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搜索的船,能上嗎?
1
從三年前搜狗宣布收到騰訊的收購要約到兩年前搜狗正式并入騰訊,網上對此一直有很多爭議。
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搜狗對騰訊到底有沒有用,騰訊花這么多錢收購搜狗是不是虧了。
在當時這個問題其實是沒有解的,收購搜狗只是騰訊布局搜索戰略中的一環,虧不虧要看整體的搜索戰略推動得怎么樣。
但放到今天再來回顧,答案似乎就逐漸明晰了起來:
至少在騰訊眼中,收購搜狗沒有虧。
你干一件事肯定是賠了止損,賺了追加。
如果騰訊覺得收購搜狗虧了,那這幾年對搜索的投入應該是逐年降低的。
但實際上全盤去看騰訊的動作,先是去年7月在微信的搜索廣告上線【超級品牌專區】,搜一搜正式開始商業化,然后是同年11月對QQ瀏覽器搜索廣告的商業能力全面升級,今年3月更是在微信公開課PRO上披露微信搜一搜達到八億月活。
無論是微信還是QQ瀏覽器,都是騰訊生態內TOP級的資源,都被騰訊一一投入到了搜索上。
即使對騰訊來說,這也相當于all in搜索了。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搜索已經是幾十年前的產品形態了,騰訊現在發力會不會有點晚?
但其實互聯網發展到今天,對流量的利用依然是圍繞著搜索進行的,甚至可以說一切都是搜索。
從廣告主的角度看,投放搜索廣告的本質就是對流量進行篩選。
當用戶搜索特定關鍵詞的時候,就表明他此刻有相關的需求或者意愿,你這個時候對他進行觸達,轉化率會更高。
但你現在無論是去投放短視頻、圖文還是什么別的內容形式,看似不是傳統的搜索結果廣告了,本質上還是一種搜索廣告,無非是用戶從主動搜索變成了被動搜索,和當年那些搜索引擎靠用戶主動搜索關鍵詞來篩選的邏輯是一樣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搜索其實從來沒有離開過舞臺的中心。
而且也不光是騰訊在發力搜索,從字節跳動到小紅書也都在加碼搜索領域,這年頭哪家互聯網大廠不搞個自己的搜索都要顯得不合群。
搜索過去很重要,現在很重要,在未來依然會是互聯網的大趨勢。
2
但你在這個時代做搜索,和古早互聯網時代的搜索引擎又有著極大的差別。
無論是搜索廣告的投放邏輯還是用戶搜索的行為邏輯,都是不一樣的。
在PC互聯網時代,所有用戶都飄散在互聯網之海上,廣告主對在哪里能找到什么樣的用戶是兩眼一抹黑的。
這個時候你只能等用戶自發進行搜索行為,自己給自己打上標簽,你才能知道“噢,我的目標客戶在這里,我想要找的群體在那里”。
而且因為用戶只是在搜索的時候用一下這個搜索引擎,搜完了就跑了,對廣告主來說這就是個“一錘子買賣”。
你既沒法把精準流量導入到自己的私域里,下一次也找不到上回觸達的用戶了,只能從零開始重新投放。
而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個個APP把不同圈層的用戶圈地跑馬,按照行為特征甚至消費習慣分門別類。
好處是廣告主不需要再慢慢等用戶主動搜索了,也不怕和用戶失聯了。
他們在選擇某個APP并成為活躍用戶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一次被動搜索;
而且因為他們往往會長期使用這個APP,你是有機會和他們建立長期聯系的。
但壞處是,單個APP能影響到的人群非常有限。
廣告主得到了速度和效率,卻失去了互聯網最重要的廣度和縱深。
對用戶來說搜索是為了尋找信息,但大部分用戶在搜索的時候往往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具體是什么東西。
這時候他們需要的不是刻板的回答,而是把所有相關的東西都呈現出來給用戶自己選。
在PC時代這是很簡單的,那個時候互聯網是真正意義上的萬物互聯,任何一個搜索引擎都可以很容易地根據你的關鍵詞把互聯網上所有相關信息連接起來。
但很多時候你到APP里搜索,你想要的解決方案很可能是由多個不同的碎片信息組合起來的,它們分散在不同的APP里,你連應該分別上哪兒去找都搞不清。
而在廣告主和用戶對當前搜索模式的痛點之中,就蘊藏著龐大的商業機會。
文章開頭已經說過了,騰訊搜索是騰訊動用生態內多個TOP級資源打一套“搜索組合拳”。
獲得生態加持的騰訊搜索,成為了搜索領域從未出現過的新物種。
一方面,騰訊搜索是兼具全網搜索+站內搜索的,只要是騰訊生態內能觸達的信息都能給你呈現出來。
用戶使用騰訊搜索,不只是某個APP在滿足你,更是一整個騰訊生態在為你提供解決方案。
你得到的也不只是單一形式的信息,還有可能是公眾號發布的推文、視頻號帶來的視頻,甚至是由小程序提供的購物體驗和服務。
另一方面,騰訊是支持搜索廣告的一站式投放的,其范圍可以同步覆蓋微信、QQ瀏覽器等多個APP。
而且騰訊搜索涵蓋的各平臺搜索資源都可以直接跳轉到微信的私域鏈路。
廣告主投騰訊搜索,投的不只是某個APP,更是一整個騰訊生態。
投完以后獲取的也不只是一次性的流量,更是一個多維長效的私域陣地。
甚至目前這些都還不是騰訊搜索的極限,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未來騰訊把騰訊視頻、騰訊新聞這些資源也投入到搜索業務里,那騰訊搜索能覆蓋的流量還會更大、更繁榮。
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甚至再考慮到未來的想象力,這都是獨一份的。
傳統搜索廣告失之于遲鈍和短線,單一APP搜索廣告失之于狹窄和單調,但騰訊生態搜索廣告同時實現了流量的精準、迅速、高效、廣泛和長線運營。
這就是,生態的力量。
3
做生態型搜索的前提,是建立起一個生態。
乍一聽這好像是句廢話文學,但騰訊搜索最重要的壁壘就藏在這句話里。
生態之難,難就難在只有騰訊能做。
所有公司都想做生態,但并不是隨便哪個互聯網公司把旗下幾個獨立APP串聯打通了就能叫生態的。
所謂生態,流量要大,場景要全,功能要多,還要能做私域沉淀和二次轉化。
目前騰訊搜索涵蓋的微信+QQ瀏覽器場景,流量已經相當可觀,如果后續繼續在生態內拓展,從流量來看可以說非常頂;
再看場景覆蓋,從社交、娛樂、資訊到泛生活領域,騰訊生態同樣包羅萬象。
以及能為用戶提供的功能服務,用戶不僅可以獲得即時資訊、深度內容,還可以線上逛街、打游戲、看小說、刷視頻、看直播,甚至可以付電費、燃氣費甚至買火車票。
如果再加上私域沉淀和二次轉化的需求,無論從認知度、還是被大眾接受的程度,微信確能擔此重任。
以上這幾條要求,單個拿出來或許還有其他公司可以做到,但能夠同時滿足的,只有騰訊。
而一旦建立了生態,再來做生態型搜索就是水到渠成。
關鍵是,生態的價值還不光是拿來做搜索廣告。
實際上,任何廣告都需要在生態里才能事半功倍。
有一句名言叫,
“信任源自重逢”。
我為什么信你,因為我確認每天都能看到你。
所以你會信任家人,信任同學,信任同事,不信任萍水相逢的陌生人。
怎么做到重逢?
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包圍用戶的生活。
就像過去很多品牌鋪天蓋地投放公交車、寫字樓甚至高速路上的廣告墻,這里面很大一部分曝光是完全沒有轉化的,我們都知道的事情,品牌也知道。
但,品牌為什么還是要投?
為的就是讓用戶時時刻刻感受到你的存在,在有需要的時候能想到你。
然而社會發展到今天,僅靠這些線下場景已經不足以包圍用戶的生活了。
但,騰訊的生態型搜索可以。
用戶很大一部分生活都是在線上發生,而用戶的線上生活又有很大一部分是在騰訊生態內發生。
這個時候,能夠一站式投放覆蓋騰訊生態內多個平臺的騰訊搜索,就能以同樣的方式對用戶起到潛移默化影響的效果。
這是只有真正的“生態”,才能具備的力量。
4
而且微信這個場景是非常非常特殊的,媒體行業里有一個共識,微信流量就是“最有價值”的流量。
投再多廣告,轉化率起不來也是白搭。
但投微信廣告是更容易達成轉化的,所以微信公眾號粉絲的價值也是自媒體平臺中相對較高的。
同樣的道理,當你以更容易轉化的微信場景為依托,通過騰訊生態挖掘出用戶潛在的具體需求并提供了解決方案,還能夠將用戶無縫導入到他信任的私域池中的時候——
這就意味著極高的轉化率、極強的付費意愿和極致的強聯系與復購可能性。
這年頭,投放是最需要慎重的事情。
因為這是在花錢,是要把真金白銀撒出去的。
在生意這么難做的當下,你但凡花錯一筆錢、搞砸一次投放,可能就會導致你的一個同事離職。
所以你的每一分錢都不能亂花,每一筆投放都一定要奔著轉化去。
而騰訊的生態型搜索,我認為是不能錯過的機會。
不光是因為上面說的這些理由,更因為騰訊搜索是目前騰訊整個生態一起發力形成的一股順風。
你做任何事情都一定要乘大船、搭順風,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現在騰訊動用了生態內TOP的資源去做搜索,足以證明這是集團內目前非常受重視的項目。
那么,它大概率會成為下一階段的紅利。
前面已經論證過了,搜索廣告依然是廣告業務的主角,所以可以推導出騰訊一定會努力做好搜索業務,并確保生態型搜索廣告的轉化率和高回報。
因此,現階段,騰訊搜索是一個大概率能贏的項目。
這個時候,你上不上船?
你肯定是要上船的啊。
而且這張船票并不貴,很可能還會通往新世界。
這個卷到極致的市場競爭力,你想要破局就一定要勇于嘗試新東西,反正你不嘗試你的對手也會嘗試。
你試過以后發現有用,那這就是你起飛的契機;
就算試了發現對你沒用,也可以排除一個錯誤答案。
更何況你現在面對的還是騰訊搜索這種勝率極高,而且幾乎零門檻的機會。
行動起來,商業上,最不能浪費的就是時間。
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了。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