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2000萬的發布會怎么做?
馬化騰,是一個天文愛好者,這不是什么秘密
但把一種愛好做成一場大會,直到做到全球最大
除了有錢,還得有夢
有錢人一旦愛上了仰望星空
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從2013年開始
全球最頂級的科學家匯聚北京
分享最前沿的科學成果和最新的科學預見
這就是騰訊科學WE大會
我們服務了五年
01 生死關頭,科學能說什么
2020,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
在人類的至暗時刻,科學,能做什么呢
從疫情想到了自然
由自然喚起了敬畏
再因敬畏問及內心
探索是什么
探索是什么
在人類科學史上有無數的答案
但1990年一名科學家的演講
穿越三十年
依然振聾發聵
“我們成功地(從外太空)拍到這張照片,細心再看,你會看見一個毫不出奇的小點。
再看看那個光點,它就在這里。那是我們的家園,我們的一切。
你所愛的每一個人,你認識的每一個人,你聽說過的每一個人,曾經有過的每一個人,都在它上面度過他們的一生。
我們的歡樂與痛苦聚集在一起,數以千計的自以為是的宗教、意識形態和經濟學說,
所有的獵人與強盜、英雄與懦夫、文明的締造者與毀滅者、國王與農夫、年輕的情侶、母親與父親、
滿懷希望的孩子、發明家和探險家、德高望重的教師、腐敗的政客、超級明星、最高領袖、
人類歷史上的每一個圣人與罪犯,都住在這里——一粒懸浮在陽光中的微塵。“
這是人類科學探索歷史上
最有名的一張相片-黯淡藍點
它關于旅行者一號
關于卡爾.薩根
也關于探索的意義
人類習慣了高歌猛進
2020,是否該回望一下家園
這就成了本次大會的主題
02 科學家來不了,我們出不去,怎么辦?
科學家,是大會的核心表達者
但這一次,所邀請的11名科學家
有10名分散在美、加、英、巴西和瑞士
我們出不去
他們來不了
-最近原則
在離科學家最近的地方尋找拍攝團隊
這需要全球化的制片資源
從零開始圍繞科學家所在地
我們迅速勾勒起一幅全球地圖
-遠程控制
讓每位科學家安心前往攝影棚錄制
這需要大量的溝通工作
還需對不同地域的疫情控制政策了如指掌
讓每個當地攝制組理解拍攝意圖
除了溝通之外
還需要精準的技術預演
別忘了,還有多時區的時差,連續性的日夜顛倒
綠幕背景+多鏡頭調度的反復運用外
額外多了對時間的理解
以及對睡眠的渴望
但不能睡
03 既要硬核,又要好看,還要讓人一直想看
如果用既要又要還要提要求,多半會慘遭怒懟
內容要硬核,形式要好看,互動要有趣味,這是一場大會的基本要求
我們在上海、蒙特利爾、蘇黎世和舊金山6個城市拍攝了科學家的演講
記錄多達391個VFX鏡頭,總共140分鐘的內容。
同時,一個由39名藝術家、編輯和動畫師
橫跨5個城市的全球團隊,為此集結
-為每位演講者創造獨有的主題
保持每位演講者內容的科學完整性,也為他們帶來高端設計美學
-“魔幻現實主義”的實踐
這是一個使觀眾和媒體著迷和驚訝
還原大會往年主會場-北展
完全是用北展的參考圖片在虛幻中創造出來
將科學家請回大會現場
背景內容和演講PPT以3D形式投影到會場屏幕上
04 橫屏,豎屏都能看
16: 9對9:16工作流:16: 9對9:16工作流
調整關鍵信息和標題圖形不受裁剪影響
微信朋友圈首次豎屏直播
首次使用浮屏提示
11月7日14:00-16:20 觀看人數2000萬+
主流媒體報道次數2000+
2000萬,不是給我們的預算
2000萬人看到大會,剛剛達到,我們的預期
43年前,旅行者1號,帶著人類探索宇宙的雄心壯志,出發
它的目標,是探訪太陽系遠端的世界
它帶著的金唱片,刻錄了人類多彩的文化和生命,是一枚時空膠囊,是一封寄給外星文明的書信。
信中說,我們友善
喜歡色彩
為孩子造就夢的光環
我們珍惜家園
我們,彼此相愛
2025年,旅行者1號,將耗盡最后一絲電力,與地球徹底切斷聯系
我們,還會記得那封信嗎?
VO:這封信里,沒有戰爭、沒有貧窮、沒有疾病、沒有犯罪、沒有意識形態。
這封信,未來的數萬年里,都會在宇宙旅行。
見證它的人和事早已老去,甚至地球也將老去。
它可能是,人類存在的唯一證明。
它的收件人,也許不是外星文明,而是我們自己。
騰訊科學WE大會,是騰訊“科學向善”的具體踐行
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具影響力的科學盛會之一
每年,都會邀請全球頂級科學家
他們來到大會,結合各自領域
向大眾分享前沿的科學探索和最新的科學成果
(預告片)
往年,騰訊科學WE大會的舉辦地,北展現場
門票昂貴,但座無虛席
2020,距離,改變了一切
但WE大會的基因和使命,并未因此改變
總結陳詞,只有簡單的一句話:真實的感知
讓大眾暫時忘掉困境,享受一場純粹的科學盛會
即使不忘疫情,也堅定一種信念
科學,是人類遭遇任何挑戰時的那道光
從7月份開始,全球協作
嘉賓分散全球,就扭轉時差
北展拒絕開放,就再造北展
從年富力強的諾獎得主到耄耋之年的學界泰斗
我們被科學震撼、被鼓舞,也被挑戰
如何將各位科學家的分享,轉化成直觀的影像
又如何讓科學家的影像
不只是屏幕上的一次宣講
直播效果,微信歷史上,第一次動用浮窗提示
豎屏體驗,尊重用戶觀看習慣
我們又一次以用戶為本,讓科技向善
但這一切,只是基礎
第一次線上直播
面向更廣泛的觀眾,更挑剔的看客,更參差不齊的品位
要建立騰訊科學WE大會怎樣的形象
要傳達什么主旨
要向大眾說什么
在一次次和騰訊的創意頭腦風暴后
有一個點逐漸清晰乃至閃耀起來
它,就是藍點
它來自美國著名科學家和科普作家-卡爾.薩根
它關乎旅行者一號
它關乎一張金唱片
它關乎一張相片
那是距離地球200多億公里外的一次回望
而今年疫情肆虐,意識形態爭論不休,天災人禍此起彼伏
我們是否,也到了回望的時刻
回望中,那人類的家園
浩渺宇宙中,孤獨而唯一
重提藍點,會不會讓大眾意識到,人類命運共同體
我們滿懷期待
(開場片)
開場視頻,點明主旨
嘉賓演講,直觀硬核
尾片呼應,致敬科學的探索
歷時三個多月的全球協作
在11月7號下午2點,實時上線
全程將近兩個半小時
63個平臺同步直播
全網共計落稿4531篇次
全國124家核心媒體產出報道247篇次
國家天文臺等權威科研機構官號自發轉載
全網直播總觀看量突破2587萬
上一年的WE大會,是歷年觀看量最高的一次,因為有霍金
而今年比上年提升了28%
我們知道,那一串串冰冷數據的背后
是觀眾的沸騰、思考
更是觀眾對于科學,有了一份新的信心
騰訊的客戶,悄悄地對我們說,這是最好的一屆WE大會
但相信,明年會更好
(制作花絮)
創作人員名單:
總導演/監制:Tim Zeng
創意文案:羅海劍
后期監制:Laura Livingstone
后期導演:Andreas Berner
后期制片:Robbie Herrera
后期:單世維
國際制片: Campbell Mclean
再次感謝各位小伙伴的付出!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