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 Lab非遺華南首展丨有中生有——西關故事新編
2021年9月25日,UCCA Lab攜手永慶坊于廣州市恩寧路呈現(xiàn)UCCA Lab華南地區(qū)首個非遺主題藝術展覽“有中生有——西關故事新編”,展覽將持續(xù)至12月12日。
廣州作為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前沿城市,其繁榮昌盛是經(jīng)過歷史不斷累積和沉淀之后的化繭成蝶?!拔麝P”便是濃縮了廣州之繁華,人之創(chuàng)新的集合地。曾經(jīng)的西關是“百貨之肆,五都之市,天下商賈聚焉”,今天的西關是廣州在地文化保育最集中的區(qū)域,并以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為載體,留存著獨屬于廣州的性格與記憶。本次展覽位于永慶坊街道吉祥坊3號西關大屋。永慶坊是極具人文底蘊的西關舊址地域,是騎樓、西關大屋的建筑集萃地,廣州首個非遺街區(qū)更誕生于此。街區(qū)內集結了包括廣彩、廣繡、琺瑯、牙雕、醒獅、古琴等非遺文化項目,代表了最典型的老廣州文化風貌。
展覽主題“有中生有”試圖呼應永慶坊非遺街區(qū)的文化質感,促進當代藝術與非遺文化相互對話。此次UCCA Lab聯(lián)手何為、崔小清和Noise Temple 三位(組)中國當代藝術家,深入當?shù)乜疾欤釤挸鰧V州琺瑯、廣州欖雕、廣東醒獅和嶺南古琴四種非遺技藝的深刻感受與啟發(fā)。他們從自身獨特的藝術語言出發(fā),將在地體驗轉化為全新的藝術創(chuàng)作,以涉及裝置、新媒體以及聲音藝術等多領域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嘗試探索非遺與當下及未來語境的關系,以“賦新傳統(tǒng)文化”的方式打開觀眾對非遺在現(xiàn)代社會中多樣性存在的想象,拉近非遺與都市生活的距離。
廣州琺瑯傳承人講述的兩段關于廣州琺瑯的故事,在令人唏噓的同時,也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以‘廣州琺瑯’為代表的一批非遺手工藝在時代變遷的巨大洪流中的命運,并對‘裝飾’(decoration)華麗、纖細,也脆弱的價值感進行了重新思考。
何為作品《幕》效果參考,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作品《幕》通過“垂幕”式空間裝置結合動態(tài)投影的形式,以非遺技藝“廣州琺瑯”的色彩印象為基底,疊合“收藏級老糖紙”的圖形意向,探討裝飾背后隱藏的文化符號與時代意義。作品亦由此展開,將整體社會審美的時代變遷,轉引到每個個體更為切身可感知到的關于“糖”的回憶,以及其所影射的多層次的認知范圍之中。藝術家通過綜合性材料與光影效果,結合展覽空間中被模糊的彩色花窗,嘗試營造一個具有典型廣式風格,且每人心中都曾感受過的暮色將近的午后場景。通過色彩豐富,裝飾性極強的空間,營造美好的空虛感,希望藉此喚起觀眾對于時間的價值、非遺的存在與傳承意義的思考。
從唐代盛行的獅子舞到現(xiàn)代每逢節(jié)日祝慶的表演,醒獅文化始終保持與時代發(fā)展的契合,獲得了很好的傳承與發(fā)展。我們將中國神話龍子狻猊的傳說與醒獅演變的故事相結合,特別創(chuàng)作了《麟蟲之長》系列的續(xù)篇《龍子之舞》。
Noise Temple作品《龍子之舞》效果參考,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古琴的琴譜只記錄弦位、徽位和指法,無明確的節(jié)拍、速度標記,要靠演奏者根據(jù)自己的水平、經(jīng)驗定拍定調,這一譯譜過程叫做打譜。這賦予了演奏者極大的表達自由,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我嘗試用最樸素自然的造聲原理和結構,對古琴曲目山水意境展開了一次轉譯實驗。
欖雕這一技藝對微小空間的執(zhí)著以及方寸之間見天地的觀看視角,激發(fā)了我對人在不同空間中采用不同觀看視角的興趣。在此次創(chuàng)作中,我以觀看的視角作為出發(fā)點,追求在有限空間內尋求最大化藝術的呈現(xiàn)。
崔小清,《看·見》局部,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看·見》表達的是經(jīng)過對傳統(tǒng)非遺的注視、研究之后,對其所蘊含的微小空間容納廣闊天地精神內核的提煉與再延展創(chuàng)作。作品采用五層宣紙層層環(huán)繞,形成一個圓形空間。五層宣紙雕刻的圖像從第一層的“核舟記”故事引出“空間”這一概念,隨著第二層:“西關大街景像”、第三層:“現(xiàn)代都市建筑群像”、第四層:“太空”、再到最后的第五層:“無限宇宙空間”,伴隨每一層畫面觀看角度的不斷抬升,敘事內容也逐漸宏大。從記錄欖雕精巧技藝的《核舟記》到人類對宇宙空間的想象,呈現(xiàn)了由微觀到宏觀、具象到抽象的遞進。精細的剪紙圖像層層包圍置身于裝置中的觀眾,令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感受空間與圖像引起的聯(lián)想。
展覽空間設計效果圖,圖片由Pills建筑事務所提供。
另外,此次展覽還特別邀請建筑設計師王子耕(Pills建筑工作室)擔綱設計,從空間維度創(chuàng)新性地呈現(xiàn)有關非遺的多重想象與觀看方式。
展覽整體空間概念基于非遺記憶時間線索的新與舊在空間上的疊加。一層呈現(xiàn)非遺文化未來的展望,三位(組)藝術家通過當代藝術語言詮釋和賦予三種非遺技藝新生。與一層三個展廳和展品完全對應,二層在相同位置重新構建非遺回憶的實體。過去與未來相互觀照,建筑的剖切面即是非遺時光的縱切面。
展覽空間設計效果圖,圖片由Pills建筑事務所提供。
時間線索的結合源于廣州傳統(tǒng)民俗的紅色和綠色,它們凝化為空間的體塊,以墻體的形式?jīng)_出舊有建筑,展現(xiàn)出與時間的對抗性和沖突性,激活了原有的街區(qū)印象。
二層的展覽既是對一層藝術家作品的闡釋說明,又是對非遺物件的全新演繹。沿用一層的空間結構和感知方式,通過對非遺文化的抽離,展覽以嶄新的空間視角、感官體驗和空間尺度重新解讀非遺文化的精神內核,打破了人們對非遺固化的感知和印象。
深深扎根于我們意識中的文化認同與歸屬感以另一種方式被喚起,而我們只需一步一步向它邁進,繼續(xù)譜寫我們的故事。
關于藝術家
▼
何為
出生于1986年,藝術家、導演。美國紐約新當代藝術博物館(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藝術科技項目NEW INC首位中國籍成員。其作品探討瞬時與永恒的辯證存在關系,專注于研究技術僭越時代下的感官體驗模型與空間敘事,消費語境中的藝術與人際(機)交互邏輯與方式。采用跨媒介手段,融合雕塑裝置、產(chǎn)品設計、媒體科技、戲劇表演和飲食等因素,探索社交活動(social practice)在藝術展示空間中的構成方式。曾參與策劃2021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藝術開幕式、2018年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11周年藝術晚宴、摩根士丹利中國25周年慶典、2016新當代美術館Public Beta開幕等項目。
Noise Temple
Audio & Visual藝術家組合,成員包括音樂人黃錦和視覺藝術家Mian,聲音創(chuàng)作概念以微聲(Microsound)、故障(Glitch)、氛圍 (Ambient)、電子(Electronic)、噪音(Noise)為主。視覺創(chuàng)作概念以迷幻(psychedelic)、微觀(Microcosmic)、禪(Zen)為基礎。機械冷漠的節(jié)奏、有序精致的噪音、去旋律化而將立體循環(huán)的律動帶入節(jié)制而不晦澀的視覺當中進行有效的化學反應,探索即催眠又亢奮的抽象世界。
崔小清
1986年生于山西大同,中央美術學院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中國傳統(tǒng)剪紙藝術轉化為當代藝術的創(chuàng)作,以傳統(tǒng)剪紙形式表現(xiàn)當代社會發(fā)展的主題,講述當代的故事。剪紙作品《山鄉(xiāng)巨變之春夏秋冬》演繹出中國城鎮(zhèn)化的一個縮影。多年投身剪紙教學,學生覆蓋各年齡段學生及非遺傳承人,試圖通過剪紙獨有的媒介“冇(ma?o)鉸”,探尋藝術創(chuàng)作的方法與觀看世界的角度。作品展出于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今日美術館、元典美術館、香港饒宗頤文化館、成都博物館等。
關于空間與展陳設計
▼
王子耕
PILLS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師。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副教授、建筑系副系主任,雪城大學建筑學院客座教授。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國建筑藝術的理論與實踐研究”(20ZD11)項目組成員,美國建筑師協(xié)會會員。研究領域包括環(huán)境技術、建筑媒介與敘事。曾獲得2019港深建筑雙年展學術委員會大獎、FAIRYTALES 2015國際建筑競賽一等獎、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城市規(guī)劃專業(yè)方案設計一等獎,建筑專業(yè)方案設計一等獎等。曾擔任姜文電影《邪不壓正》導演組建筑歷史顧問,國慶70周年群眾游行彩車設計組成員,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設計組成員。
作品參展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華盛頓國家建筑博物館“建筑敘事”展、港深建筑雙年展、全國美展、中國當代建筑裝置影像展等國內外重要展覽。作品被深圳坪山美術館、山中天美術館、X Museum收藏。策展包括中國國家博物館“偉大成就—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成就展”深圳展區(qū)裝置、威尼斯建筑雙年展“Steel Home Still”等。
關于永慶坊
永慶坊,坐落于最具廣州都市人文底蘊的老西關,依廣州“最美騎樓街”恩寧路而建。西關歷史文化街區(qū)凝聚了騎樓故居、西關大屋、粵劇粵曲、廣彩廣繡、美食銅藝等博大精深的廣府文化符號。西關也是著名外貿商埠“十三行”舊址,明清時期中國對外通商與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被譽為廣州海上絲綢之路起始地、嶺南文化中心地、近代中國革命策源地和中國改革開放前沿地的縮影和窗口。
永慶坊項目是廣州萬科舊城活化的創(chuàng)新探索,采用“微改造”繡花功夫,形成“街、坊、約、里”嶺南文化街區(qū)格局,堅守傳承千年人文精髓,創(chuàng)新包容現(xiàn)代商都元素;永慶坊是萬科南方區(qū)域城市更新文化商業(yè)代表項目之一。萬科商業(yè)開發(fā)與運營業(yè)務秉持“為家而建”的美好理念,為城市居民打造“萬科廣場、萬科里、城市更新文化商業(yè)”三大產(chǎn)品線,構建多元城市生活空間,創(chuàng)造個性化體驗及提供高品質服務,滿足不同人群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與愿望,合力共建城市美好生活。
關于UCCA Lab
UCCA Lab是UCCA集團旗下探索藝術多元合作可能性的當代文化平臺。UCCA集團以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為核心主體,致力于通過當代藝術,推動中國更深入地參與到全球對話之中。UCCA Lab專注探索和擴展藝術的多元合作,攜手各領域杰出品牌,呈現(xiàn)與品牌精神契合的文化推廣、藝術展覽項目等特別活動,將當代文化與藝術的魅力傳遞給更廣泛的人群。
ucca.org.cn/lab
項目信息

營銷機構





參與者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