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贊意CEO:未來,一切公司都是內容公司
不知不覺,贊意成立已經是11年。
作為一個廣告公司,它稱得上是老廠牌了,但它給我的印象還是一如既往的年輕。
雖然社媒高速變化,但贊意沒有和年輕人離線,而是時刻和年輕人保持同頻。
從贊意的過往案例中,你會發現它總能挖掘出年輕人內心的需求。
你可以在鐘薛高《今年桂花開得晚》中找到那種平和,也可以在樂樂茶的“我的快樂,就在此刻”系列里一起發瘋。
渴望平和,經常發瘋……贊意把年輕人的精神狀態,變成了一個個有意思的內容。
一個公司保持年輕的秘訣是什么?這次我們找到了贊意的CEO烏東面,展開了一次簡單的對話。
借助這個機會,讓我們多一個視角去認識贊意,同時也希望能找到關于年輕化內容的答案。
1.
在2023年,贊意迎來了11周年。作為頭部Agency,贊意身上的標簽很多,但以“PLAY FOR YOUNG 連接年輕人的定位肯定是最為出眾的那一個。
當下年輕化已經成為品牌的一個全新的共識,但我覺得在媒介高速迭代、內容加速更新的當下,年輕化也依然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就近兩年而言在品牌年輕化層面的實操之中,您有何更新的、顛覆自己之前認知的理解呢?
烏東面:
年輕化具體在兩個層面上:
一是對內的文化,PLAY
FOR YOUNG它代表的是一個年輕的心態和精神,主動去改變,這也是我們競爭中比較看重的一個文化。
在這十幾年發展中有好幾個階段,媒介環境的變化、外界經濟的變化,我們也在對應著進行改變。
在2012年剛成立的時候,社交媒體的出現,也讓品牌年輕化變成一個公共議題,那個時候我們就做社交媒體。
隨著年輕人的興趣在變化,受眾群體圈層化,開始追星,這個階段我們就做娛樂營銷,請明星做代言,做粉絲運營,制造話題,一起內容和產品共創。
其實無論在哪個階段,它都是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我們要做的就是保持對環境的敏感,然后主動去變化。
二是克服自己的慣性。時間越長,慣性越大,慣性會帶著你不可避免地走向保守,或者走進自己的舒適圈里。
公司也是一樣,長時間下來,它的慣性積累了很多,我們要去對抗慣性,去找更多年輕化的東西。
當然,年輕化并不是說去做個醫美,從外觀上打扮著很年輕。
其實現在很多品牌在做這樣的事情,看起來很年輕,現在流行什么就做什么,聯名流行就做聯名,明星流行就找明星,它都是通過外在的手段在實現年輕化。
而要打破慣性的方法,還是品牌的內在。你要有年輕人的好奇心,要有敢于挑戰的精神,要有好玩的心態。廣告公司幫助品牌年輕化,就是外邊和內里都要做到。
2.
關于娛樂營銷,也是贊意的一個很差異化的點。其中娛樂營銷成為贊意互動為客戶進行“品牌年輕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回望過去,也展望將來,娛樂營銷的風在往哪里吹?
烏東面:
現在不太講娛樂營銷,而是講明星營銷,因為我覺得娛樂營銷的本質是明星營銷。
娛樂營銷在工具箱里突然這么炙手可熱,是因為流量明星作為主軸。在過去,都是在走流量明星這一套打法。
流量明星在走下坡路,這是無疑的,但明星營銷還有其他突破點嗎?我覺得是有的,像劉德華這樣的國民性藝人。
從過去的一些案例中,品牌和劉德華的項目合作,總能帶來巨大的反響和影響力,這也體現出了娛樂營銷的價值和趨勢。
明星營銷的未來不在流量,在于作品。
像張頌文這樣的演員,像封神榜這些年輕演員,通過好的作品獲得流量,這是明星營銷應該會吹向的地方。
如果放在更大的維度去看娛樂營銷,就不得不去面臨一個現象——消費者的圈層化。
在過去,大家找一個消費者洞察就可以了。但現在消費者的興趣是分散開來,且這個圈層化趨勢還會繼續深化。
在小紅書上有各種賽道的博主,有職場,有居家,有育兒……在抖音上的內容分發也是這個邏輯,會根據消費者進行個性化推薦。媒體逐漸圈層化,消費者加劇圈層化,兩者互相促進。
因為對娛樂圈的管理以及輿論和環境的變化,娛樂這個圈層變小了,但娛樂營銷的價值還是很大的。
因為人是有娛樂性的需求,往內去看,戶外、釣魚、電競等圈層,它里面都有娛樂性這個核心需求。
在我看來,娛樂營銷給我的啟示是,品牌要先深入到一個小的圈層,再從這里出圈。
3.
“未來,一切公司都是內容公司。讓企業喪失競爭力的原因,不是不懂生意,是不懂內容。”我關注到,贊意在《2023 生意型內容白皮書》中的洞察非常犀利,更是將內容的洞察提升到了一個相當高的優先級上來。那么站在一個創意公司的角度,贊意如何幫助我們更好理解“內容即增長”這件事?
烏東面:
為什么講企業不懂內容是沒法做到增長,因為這是一個存量的市場,未來大家在一個存量的市場去競爭。
消費者是一個覺醒的狀態,對各品類的產品和品牌都有一定的認知。對產品本身來說,同質化很嚴重,那么它的差異化大部分要通過內容來建立的。
在儲量的市場下,品牌很重要的一部分事是去做用戶的運營。消費者就這么多,獲取新客戶比維護老客戶的成本更高,所以要把老客戶做得更深,給老客戶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服務。
那么運營用戶的手段是什么?其實就是內容。
廣告公司幫公司做增長分兩部分,一個叫戰術性的增長,這其實是比較后置的內容。你的產品出來了,然后去拍廣告片,做媒介投放。另一個叫戰略性的增長,這是更前端的內容,包括你的資源布局,你的產品研發。
戰術性的增長,它的核心是創意。傳統時代大家可以拼創意,直接投放出去就好了。但現在是一個完全碎片化的媒體環境,一個創意本身能產生的效能在變低。
從創意到內容,中間差的是什么呢?
這里有一個我理解的定義公式,內容=創意+平臺/算法。
如今,戰術性的內容是創意加媒體,你要了解這個平臺的屬性和算法。你的創意契合平臺的流量規則,就會帶來很正向的反饋。反之,你的創意再好也是炮灰。
在這個增長時代,內容就是對創意的升級。這也為什么現在很多MCN開始搶占廣告公司的生意,對廣告公司帶來了很大威脅。因為他們對媒體平臺更加了解熟悉,然后再加上創意,能做出更有增長性的內容。
除了平臺媒體,其實產品本身也是一種載體。像三頓半、涼白開、一整根,它們就是把產品做成一個很好的生意載體。
包括前段時間樂樂茶做的「發瘋杯」,在茶包裝上設計一個張飛、李逵、鰲拜、蒙丹,表情猙獰好像隨時沖出紙杯來上一拳。這樣發瘋的表情和甜美奶茶形成巨大反差,反而和年輕人的精神狀態狠狠共鳴。
在過去,我們都是去拍一個創意片子,想著怎么用新穎的形式去呈現創意,而不太關心生意型的內容。
而現在,我們更想做的事是,通過品牌故事、包裝視覺、店鋪設計等內容,把你的品牌定位真正展現給大眾。
舉個具體的例子:觀夏。觀夏這個品牌,它的產品本身、店鋪環境、品牌設計、公眾號……在它整個business的過程中都是一個內容載體,我管這個叫做戰略性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戰略性增長有很多方法可以去做,比如超級符號。它追求的是效率,通過一個符號讓消費者快速知道你是做什么的。
但如今這個生意的核心點,不只是讓人知道你,而是要去和消費者做鏈接。讓對方知道你的同時,還會喜歡你。
這是我要做的事情,我管它叫做內容體。
超級符號是一個點,而內容它是一個面或是更立體的東西。用內容可以深層地鏈接消費者,撩撥用戶的情緒,和用戶建立情感。
4.
一般Agency主要給品牌提供增長賦能價值,像贊意這樣孵化自有電商品牌的情況并不算多見。就好比一個指導教練,親身做起了運動員。很不容易的是,這個項目獲得中國消費品增長力前50。在做親愛男友將自身創意落地的過程中,贊意收獲了哪些思考與經驗?
烏東面:
做一個品牌有三件事情,銷售,產品,營銷。
其實你有其一就可以做品牌,為什么呢?就是因為產品有人幫做了供應鏈,銷售也可以天貓抖音這些電商平臺。
即便你只會做營銷的人,也可以做品牌了。
我是一個主動打破慣性的人,尋求變化,很自然選擇了做品牌,不是只做廣告代理層面的事情。
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是交了挺多學費的。
在做產品這件事上就吃了虧,但也吸取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很多人做品牌的時候,都是第一時間想去做一個差異化的產品。
市場上已經有這么多品了,我們就要做一個新的,然后就搞了個素顏霜,很快就失敗了,因為它的需求是很小的。
做品牌學的第一課就是,你不一定要與眾不同。
我們和大家一樣,第一個品就是市場上賣得最好的洗面奶。
做廣告和做產品的邏輯是相反,做廣告要的是與眾不同,做產品要的是成熟且足夠大的市場。
在銷售層面,最開始我們做天貓,學著怎么店鋪運營,交學費跟專業的人學。
做廣告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學習能力很好。在19年的時候,我們抓住了一個機遇——抖音電商。
那個時候抖音電商剛剛開始,大家站在同一個起跑線。通過自身的學習能力,享受到了抖音電商的渠道紅利,讓品牌有了一個立足點。
而在營銷方面,我們追求的是戰略性增長,不是按照定位的方式去做,更多是去做內容體。
我們產品的核心內容是,去滿足男生變帥變干凈變自信的需求。圖片來源于親愛男友親愛男友把這種內容落地在產生里,打造了一個爆品「飛行員香水」。無論是求職還是求偶,香水能很好地提升內在自信,并且對外吸引異性。
5.
如果說落地電商品牌是延長了價值鏈的長度,那么贊意在價值鏈寬度的把握上也不走尋常路。我們知道,旗下新增了幾個廠牌,一個是贊意增長,提供私域運營,一個是萬與所有,提供視覺包裝設計,前2年還成立了將意咨詢,提供品牌咨詢服務。那么,從生意的角度,矩陣式的業務模式會對客戶增長有哪些幫助?這樣橫向發展,也讓我想起了熱帶雨林式的生態結構,贊意的內容服務生態,有哪些不一樣的獨特性呢?
烏東面:
其實我們的邏輯很簡單,就是前面講述的這個內容體,企業要做戰術性增長和戰略性增長。
戰略性增長是將意咨詢在做的事,戰術性增長就是整合營銷戰役。今天,我們幫企業解決增長問題,是從內容鏈和全鏈路去實現的。
我們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在考慮:要不要只做一件事,只做咨詢或者創意或是整合營銷。
在內容鏈這個事上,如果在戰略性不思考清晰,戰術上會減分的。同時,你只注重戰術,這個戰術的價值也會越來越低。
贊意最終做了三個業務生意,因為它們之間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舉個例子,我的咨詢客戶會是我的整合營銷客戶,也會是我實效的客戶,因為只有當它們加起來,它的內容鏈才能成立。
像原來的咨詢公司,它們是只說不做。其實很理解為什么不去做執行的業務,因為說和做是兩件事,去做就很可能會失敗。
而客戶的需求也在變化,客戶現在希望既說又做。業務之間的聯系在不斷加強,這也是贊意的模式。
這是跟咨詢公司去對比,跟4A公司去對比呢?
4A公司在中國市場變得勢弱,創意和整合營銷的業務不斷下滑,但它的媒介公司還是很強。媒介對創意的影響真的太大了,然而兩者業務沒有相互促進,而是分開來的。
贊意的優勢在于,把人為拆開的這個公關、廣告、媒介等營銷服務,給它并起來了,用一個公司的形式去運轉,讓它們互相協調和互相影響。
特別在今年的媒體環境下,這些業務是要協同營銷的,在內容鏈里完成對應的部分,并組成一個整體。
6.
當下看2023年已經過完了三分之二,在2023的角度看,贊意完成的最大內容上的趨勢變化是什么呢?
烏東面:
趨勢變化有兩類:
第一就是單獨描述的內容體,我們要把完整的東西提供給客戶。把咨詢、廣告和時效融合起來,做成一個閉環的解決方案。第二想聊聊「使命營銷」這件事情,內容的本質是和使命息息相關的。
“怕上火就喝王老吉”,“地球是我們的股東”,先感受下這兩者的區別?前者是品牌定位,后者是品牌使命。
定位是沒內容的,使命是有內容的。比如我們做認養一頭牛品牌,我們不是定位更高端的牛奶,而是去表達養好牛的使命。
當你的品牌使命得到社會的認可,那么你的內容就可以很好和消費者建立起鏈接。
7.
從個人角度看,你在小紅書(ID:烏東面)上發布的“從不能轉正的實習生到廣告公司CEO”讀起來蠻有意思,也是一個廣告人的自白,作為廣告前輩,您在方法論之外,有什么經驗可以分享給新人們的么?
烏東面:
有兩個點我覺得蠻重要的:
一個是關于工作這個事情,我覺得呢,得找一個你喜歡做的那個工作。你愛廣告你就做,你不愛廣告你就走,自己選的一個工作就沒什么好抱怨的。
工作它占人生很大的一部分非常大,你不喜歡還要做,會讓自己一直痛苦。沒有必要的。你做了,就盡量做好,可以偶爾抱怨。當你把它做好了,能享受工作帶來的成就感,形成一種內在的驅動力。
另一個是職場里的心理健康,現在職場人真的挑戰很大,要學會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
不去看心理醫生的話,可以多看看哲學。因為哲學沒有一個標準答案,需要不斷的探索。
不斷去探索這個東西,去找到一個自己相信的答案。這對于一個廣告人來說很重要,這個相信的邏輯其實就是一個廣告的邏輯。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