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銷過6.5億瓶:亨氏穿越百年的“滋味”之道
上個月,亨氏在上海思南公館舉辦的亨氏番茄市集活動引起了一波打卡浪潮,番茄愛好者們齊聚市集,縱享亨氏帶來的快樂。
在市集活動上,美食代表拳擊貓、LAS TAPAS、Potato卷卷薯條和CookieYak!曲奇燒紛紛“出蘸”;香薰品牌HUMBLE和運動品牌HEAD聯名亨氏,“蘸”據各種生活方式;還有各種周邊引起“搶購”。
(圖源:亨氏小紅書)
通過借勢市集活動,亨氏推出的全新品牌宣言“我就蘸亨氏”實現了相當高的傳播。數據顯示,活動全網曝光1.8億,互動點擊超過570萬,#我就蘸亨氏#話題抖音搜索同比增長330%,小紅書搜索同比增長470%,帶動整個番茄醬品類搜索雙位數增長,其中UGC消費者自發內容高達99%。亨氏真正和消費者玩在一起,做到了“讓全中國的番茄腦袋蘸出來”。
亨氏番茄市集為品牌營銷樹立了新范式,開啟了新思路,但這一場活動還不足以充分展示亨氏的影響力。
01
番茄醬=亨氏?從蘸料到符號?
從1869年創立至今,亨氏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營養食品生產商之一,不僅嬰幼兒食品,如米粉、果泥、奶粉等被大家熟知和認可,旗下的調味品尤其是番茄醬更是遙遙領先同類產品。
亨氏番茄醬究竟有多火?
96%的美國家庭必備
在中國,無論是在連鎖西式快餐店還是在小而美的西餐廳,都能見到亨氏番茄醬的身影,一瓶亨氏放在桌子上,不僅是薯條、炸雞的最佳調味搭檔,還是這家餐廳選擇調味品時品味和品質的彰顯。而在國外,亨氏幾乎到了“人手一瓶”的程度,調查顯示,96%的美國家庭都至少擁有一瓶番茄醬,并且幾乎全部來自亨氏。
(圖源:亨氏微博)
十幾年前的公開數據顯示,亨氏每年能賣出6.5億瓶的番茄醬,相當于每分鐘賣出1237瓶,一次性包裝的番茄醬每年也能賣出110億包。雖然此后亨氏沒有再公開過相關數據,但從連年增長的業績和不斷擴大的市場來看,如今亨氏番茄醬的銷量肯定遠超這一水平。
從蘸料產品到文化符號
賣得好只是一方面,從銷量層面用數據證實了亨氏的火爆,但在另一方面,時刻被消費者想得到表明亨氏在情感上和消費者產生連接。在過去百年的發展中,亨氏已經在消費者中建立了“番茄醬=亨氏”的認知,并且像可口可樂、奧利奧或是AJ一樣,實現了從產品到文化符號的躍遷和升級。
比如開篇提到的亨氏番茄市集中,推出的亨氏番茄醬造型的超大帆布袋,就被年輕消費者們視為凹造型神器,背在身上的不是一瓶番茄醬而是一種文化認同,我們同屬于“亨門”。
(圖源:亨氏小紅書)
不僅普通消費者追亨氏為潮流,很多明星名人也是亨氏的超級粉絲,馬斯克曾公開發文毫不掩飾對亨氏的喜愛,英國歌手Ed Sheeran把亨氏紋在身上還主動提出廣告創意。
(圖源網絡)
占領人工智能“心智”
ChatGPT的出現將我們帶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人工智能在內容創作領域的效能進一步放大,AI創作文本,AI作圖在生活中的應用愈發頻繁。在測試人工智能程序DALL-E時發現,AI畫出來的番茄醬就是亨氏,亨氏不僅獲得了消費者的喜愛,還占領了人工智能的“心智”,這也進一步說明,“番茄醬=亨氏”成為人類和人工智能的共識。
(圖源網絡)
此外,亨氏在超市貨架上占據的位置、被創作者們當做測評選題、營銷活動幾乎場場火爆等,都在說明亨氏已經把一瓶番茄醬做成了一門大生意,在調味品帝國中坐在了數一數二的位置上。
作為調味品,番茄醬并不像其他產品一樣是餐桌的必須,尤其是在中國市場上,那么亨氏是如何一步步達到今天的成績?
02
這門關于味道的生意,亨氏如何做大做強?
提到亨氏,繞不開的一點就是專屬數字“57”。亨氏創始人在1896年首次提出“57標語”,他曾表示,在紐約訪問時被一則“21種款式(21 Styles)”的鞋履廣告所吸引,所以意識到數字和品牌關聯的重要性,如果有一個數字和亨氏強綁定,那么消費者對亨氏的印象會更深刻,于是亨氏的“57”應運而生,并出現在亨氏的各種宣傳中。
(圖源網絡)
至于為什么會選擇“57”答案有多個版本,可能是因為當時亨氏有57個品類,也有人認為是創始人覺得“57”神秘、有魔力、令人難忘,或者“57”是幸運數字......時至今日,這個數字究竟從何而來已經不那么重要了,它對亨氏宣傳起到的作用才是關鍵。亨氏的品牌總監Gibson說,這個標語已經成為“品牌資產”,類似于公司的標志、梯形瓶身和玻璃瓶設計,無時無刻不在向消費者展示亨氏的歷史。
百年前初來乍到的亨氏能快速占領市場和數字“57”的應用有著不可忽視的必然聯系,想要品牌被記住,標志必不可少,正如現在越來越多品牌在著力打造品牌IP一樣,核心標識讓品牌營銷事半功倍。
做一個瓶蓋要多久?亨氏說需要9年。做一款番茄醬瓶要多久?亨氏給出的答案是從創立到今天。
去年年底,亨氏推出新瓶蓋,這款瓶蓋更新了45個版本,投入120萬元美金,前后花費9年時間。9年時間,甚至可以見證一個品牌出現到衰亡,而亨氏卻愿意在一個瓶蓋上做如此巨大的投入,就是為了同時實現材料更新和控制出醬量。
(圖源:亨氏)
再從瓶蓋延伸到整個瓶身包裝,創立至今,亨氏就一直在進行升級和進化。可擠壓的塑料包裝,當瓶里的番茄醬不多時,把最后一點倒出來變得麻煩,在觀察中亨氏發現,消費者會把瓶子倒過來放置,所以在2003年,亨氏設計“倒立”的包裝瓶。
(圖源:亨氏微博)
今年,塑料包裝再次升級,雙頭瓶適合不同存放和使用習慣的消費者,讓每位消費者都能按著自己的習慣輕松擠出最后一滴番茄醬。
還有玻璃瓶番茄醬的包裝也充滿巧思,比如故意將數字57標簽貼歪,提醒用戶貼紙擺正就是傾倒番茄醬的最佳角度,當番茄醬倒不出來的時,敲擊這里可以讓番茄醬流出來。
對包裝的細節把控還只是一方面,亨氏的成功要歸結到在各個方面對完美主義的堅持,成為細節狂魔為消費者帶來極致的消費體驗。
最后,還是要回歸到產品上來,關于味道,亨氏通過不斷地產品創新打造了“亨氏味道帝國”。除了熟知的拳頭產品番茄醬,其實亨氏在調味品上的布局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象,不僅有牛排醬、油醋汁、沙拉醬這類較為西式的調味品,針對中國市場,還打造了較強區域主導型的醬油品牌味事達,以及復合調味料美味源、廣合腐乳等。亨氏不斷擴張的品類,成為占領更廣闊市場的必要條件,再基于對市場的把握、需求的洞察和調味品生產的基礎,亨氏的味道帝國不斷壯大。
(圖源:亨氏)
亨氏的業績報告中顯示,今年第二季度(3至6月)卡夫亨氏凈銷售額達67億美元,同比增加4%。在企業和品牌陷入增長難題時,亨氏是如何保持逆流而上的?
03
“小滋味”給“大市場”帶來的三點啟示
亨氏的企業主張是“讓人們的生活有滋有味!”,為消費者帶來解決方案。所以進一步分析亨氏的進化史可以發現,亨氏在過去的百余年中都在圍繞這個“解決方案”升級進化。
我們也從中總結了這樣三點啟示,希望每一個小品牌都有機會獲得更大的市場。
啟示一:做消費者的朋友,以好性格獲得好人緣
品牌人格化,產品人格化是近年來營銷中常見的方式,擁有人格的品牌在和消費者溝通時,更容易拉近距離也更好傳遞品牌價值。亨氏深諳這個道理,從創立至今已經和一代代的消費者做了百年的朋友。亨氏搞怪、幽默、調皮,e型人格和消費者玩在一起,同時又有溫情一面,充滿人文關懷,生動立體,實現情感上的連接。
(圖源:亨氏微博)
比如在亨氏曾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之際,列舉了自己曾入鏡過得電影,不僅演員像獲獎亨氏也想在影視圈獲得認可。還有再亨氏的官網上曾推出The Black Kitchen Series的播客系列,雖然是一瓶番茄醬,但它也想為保護黑人食品遺產而盡一份力。
啟示二:找消費者的需求,做“深入人心”的創新
有創新才有進步,有創新才有未來,每個品牌都在做創新,但不能只是流于表面,而是應該把創新做到消費者的需求上。在FBIF2023調味品與預制菜分論壇,來自卡夫亨氏的夏玉琦女士分享了亨氏的生意經,她談到“亨氏創新背后的邏輯和思考,本質上還是基于對消費者和市場變化的洞察。”
(圖源:亨氏)
比如當越來越多消費者成為健身減脂人群時,亨氏推出沙拉汁噴霧,一次噴出的熱量不超過2大卡以便精準控制熱量。正是在不斷的創新中,154歲的亨氏沒有成為落后于時代的百歲老人,而是不斷煥發新活力的可愛老頑童。
啟示三:懂消費者的興趣,與熱點內容同頻
說起會搞事情,亨氏絕對榜上有名。推出二合一的Heinz Dip&Crunch漢堡蘸醬、緊跟tiktok的流行趨勢推出伏特加番茄意面、在《芭比》大電影上映時,發帖配圖Kenchup的番茄醬和一款叫Barbiecue的燒烤醬寓意男主ken和女角Barbie......
(圖源:亨氏微博)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我們看到有品牌因為站在消費者對立面而翻車的事件發生,脫離消費者就是讓品牌陷入困境。而關注熱點,讓亨氏和消費者站在一起,巧用熱點,則讓亨氏和消費者玩在一起。
(圖源:亨氏)
“將平凡的事情做得非凡地出色,此乃亨氏的成功之道。”我們也相信和亨氏一樣堅守品質、不斷創新、心系用戶的品牌,都能長紅下去,開辟更廣闊的天地。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