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啥是佩奇》,這 5 大傳播套路功不可沒
前段時間,《啥是佩奇》突然爆火。這個淘票票上的 5 分鐘宣傳片幾乎刷了整個營銷圈的屏,就連王思聰都轉發了。
社長看完整個視頻后,第一反應是:
張大鵬導演果然玩傳播玩的爐火純青,短短 5 分鐘的片子,激發用戶傳播的關鍵點幾乎全踩中了。
是的,《啥是佩奇》的爆火不是平白無故的,它符合了傳播理論上很多條基本套路。而這些套路是反復經過實踐驗證的,曾經締造過一個又一個經典傳播案例。
那么具體是哪些套路呢?我們又該怎樣用這些套路來優化自己的作品?
在社長看來。不論導演在創作作品時是否有意去運用,但《啥是佩奇》至少符合以下 5 大傳播套路。
1、制造缺口
2、展現沖突
3、社交貨幣
4、劣勢者效應
5、結尾峰值
1、制造問題缺口
如果你仔細去觀察,你會發現,絕大多數的爆款電影、視頻都有一個明確的主線:
提出一個問題——主角尋找答案——過程中產生故事——主角找到答案。
而“提出一個問題”,是所有這些爆款電影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因為“問題”可以在觀眾的大腦中塑造一個“知識缺口”。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追一部網絡小說,在關鍵的劇情上作者老拖更老拖更,急得你破口大罵;
和一個小伙伴聊天,他說一件事情說到一半不說了,氣到要跟他斷交;
做一道腦筋急轉彎,想半天想不出結果來,只好到網上到處找答案。
是的,大腦最痛恨“知識缺口”,如果發現一個問題而又沒有答案,我們就會有嚴重的挫敗感、甚至感覺世界都不完整了,從而拼命去尋找答案。
這就是為什么百度知道、知乎這樣的問答平臺會那么火,因為人們總有無數的問題需要得到解決。
而無數的爆款電影、視頻,都利用了這一點,在影片的最開始就設定了一個問題,吸引著你一步一步往下看。
在《海底總動員》里,這個問題是“小丑魚尼莫到底去了哪兒”;
在《名偵探柯南》里,這個問題是“兇手到底是誰”;
在《小蝌蚪找媽媽》里,這個問題是“小蝌蚪的媽媽到底長啥樣”。
而在《啥是佩奇》這部微電影里,導演給大家設置了一系列有意思的問題——爺爺搞沒搞清楚啥是佩奇?他怎么幫孫子做一個佩奇出來?這個禮物孫子喜不喜歡?
正是這些問題,牢牢鎖定了你的眼球,讓你一秒一秒地往下看,而不是看到一半就關掉(那樣你會很痛苦)。
那么如何用這個傳播套路,優化我們的工作呢?
社長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你賣化妝品,那就想辦法做一場關于“化妝冷知識”的答題大賽,并把精品問答做成傳播素材;
你賣羽絨服,那就做一個“什么羽絨服最抗凍”的產品PK視頻,讓大家紛紛投票參與進來;
你賣充電寶,就去知乎上提一個“100塊的充電寶和20塊的充電寶有什么區別”的問題,并邀請大咖來回答。
總之,想辦法給消費者設定一個問題,從而在他們的大腦里創造一個“知識缺口”,為了尋找答案,他們會跟著你的節奏一步一步走下去。
2、展示沖突
在葉茂中大師《沖突》這本書里,他提到一個觀點:
“沖突產生戲劇性,沒有沖突就沒有營銷。”
是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沖突的世界,而正是因為沖突的存在,讓世界變得豐富多彩。
男人和女人的沖突,產生了各種情感劇、婚戀網站、約會APP;
富人和窮人的沖突,產生了彩票業務、勵志課程、屌絲逆襲爽文;
知識水平高低之間的沖突,產生了知識付費、專業書籍、在線教育。
我們中國人有句老話:一個巴掌拍不響。
要想塑造一個好故事,就要展現立場不同、甚至完全對立的各種聲音,并塑造它們相互之間的沖突。
在《老炮》里,是“老一輩的江湖義氣和新一代的不講規矩”之間的沖突;
在《大話西游》里,是“真摯的愛情與西天取經重任”之間的沖突;
在《西虹市首富》里,是“要金錢還是要真正的自我”之間的沖突。
《啥是佩奇》塑造了哪些沖突?
事實上,它塑造的沖突有很多:
爺爺輩和孫子輩之間的沖突——孫子愛看小豬佩奇,爺爺都不知道啥是佩奇;
父子之間的沖突——老爹從家里帶來了很多特產,兒子的表情卻很不耐煩。
城鄉之間的沖突——城里可以隨意看手機視頻,農村里甚至都沒有信號;
沖突越多,越具有戲劇性。《啥是佩奇》里充滿了各種沖突,所以,你才會覺得每一個畫面都很有戲劇性,一秒都舍不得離開。
如何用這個傳播套路,優化我們的工作?
你賣衛生巾,就可以借助“男女之間的沖突”,去做一個“好男人專場”,為那些心疼女朋友的男生提供專屬優惠,并科普各種選購技巧;
你賣秋褲,就可以借助“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沖突”,做一個“媽媽穿得好秋褲”系列,讓大家反過來給媽媽買秋褲,并提醒她記得穿秋褲;
你賣國產品牌,就可以借助“中美之間的沖突”,做一個“捍衛民族經濟”活動,每賣出一個產品就向貿易沖突導致的下崗工人捐一塊錢。
總之,找到世界上存在的某種沖突,并將它與產品結合起來,能讓你的傳播活動更有戲劇性,刷屏也就沒那么難。
3、社交貨幣
在《瘋傳》這本書里,作者向大家介紹了“社交貨幣”的概念:
幫助人們表達自己的產品或信息,最容易得到傳播。
為什么?
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的欲望,但是由于性格、外在約束等種種原因,我們總是羞于表達自己。
而社交貨幣的價值,就在于通過它的傳播,幫人們表達了某種價值觀或者進行情感宣泄。
比如《致賤人:我憑什么要幫你》,表達了大家對那些“心里沒有數之人”的嘲諷和憤怒;
比如張瑞敏怒砸劣質冰箱事件,表達了海爾堅決捍衛產品質量的決心;
再比如過年轉發錦鯉,哪怕只是張圖,也能表達大家對新一年的美好愿望和期待。
所以,才會有那么多的情感類、雞湯類文章,雖然內容很水,但篇篇10萬+,因為它們總能表達某種觀點,或宣泄某種情緒:
男人都不是好東西、富二代都沒良心、本地人沒什么了不起……
甚至像“不轉不是中國人”這樣的腦殘標題,也會得到大量傳播,因為它表達了大家的愛國情緒。
是的,我們在生活中需要社交貨幣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所以蘊含社交貨幣屬性的視頻或文章往往更容易刷屏。
而在《啥是佩奇》里,導演尋找到的社交貨幣則是濃濃的“爺孫之情”:
老爺子想給孫子帶一個他喜歡的禮物,卻連佩奇是啥都不知道,他去問各種人、想各種方法,最后自己動手做了一個“佩奇”出來——滿屏都是他對孫子深情的愛。
而在過年這個時間點,大家都在準備回家,父母之情、爺孫之情正是當紅主題。所以,《啥是佩奇》的刷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OK,如何用“社交貨幣”,優化我們的工作?
你賣水果,可以在年底這個時間點,把一些水果包裝成“轉運果”,在包裝袋上寫上一些祝福的話,這樣大家更容易買;
你做外賣,可以在外賣盒上寫上一些勵志的話,比如“吃了這碗飯,滿血接著干”,這樣大家發到朋友圈,還能表達自己很敬業;
你賣炒鍋,可以做一個“征集大家做的菜”的活動,消費者一邊在朋友圈曬自己的廚藝,一邊幫你傳播了品牌。
總之,把你的產品打造成一個社交貨幣,可以讓傳播變得更簡單。
4、劣勢者效應和結尾峰值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看一場球賽,一直落后、最后時刻完成絕殺的球隊總是讓人印象深刻;
兩個人打架斗毆,你總是下意識覺得那個被吊打的人更加占理;
看到城管追趕小販,不管占道經營是否合理,你總會覺得是城管欺負人。
研究表明,當我們看到一個弱者面對各種挑戰無能為力時,會激發一種“劣勢者效應”:
我們總是同情弱者,比起正常人,更期望處于劣勢的人能獲得成功。
而一旦劣勢者最終翻轉局勢獲得了勝利,我們感受到的興奮感也會更強烈。
是的,人們總喜歡以弱勝強的故事。無論是 2 萬對 20 萬的巨鹿之戰,還是“今天你對我愛答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的網絡段子,都常常掛在人們的嘴邊。
而聰明的人,早就開始利用這一點進行營銷了。
比如在選秀節目中,故意讓導師對優秀的學員百般刁難,最后才改貶為褒;
再比如各種網絡小說,最開始主角都是弱的要死,一步一步上演逆襲劇情;
而在《啥是佩奇》里面,比起生活豐富多彩的城里人,一輩子待在大山里、用著上個時代手機的老爺子明顯是個弱者。
這個弱者面前,擺著一個非常大的難題:啥是佩奇?怎么給孫子一個佩奇?
通過老爺子和村子里村民之間的對話,你會發現不只是他,幾乎所有人都處于一個“信息孤島”——小豬佩奇已經火了好幾年,他們還以為是個洗發水或者一種棋。
劣勢者效應被一步一步放大,而在2分25秒,老爺子試圖刷豬的時候達到頂峰:
“這豬也不讓刷,非得紅的?黑的行不行?花的行不行?”
這個時候,社長相信所有人都在給老爺子加油,都在幫他想主意。
而正如你所見,當老爺子最終克服了各種阻礙,用雙手愣是焊出來一個“佩奇”時,觀眾的感受闕值瞬間爆棚。
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一個“結尾峰值理論”:
研究表明,結尾體驗會直接影響我們對一個事物的整體感受。
正是因為劣勢者效應一步一步積累,老爺子一步一步克服困難,大家的興奮感才會隨著視頻節奏被一步一步提高。
直到最后,當老爺子拿出給孫子的禮物的時候,最開始問題的答案、劣勢者逆襲的結果被同步揭曉,雙重刺激下觀眾大腦的興奮感“嘭”的一下就爆掉了。
哪怕你之前覺得視頻中有拍攝不到位或者穿幫的地方,在這個時候也被最后的驚喜給完全沖淡掉了——這就是所謂的“結尾峰值影響全局”。
社長相信,如果我們把老爺子做出的佩奇放到視頻中間就展示出來,《啥是佩奇》絕對不會這么火。(不信,你可以試著去問一下,有多少人是因為故事結尾的那一瞬間而轉發的?)
最后的神來之筆、劣勢者效應和結尾峰值的精彩運用,是這個視頻能夠刷屏非常大的影響因素。
那么,如何用這兩個傳播套路,優化我們的工作呢?
你創業開公司,可以去講一個“屌絲逆襲”的創業故事,比如:
“上班族決定辭職創業,遭遇父母親戚各種不理解,缺資金、缺人、缺業務,最后愣是一步一步克服了這些困難,在市場站穩了腳跟。”(相信這是很多創業者的心路歷程)
你賣農產品,可以去拍攝一些農民伯伯在田間辛苦勞作的視頻,把“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真正做成一個短視頻,最后再展示大家辛苦一年的成果,消費者會更愿意下單。
總之,有效地利用劣勢者效應和結尾峰值,可以讓你的傳播活動更具有感染力,引起用戶的瘋狂轉發。
結語
越來越多的人正在使用短視頻來做傳播,但好作品卻并不多見。
其實,那些獲得瘋傳的病毒視頻,背后都藏著很多共同的傳播套路。
今天社長跟大家分享了其中5個套路:
1、制造缺口
2、展現沖突
3、社交貨幣
4、劣勢者效應
5、結尾峰值
社長一直堅信,拍廣告片最重要的是傳播,我們要主動去擁抱這些傳播套路,學習并掌握它們,才能創造出屬于我們自己的好作品。
怎么樣?你學會了嗎?
歡迎關注“營銷人公社”(ID:MarketingCommune)
陳社長手把手教你寫文案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