:我們當年進北京起家是靠兄弟們一張一張傳單發出來的,是當年一個一個銷售員站在馬路邊一輛車一輛車插出來的。
其創始人桑春華回憶二十多年前的創業史時,曾表示,當初北上創業時,沒想過會涉及營銷或地產行業,遇到有機會就做了。
這種有機會就敢想敢干的精神,奠定了從華美、K2到石榴集團的快速發展,但也給未來埋下了一些“隱憂。”
石榴集團在K2之前,還有一個最初的前身——華美地產,是一家承接一手房營銷代理業務的企業,創立于2001年。
二十多年前,華美地產的開局就非常簡單直接——以近乎傳銷+洗腦式的軍事化管理的方式打造勢頭高漲團結一心的團隊,將其鋪天蓋地的街邊派單攬人的模式持續復制在京城各地。憑借當時的“狂飆”勁頭,初創六年內,華美地產就在北京一百多個銷售項目,迅速揚名。
2007年,積蓄了足夠力量的資本的崔巍和桑春華開始往房地產更高利潤率的上游走——開發,并于當年創立了K2地產。
和華美地產“野而猛”的開局一樣,K2地產快速打開局面,首個發力項目K2海棠灣, 2009年時銷售破10億元成為當年樓市黑馬。
但這匹“黑馬”有點與眾不同,后續越賣越“邪”:
據北京商報報道,2011年,K2海棠灣不僅采用地毯式小廣告轟炸模式、生拉硬拽搶客戶式帶看房,還想出了宣傳一個號稱位于項目隔壁的虛假“幻影樓盤”的方式,把想看區域新盤的客戶騙來項目地,最后才發現所謂的“新盤水岸國際”其實就是老盤K2海棠灣。
憑借各種敢想就敢干的奇招,K2逐漸成為通州的“小地頭蛇”,陸續又開發了通州十里春風、K2百合灣、K2清水灣等樓盤;并于2012年底在北京實現了百億的年度銷售額。
看起來是一個深耕京城的百億房企即將啟動全國化路線沖往千億規模的故事。2016年K2更名石榴集團之時,創始人稱——石榴取意“聚合是力量,分散是生機”,要求確實隱含著他們成為全國性房企的決心。
只是,從K2到石榴,他們的拓展路線布錯了局。
在深度綁定通州的基礎上、石榴集團率先外拓并大力發展的下一圈,在環京。
通州和環京后來的市場大家都明白。2018年,調控趨嚴加上通州及環京市場衰落,讓剛密集拿地不久的石榴集團面臨嚴峻的現金流壓力。
怎么緩解壓力?石榴的出招依舊是非常直接而粗暴——
沒有賣不出去的房子,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降價促銷!
這一降,就是把k2十里春風的價格從開盤時的單價3.4萬降到了單價2.2萬。業主們直呼受不了,集體圍堵開發商要求退房鬧出大新聞的同時,也直接釋放了環京樓市大跌的信號。
這種看準了利益取向就敢想敢干的莽夫精神,似乎一直在潛伏在這家企業身上,時不時就要竄出來冒頭。
或許這次的行業大戲也是如此。為了利益,該爭就爭,哪想那么多后續,誰又能想到如今竟然發展得如此不可控制?
別讓地產
一“跪”不起
有人說,石榴集團內斗和崔巍這一跪,把房地產的臉都丟到圈外去了。很多業內人的群都炸了,為石榴老總這驚天一跪感到不齒。
你說這家公司沒品牌意識吧,它前幾年改名石榴集團,看出來似乎想告別過去,重塑公司品牌,可惜又沒有了下文;說它有品牌意識吧,董事長這公關的路數和畫風,實在讓人一言難盡。
80多天的時間內,石榴本來是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做好輿情管理和危機公關的,可是它錯過了黃金時間。再退一步看,今天的5000字陳情信,你要真當故事來說,說的情真意切,靠真誠打動人,可能也有很多人信了。但這一夸張、作秀的下跪,直接將正面回應的效果拉成負面。
地產媒體人的活躍群里調侃聲一片
如果這次發布會以及會上的情緒表現、下跪戲碼,是有公關設計的成分在,那地產財富會認為,這個公關負責人可以直接下崗了:完全不顧老板的企業家形象管理,跪下容易,以后站起來只怕很難了。
實際上,石榴集團是很多吃了時代紅利野蠻生長起來的企業代表,他們沒有養成重視品牌建設的意識和習慣,企業品牌建設基本是塌方的,所以才會在這次公司內斗危機中集中暴露。
一家公司對于品牌形象和媒體關系的長期維護,在行業上行期可能還不夠明顯,反而在行業式微的背景下更能凸顯出護城河作用。
比如旭輝,去年出險之后沒有躺平,一直積極對外釋放積極信號:保交付保品質、推進化債方案,有序經營,持續和業主、投資人、政府、媒體保持良好的互動溝通、保持信任。今年8月3日央行召開的金融支持民企發展座談會上,旭輝作為有關民企參與其中。
再比如泰禾,作為第一批出險房企曾經遇到很多問題,但公司一直重視維護品牌形象、積極到一線進行更直接的業主溝通和媒體溝通:黃其森今年帶著團隊走遍了廈門、福州、杭州、上海、蘇州等地,到一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今年5月以來,黃其森還建立首席服務官工作機制,將提升服務品質上升為泰禾的企業戰略,并對集團和各區域首席服務官進行具體任命。
比如融創,孫宏斌在企業出現現金流問題時第一時間自掏腰包向公司無息借款4.5億美元并多方輾轉騰挪積極還債,在不得不展期時,給了一個很有誠意的展期方案并宣布個人為此提供無限連帶責任擔保,以足夠的誠意溝通贏得信賴。如今,即便融創已經是出險房企了,前幾天融創壹號院開盤還是賣到了56億,仍然有很多人愿意選擇融創,相信融創的產品,覺得住在融創的社區里有身份認同感。
反觀石榴集團,狗血事件之后,還有多少人愿意買他家的房子?——你買的誰家的房子?石榴集團的。哦,就是那個一跪成名的開發商啊?
地產財富會想說的是,當前,房地產正處在被一連串利好拉動上升的關鍵期,行業需要更多的正面榜樣和正能量,需要更多珍惜品牌羽毛、懂得如何正確化解危機的地產公司。而一個不懂品牌和公關的企業,很可能會做出拉行業下水的行為,導致整個行業為之買單的后果。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