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就地過年的我,看到這片子瞬間淚奔...
普通人可以擁有超能力嗎?
當然有——
比如父母總能在人頭攢動的車站中,一眼找到出站的孩子;比如母親總能在混亂嘈雜的環境中,最先覺察自己孩子的聲音;比如無論我們變胖變瘦變美變丑,總能被好久不見的死黨一眼辨識。
這種“哪怕滄海桑田,總能一眼認出你”的超能力,叫“愛”。它每一次發生,都會讓人心底熱流翻涌。這一次,百度AI為“愛”的超能力,賦予了一層別樣的價值意義:
▼
01
“我認得你”=“我識別你”
視頻以真實又溫情的畫風與筆觸,講述了四個“我認得你”的故事——
在外工作第一年的江鳴
計劃提前回家給爸媽個驚喜
沒想到還是被識破了
老媽說:你爸光聽腳步聲,就知道是你
離開家鄉十五年的李浩
第一次帶著妻小返鄉
初為人父的他漸漸開始明白
為何老花眼的父親總能在人群中一眼認出自己
張有米和楊雨青從上學就是“親閨蜜”
這些年倆人各奔東西各變模樣
但沒想到重逢時還是默契十足:
“化成灰我都能認出你”
剛來到世界10個月的小元寶
任爸爸、奶奶、姥姥、小姨,誰安撫都不行
唯有媽媽熟悉的臉龐和味道
才能讓他覺得安穩、踏實
不必多言也能明白,這些“我認得你”的故事的根源,都是愛。
如果說人與人之間的重逢,是基于愛的“我認得你”,那么AI與人之間的相遇,或許是帶有情感色彩的“我識別你”。透過這一創意類比,百度AI構建出“我認得你=我識別你”的巧妙關聯,挖掘展示出AI有愛的一面。
同時,通過營造春節常見團圓場景,百度AI把難懂的技術名詞,用一種受眾熟悉的、易于理解的、能產生共情的方式重新詮釋,讓受眾真正理解并感受到,什么是人臉識別,什么是語音識別,無形中拉近品牌與受眾的距離,還有AI技術與人類的距離。
02
技術的底層邏輯,非情感莫屬
視頻結尾文案,可以看作百度AI的擬人化發聲,其背后傳遞出的是品牌心聲,“AI識別=愛的識別”。
人們從未告訴我愛的道理
而我看見一次次辨認出彼此的時刻
其中流轉著的洶涌難掩的情感
我明白
愛的識別
是人類的本能
我始終相信
情感,是一切技術的底層邏輯
我是百度AI
也就是說,在百度AI眼里,AI不只是一種尖端技術,而是富有溫度與人情味的存在。并且,這種情感溫度應該是所有技術必須具備的底層邏輯。
如此“有情、重情”的態度,從“百度AI尋人行動”就能看出——僅憑一張照片,就可以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幫助找回走失的親人,重圓破碎的家庭。可見,百度AI想要以“普通人幫手”的角色,去解決社會日常問題,去釋放技術的能量價值。
據統計,“百度AI尋人”自2016年啟動至今,已發起超過20萬次照片比對,幫助超過10000多個家庭重新團圓。
而且,百度AI不光能找回“真人”,還能實現不可思議的“跨時空重逢”——
在央視大型公益節目《等著我》中,基于百度大腦智能語音技術合成的已故老排長的聲音,讓兩位分別64年的老戰友實現了“聲音跨時空重逢”;
還有不少網友通過百度地圖全景照片,像乘坐時光機那般回到過去,甚至有網友從中發現了已故父親的身影,實現了“影像跨時空重逢”。
此外,百度AI還在2019年“全國助殘日”發起“AI助盲行動,向全國盲人家庭捐贈上千臺人工智能音箱;
在第32個世界無煙日提出技術控煙方案“百度AI控煙”;還開發出“全球首款聽障兒童手語翻譯小程序”等等。
可以說,這些案例都是百度AI以技術為錨,補全人世間的殘缺,成全人與人之間的情誼。
03
科技的意義價值,是“為更好”
以上種種真實發生的事例,愈發讓我們真實、深刻地感受到,AI技術不再是束之高閣的、遙不可及的、深不可測的“黑科技”,而是深入生活的、陪伴日常的、切實幫助人們解決棘手問題的“暖心幫手”。
更重要的是,盡管百度AI已經擁有多項世界領先的技術成就,科技水準無需贅言,但或許對于它來說,“科技為更好”的愿景目標,才是品牌最應該履行承擔的責任使命。
我們不妨猜測,百度AI所謂的“更好”,應該不局限于某種更好用的功能和工具,可能是在更為廣闊的層面上,比如更好的生活方式,更好的人生選擇,更好的世界前景,更好的人類命運。
從整體看,百度AI這次傳播也為熱門議題“AI能否代替人類”提供了一種觀點視角:
AI或許永遠不能替代人類,但卻可以無限靠近人類,盡可能去理解人類的悲歡離合,去影響人世間的喜怒哀樂,甚至可以與人類并肩站立,合力探索未來的無限可能……沒有人能預知所謂的終極結局,但好在,百度AI已然奔走于尋求答案的大路上。
本文作者:@4a廣告提案網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