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MER海藍之謎×騰訊:共同守護一片藍
海洋作為我們的“詩與遠方”,作為地球的心臟,一直是美好的代名詞。然而由于我們自身的活動,使得排放到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超過1/3被海洋吸收,從而導致海洋酸化。如果我們不迅速行動起來,這種變化將會影響人類生活,甚至會更嚴重地影響我們的子孫后代。
源于深海的海藍之謎,從深海巨藻和其他精純成分中發(fā)酵萃煉出品牌產(chǎn)品的靈魂成分,一直秉承著“取之海洋,回饋海洋”的理念,多年來踐行著海洋公益。品牌在中國的發(fā)展進程中,遇到了同樣以“科技向善”為理念的騰訊,二者一拍即合,在2019年聯(lián)合發(fā)起“蔚藍行動海洋公益三年計劃”,依托騰訊強大的技術與傳播能力,助力打造創(chuàng)新的公益體驗,旨在提升品牌認知、提倡科技向善、肩負起社會責任,共同提升公眾對海洋保護的意識,亦是本次“蔚藍行動”的核心命題。
“蔚藍行動”挑戰(zhàn)
如何做到“人人海洋公益”?
在青木接到此項目時,我們首要思考如何將“公益三年計劃”逐年形成品牌資產(chǎn)并累積,讓大家關注并參與到海洋環(huán)保中來。我們決定將“蔚藍行動”塑造為一個公益IP,用創(chuàng)意為其賦能,讓公益成為大家日常可參與,人人可參與的一件事。在項目的進程中,我們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
如何去打破海洋保護刻板說教式的固有印象?
海洋保護不是一個全新話題,過往的海洋保護公益內容已將海洋問題帶來的危害闡述清楚,用戶已經(jīng)對說教式的公益片脫敏,不易引發(fā)關注與共情。
如何拉近海洋公益與人們的距離感?
海洋保護是個大課題,大部分用戶不會主動關注,無法切身感知海洋問題會帶來怎樣的生活影響,自然很難體會到海洋保護的重要性。想要實現(xiàn)人人海洋公益,需要逐一解決問題。
“公益+科技”
線上輕互動,線下真行動
基于此洞察,我們以“科技+公益”為核心策略,線上線下聯(lián)動。將“大事化小”,將海洋保護的大課題具象為每個人身邊的小事。同時“順勢而為”,讓常規(guī)變成日常,老生常談的環(huán)保問題有很多,不如順勢而為,把他和日常行為關聯(lián),降低用戶的行為成本。
在執(zhí)行過程中實現(xiàn)線上“輕互動”,降低用戶的活動參與門檻,用簡單趣味的方式讓更多人參與到環(huán)保行動中來;線下真行動,實地清理海岸線垃圾,用行動去感染帶動更多人。
掃一撈一·海洋減塑行動
在接到項目的第一年,我們首要解決距離感的問題,如何將海洋污染通過簡單有趣的方式帶到用戶眼前,讓用戶更直觀感受到海洋污染與日常生活的關聯(lián),拉近與海洋公益的距離感。我們運用到了當時熱門技術“QQ-AR”,通過掃描垃圾還原塑料污染,逼真的場景喚起大眾的海洋環(huán)保意識。活動上線兩小時內突破了50w參與人數(shù),9小時后突破350w,上線8天,共收獲1500w+訪問次數(shù)。
掃一撈一·蔚藍行動
第二年時,我們必須在玩法上進行突破,同樣的命題,需要新鮮感來維持用戶粘性。我們沿用了QQ-AR的科技力量,但在互動體驗上進行了升級,創(chuàng)造了“任意門”。讓用戶體驗足不出戶潛入深海,感受海洋之美的同時也反思海洋環(huán)保的意義,讓更多人參與到海洋環(huán)保的事業(yè)中來。活動上線僅三天突破1200w參與人數(shù),上線一周獲得7.41億曝光,清理海洋垃圾不少于70噸。
蔚藍行動·修護海岸線
在今年的海洋日之際,通過過往的累積,我們已經(jīng)擁有了大批追隨者,但這遠遠不夠。所以今年我們通過社交互動擴大公益陣營,與用戶的運動步數(shù)聯(lián)動,技術上一鍵拉取用戶運動步數(shù),號召用戶通過低碳行走、邀請好友助力等方式一起修護中國海岸線。活動全程互動人數(shù)2300w+,步數(shù)捐贈人數(shù)1000w+,活動分享人數(shù)489w+。
體驗視頻
海報及分享頁
每一年的線上活動開展,海藍之謎都會在線下進行活動承接,聯(lián)合公益組織實施海岸線清理行動,同時在微博微信等平臺,聯(lián)合明星大V發(fā)聲,帶動更多人參與到活動中來。
環(huán)境保護是人類永恒的課題,正因為有像海藍之謎、騰訊這樣的品牌年復一年的投入到實際行動中,才能感染千萬個像你我一樣的普通消費者。青木作為合作伙伴,是理念的契合促成了長達三年的合作。未來,我們也將與更多有遠見有社會責任的伙伴一起用創(chuàng)意影響生活。
數(shù)英獎參賽項目說明 - Treedom ,創(chuàng)意代理商
【背景與目標】
源于深海的海藍之謎,從深海巨藻和其他精純成分中發(fā)酵萃煉出品牌產(chǎn)品的靈魂成分,一直秉承著“取之海洋,回饋海洋”的理念,多年來踐行著海洋公益。品牌在中國的發(fā)展進程中,遇到了同樣以“科技向善”為理念的騰訊,二者一拍即合,在2019年聯(lián)合發(fā)起“蔚藍行動海洋公益三年計劃”,依托騰訊強大的技術與傳播能力,助力打造創(chuàng)新的公益體驗,旨在提升品牌認知、提倡科技向善、肩負起社會責任,共同提升公眾對海洋保護的意識,亦是本次“蔚藍行動”的核心命題。
【洞察與策略】
在青木接到此項目時,我們首要思考如何將“公益三年計劃”逐年形成品牌資產(chǎn)并累積,讓大家關注并參與到海洋環(huán)保中來。我們決定將“蔚藍行動”塑造為一個公益IP,用創(chuàng)意為其賦能,讓公益成為大家日常可參與,人人可參與的一件事。在項目的進程中,我們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
如何去打破海洋保護刻板說教式的固有印象?
海洋保護不是一個全新話題,過往的海洋保護公益內容已將海洋問題帶來的危害闡述清楚,用戶已經(jīng)對說教式的公益片脫敏,不易引發(fā)關注與共情。
如何拉近海洋公益與人們的距離感?
海洋保護是個大課題,大部分用戶不會主動關注,無法切身感知海洋問題會帶來怎樣的生活影響,自然很難體會到海洋保護的重要性。想要實現(xiàn)人人海洋公益,需要逐一解決問題。
【創(chuàng)意闡述】
我們以“科技+公益”為核心策略,線上線下聯(lián)動。將“大事化小”,將海洋保護的大課題具象為每個人身邊的小事。同時“順勢而為”,讓常規(guī)變成日常,老生常談的環(huán)保問題有很多,不如順勢而為,把他和日常行為關聯(lián),降低用戶的行為成本。
在執(zhí)行過程中實現(xiàn)線上“輕互動”,降低用戶的活動參與門檻,用簡單趣味的方式讓更多人參與到環(huán)保行動中來;線下真行動,實地清理海岸線垃圾,用行動去感染帶動更多人。
【結果與影響】
在今年的海洋日之際,通過過往的累積,我們已經(jīng)擁有了大批追隨者,但這遠遠不夠。所以今年我們通過社交互動擴大公益陣營,與用戶的運動步數(shù)聯(lián)動,技術上一鍵拉取用戶運動步數(shù),號召用戶通過低碳行走、邀請好友助力等方式一起修護中國海岸線。活動全程互動人數(shù)2300w+,步數(shù)捐贈人數(shù)1000w+,活動分享人數(shù)489w+。
項目信息

參與者
終審評委(金、銀、銅評級全部顯示,無獎評級僅顯示帶評語者)
技藝單元-互動制作類
-
從立意到美術、執(zhí)行水平一流,值得金獎鼓勵。
-
利用成熟的AR技術把環(huán)保與LAMER本身的成品賣點很好地結合,讓用戶互動更簡單直觀。
-
整體視覺和藝術性很好。LA MER一直以來的保護海洋的主題也更加符合當今主流趨勢。 建議讓互動的部分更豐富一些。
專業(yè)評分
專業(yè)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