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高端商戰,只有蠢人流汗
1
商業中,你會發現一個很離譜的現象。
生意明明是一個理性的事情,但很多老板會特別相信玄學。
相信玄學,是因為他們是真不知道自己是為什么賺的,又是為什么虧的。
代入想想,你的公司一開始經營得很好,確實賺到了錢;
你也居安思危了,想了很多種復雜的情況,準備了很多套方案。
然后忽然有一天你倒下了,你的競爭對手起飛了;
事后你怎么復盤都盤不明白,你覺得自己很冤枉,好像啥也沒做錯,但事情就是壞了起來。
后來想多了,你悟了。
與其思考這些問題,還不如直接當成命運的安排。
但實際上,真相可能比他們想的還簡單。
真實的商戰沒有那么多環環相扣的計謀,也不需要搞那么多陰謀詭計。
大家都是草臺班子馬戲團子唱戲搭子,就算你完全不使絆子,你的對手也會干著干著就自己露出破綻,然后把自己給玩死。
商業比的不是誰更聰明、誰的技術更牛叉,而是誰更穩、誰犯的錯更少。
你的公司被搞垮了,很多時候既不是對手怎么害了你,甚至都不是別人用什么辦法搞定了你身邊的人,而是因為一些在上帝視角看來會蠢得離譜的低級錯誤。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你在工作中捅過哪些天大的簍子”,我在里面看到過好幾個回答,都是說自己因為在網上吹牛導致不小心說漏嘴的。
這些人主觀上其實沒打算泄密,他泄密的時候也沒覺得自己是在泄密。
但行業就這么大、圈子就這么一點,你只要稍微給工作屏幕截了個圖、帶了一點產品線或者實驗室里的信息出去,競爭對手也不是傻子,馬上就能從里面看到很多東西。
比如我就見識過,某品牌一個員工把還沒發布的產品設計圖發到好友群,想炫耀下自己提前知道的“內幕消息”,沒想到設計圖就這么流傳出去,競爭對手立馬把設計抄走,還提前發布了產品,打得這個品牌措手不及,一個千萬預算的新品發布計劃,被一張外泄的設計圖直接搞到夭折。
你只是想開個公司而已,想破頭也想不到員工吹個牛能把你業務吹沒了啊;
業務沒了,大家的工作肯定也跟著沒了,同事們老實上個班,一覺醒來工作沒了。
2
再講個有些抓馬的故事,我有個搞技術的朋友,性格比較剛,前幾年因為在工作中到處得罪人最后在公司混不下去了,只能自己出去創業。
但萬萬沒想到,他隨手開發的一個小工具剛好解決了某個細分領域中非常非常垂直的一個痛點,馬上就賺了很多很多錢。
問題是,過去這個東西沒人做不是因為有多難,單純就是信息差。
能做的人不在行業內,行業內的人沒有技術能力,這個事情規模又不大,不值得專門找人解決,于是就一直空了下來,直到被他給撞上了。
理論上只要不說出去,這個財他還可以悶聲發很多很多很多年。
結果他做錯了一件事——賺了錢以后想做大做強,于是招兵買馬開了一家公司。
沒想到有個員工是個天生大嘴巴,招進來的時候看著不顯山不漏水,沒待多久就把他給坑死了。
說起來這哥們也不是故意的,就是上了幾天班,看公司做的業務也沒什么難度,很好奇老板干這個咋買得起豪車豪宅的,于是把老板和自己聊業務的截屏發在了網上,“讓懂行的網友們科普科普”。
給他科普的網友沒來,他倒是給網友們科普了一下——原來還有這么個商業模式呢。
別人一看,這東西這么容易又這么賺,我為什么不能做?
于是,就卷起來了。
本來這個朋友能賺錢靠的就只是沒人搶生意,現在別人一做他也不用做了,整個公司都直接完犢子了。
說白了,很多企業能起來根本不是有什么核心競爭力,只是單純做得早而已。
尤其是對很多中小公司而言,整個公司就靠一個業務活著,整個業務就靠一個關鍵信息撐著,同行和你之間就隔著這個信息差。
信息差在,你就能繼續發大財;
這個信息差被抹平了,你就得等著上天臺。
你說我開一家公司,要是真的在市場上競爭不過別人,水平不夠,技不如人,最后倒閉了完犢子了賠褲衩子了,這些我都是認的。
競爭不過是自己菜嘛,菜不能怨別人。
但你說要是因為各種離奇的、弱智的、匪夷所思的原因,導致了關鍵信息被泄露出去,連帶著把公司弄沒了,大家的工作也弄沒了,我靠這就太難受了。
不去玄學一番,真就睡不著啊。
3
小公司怕信息泄露,那大公司就安全了嗎?
別鬧了,大家一樣魔幻。
大企業因為體量大業務廣,單個泄密事件可能還不至于把公司開垮,但造成的商業利益損失依然是實打實的,而且損失往往會更大——在2022 年,單個數據泄漏事件給企業或組織造成的損失,平均高達435萬美元。
再考慮到大企業的商業機密更豐富、流程更繁瑣、人員更多更復雜,商業泄密的概率也是更高的。
前幾年有個特別搞笑的烏龍事件,某互聯網公司員工經常水行業群和吃瓜群,結果在轉發一份為公司某惡性事件洗白的公關方案時,他手滑轉進了吃瓜群,被群里的群友們火速保存并傳播出去,直接導致了整個公司的公關部被清洗。
這種事情你說很難避免嗎?
其實也簡單,如果這家公司用的是企業微信,根本不會出現這種烏龍。
舉個例子,前面這位大兄弟出岔子不是因為不小心把機密文件發到了不相關的群里么?其實只要企業讓員工把企業微信的「在線文檔」功能用起來就好了。
在線文檔可以設置哪些人能查看、編輯或復制,就算被人不小心轉到了無關的群里,外人沒權限一樣只能看個寂寞。
你看,你不可能要求員工永遠不水群不轉發錯文件,每個人都有手滑或者狀態不佳的時候,說不定就是昨天晚上沒睡好眼睛睜不開呢?
但你可以要求員工全都用企業微信辦公,就算依然會出現“失誤”,但這些“失誤”可以不造成“后果”。
不過話又說回來,要是都能完全用在線文檔肯定是萬無一失,但員工要是習慣了用word、excel等處理工作,而且恰恰就是它們泄露了出去甚至被到處轉發咋辦?
這種word、excel文件泄漏是很難溯源的,甚至連最開始是從誰那里流出去的都找不到。
而最好的“亡羊補牢”,其實就是用企業微信“未雨綢繆”。
假如企業能夠在日常工作中就常開著企業微信的“文件防泄漏”模式,那這個問題就根本不是問題了。
因為在這個模式下,管理員是能查看到在企業微信聊天、郵件、日程、文檔和微盤中流轉的所有文件操作記錄的,根據這些記錄,就能定向追查泄露源。
在這個模式下,企業還可以給特定高保密人員的文件“上鎖”,專門設置“無法對企業外的人分享文件”來保證重要部門的文件安全。
舉個例子,你的供應商每次在談判的時候都被你壓制,對此耿耿于懷一直想知道你的底牌,于是許下重金誘惑你的員工把你公司的規劃發他一份。
這東西,你怎么防?
三令五申這是犯法的嚇唬你的員工,還是千方百計阻止你的員工認識外人?
答案是,都不需要。
只要在企業微信上給這些重要文件上個鎖就行了,然后員工就會發現,哪怕他想發出去,也只能看見一個刺眼的提醒:
“無法對外分享”。
聰明的企業不賭人性,而是會去優化流程和工具。
4
還有一個真事兒。
事情是這樣的,某傳統制造業公司因為不熟悉互聯網,內部沒有使用專用辦公工具,連一個實習生都能在內網查看到保密研發的新產品設計圖,結果被實習生截屏發到了網上。
事后這家公司為了找出到底是誰發的,全公司內部徹查了大半年,都沒能鎖定具體人員,能知道是實習生干的還是因為這個人在帖子里透露了自己是實習生。
其實這人也不是什么壞人,他只是想在網友面前裝個X吹個牛而已。
但針對這種員工安全意識淡薄,隨便把公司信息截屏討論甚至發到網上的情況,企業微信專門設計了一套“明暗水印”功能。
所謂“明水印”,是指在成員聊天時、查看文件時,都能直接顯示水印。
明水印雖然直接,能起到警示作用,但就像站崗要分明哨暗哨一樣,企業微信的“暗水印”也很有必要用起來。
這種水印是肉眼看不見的,但只要被外傳了,管理員就可以在后臺上傳被外泄的截屏,解析出到底是誰、在什么時間泄密的。
如果依然不放心,那企業微信還有辦法幫你從根源上解決這個問題。
而且也很簡單,只要在企業微信后臺開啟一個“錄屏管理”功能就好了。
要是再有人想對工作內容錄屏,企業微信就會彈出提示:
【企業已禁止錄屏】。
如果是對安卓手機,甚至還能直接禁止截屏,主打的就是一個一勞永逸。
當然了,就算是假設一個理想情況——你的員工都是100%聽公司話絕對不會主動泄密的乖寶寶——那你也得防備下外面的“神秘力量”:
盜號者。
如果員工賬號不小心被盜號,騙子只要登錄員工的賬號,是不是就能把企業的各種機密信息一覽無余了?
但要讓騙子們失望了,因為企業微信有一個功能叫“設備管理”。
管理員可以設置員工只能在企業登記過的電腦上才能登錄企業微信處理工作,其他電腦都無法登錄。
所以就算是員工的賬號密碼被騙子盜走了,騙子的電腦也沒辦法登錄員工的企業微信。
除了在職員工泄密,還有一種是發生在離職員工身上的——萬一有員工在走之前趁著還有權限,把公司的機密文件給你咔咔一頓下載咋辦?
你也說不好他是要賣給哪個競對,還是待價而沽,還是單純看你這個老板不順眼想手里捏點把柄。
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
巧了,企業微信剛好有個「批量操作預警」功能。
只要你把這個功能開啟了,系統就會幫你全天候嚴防死守大量下載、復制、公開在線文檔的情況。
一旦發生,管理員不但會立馬收到警報,系統還會幫你迅速定位、及時止損。
哪怕這個員工不打算把文件帶走,而是直接一刪了之——對,就是業內經典老段子“從入職到刪庫到跑路”,而且這段子能流傳起來是因為真有人這么干——企業微信有個高級功能,叫企業回收站,你購買后,可以找回180天內被刪除的在線文檔,相當于給企業的在線文檔多買了一份保險。
這不僅是在幫你,也是在幫那個員工——大家好聚好散,別在違法邊緣瘋狂試探。
上個班而已,干嘛要踩縫紉機?
5
說真的,大多數泄密情況其實都發生在無意之中。
而像企業微信這樣的安全綜合功能,就是為了從工具和流程上最大程度阻止這種無意間的泄密。
大家上個班而已,又不是來臥底玩兒無間道的,平白無故地肯定不會想著搞垮公司,就算不想著公司利益也要想著自己的工作對不對。
但很多時候泄密是在無形之中發生的,公司也是在不知不覺中垮的。
你要么選擇相信玄學,賺得不明不白,虧得莫名其妙;
要么就選擇企業微信,靠企業微信的安全綜合功能保證自己不會隨隨便便被偷屁股,然后和對手在市場上堂堂正正干一場。
贏了贏得光彩,就算輸了,也要輸個心服口服。
比起玄學,還是要講科學。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