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封“白發家書”,呼吁子女回家過年!
回想一下
上一次回老家,距離現在有多久了?
上一次陪爸媽旅游是在什么時候?
上一次跟爸媽合照是前年?大前年?
上一次和他們一起看電影呢?
上一次給爸爸揉肩?
上一次幫媽媽洗碗?
上一次陪爺爺散步?
上一次給奶奶梳頭?
上一次為爸媽買衣服?
上一次……
和老人家的上一次,你已經忘了,
但是他們卻盼望著,和你的下一次。
盼望著,盼望著,
不知不覺他們的臉上已刻滿皺紋,
頭上的黑發已成白雪。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割發代首”、
“發妻”……
自古以來,人們重視頭發如生命,頭發作為最珍貴的信物傳遞著最深層的情感。
2017年的春節快到了,
蘇州有三位年逾古稀的老人,
76歲的陳奶奶,80歲的王爺爺和72歲的李奶奶,
用自己的白發繡了三封特別的“白發家書”,
表達了對遠方兒女的思念。
這三封“白發家書”的每一筆,每一劃,都是由三位老人親自動手,
用自己平時收集的白頭發,一針一針耐心繡成,前前后后共花去了四十多天時間。
“別帶啥禮物,你就是最好的禮物?!?/p>
陳慶蘭,76歲
“每次打完電話,你媽總是舍不得先掛?!?/p>
王強,80歲
一句句對兒女的“白發家書”,
就像一聲聲發自心底的呼喚,
可以說是字字戳心,句句飆淚。
三位老人的子女們常年在外,已經有好幾年春節沒有回家和父母過年了。
兒女們可能不知道,家中的老父母雖然嘴上不說,
但心里有多么想念自己的兒女,多么期盼遠方的孩子能夠回家過年。
春節回家團圓,一直是國人的傳統。
隨著中國城鎮化一路高歌猛進,去往大城市工作生活的人越來越多。
因為工作繁忙、經濟窘迫、逼問催婚、觀念差異等等原因,
導致春節不回家看望老人的現象愈演愈烈,
以孝為先的中華傳統文化和倫理道德備受沖擊。
這場白發刺繡藝術是上海天與空繼白發裝置藝術展之后,為生活家家居量身打造的又一重磅作品。
一直倡導“愛與責任”的生活家家居,希望借此機會來警醒更多的中華兒女,家有一天會老去,會不在。
呼吁大家春節回家和父母一起過年,為他們送上最需要的陪伴。
別等家人老去,
別等家也老去。
值得一提的是,該事件還登上了網易新聞和騰訊新聞的頭條,足見其影響力。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