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騰訊公益這朵小紅花,開遍朋友圈
2015年,騰訊公益推出IP小紅花。在騰訊公益平臺上,除了捐錢外,還可以通過以捐步,捐聲音、捐讀書時間甚至捐微笑、捐知識進行公益行動獲得小紅花。用戶通過集小紅花等方式能讓配捐金額加倍,或直接用來兌換小紅花胸針、小紅花抱枕、小紅花冰箱貼、環保單肩包、小紅花T恤等IP產品。
為什么是小紅花?相信大家一定都有這樣的回憶:在學生時代,當取得好成績時老師會獎勵一朵小紅花,大家收集自己的小紅花來記錄自己一學期的優異表現。騰訊公益推出的小紅花,目的是為了記錄善行,每做一次公益行動,就可以獲得小紅花。騰訊公益也一直在向公眾傳達“做好事,得小紅花”的概念,用小紅花串聯用戶的情感、行動和反饋,將公益概念推向海量公眾。騰訊公益平臺負責人劉琴說:“只有當善行可記錄、可傳播,用戶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成就感,獲得持續做公益的情感動力。”。
這次騰訊公益找到我們,做一支以“做好事,新年紅”為主題的新春公益廣告,投放于微信朋友圈,也是為了將這個概念持續地傳遞下去。騰訊公益希望我們以“紅“的視覺元素進行創作,聯系公益項目,讓小紅花與新年紅做結合,要求片子的整體調性要做到喜慶,有新春的氛圍。
孩子點燃的鞭炮,窗上貼著的窗花,老人手里的紅包…春節總是被紅色元素所包圍,我們思考:“紅”是什么?如何將其與小紅花進行連接,通過“紅”元素,引發人們對小紅花的認知?
新年的紅,是辭舊迎新,是對美好生活的期冀,是好事發生。我們通過呈現傳統新年年俗,詮釋什么是新年紅,做視覺上的堆積。與騰訊公益項目做結合,層層遞進,對“紅”做出新的解讀,“紅”是因為有了好事,也做了好事,由此引出“做好事得小紅花,新年紅上加紅”,引發人們對小紅花認知。
結合鄉村婦女公益項目,一雙手將窗花貼在窗上,鏡頭切換,窗花正是鄉村婦女的手工藝作品。
該項目支持鄉村山區婦女手工藝的非遺傳承、創新和售賣,改善生活條件。
結合點亮鄉村光明萬家項目,畫面由大人帶著小孩去掛燈籠。鏡頭切換,鄉村被掛著紅燈籠的路燈點亮。
結合捐一元送營養項目,吃著紅湯圓的孩子露出可愛笑容。
結合關愛老人公益行動,陪伴老人包餃子,閑嘮嗑…每一位被陪伴的老人都洋溢笑容
結尾推進特寫志愿者胸前的小紅花,引出口號:做好事得小紅花,新年紅上加紅。
新年前夕,可愛的小紅花人物帶著《新年的第一件好事》從全國人民的朋友圈中躍然而出,這朵小紅花開遍了全國人民的朋友圈。
小紅花IP推出至今7年,騰訊公益歷史愛心總人次已達到6億人次,歷史善款總額達到175億。當公益行動變得越來越平凡,越來越普及時,這份小紅花賬單,記錄的是人們的善行,是人們心中的善意。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支片子,讓更多人參與到公益行動中來。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