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講故事與探索世界,印象筆記拍了一支「記錄片」
這是一個很值得聽一聽的企業故事。
2018年,印象筆記已經成立6年了。但這一年,其實是它從一家「硅谷的獨角獸公司」,變身成為一家「中國互聯網創業公司」的第一年。
進入獨立發展時期后,印象筆記也在不斷尋求技術突破,不斷升級產品功能去滿足更多用戶需求和更多記錄場景。
但近年來這家企業也面臨了一個新的挑戰,這個挑戰在效率工具類的企業中尤為明顯:用戶會非常了解你的產品功能,但卻不知道你的品牌代表了什么。
而在過往的傳播溝通上,印象筆記主要圍繞著“記錄就用印象筆記”這樣偏產品功能,或運用場景類的溝通,這也使得用戶對品牌層面的感知不是那么鮮明和強烈。所以當完成了功能層面的傳播后,印象筆記下一步,應該去溝通什么,又對誰說呢?
2021年9月初,印象筆記9周年之際,品牌與時趣攜手邀請了三位特別的人物,拍攝了一支品牌短片:《記錄,是什么?》
這是一支典型的溝通情感價值的品牌短片,三位特別的人物,他們不僅是印象筆記的資深用戶,還有著各自不同的人生故事,但主題卻聚焦在了一個核心問題上:「記錄」,是什么?
廣告中,患上乳腺癌的營銷工作者Judy,她的記錄既是修改工作方案時的層疊批注,也是清單里的化療提醒。
在這個回答中,記錄就是一段意外的岔路,也是人生這條漫長的路。
故事FM創辦人愛哲,他的記錄方式,是用聲音保存他人的真實故事,打磨成更多人的寶貴體驗,而這些聲音記錄的不只是信息,更是情感。
在這個回答中,記錄不只是自己的故事,也是把別人的故事,講給每個人聽。
@無窮小亮,作為一名熱愛科普和鑒定生物的博主,他用行動解答了記錄是知識的沉淀,也是探究和傳遞這個世界的方式。
在這個回答中,記錄既是身邊已知的,也是探索世界未知的。
回過頭看,短片講述了三個動人的故事,從「自己」、「他人」、「世界」三個角度,探討了記錄與每個人的關聯。
而在這個過程中,產品功能植入的非常自然,無論是疊層批注、協同辦公、思維導圖,產品價值體現的方式都是娓娓道來,且不單純局限在于功能本身,而在于印象筆記是如何幫助用戶更好的應對生活、施展工作、記錄世界。
這種看似情緒溫柔的表達,卻反而讓品牌情感與品牌價值得到有力彰顯,更從情感層面提煉了印象筆記和用戶之間的鏈接。
然而記錄只有這三種答案嗎?
顯然,這是一個很難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每一個人對記錄的意義都會有著不同的注解。于是在本支創意視頻發出后,時趣又與品牌在微博端又發起#記錄是什么#這道探討題,伴隨著短片創意激發的高熱關注,該話題引起了廣大用戶的熱情探討,出現了種種精彩答案。
在聲音中,一條獲得了900多贊的評論說:記錄大概是追星女孩爬過的每個墻頭吧。(爬墻:粉圈術語,喜歡一個愛豆時,突然又喜歡上了另一個)
有人回憶說,記錄就是“小時候寫的日記,把每天看到、聽到的故事鎖住封存起來”。
還有些人的記錄,可能看起來有點兒不像記錄。
比如是工作的To Do List,可誰又能否認,那些List不是正好記錄了成長呢?甚至還有人直接曬出了這樣的工作記錄。
還有人提起了@北京銀礦 ,那個跑去垃圾回收站,按公斤買入廢棄底片,用10年時間收集100萬張照片的法國人蘇文,他用行動記錄一個時代里的流光碎片。
圖片來自@北京銀礦
截至目前,整個話題共收獲1770萬的自然閱讀量,有1.2萬網友自發參與了討論。同時,品牌還在線下進行投放,并發起#記錄,重要的小事#等UGC話題吸引用戶參與,讓品牌收獲到更多聲音,豐富并有效傳遞了品牌的主張。
來自用戶的話題討論 via@JoWhales
線下投放
綜上,陪伴用戶記錄長達9年時間的印象筆記,如今已累計超過2億用戶,而2億用戶所記載的文字、照片、音頻或視頻,實際已經積累到上百億條。而這上百億條筆記不僅僅是信息,也是人生的筆筆記錄,更是印象筆記作為一款記錄工具的背后,陪伴用戶人生成長的情感價值基礎。這正是時趣團隊以解答「記錄」是什么,作為本次創意出發點的核心思考。
注:導圖來自@北京銀礦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