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語言會變成兇器”官方網站: www.wordscanbeweapons.com
關注微博話題: #語人為善#
關注官方微信: 青少年心理咨詢熱線
2014年4月29日,北京-由青少年暴力所導致的悲劇行為在中國正呈上升趨勢。近年來,盡管青少年的人口總數在下降,被法庭判刑的未成年罪犯的數目卻增加超過一倍。 一個鮮為人知的研究表明,在中國,青少年犯罪與童年時期遭受語言暴力之間有強烈的聯系。
沈陽市心理研究所聯手北京奧美,通過創意傳播活動提升中國公眾對語言暴力的嚴重性和危害性的認知。
“ 語言暴力是一種精神虐待,而這種精神虐待是一種后天的習得行為。除非這個循環被打破,否則這一持續的影響能夠延續到成年時期,并且這種暴力行為很可能會從這一代傳遞到下一代。 ” 沈陽市心理研究所所長姜俊和表示。
在中國,對兒童的語言暴力是一個禁忌話題,既不會被廣泛討論也不易被察覺。為了幫助中國的父母和監護人了解真實的情況以及語言暴力所產生的破壞性結果,奧美講述了六個青少年罪犯的悲慘遭遇,他們因諸如謀殺和攻擊行為等嚴重罪行而在沈陽拘留所服刑。每位青少年都坦誠地回憶了童年時父母和監護人對他們使用的侮辱性語言,包括 “ 丟人” ,“ 是人就比你強”,以及“怎么不去死” 。
奧美與來自沈陽的知名藝術家兼教授謝勇合作,將諸如此類的傷害性詞語通過鍍鎳鋼制作成模具。這些詞語模具可以拆解并拼湊成致命武器的形狀,比如槍、刀和斧頭——如同這些青少年犯罪時所使用的武器。這個作品展示了暴力性語言如何真實地轉化為武器。
這些詞語武器在沈陽的一個人流攢動的購物中心里以互動的形式展出。購物者和路人通過觸摸屏和現場的平板電腦參與詞語武器的互動。為期兩天的活動吸引了超過600人參與其中。
奧美的團隊還為這個特別的問題建立了一個迷你網站。瀏覽者能夠在線體驗這些詞語變成武器的過程,觀看每位青少年講述自己故事的影片,還能夠在網上聯系專業的輔導人員,探討精神和語言暴力話題。這一系列傳播活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網站上線后的前兩周便接收了超過300個心理咨詢熱線電話。
為了更廣泛地傳播這一話題,Social@Ogilvy團隊通過微博接觸社交媒體意見領袖,如青少年和育兒媒體的編輯,在第一個月里生成了約31萬次的瀏覽量。更重要的是,團隊還開通了官方微信賬號“青少年心理咨詢”,作為幫助中國青少年獲取專業匿名咨詢的平臺。
北京奧美廣告執行創意總監趙琦( Juggi Ramakrishnan) 表示, “我們通過與研究所的心理學家交談了解到,對兒童的語言暴力就如同引爆一顆定時炸彈,它只會在行兇者離開現場足夠久之后才會爆炸。社會為此付出了代價,這一點從青少年犯罪率增加就可以看出來。我們真的需要通過這種能夠喚醒人們的方式講述這一“暴力循環”的故事?!?/p>
Creative Director: Graham Fink, Juggi Ramakrishnan, Wilson Chow, Doug Schiff, Xingsheng Qi
Art Director: Yong Xie, Xiaodong Xiao, Hidden Foo, Soonguan Poh, Jason Wang, Fei Wang, Morris Ku
Copywriter: Guilin Bo, Chuyu Li, Juggi Ramakrishnan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