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頂流之路,紅山動物園是怎么出圈的?
如果有人問:“秋天,南京哪里最好玩?”那小編一定會向他推薦南京自己的迪士尼:紅山動物園。
其實都不用過多介紹,這座被坊間稱贊為“中國最好的動物園”其實早就火出了圈,不僅靠著非常有愛的飼養方式吸引眾多游客前去打卡游覽,就連品牌也紛紛尋求合作,讓其成為了營銷圈的香餑餑。
有人認為這股出圈的風潮應該只是暫時的,但只要你們看完紅山動物園扭虧為盈背后的努力,應該會發出和小編一樣的感慨:成為頂流,是它的宿命。
紅山森林動物園的第一次“出圈”,應該是在2020年。
這一年,由于疫情的限制,各種社會活動都停擺了,就連小動物們也被迫停工。吃著公家飯的動物倒是開心,不用上班還有飯吃,而紅山動物園作為一個以門票收入為支撐的自收自支型事業單位,可就慘了,幾千頭動物嗷嗷待哺,甚至一度瀕臨斷糧。
在虧損了3000多萬后,紅山動物園終于堅持不下去,開始了一場“自救”行動。
首先,紅山動物園積極跟隨社會各界轉型的腳步,抓住了直播的風口,推出了Zoo直播這一欄目,開辟了“云游園”的游覽模式。工作人員開著直播,走在動物園里,像介紹節目嘉賓一樣介紹每個動物,將它們各自的名字、性格、愛好、趣味故事告訴觀眾,讓觀眾愛上這些毛孩子。
直播間內,不少人也在講解中看到了紅山的“閃光點”——人文主義。這家最早取消動物表演的動物園呼吁對萬物平等的尊重和愛,提倡讓動物野性生長,在場地設計上也擯棄傳統的欄桿鐵絲網,采用一整面大玻璃,實現游客與動物的面對面交流。
在講解員的鏡頭下,動物們各個身寬體胖、毛色發亮,絲毫沒有吃不上飯的擔憂與可憐勁兒,咱只能說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
但是明白動物園困境的熱心觀眾們,卻邊看動物邊點開了頁面中的募捐項目,給它們奉獻一點兒“零食”,實現了“云養寵”。也有網友許下“等疫情好轉,一定到線下買一張門票看看動物”的諾言,這也為日后的“認養”項目埋下了伏筆。
為了讓這場自救運動變得“可持續”,紅山動物園在2021年開通了線上有償認養的微信小程序,希望借助社會力量來改善“毛孩子們”的生活,同時也為困在家中的大眾帶去一些生活的樂趣。
在互聯網的傳播下,這一舉措迅速吸引了大家的關注,一時間,“云養寵”風靡全國,社交媒體上的認養炫耀帖更是層出不窮,“合法認養一只老虎”一度成為年輕人的社交貨幣。
其實,這不是“認養”模式第一次出世,此前也有一些動物園開放認養,但紅山動物園的認養模式卻火爆出圈,這離不開它足夠年輕化的經營模式,不斷尋求更貼近年輕人的語境,試圖和他們玩在一起。
其中,最吸引人的玩法就是“擬人化”。在談論認養的動物時,紅山動物園秉著一貫“萬物平等”的原則,并沒有將動物看成是動物,而是將它們當作自己的孩子、朋友。在認養頁面上,每只動物都有自己的簡介,簡介中充滿了個性化的描述,看起來非常生動有趣。
比如在介紹名叫小黑的狼時,寫下“曾得罪過狼后,現在夾著尾巴做狼”這種如此有畫面感的文字,文筆直逼明星公關;形容一只名叫露露的狼是“佛系少女,上班摸魚”,不知道的以為在形容小編;甚至簡介中還會具體描述哪兩只是“打打鬧鬧的好兄弟”,哪兩只是“恩恩愛愛的小情侶”。
當給它們貼上“吃貨”“寡王”“寵妻”等這些人類標簽,一下就拉近了認養者和動物們的心理距離。
不僅如此,還有粉絲給自家愛豆也安排上了公益認養,甚至來了一場二次元與三次元的絕美聯動,誰能拒絕如此有趣的互動。
除了不拿游客當外人般的個性認養外,紅山動物園的各種標語和科普內容,也是主打一個放飛自我。
每個場館的科普板、標識語,都是工作人員自己畫的,所以不同的場館有不同的風格,但他們的共性都是——好笑。一個普普通通的動物譜系介紹,都能與時俱進地搞出一套《動物界之狼族內卷說明書》,而且每個標識和警語都會包含那么一兩個梗,直戳年輕人笑點。
另一個年輕化的玩法是推出文創周邊。從2020年以冰箱貼開始試水,到如今種類豐富,不僅有方巾、T恤、趴趴水獺公仔、小熊貓手環、動物園限定款盲盒等常規文創產品,甚至還腦洞大開地用蟒蛇皮、獅子毛、鸚鵡羽毛等“原料”制成各種各樣的飾品或動物保護符。
更離譜的是,動物園還會售賣黑猩猩畫作和野生便便肥,真·變糞為寶,為了創收啥招都能想出來啊。
單方面的周邊售賣固然能賺錢,但雙向的互動才是長久之計。于是紅山動物園還推出了動物印章,通過售賣集章冊,并設置每月限定章來增強游客粘性,將可持續最大化。
通過這一系列“自救”行動,我們仿佛可以看到一個龐大的“紅山宇宙”在徐徐展開。
紅山動物園通過不斷地嘗試,好不容易躋身“頂流”之位,為自己打開一條商業轉型的切口,讓品牌們有機會能夠參與進來。
在此前開放的認養模式中,就有不少品牌看到了紅山的價值和潛力,紛紛在紅山動物園認起了正主。
2022年,盒馬認養了動物園的河馬“津津”,并推出了《津津和她的朋友們》動物主題日歷,在“諧音梗”的助推下小火了一把;今年,水獺噸噸認養了水獺“版納”,并在5月世界水獺日攜手紅山推出「goto動物園2.0」聯名禮盒,以科普讓更多人了解水獺。此外還有七匹狼認養狼沃夫、網易考拉認養考拉、劍網三認養川金絲猴等等,宛如一場大型認養團建活動。
除了認養之外,聯名、共創也成為了品牌們“蹭熱度”的最好方式。
熱度最高的莫過于“跨界狂魔”喜茶聯名紅山森林動物園里的人氣頂流“無臉男”杜杜,并帶著抹茶系列全新升級回歸,丑萌的聯名周邊上線就秒空,這波自帶話題和關注度的操作,收獲了大票年輕人的心,適配度滿分。
此外,還有攜程與紅山以園中的動物們為靈感,共創「我去動物園」聯名游園套裝,打造了游園心情T恤、長襪、靈感卡等一系列聯名產品,并開展線下展覽,讓品牌之間的文化得以交融,同時也增加了曝光度。
紅山動物園的這些自救行動,無一不體現了其年輕化的心態和創新的營銷策略。他們通過跨越傳統的經營語境,用更為開放和互動的方式為游客帶來了全新的體驗,這種模式不僅為紅山動物園帶來了持續的發展動力,也為其他景區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成功案例。
但如果回溯紅山的出圈,它首先被人們看到的一定是對待動物的用心,這是紅山的初心,也是其從“一家動物園”成功發展成為“品牌”的關鍵要素。這也為許多品牌帶來警醒,消費的下半場,用戶信奉“真誠是永遠的必殺技”,品牌則更要保持真心,把“0”的基礎打好,才會有“1”的延伸。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