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只玩超級增程
1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除了少數幾家堅持做純電的車企之外,絕大部分車企,包括傳統燃油車廠商,都開始轉向插混或者增程了。
我很早之前就寫過,在鋼鐵俠胸口那個小反應堆可以實現量產之前,油車和電車就處在一種互相看對方不爽,但是誰也干不掉誰的尷尬局面。
因為雙方真的能做到你追我趕,打得有來有回。
電車有電車的優勢,甭管未來車用電價格會不會上漲,反正現在家用充電的價格就相當于用自來水給車加油。
而且用的還是公廁的自來水。
便宜!
無數的網約車師傅用腳投票,告訴這個世界,只有綠色才是最健康的顏色。
我小時候出租車司機脾氣火爆,讓他跑個冷門的路線,他能甩一路臉色給我看。
如今改了電之后,他們的脾氣也變得好了起來。
多開幾百米接人,兜個圈等等我之類的,再也沒見他們發過脾氣。
原因就是電費真的便宜。
便宜到大家的心態都已經變得平和了。
而油車的優勢也不用多說,上百年的技術積累帶來的穩定性,以及全球各種配套設施帶來的便利性。
在大街上,你或許很難找到一個公共廁所,但是不可能找不到加油站。
杭州公廁多,我不需要找。
有些小城市,我為了找廁所,都直接導航去加油站。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加油站可以和肯德基與麥當勞齊名了。
唯一的區別,就是汽油不能炸雞。
過年的時候,如果不是開著油車回老家,那大概率只能在高速上被堵到沒電,然后坐著道路救援的拖車回家。
別問我怎么知道的,我只能告訴你高速路段800起步,到了收費站保險公司的免費救援車才能接手。
油電之爭,一時間是無法結束的。
所以當增程這個燒油給電池充電的技術出現后,我眼前一亮。
很多人都在罵,說這是“脫褲子放屁”。
但我卻一直覺得,這才是最牛逼的技術。
因為它完美地卡住了規則,物理學和經濟學的bug。
規則,就是綠牌的問題。
增程雖然加油,但是算綠牌,解決了廣州杭州等城市的指標問題。
不是藍牌等不起,而是綠牌更有性價比。
物理學,那就是在小型核聚變被掌握之前,能完美地把油和電同時利用起來。
講真,鋼鐵俠1里的托尼要是把自己的機器人改成增程的,能早半個月從恐怖分子的基地里飛出來。
而經濟學,說白了就是省錢。
增程給了你油車的續航,又給了你電車的價格。
性價比翻倍。
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在高速上被堵到沒電。
也不用因為自己油耗高而舍不得踩油門。
牛頓的棺材板被釘得死死的,而隔壁經濟學家則被掀得跟大風車似的。
這就是增程。
2
但是增程也有自己的問題。
首當其沖的問題就是虧電。
理論上來說,只要電池一直有電,發動機發電的速度快過耗電的速度,那這臺車相對而言就是省油的。
但是理論上也說了,我和清華的學霸都是人類,相互之間成績應該也差不多。
理論還說只要能給太陽套上一個戴森球,能源就能多到用不完。
理論是一方面,現實又是另一方面。
理論上當乞丐還有成就霸業的呢,也沒見人故意當乞丐去。
實際生活是你開個空調,就可能把電池里的那點電給耗盡了。
電池一歇菜,小功率發動機瞬間成了小馬拉大車。
后面的旅程只能一邊充電一邊跑,油耗就跟血壓一樣,不僅降不下來,反而會比平時更高。
于是花銷也變大了。
同時動力也跟上了配重一樣,軟得很。
這就跟電動自行車沒電了之后是一樣的,酸爽的滋味,蹬過的人都知道。
我之前有個朋友就買到了類似的車,動不動就虧電。
我永遠也忘不了他的名言,你見過12、3個油的新能源綠牌車么?
你見過什么叫披著電皮的輸油管么?
我這有。
初代增程只是一個階段性的解決方案,隨著大家用車要求的提高,增程的技術也會跟著進行迭代。
為了彌補增程的種種不足,領克提出了“EM-P超級增程電動方案”。
和傳統的串聯式增程不同,領克的EM-P超電方案,實際上是打破了增程和插混的壁壘。
一車三用,可電可混和增程。
EM-P超電方案主要要解決的問題,總結一下就兩個。
第一:如何在虧電的情況下省油。
第二:如何在虧電的情況下,依舊勇猛。
關于以上問題,領克的解決方案實現起來其實挺復雜的,但聽起來真的非常簡單。
領克首先想到的就是,能不能盡可能地保證自己不虧電?
電池總沒電,一定是因為電池不聽話,與其想著如何省電,不如加大藥量。
量大管飽,給電池擴容。
一切的焦慮,都來源于電量不足帶來的不自信。
之前電池扣扣搜搜純電跑個幾十公里就沒電了。
開個空調續航還得打折。
如果是冬天,暖風能讓續航直接砍一半。
現在一口氣給你整個200+的電池。
245公里的續航,省著點跑,都能東西方向把日本給穿了。
如果就是在城里上下個班,偶爾去趟郊區放放風箏。
就把它當個純電車開就行了。
至于發動機和變速箱,你就全當是買電池送的。
這個電量,足夠了。
如果誰上下班距離超過200公里,那我覺得他考慮的就不是應該買什么車了。
而是要找什么樣的搬家公司了。
3
當然,人人都有些特殊情況。
萬一不夠用,我說萬一哈。
領克還是準備了非常成熟的解決方案,
把續航從245公里提高到1000公里+。
要做的事情就是引入電混系統。
都說了是EM-P超電方案,不可能只充電不加油。
相比普通增程只能靠電機驅動,領克的電混引擎可以直驅,也可與電機并聯驅動,既能保證續航。
而電混引擎又能保證在虧電的情況下做到省油。
通過P1發電機的輔助,調節1.5T電混引擎的工作點保持在高效區間。
多種工作模式在智能算法加持下,可滿足各種工況下電混引擎和電機在更合理、更經濟的條件下進行動力輸出。
和普通增程的小馬拉大車變得費油了相比,領克的技術能保證車子實時在高效區間。
電混引擎可以直驅的特點讓領克的能量損耗變小,動力直接作用于車輪之上。
初中物理都學過,中途經過的環節越少,能量損耗越小。
基于以上幾點,從而節油。
大多數司機的里程焦慮,其實并不是說要一口氣跑多遠。
焦慮的是剩下來的那一口氣,不能堅持到加油站或者充電樁。
大家要的不是絕對續航里程,而是絕對的補能確定性。
我之前新疆玩,因為地域遼闊,很遠才能看到一個加油站,還有可能在裝修。
于是我全程都非常焦慮。
油箱掉到一半的時候,腦海中就已經浮現出下車推車的場景。
這種里程焦慮,我是能理解的。
那動力如果拉胯了怎么辦?
簡單,引入變速箱啊。
直接做一套能完美兼容三種能源模式的變速箱做切換不就得了。
燃油車發展了上百年,最有技術含量的兩個部件,一個發動機,另一個就是變速箱。
原理都寫在那里了,拿出來用就行了。
高速行駛上,優先采用三檔直接驅動。
通常來說,檔位越高,轉速越低,這個時候的發動機不僅可以輸出動力,還可以給電池充電。
既保證了動力,也補充了電能。
當需要更大動力的時候,就會讓電機參與驅動。
最重要的是,因為有了三檔變速箱,這臺車可以在高速上實現降檔增扭矩。
一臺增程式的混動車,可以模擬出手動擋的駕駛邏輯。
原因就是領克的EM-P超電方案和別家的增程不太一樣。
領克的EM-P超電方案,本質上是把油車和電車拼在一起。
優點全都要了。
從此高速公路上超車,講究的就是一個穩準狠了。
再也不用跟著貨車屁股后面吃灰了。
一個老司機們都懂的常識,車子雖然不是開得越快越安全,但是在高速公路上,盡可能地讓自己的前后左右沒什么車,卻是最安全的。
這種動力迅猛帶來的不僅僅是性能的提升,更是安全性的提升。
4
前面說得簡單,但造車不會像搶車位游戲那樣簡單,游戲中兩臺車往一塊拖拽,看個三十秒的廣告就合成成功了。
現實不是這樣的,現實是想把兩臺車的動力系統壓縮到一臺車里,同時還要調校到臺車能完美適配多種動力組合,是難上加難。
沒有三十秒的跳過廣告可以看,看完就能領取獎勵。
如果有,領克的工程師能把廣告當電視劇看。
所以才說,領克08真的是一臺對得起“EM-P超電方案”這個名字的車。
在沒看廣告的情況下能造出來這么一臺車,屬于沒法作弊,只能迎難而上。
領克08的EM-P超電方案帶來的是什么樣的使用場景?
首先,純電245的續航,這個數字已經超過市面上相當多的純電代步小車了。
也就是說,如果是拿來買菜的話,這個電量,夠你把菜市場所有的雞蛋都搬走。
如果是上班的話,足夠幾天不用充電,哪怕同事蹭車,也不怕。
就算郊區踏青,偶爾跑跑長途,這個電量其實也足夠了。
其次,就是增程模式下帶來的1000+的續航。
這個續航怎么說呢,車是能扛得住,就是不知道屁股能不能扛得住。
反正我覺得這種參數其實是性能過剩了。
但領克知道,大家可以不這么開,但你不能不給消費者這樣的續航。
EM-P超電方案不僅僅是續航,更有“強大的性能”。
三電機四驅的布局,說扭矩905牛米,說功率436kw。
百公里加速4.58秒。
秒速五厘米,是櫻花飄落的速度。
秒速40里,是櫻花為什么會從樹上飄落下來的速度。
全場景電動駕駛,時速小于88km的時候純電運行,上了高速,DHT Evo三檔變速箱介入行駛。
保證發動機處于高效區間工作。
講真的,在增程式主流都不怎么重視變速箱的設計下,領克的三檔變速箱,完全就是在炫技。
很多車企之所以舍棄變速箱,不是因為變速箱不好,而是因為變速箱不好設計,難以調教,還容易壞。
你看共享單車有給你用變速設計么?
別人的增程,可能是因為傳統車的零部件搞不定了,被迫轉型做的。
而領克的增程,則是在已有的成熟的發動機,變速箱和電混系統上,又加入了純電車應該有的各種體驗。
屬于1+1大于2。
車企如此的卷,而領克卻能逆勢崛起,無論是銷量還是口碑一直上乘,靠的就是真正“領先”的技術。
EM-P超電方案,并不是簡單地把增程升級一下。
高速不軟,長途不虛,越野不慌,是車的優點。
掏錢不虧,買不后悔,開不怕壞,是領克的優點。
只有這些綜合在一起,才能稱得上是增程Pro+。
這個東西我覺得整挺好,望其他車企趕緊逆向一下,全都配上。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