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甲方是微信,能讓張小龍感動哭了的定格動畫用了多少張紙?
由芬格時代為“微信”度身定制的第二支定格大片終于新鮮出爐,并與大家如期相見。這次我們的制作口號是:既要品質,也要氣質;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與之前的《聽眾聲·見世界》不同,本次宣傳片的拍攝均實現在精制的桌面布景之上,由八個不同的場景變換組成,以人物一天生活中與微信的行為關聯作為線索,通過微信支付、購物、瀏覽訂閱號、玩游戲等活動,輕松趣味的展現微信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點滴關聯。那么,這支僅連續拍攝就耗時52小時,全片制作歷時一個月的氣質大片是怎樣煉成的呢?咱們不用等下回分解,現在!就現在!跟著小編一起來探秘《微信 · 一天》幕后的故事吧~!
(篇尾更有精彩彩蛋,千萬不要錯過哦!)
一部優秀的短片都要有好的故事支撐,在這個不到兩分鐘的創意短片中,要想奪人眼球,好的情節和完美的形式都必不可少。但定格動畫制作繁瑣,不宜情節太過復雜,所以,一個短小精悍的創意是必須必地。如今人們早晨起床會習慣性的刷朋友圈,上下班路上會閱讀微信公眾號的推文,買東西、下館子還習慣使用微信支付。看看我們身邊,微信推出的各種新型用戶體驗正在潛移默化的滲透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比展現“微信用戶的一天”更能形象直觀的表現微信對人們日常生活帶來的改變了。
所以,芬格時代定格團隊的精靈們最終以一位微信用戶為線索,展現ta一天中從早起上班、到外出、再到下班回家的生活循環,穿插早餐店、辦公室、咖啡廳、餐廳等8個現代人日常生活消費場所,構成這位微信用戶的這一天。
(測試:雙人床大變早餐車)
“微信”向來倡導清新簡約風格,所以在制作形式上,短片再次啟用純凈的紙模質感。但與以往單片紙張不同,這次場景紙模的制作都是有多層厚度貼合的,這也意味著手工的制作要大量翻倍。有意思的是,這次構成畫面的不僅僅只有紙質模型,還加入了真實物品和后期特效。人物所在的大景位于畫面內部,帶有場景特性的小景位于畫面外部,形成空間視覺反差。而且,這次短片的制作流程比較復雜,由于行片一鏡到底,所以每個場景環節的制作都需要精確縝密。
(配合主人公微場景的實物場景)
(公司臺球案也被征用為準備臺)
(早餐車上的二維碼力求逼真)
(辦公椅到咖啡椅的生長變化)
(制作中的日料店)
有了之前多次定格制作的經驗和基礎,芬格團隊在本次制作上也顯得更加清晰嚴謹。以開場的臥室場景為例,從腳本里的文字到最終畫面呈現出的效果大概分為了幾下幾步:
1. 由設計師畫出分鏡頭和概念圖,初步擬定場景的空間秩序、光影效果和畫面構成元素。
2. 細致單個場景具體形象,如一個床頭柜的樣式,一張床、一盞燈的具體形態。
3. 初步定尺寸,制作平面圖,用激光雕刻技術打印。
4. 由手工團隊負責模型制作。由于模型要增加厚度,所以往往一個平面圖要雕刻10份左右,再將相同元素進行粘和、整體組裝,這也相當于增加了十倍的工作量!
5. 試拍:將第一版制作好的模型放入真實環境,與角色和實物進行比例參照。
6. 調整尺寸,重復步驟3—5
7. 確定尺寸,分解場景,制作24幀動態生長過程
8. 重復步驟2—5
9. 確定畫面內容(除模型外的真實物品)的形態,擺放具體位置
10.確定光線變化方式
11.定版,交至后期合成
12.加入音樂,影像調色
(試驗中的床)
(生長中的床)
(第一版試拍的臥室場景)
(實際拍攝的臥室場景)
是不是有點出乎意料?在影片中短短的一秒鐘鏡頭要經歷這么多次的推翻重組,第一版和最后一版在構圖、景別、色調上都有所調整,但是臥室場景到這里只進行了不到一半,因為還有幾百張的人物動態沒有加入。
此次主人公的動作形態完成度要求較高,一開始團隊設想用球狀關節骨架做結構,外包紙質感,做成有厚度的立體角色,但因球型骨架在本次拍攝環境中稍顯笨重且不易操作,遂舍棄。
轉而使用較為輕便、靈活度高的金屬線骨架,金屬線一般采用柔韌性極好且不易老化斷裂的純鋁線,且完全沒有彈性。把它擰成雙股來使用,可以得到理想的強度,并在關節處加入速成鋼固定;但金屬線骨架比較脆弱,在反復更改角色動作時容易出現變形、折斷的情況。雖然有備用骨架,但很難保證做到外形上的完全一致。
綜合考慮再三,還是選擇使用和場景相同材質的“紙片人”角色。為保證角色的流暢性和真實性,所有角色動作均采用真人在綠幕前表演摳像,導出描摹路徑后轉換素材,再用雕刻機雕刻完成。
(工作人員模擬拍攝人物動態)
(1000多張人物動態都是逐張轉換而出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轉場均由場景間的變換產生,主人公始終在畫面內,配合場景作出相應動作。例如在第三到第四個場景轉換中,主人公相對位置不變,所坐的椅子經過十幀的變化,最終由辦公椅變化成咖啡椅,再配合桌子、遮陽傘等物品的生長、位置變化和每一格的光線調整,最終形成了自然流暢的轉場效果。
(比較兩組照片,不難發現光線的變化)
這次拍攝使用了5D3配85mm定焦鏡頭,配合專業的定格軟件DRAGONFRAME實時監控比對前后幀,還加入了4k超清顯示器,以便工作人員更好地對準、擺放模型位置。
短片的畫面是生命,而音樂則給生命賦予了靈魂,由于采用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大到每個場景需要多少時間,小到場景之間的轉換需要幾幀完成,都需要在拍攝時對于最終效果和時長做到精準預判,時間和節奏都需要提前確定,所以這次在拍攝前就基本完成了音樂的搭建,短片的主題音樂為原創制作,采用布魯斯風格配樂,凸顯都市特有的風格韻味,并且特別在日料場景中特別結合了日本民族樂器三味線,在保證整體調性統一的前提下,讓短片不失個性。
除主體音樂外,音效同樣是很重要的部分,在短片拍攝制作完成后,音效師根據畫面元素搭建音效。由于音樂素材的局限性,很多的音效效果要由音效師特定錄制完成,例如短片中場景轉換過程中的紙質音效就是多次實驗錄制完成的。
除了常規場景之外,有兩個轉為專場設計的環節不得不提,那就是連通早餐場景和辦公室場景的公交車以及從日料店到家的地鐵。
公交車有一個細節不知道觀眾有沒有注意到——那就是車的輪子真的在轉動!那是因為,工作人員在兩輪中間加入了鏈接的軸承,拍攝時,轉動一邊的輪胎,另一邊因為聯動效應也會相應轉動,所以整個公交車的行動才更顯逼真。
地鐵一共做了四節車廂,包含一個車頭和三節車身,可以循環使用。你一定很好奇地鐵的光從何而來?其實很簡單,你只需要一個充電寶加一個LED燈就可以點亮它。影片中如真實地鐵般的抖動效果也是由工作人員一點點手動完成的。
拍攝定格短片是一個非常復雜龐大的工程,從前期設定到制作實施,再到拍攝和后期合成,每一個環節都要求嚴謹細致,反復修改和熬夜加班已成為所有工作人員的家常便飯,但為了影片最終的完美呈現,一切都是值得的。
(排列著的變化過程)
看過了這么精致的過程解析,是不是很好奇拍攝現場到底是什么樣呢?
說好的彩蛋,就不能食言,敬請欣賞!
革新影像審美,盡在芬格時代!
點擊“閱讀原文”跳轉到微信的上一支定格動畫的精彩幕后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