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城之下》,虧在信息差
1
最近看《繁城之下》,很好看,看了十幾遍。
為什么是十幾遍?
不是我真的反復刷,而是我看劇的習慣,我會把劇當成白噪音來放,一邊看一邊寫稿,然后重新再刷,反復補細節。
這個劇的體量對我來說有點大,最后一集甚至接近兩個小時,中間充滿了各種插敘和倒敘,很容易就把前面的劇情給忘了。
最終看到第五遍的時候,我才覺得應該是把大部分細節都補完了。
在知道結局的情況下,我再反復刷,每次刷,都會發現新的細節。
其實就跟打游戲一樣。
而這片子的導演又挺細節怪的,盡可能去還原了明末江南小縣城的風土人情,從服化道、演員還有劇情來看,這部劇的質量就是放在美劇,也是一線往上的水準。
尤其是李豐田哦不對寧理老師一如既往貢獻了神一樣的演技,很過癮。
由于這幾年的國產懸疑劇很容易開頭驚喜結局爛尾,我本來也沒啥期待,但繁城之下的反轉一直持續到了結尾。
看第一遍的時候也覺得有點突兀,但刷的次數多,發現真相在前面就有伏筆。
有bug嗎?
有。
有不合理的地方嗎?
也有。
甚至我覺得剪輯和敘事也可以再提升提升。
但依然很棒了,都按照這個標準卷,把混子都卷出去就太好了。
2
我本來以為所有人都會覺得這是好劇,是近年來少有的精品古裝推理劇,但當我給很多朋友安利以后,他們的反應是云里霧里的,看不懂。
還有朋友跟我說看完了,自己這個劇反轉不合理,怎么突然就機械降神了,怎么突然人就性情大變了。
我其實也有一些劇情上的疑惑,甚至也想吐槽一些地方沒拍好,就問他們哪兒覺得不合理了,大家一起討論討論。
最后發現他們質疑的東西很奇怪,是有大量現成答案的。
只要你認真看兩遍,就能明白。
(劇透提醒!!!)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冷捕頭太戀愛腦了,也沒有什么把柄在陸直手里,怎么就這么容易成為幫兇,過于草率了。
在最后一集的時候,更夫出現的時候柳十七是想要出手的,但被陸直用手攔了一下,因為他和冷捕頭約定的時間到了,他想讓冷捕頭手上沾上血,就不好下賊船了。
這是我看了好幾遍才發現的。
以及最終是小寶子和陸直pk也有一個伏筆埋在前面:小寶子喜歡偷吃東西,而且專門偷脾氣不好的人,因為他覺得好人不該被欺負,而陸直對此有完全相反的看法,他覺得應該偷脾氣好的人,這樣抓住不會被打。
(導演用了很多細節去做小寶子的人設)
然而,即使這樣完整的設定,在另外一些觀眾眼里認為是動機不夠充足。
(明明劇情是陸不憂救了小寶子的命,不細心的觀眾朋友認為“交情不到過命”)
還有知縣不是陸不憂的一個隱藏伏筆是,知縣是敢見廚子的,說明知縣并不是陸家的,不怕被認出來。
(有朋友會一邊倍速放一邊覺得轉變莫名其妙)
(給他解釋了他認為的各種不合理,其實就是因為他沒怎么認真看)
(還有人看完了,問最后湊在耳邊說的是啥,答案就在劇里)
也不僅僅是我的朋友,在豆瓣上有大量不認真看的觀眾朋友。
(這是一個典型的漏看)
(這個問題幾乎是明牌了,認真看就有答案)
(也有豆瓣網友和我一樣,覺得很多網友的問題就是看的次數不夠多)
(一段被一部分網友覺得封神的劇情在另外一部分網友里覺得是降智,差別就是沒有多看幾遍,沒有理解陸直)
大家可以發現,信息差無處不在,像極了這個世界。
3
這些信息差的出現,是什么原因?
我想了半天,我想到了一個很有趣的原因。
不是因為他們覺得美劇更好,韓劇更好,其實是因為他們聽得懂漢語。
別笑,真的,聽起來很無厘頭,但很有可能就是如此。
為什么很多質量上乘的美劇在國內廣受好評,并且被捧為神劇呢?
不僅僅是因為人家質量本來就OK,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多數國內觀眾看這些美劇的時候是會被迫認真看完全片的。
因為聽不懂,所以會認真看字幕。
一個詞都不會錯過。
只有看字幕,你才能明白主角配角在說什么,只有看字幕你才知道劇情到哪一步了。
而只要你看字幕,你就會順帶看它的鏡頭語言,會順帶看演員的表演,會不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會覺得看美劇特別累的原因,因為專注,因為聚精會神,因為不能一心二用。
如果片子好,你會點贊。
如果片子一般或者不符合你的口味,你會罵。
無論夸還是罵,你這個評價起碼都是沒有信息差的。
因為你看完了,認真看完了。
甚至外國片里有一些bug你也沒看出來,你會腦補也許人家那邊就是如此。
本來7分的片子被你夸到了8分。
當然我這些朋友看美劇的時候也是瞎看,不認真看,但他們不會發表啥負面評價,他們會知道自己可能錯過了一些劇情。
但是如果是國產劇的話,很多人就不是這么做了。
而是會變得非常自信。
會覺得自己熟悉的語言嘛,自己熟悉的國度和背景知識啊。
會倍速,會快進,會一邊做飯一邊聽劇。
甚至大部分的時候,不是看,只是聽。
4
而荒誕的是,制作越認真的劇,因為演員厲害,吐字會清晰,不需要看字幕也能聽懂。
反而一些爛片子,演員吐字很差,你反而沒有辦法這么三心二意。
因為聽得懂,所以不覺得是自己錯過了劇情。我臺詞一句都沒有錯過,你憑什么說我錯過了劇情?
可問題就是,一個影視化的作品,尤其是一個懸疑推理劇,尤其是一個非現代懸疑推理劇,很多信息不僅僅是看字幕啊,還要看表情啊,還要看兇案現場啊,一部好作品,鏡頭語言要比臺詞更值得玩味,更值得賞析。
拿繁城之下來說,因為出場人物很多,而且又都是古代妝容,所以很多人即使認真看都有可能會臉盲,認不清誰和誰。你要是倍速了,跳過了,只聽不看了,都有可能錯過重要信息。
(說實話這個評論沒啥問題)
而且它的故事也不是發生在我們更熟悉的現代,是一個明代晚期江南小縣城里,編導會用大量鏡頭去補充一些當時的背景。
你要了解里面兇手的動機,就得理解當時背景下的社會制度,而一個好導演不會給你用背景音來介紹社會制度是啥,只會用一些副線小故事來側寫。
要理解兇手為什么是兇手,理解兇手為什么做那個動作,真就得事無巨細地看完,一個細節都不能錯過。
但大家因為都懂漢語,所以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輕視的想法。
然后就容易錯過細節,導致產生信息差。
雖然繁城之下現在在豆瓣的評分也很高,8.5分(豆瓣對國劇的評分一直是遠高于國產電影的,很多很魔幻的片子也有8.3分,并不能說有多高)廣受好評。
但它原本可以更廣受好評,但虧就虧在演員吐字太清晰了,大家太熟悉了。
只能說,我愛這個魔幻的世界。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