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佩奇告訴你,春節廣告該怎樣做
對廣告人來說,春節廣告其實是個命題作文,因為在這個特殊的節日,大多數甲方,或者說我們這個社會環境,民族的主流價值觀,只能接受“親情”“團圓”“幸?!薄翱鞓贰边@樣的主旋律主題。
所以,春節的廣告也都只能千篇一律的歌頌親情,表達幸福快樂。廣告里完美到不真實的笑容和眼淚,誰也挑不出毛病,或者說誰也不敢挑毛病,為了政治正確,大家只能鼓掌。
結果,群眾沒差評,甲方也滿意,大家皆大歡喜。
這種做法真是很保險,很聰明。
可是,也真的很偷懶,不走心。
捫心自問,那些廣告,表達的是真實的我們嗎,大概不是吧,我們在春節的快樂和感動,其實只是一種表演,是春節這部劇本給到的角色,他不是真實的我們。真實的我們情緒很復雜,卻只能在春節這個舞臺上強顏歡笑。
所以那些廣告最大的作用就是讓品牌在春節期間刷個臉熟,僅此而已,畢竟大家看的都麻木了,除了廣告人自己,圈外人有幾個會真的因為感同身受而自發轉發傳播品牌呢。
我沒有責怪甲方和廣告人的意思,因為甲方要求符合主流價值觀的要求很正常,一點也不過分,而我也沒有比其他廣告人更好的解決方案。
大春節的,你總不能拍個,diss親戚,說自己害怕回家,跟爸媽沒話說,這種三觀不正的廣告吧?
刷屏倒是有可能,可有哪個甲方敢冒著政治不正確的風險,接受這種廣告呢?
甲方的想法當然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春節廣告怎樣做,才能做到,既符合甲方要求,符合闔家團圓,幸福快樂的主題,又能表達當代中國人的真實痛點。扎心,走心,而又不能太沉重的講述一個春節故事,讓觀眾自發傳播品牌。這才是最大的難題。
這幾天刷屏的《啥是佩奇》給了我們答案。
張大鵬導演很高明,首先他敏銳的洞察到了這個很有中國特色的問題,兩代人生活在兩個世界,彼此陌生,卻又不得不彼此相愛,每年春節又不得不見面,這種由城鄉割裂造成的代際隔閡,引發的尷尬和無奈,扎到了我們每個人的心。
但是這種沉重的矛盾又不能赤裸裸的在春節的主題下進行表達,怎么辦?
導演通過幽默的劇情,巧妙的,小心翼翼的,給這個沉重的主題包裹了一層親情、團圓的糖衣,既扎心,又符合主流價值觀,既符合甲方要求,又讓觀眾感同身受,做到自發傳播,不得不說真是太高明了,我佩服的五體投地。
我們這個重視集體主義的民族,向來是不太被允許表達個人的,政治不正確的真情實感的,我們還有很多類似這樣的,被壓抑的情緒需要有人幫忙表達,這對中國廣告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選題資源,是個好消息,關鍵是怎樣處理好真實情感表達,和主流社會規則的矛盾,正面的表達品牌,這才是難題。
在這個問題上,張大鵬導演給了我們廣告人一個很大的啟發。真的需要好好學習。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