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堂×新世相:衣櫥的秘密
- 這是 新世相 的第 1635 篇文章
Sayings:
今天是母親節,我們想向你公布一場即興社會實驗——
不久前,我們請了 3 對母女,互相在對方的衣柜里挑一件自己喜歡的衣服,然后穿上拍個對比照。
看著她們互換衣服的一瞬間,我突然發現——
媽媽像是重返 20 歲,女兒也有了幾分媽媽年輕時的樣子。
趁這個機會,我也和她們討論了一下,當下的母女關系。
她們最大的感受是,很多時候跟媽媽活成了姐妹。
你也可以在文末看到這場即興實驗更具體的記錄,或許這可以讓你重新思考自己所處的親密關系。
女孩到了一定的年紀,很容易和自己的媽媽活成姐妹。
她們年紀稍長,穿衣風格,審美品味,多少都帶了媽媽年輕時的影子。
顏值像——
同事 @小N 說,自己 22 歲那年,看到結婚證上的媽媽和現在的自己簡直一模一樣,媽媽那年也是 22 歲。
性格和處事的派頭也像——
讀者 @瀟瀟 做起事來雷厲風行的,有次她陪媽媽和阿姨去逛街,購物時恰巧遇到了糾紛,瀟瀟耗時 5 分鐘,請來了客戶經理,維護了自己這邊的權益。
等她處理完了,阿姨笑了一路:“啊唷,瀟瀟處理事情和你媽媽一模一樣。”
除此之外,媽媽們的生活方式,也開始像你一樣新潮——
你以為她們越老越粘你,沒想到她們迎來了遲到的“青春期叛逆”,會和你“鬧別扭”。
讀者 @星 說,她現在跟媽媽住樓上樓下。
因為媽媽覺得住一起有時候意見不合容易吵,比如自己晚上想吃夜宵時,爸媽已經睡了,吵醒他倆,大家都不開心。
不如各過各的,清凈。
隨著年紀逐漸變大,我們會越驚訝于這種傳承留下的痕跡。
你以為你很特立獨行,但看看媽媽,你會發現一切早有答案,你的樣子,就是她的曾經。
歲月像是一面鏡子,時間越長,我們越看得清彼此有多像。
不只是表面上,你和媽媽像是姐妹。
很多生活里比較嚴肅的事情上,你也能漸漸理解當初她的選擇和態度。
可以說,你們也變成了彼此的知己,關鍵時候,還得你倆互相支持對方。
這個五一假期,我同事 @小王 因為從小照顧自己的奶奶生病,時隔兩年第一次回家。
也是第一次“心平氣和”地和媽媽聊起來,自己小時候被媽媽“寄養”在爺爺奶奶家的事——
她分明記得,媽媽親自把弟弟帶在身邊。這么多年了,小王始終沒法原諒她。
但這次回家和她聊過才知道,當時弟弟天天生病住院,他們寄居在離醫院很近的親戚家,為的是治好弟弟。
這是小王沒想到的。
她想起以前,每次媽媽回來看她,都要給她準備好幾麻袋干凈衣服讓她換洗。原來那是徘徊在兩難之間的媽媽唯一能為她做的。
如今的小王輾轉多個城市,工作、戀情不如意時,她終于有些理解媽媽當年的困境——
“我 30 了,照顧一只貓都很吃力,更別說照顧兩個孩子,其實那種焦慮和壓力之下的割舍挺難的。”
這是第一次,她和媽媽在精神上和解了。
那個和媽媽住樓上樓下的 @星,結婚生孩子后經常和媽媽一起吐槽各自的老公。
星說,媽媽以前就是像老媽子,每天圍著爸爸轉,結婚幾十年,從來沒有按自己喜歡的口味做過菜。
現在,她爸有時鬧脾氣說飯菜不合胃口,下一餐媽媽就不給做了,就是那種:
“老娘為了女兒忍了幾十年,現在我女兒都有孩子了,我都當外婆了,也不知道還有幾年活,再也不想忍你了”的感覺。
星說:“以前為了我,她在婚姻里委曲求全。如今我有了自己的家,終于明白在婚姻里憋著到底多難受?!?/strong>
當你真的了解過一個女人如何一步一步走過來,經歷過什么,失去過什么,掙脫過什么,你才有資格說理解、支持她。
其實不管是哪個年代的女性,一生中遇到的大事,總是相似的——
因為性別問題帶來的不對等教育權益,愛情里的慎之又慎,生育的難題,家庭和工作上的平衡......
年輕女孩的一生中,媽媽先你一步走在你要走的必經之路上。
作為過來人,媽媽的支持和理解,是你遇到性別、愛情、家庭的難題時,最靠譜的后盾;
而你對媽媽的支持,也是她后半生關鍵時刻的底氣。
@星 生完孩子后,一直處在喪偶式育兒的痛苦中,她和媽媽說自己想離婚。
本以為忍了幾十年的媽媽會勸她也忍著吧。
沒想到媽媽不僅支持她,還幫她分析應該怎么帶著孩子面對以后的生活:
“你生的是女兒,跟著你更合適;
你有了她也不會放棄生活,我們也能幫你照看,孩子在一個溫暖有愛的家庭氛圍中長大,這很重要。”
從來都是鼓勵她尊重自己的感受,別委屈,為自己做選擇。
@星 說,每一次媽媽站在她那邊時,她都特別有力量,覺得生活又有奔頭了。
我們常說,能真正理解女性的,只有女性。
我想那是因為,女性的友誼,總是建立在需要面對的共同命運之上。
而這需要面對的命運共同體,首當其沖來到了母女之間。
去年有部我很喜歡的美劇叫《女王的棋局》,很多人喜歡它天才少女爽文女主的主線,但我更喜歡她的副線,那也是在講述母女之間的女性友誼。
家庭主婦阿爾瑪收養了孤兒貝絲后,婚姻就名存實亡了。
但這對養母養女很快互救起來。
女兒無意間發現了自己的象棋天賦,養母則盡心盡責地幫貝絲參加比賽拿獎金來養活兩個人。
其中有兩個情節讓我特別感動——
一個是當養母想從女兒的參賽獎金中拿百分之十的抽成時,女兒痛快地給她百分之十五。
另一個是養母去世后,女兒在電話中痛罵自己的養父,帶給養母這些年的忽視和痛苦。
同樣作為女性,女兒為養母打抱不平,講出了養母一輩子沒有勇氣說出的話。
兩個人做母女的那幾年,女兒帶給了養母重新面對生活的勇氣,養母也幫助女兒成長為獨立自主的女孩。
即使在她死后,女兒也有足夠的底氣去面對之后的名利和孤獨。
我在后臺看到,有讀者哭訴自己的母親不理解,羨慕別人活成姐妹的母女情。
一個讀者說,自己是單親家庭,28 歲從來沒談過超三個月的戀愛。
因為媽媽和她在愛情里一直聊不到一起,她的戀愛有負擔。
但是工作攢了一些錢后,她把媽媽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媽媽學會了跳廣場舞,也有了自己的交際圈,會經常和新認識的姐妹去逛街。
竟然也開始反勸她談談戀愛開心開心了,再不提找個條件好的男人。
我不否認有些家庭必須面對的原生家庭問題,但我更想說,也許你別放棄溝通,會是另一種局面。
我們不能忽視的客觀現實是,媽媽那個年代倡導的價值觀是樸素的。
即使她想對你好,鼓勵你做個獨立女性,但這件事本身就需要你去支持她,去刷新她的觀念。
你可以成為她的底氣——
帶她們出去看看,支持她們活得更精彩,也讓她們看看我們的生活,享受一下現代生活的便利。
一起旅游,追星,蹦迪......
說到底,和媽媽做姐妹,做知己,是更高層次的愛和體恤。
母女關系也可以包含不同的愛的方式和可能性,這些值得我們去探索。
媽媽是世界上唯一和我們真正分享過心跳的人。成長過程中,媽媽的無條件呵護和潤物無聲的言傳身教,是支持我們探索世界的底氣;而長大后,我們的理解和體諒,也是讓媽媽自在自由、樂活無憂的底氣。
這一次母親節,養生堂與新世相一起,準備了這支實驗紀實性短片,探索母女兩代人的青春聯系,希望你看完,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看看自己的媽媽。
養生堂天然維生素E,內服美容的經典產品,以內養外,祛斑養顏,為美打底,是不同時代和年紀的女性共享的青春秘密。
養生堂天然維生素E 美容(祛黃褐斑)
淘口令:¥3pQvX3HeVfK¥
你今天是怎么陪媽媽過節的?有沒有打個電話聊聊天,說說那些快樂事?或者給她精心打扮,約她一起吃個飯。
像姐妹一樣開心一下呢?
編輯:寧可以
責編:么有錢主編:想媽媽的Cassie
晚禱時刻:
今天和姐妹過節了嗎
↓↓↓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